一种直流计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48797发布日期:2024-02-20 20:44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流计量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智能负载管理器结构的,尤其是涉及一种直流计量设备。


背景技术:

1、以前的断路器采用485通讯需要先设置地址,更换设备需重新设置地址,地址错乱后通讯数据会错误,在实际使用中和后期维护中存在不方便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后来增加一块pcb板,在pcb板上进行分压设计,固定每一个槽位的电压值,让断路器检测固定电压,确定固定的地址,只要断路器插入这个槽位中,就会确定他的地址,不需要在额外去设置地址。

2、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1912457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直流负载管理器,包括壳体和断路器;壳体前端一侧装有接线端子,壳体的前壁上设有插口,断路器由插口插入壳体内,壳体内固定有与断路器相连的两条导电铜排和一条信号pcb板,两条导电铜排与接线端子相连,信号pcb板与壳体内固定的控制板电连接;两条导电铜排和信号pcb板通过绝缘间隔模块保持上下间隔层叠布置,并与壳体固定相连。

3、在将断路器装入到壳体内的时候,导电铜排和信号pcb板均只是与断路器卡接;因此在安装好第一个断路器后,在要安装第二个断路器的时候,第二个断路器就会出现推动第一断路器运动的现象,从而使导电铜排和信号pcb板与第一个断路器不能连接在一起,或者连接效果不好,导致断路器不能正常工作,从而致使直流负责管理器不能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保证设备能够正常使用,本技术提供一种直流计量设备。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直流计量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直流计量设备,包括下壳体、上壳体、断路器、pcb板、导电铜板、连接件和支撑机构,所述pcb板和所述导电铜板均通过所述支撑机构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所述断路器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断路器均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且所述pcb板和所述导电铜板均与所述断路器电连接;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连接,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均设置有与所述断路器连接的连接件;所述断路器上开设有放置槽,所述导电铜板远离所述支撑机构的一侧位于所述放置槽内;所述断路器内设置有弹性导电夹片,所述弹性导电夹片夹持位于所述放置槽内的所述导电铜板。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断路器放置在下壳体上,然后朝靠近pcb板的方向移动断路器,使pcb板与断路器电连接,导电铜排进入到放置槽并被弹性导电夹片进行夹持;因为弹性导电夹片会对导电铜板存在一定的夹持力,所以在第一个断路器已经安装在下壳体上,安装第二个断路器的时候,第二个断路器虽然会触碰到安装好的第一个断路器,但是在弹性导电夹片夹持导电铜板的作用下,第一个断路器比较稳定的处于下壳体上;而且在导电铜板进入到放置槽被弹性导电夹片夹持的时候,能够使pcb板更好的与断路器实现电连接;在所有的断路器安装完后,再使上壳体与下壳体连接在一起,接着通过连接件连接上壳体和断路器,通过连接件连接下壳体和断路器;因此,本技术设置的弹性导电夹片能够更好的使断路器限定在下壳体上,提高断路器在下壳体的稳定性,从而保证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5、可选的,所述断路器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转轴、扭簧、连杆、第一定位块、按钮和第一调节组件,所述断路器内开设有调整腔,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断路器上且位于所述调整腔内,所述扭簧套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断路器连接;所述连杆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定位块设置在所述连杆上,所述断路器上开设有与所述调整腔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下壳体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块远离所述连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进入到所述定位孔内;所述断路器上开设有与所述调整腔连通的滑孔,所述按钮滑移设置在所述滑孔内;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断路器上,且所述连杆和所述按钮均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弹性导电夹片夹持导电铜板,pcb板与断路器电连接后,按压按钮,按钮通过第一调节组件带动连杆转动,使连杆上的第一定位块穿过断路器上的第一通孔与下壳体上的定位孔卡接;因此设置的第一定位机构能够实现将断路器远离弹性导电夹片的一端连接在下壳体上,这样能够提高断路器在下壳体上的稳定性。

7、可选的,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整块、调整杆、限定杆、第二调整块、第一弹簧、第三调整块、固定杆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调整块设置在所述连杆上,所述调整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断路器上,所述限定杆固定在所述调整杆上;所述第二调整块滑移设置在所述调整腔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二调整块抵触所述第一调整块;所述第二调整块上依次开设有进入槽、限定槽和复位槽,所述复位槽远离所述限定槽的一端与所述进入槽连通,且所述进入槽、所述限定槽和所述复位槽均能与所述限定杆滑移;当所述限定杆位于所述限定槽内时,所述第一定位块位于所述定位孔内,所述扭簧位于发生形变状态;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断路器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调整块连接;所述第三调整块滑移设置在所述调整腔的侧壁上,所述第三调整块抵触所述第二调整块;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调整块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按钮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固定杆上,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调整块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断路器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按钮,按钮上的固定杆带动第三调整块朝靠近第二调整块的方向运动,这时第二弹簧会发生形变;第三调整块抵触第二调整块并带动第二调整块朝远离按钮的方向运动,限定杆会从进入槽滑移进入到限定槽内,第一弹簧会发生形变;当限定杆位于限定槽内的时候,松开按钮,第二弹簧恢复弹性形变,在第二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固定杆会带动第三调整块朝远离第二调整块的方向运动,第三调整块不再抵触第二调整块,按钮恢复到最初的位置;第三调整块在带动第二调整块朝远离按钮方向运动的时候,第二调整块推动第一调整块运动,第一调整块带动连杆转动,使第一定位块远离连杆的一端能够穿过断路器上的第一通孔进入到下壳体的定位孔内,实现断路器在下壳体上的固定,这时扭簧会发生形变。

9、可选的,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推动装置,所述推动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块、移动块、第二转轴、推动块、第二调节组件和调节机构,所述第一支撑块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内,所述第一支撑块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移动块滑移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块上;所述推动块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推动块能够抵触所述断路器并推动所述断路器运动;所述第二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块上且与所述移动块连接;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且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其中一个断路器损坏需要更换的时候,先通过第二调节组件带动移动块在第一支撑块的第一滑槽内滑移,使移动块运动到需要更换的断路器的位置;然后通过调节机构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带动推动块转动,推动块远离第二转轴的一端就会抵触断路器,并推动断路器朝远离导电铜板的方向运动,这样便于操作人员拿取损坏需要转移的断路器。

11、可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二支撑块、第三转轴、主动块、从动块和第三调节组件,所述第二支撑块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块上,所述第三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块上;所述主动块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主动块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三转轴的周侧壁上,相邻两个所述主动块之间形成驱动槽;所述从动块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从动块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的周侧壁上,其中一个所述从动块位于其中一个所述驱动槽内,所述从动块能够在所述驱动槽内滑移;当所述第三转轴转动时,所述第三转轴上的所述主动块能够驱动所述从动块转动;所述第三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且与所述第三转轴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移动块运动的时候,从动块会在主动的驱动槽内滑移;当移动块的位置确定后,通过第三调节组件带动第三转轴转动,第三转轴上的主动块带动从动块转动,从动块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带动推动块转动,推动块远离第二转轴的一端就会抵触断路器,并推动断路器朝远离导电铜板的方向运动。

13、可选的,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第二定位机构和第三定位机构,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第三固定块、第四固定块、第一固定螺栓、第二固定螺栓和第二定位块,所述下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块卡接的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块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固定块滑移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固定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块与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的所述第二固定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块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块上,所述第三固定块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四固定块滑移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固定螺栓穿过所述第三固定块与所述第四固定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定位块设置在所述第四固定块上,且所述断路器能够抵触所述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三定位机构设置在下壳体上,且所述断路器能够抵触所述第三定位机构。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第一固定块与下壳体上的第一固定槽卡接,然后使第二固定块在第一固定块的第一凹槽内滑移,当第二固定块的位置确定后,使第一固定螺栓穿过第一固定块与位于第一凹槽内的第二固定块螺纹连接;然后再使第四固定块在第三固定块的第二凹槽内滑移,调整第二定位块的位置;当第四固定块上的第二定位块位置确定后,再使第二固定螺栓穿过第三固定块与位于第二凹槽内的第四固定块螺纹连接;使第一个安装的断路器的侧壁能够抵触第二定位块且沿着第二定位块运动;第三定位机构能够限定安装的第一个和后续所有的断路器的路径;从而减少调整时间提高效率,并且能够减少在弹性导电夹片在夹持住导电铜板后还要对断路器进行调整调整的现象。

15、可选的,所述第三定位机构包括卡块、第一连接块、滑块、第二连接块、第三连接块、调整轴、第三定位块、第四调节组件和第五调节组件,所述下壳体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块卡接在所述卡槽内,所述第一连接块设置在所述卡块上,所述第一连接块上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滑块通过所述第四调节组件滑移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连接块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块上,所述第三连接块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块上;所述调整轴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调整轴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块的两端,每个所述调整轴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三定位块,两个所述第三定位块之间的距离与单个所述断路器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五调节组件设置在第三连接块上,所述第五调节组件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五调节组件分别与两个所述调整轴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连接块上的卡块与下壳体上的卡槽卡接;然后通过第四调节组件调整滑块在第一连接块上的位置,使需要安装的第一个断路器位于两个第三定位块之间;接着将断路器放置在下壳体上,使断路器相对的两个侧壁分别抵触两个第三定位块,然后朝靠近导电铜板的方向推动断路器,使导电铜板进入到断路器的放置槽内并被弹性导电夹片夹持,并且使第一个断路器抵触第二定位块;当第一个断路器安装完成后,需要安装第二个断路器且第二个断路器抵触第一断路器的时候,先通过第五调节组件使第三连接块上靠近第二定位块的第三定位块不再与第三连接块垂直且位于断路器的上方;然后再通过调节第四调节组件,使第三连接块处于需要安装的第二个断路器的上方,第三连接块上与第三连接块垂直的第三定位块抵触第二个断路器远离第一个断路器的一侧。

17、可选的,所述第五调节组件包括按压块、第三弹簧、第一齿条、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固定杆和第四弹簧,所述按压块滑移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块上,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按压块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一齿条设置在所述按压块上;所述第一齿轮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块上且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二齿轮键连接在所述调整轴上且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固定杆滑移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块上,所述按压块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能够与所述固定杆卡接;所述第四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杆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块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个断路器安装完成后,需要安装第二个断路器的时候,朝远离按压块的方向拉动固定杆,第四弹簧发生形变,使固定杆与按压块上的第二固定槽分开,再朝第一连接块的方向推动按压块,按压块上的第一齿条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调整轴转动,调整轴带动第三定位块转动,使第三连接块上靠近第二定位块的第三定位块不再与第三连接块垂直,且位于断路器的上方;然后松开固定杆,第四弹簧恢复弹性形变,使固定杆朝靠近按压块的方向运动,固定杆与按压块的第二固定槽卡接。

19、可选的,所述第三连接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定位块卡接的加固机构,所述加固机构包括加固块、第二齿条、第三齿轮、转动轴、第四齿轮、第五齿轮和第三齿条,所述加固块滑移设置在第三连接块上,所述第三定位块上开设有与所述加固块卡接的加固槽;所述第二齿条设置在所述按压块上,所述第三齿轮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块上且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所述转动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块上,所述第四齿轮和所述第五齿轮均键连接在所述转动轴上,且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齿条设置在所述加固块上且与所述第五齿轮啮合。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按压块朝第一连接块的方向运动的时候,第二齿条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带动第四齿轮转动,第四齿轮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带动第五齿轮转动,第五齿轮带动第三齿条移动,第三齿条带动加固块朝远离第三定位块的方向运动;当加固块与第三定位块上的加固槽分开的时候,按压块上的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使继续运动的按压块能够使调整轴带动第三定位块转动;设置的加固机构能够提高第三定位块在第三连接块上的稳定性,减少因为误碰到按压块的时候,出现第三定位块运动不能限定断路器路径的现象。

2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2、1.本技术设置的弹性导电夹片能够更好的使断路器限定在下壳体上,提高断路器在下壳体的稳定性,从而保证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23、2.设置的辅助装置能够减少调整时间提高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