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温度检测电路、电子设备和电池温度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365092发布日期:2024-03-22 10:18阅读:25来源:国知局
电池温度检测电路、电子设备和电池温度检测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温度检测电路、电子设备和电池温度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终端设备的不断普及,电池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逐渐重要。在电池的使用过程中,当电池的温度超过一个极限值时,可能会造成电池爆炸,以及火灾的危险,尤其是当电池在密闭的运行环境中,发生危险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增加使用电池的安全隐患。故,需要对电池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以降低发生危险的概率。

2、然而,在对电池的温度进行检测时,测量的温度会受到电池本身的状态以及当前的环境影响,使得测量出的结果与电池的实际温度出现偏差,进而可能影响电池的正常工作,甚至引发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温度检测电路、电子设备和电池温度检测方法,可提升电池实际温度检测精度。

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温度检测电路,该电池温度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电池的电芯的温度,电池温度检测电路包括:处理模块、采集模块、上拉电源、温度检测模块和至少一个等效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的电源端和等效检测模块的电源端与上拉电源连接,温度检测模块的采集端和等效检测模块的采集端与采集模块连接,温度检测模块的接地端和等效检测模块的接地端连接后一起接地设置;采集模块与处理模块连接;温度检测模块到电芯中心的距离与等效检测模块到电芯中心的距离不同;采集模块,用于分别采集温度检测模块的采集端和等效检测模块的采集端处的电压;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温度检测模块的采集端处的电压和等效检测模块的采集端处的电压,确定电芯的温度。

3、通过温度检测模块和等效检测模块计算温度差来抵消充放电功率通路发热、地回路阻抗浮压等的影响,只留下电芯发热的影响,使得电流突变的情况下,处理模块确定的电芯温度跟实际电芯温度跟随,电池温度检测精度大大提高。

4、示例性的,等效检测模块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或四个等。当等效检测模块的数量为一个时,即可以提升温度检测精度,还可以简化电路结构和降低成本。

5、根据第一方面,温度检测模块包括第一上拉电阻和第一温敏电阻,等效检测模块包括第二上拉电阻和第二温敏电阻;第一上拉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一端与上拉电源连接,第一上拉电阻的第二端、第一温敏电阻的第一端和采集模块的第一采集端耦合于第一节点,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二端、第二温敏电阻和采集模块的第二采集端耦合于第二节点,第一温敏电阻的第二端和第二温敏电阻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三节点,第三节点接地设置;第一温敏电阻到电芯中心的距离与第二温敏电阻到电芯中心的距离不同;采集模块,用于分别采集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处的电压。

6、通过两个温敏电阻计算温度差来抵消充放电功率通路发热、地回路阻抗浮压等的影响,只留下电芯发热的影响,使得电流突变的情况下,处理模块确定的电芯温度跟实际电芯温度跟随,电池温度检测精度大大提高。此外,温度检测模块和等效检测模块的结构简单,且第一温敏电阻和第二温敏电阻检测温度的精度较高,使得电池温度检测精度较高。

7、示例性的,温度检测模块的电源端和第一上拉电阻的第一端为同一连接点,等效检测模块的电源端和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一端为同一连接点;温度检测模块的采集端和第一节点为同一连接点,等效检测模块的采集端和第二节点为同一连接点,温度检测模块的接地端、等效检测模块的接地端和第三节点为同一连接点。

8、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一温敏电阻到第三节点的距离与第二温敏电阻到第三节点的距离相同。

9、这样设置,使得充放电功率地回路的通路阻抗对第一温敏电阻与第二温敏电阻的影响完全相同。两个温敏电阻计算温度差可以完全抵消地回路阻抗浮压的影响。

10、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一上拉电阻和第二上拉电阻为相同的电阻,和/或,第一温敏电阻和第二温敏电阻为相同的电阻。

11、示例性的,第一上拉电阻和第二上拉电阻为相同的电阻可以为第一上拉电阻和第二上拉电阻的类型、规格相同。

12、示例性的,第一温敏电阻和第二温敏电阻为相同的电阻可以为第一温敏电阻和第二温敏电阻的类型、规格相同。

13、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电池还包括电池保护板,电芯的正极耳和负极耳均与电池保护板连接;第一温敏电阻和第二温敏电阻设置于电池保护板上,且第一温敏电阻到电芯中心的距离与第二温敏电阻到电芯中心的距离的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这样,使得电芯的中心对第一温敏电阻的影响与电芯的中心对第一温敏电阻的影响的差异较大,进而进一步提升检测精度。

14、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电池保护板包括第一边缘,第一边缘为所述电池保护板中距离电芯最近的边缘;第一温敏电阻和第二温敏电阻中的一者与第一边缘邻近设置,且位于电芯中心到第一边缘的垂线的延长线上;第一温敏电阻和第二温敏电阻中的另一者位于预设位置,预设位置为电池保护板中距离电芯中心到第一边缘的垂线与第一边缘的交互处最远的位置。

15、示例性的,电池保护板包括硬板和软板,硬板包括上述第一边缘,第一温敏电阻和第二温敏电阻设置于硬板上。

16、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一温敏电阻和第二温敏电阻中的一者位于电池保护板的中心,第一温敏电阻和第二温敏电阻中的另一者位于电池保护板的边缘。

17、示例性的,电池保护板包括硬板和软板,第一温敏电阻和第二温敏电阻中的一者位于硬板的中心,第一温敏电阻和第二温敏电阻中的另一者位于硬板的边缘。

18、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一温敏电阻和第二温敏电阻中的一者位于电池保护板的第一拐角处,第一温敏电阻和第二温敏电阻中的另一者位于电池保护板的第二拐角处,其中,拐角为电池保护板相邻两个边缘的连接处,第一拐角处为电池保护板中距离电芯中心最近的拐角,第二拐角处为电池保护板中距离电芯中心最远的拐角。

19、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电池保护板上设置有充放电正极通路和充放电负极通路,充放电正极通路与电芯的正极耳连接,充放电负极通路与电芯的负极耳连接;第三节点通过充放电负极通路接地设置;第一温敏电阻到充放电正极通路的距离与第二温敏电阻到充放电正极通路的距离相同,和/或,第一温敏电阻到充放电负极通路的距离与第二温敏电阻到充放电负极通路的距离相同。

20、这样设置,使得充放电通路在通大电流时通路阻抗发热对第一温敏电阻与第二温敏电阻的影响完全相同。两个温敏电阻计算温度差可以完全抵消充放电功率通路发热的影响。

21、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电池温度检测电路。

22、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分别与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相对应。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23、根据第二方面,电子设备包括系统级芯片和电源管理单元;系统级芯片或电源管理单元复用为处理模块。这样,无需单独设置处理模块,可以简化电池温度检测电路的结构;当然,电子设备还可以单独设置处理模块,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

24、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采集模块集成于处理模块中。这样设置,可以避免采集模块对电子设备电路板的占用,有利于电子设备其他结构的设置。

25、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温度检测方法,应用于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的电池温度检测电路,所述方法包括:分别采集温度检测模块的采集端和等效检测模块的采集端处的电压;根据温度检测模块的采集端处的电压和等效检测模块的采集端处的电压,确定电芯的温度。

26、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分别与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相对应。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27、根据第三方面,温度检测模块包括第一上拉电阻和第一温敏电阻,等效检测模块包括第二上拉电阻和第二温敏电阻;第一上拉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一端与上拉电源连接,第一上拉电阻的第二端、第一温敏电阻的第一端和采集模块的第一采集端耦合于第一节点,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二端、第二温敏电阻和采集模块的第二采集端耦合于第二节点,第一温敏电阻的第二端和第二温敏电阻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三节点,第三节点接地设置;第一温敏电阻到电芯中心的距离与第二温敏电阻到电芯中心的距离不同;分别采集温度检测模块的采集端和等效检测模块的采集端处的电压,包括:分别采集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处的电压;根据温度检测模块的采集端处的电压和等效检测模块的采集端处的电压,确定电芯的温度,包括:根据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处的电压,确定电芯的温度。

28、根据第三方面,或者以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根据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处的电压,确定电芯的温度,包括:根据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处的电压,确定当前电压差,其中,电压差vt=a×v1-b×v2,v1为第一节点处的电压,v2为第二节点处的电压;根据电压差与电芯实际温度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电压差对应的电芯实际温度。

29、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以使芯片所在电子设备实现如上述第三方面任一项的电池温度检测方法。

30、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分别与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相对应。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31、第五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其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上述第三方面任一项的电池温度检测方法。

32、第五方面以及第五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分别与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相对应。第五方面以及第五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33、第六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电子设备运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如上述第三方面任一项的电池温度检测方法。

34、第六方面以及第六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分别与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相对应。第六方面以及第六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