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轮径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216阅读:10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轮径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用于测量铁路机车或车辆的车轮直径及其他机械部件直径的工具。
现有的测量铁路机车或车辆的车轮直径的轮径尺都是采用直接测量车轮直径的框架式结构,尺体笨重,测量技术不易掌握,误差较大;且必须推出轮对才能测量,特别是测量大直径车轮时需要两个人操作,使用不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出一种结构轻巧,使用方便,容易掌握,测量速度快且精度高的新型轮径尺。
新型轮径尺是采用测量车轮踏面的原理,其结构示意图如图一和图二所示,它是由主尺1,游标尺2,左支板3,右支板4,支撑杆5及提手6等主要另件组成。主尺1上刻有标准的公制长度刻线,游标尺2上刻有较标准公制缩小1/50的非标准长度刻线,游标尺2装在主尺1上并能在主尺上滑动。当游标尺2移至主尺1的最左边时,主尺1的触点b与游标尺2的触点c相接触,b、c两触点的距离为零;当游标尺2向右移,b、c两触点间距离的读法是利用游标尺2的刻线间距与主尺1的刻线间距差形成的游标分度值,在主尺1上读取毫米数,在游标尺2上读取小数值。主尺1的下边缘a及其触点b与游标尺2的触点c在一个平面内,左支板3及右支板4与该平面平行,其距离符合铁路有关轮对检修的规程中关于车轮踏面基线位置的规定。在左支板3及右支板4上各装有磁铁一块。测量车轮直径时,如图二所示,将左支板3及右支板4紧贴车轮的轮
或轮箍的内侧面,使主尺1的下边缘a及其触点b与游标尺2的触点c同时与车轮踏面接触,根据b、c两触点间的距离计算车轮的直径。具体的使用方法是先将游标尺2移至主尺1的右边,将左支板3及右支板4贴紧车轮的轮
或轮箍的内侧面并使主尺1的下边缘a及其触点b与车轮踏面接触,然后将游标尺2向左移,直至其触点c也与车轮踏面接触,根据所读取的两触点b、c之间的距离计算所测车轮的直径。由于主尺1的下边缘a与两触点b、c的距离是定值,故计算比较简便,如其距离为16毫米并假设测得两触点b、c间的距离为A时,则所测的车轮的直径是直径=16+ (A2)/64 。在同一车轮上测量两个直径即可测量计算出同一车轮的直径差。在左支板3的外侧刻有标准的公制刻线,可用以测量轮
或轮箍的厚度。利用此新型轮径尺还可以测量其它机械部件的直径。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间接测量铁路机车或车辆车轮直径的新型轮径尺,其特征是采用了测量车轮踏面曲率的结构形式,新型轮径尺是由主尺1,游标尺2,左支板3,右支板4,支撑杆5及提手6等主要另件组成,游标尺2装在主尺1上并能在主尺1上滑动,在主尺1上刻有标准的公制刻线,游标尺2上刻有较标准公制缩小1/50的非标准刻线,利用刻线的间距差形成的游标分度值读取所测尺寸,主尺1的下边缘,及其触点b与游标尺的触点c在一个平面上,该平面与左支板3、右支板4内侧面形成的平面平行,其距离符合铁路机车或车辆轮对检修规程中关于车轮踏面基线位置的规定。
2.一种按权利要求
1所说的新型轮径尺,其特征是,在左支板3及右支板4上各装有磁铁,量轮时磁铁与车轮内侧面相吸使两支板与车轮内侧面密贴。
3.一种按权利要求
1所说的新型轮径尺,其特征是,在左支板3的外侧刻有标准的公制刻线,可用以测量轮箍或轮
的厚度。
专利摘要
一种用于测量铁路机车及车辆车轮直径或其它机械部件直径的新型轮径尺,采用测量车轮或其它机械部件曲率的结构形式,主要是由主尺1,游标尺2,左支板3,右支板4,支撑杆5及提手6等部件组成。测量车轮直径时将轮径尺放在车轮踏面上并使主尺的下边缘及其触点与游标尺的触点同时与车轮踏面基线接触,根据尺的读数确定两触点的距离,根据两触点的距离计算车轮的直径。
文档编号G01B5/08GK85203160SQ85203160
公开日1986年6月4日 申请日期1985年8月2日
发明者张守经 申请人:张守经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