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振互感”串联电流感应式节能电度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82615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谐振互感”串联电流感应式节能电度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节能电度表,是为节约现有电度表中无用功耗而创造的一种新型的、具有节能作用的电度表。是与现有的各种电度表在结构上完全不同的一种新型的,电流感应式计量工具。
就申请人所知,现有的电度表,包括“节能”电度表,结构都相同。此种结构中有一电压线圈常年跨接于电网,无论是否有负载,该线圈都要消耗一定的电能。“节能”表能是设法控制该线圈在无负载时不耗电。对原表的结构不作任何改动。虽然控制了电压线圈的耗电。却增加了控制装置的耗电,且有的装置耗电较原表耗电还大。
本发明与上述各方法不同。他从表的结构本身入手,采用串联电路技术,去掉现有电度表中的并联电路。将现有电度表的结构完全改变,与负载是串联接于电网的且受负载控制,故无负载时不耗电,达到“节能”目的。
本发明主要由两只“谐振电流互感器”,一只电流线圈组成。采用串联电路技术与负载同串于电网中。因电阻极小,故电流主要取决于负载。其中一只电流互感器与电流线圈组成表中的驱动器,它们共同对转盘感应产生转矩。但此转矩与负载电流的平方成正比M转=KI2为使转盘按负载电流线性地转动,故需另设一电流互感器用于产生阻尼转矩。此阻尼转矩与转速及负载电流的乘积成正比M阻=K阻nI。当两转矩平衡时,就可以获得转速与电流成正比的线性关系。此关系严格成立不受电源电压波动的影响。
本发明所用的“谐振电流互感器”。为一并联的谐振电磁耦合器。其初级串于电表电路中,次级为并联谐振电路。当初级通以负载电流,会形成一个微弱的磁场。次级是谐振的,故将感应一个较高的谐振电压。且其Q值也将随负载的变化而变化。使得在小负载时电磁作用大大加强,从而提高了灵敏度。在大负载时因Q值变低,感应电压也低。从而保证在大电流时的安全。因并联谐振电路阻抗最大,电流最小,有利于节能。
本发明特点是结构简单、耗电省、无负载时不耗电、成本不高、工艺简单。
结构见附

图1.外壳;2.铝质固定架;3.低阻积算器;4.低阻传动蜗轮蜗杆;5.轻质低转动惯量转盘;6.驱动“谐振电流互感器”电磁铁;7.驱动电流线圈电磁铁;8.阻尼“谐振电流互感器”电磁铁;9.稳衡阻尼永磁铁;10、11.高压谐振电容;12、13.转盘轴承座。14、15.“谐振电流互感器”线圈;16.电流线圈;17.接线盒;18.灵敏度调整线圈;19.接线柱。
要较好地实现本发明,建议采用下面措施及注意事项。
一、为提高弱电流时的磁场强度,应采用高导磁系数的导磁材料,如冷轧硅钢片,铍莫合金片等。电磁铁采用C形结构,以利于减少漏磁和分流,为防止大电流时饱和,用加垫纸片法适当增大C形口距。
二、要进一步降低转盘的转动惯量。建议采用边沿导电中间绝缘的转盘如附图,以利于加强涡流电流与磁场的相互作用。
三、尽可能地设法降低各转动接触件的摩擦阻力。
四、更为重要的是必须采用本发明的独有技术。“谐振电流互感”技术。本技术为实现本发明所不可缺少。
五、本发明因有多只线圈相串联,其总阻值不可低估。为降低其阻值减少运行中的功耗。应尽可能地优先使用较粗的导线或优质导线。接线时要注意转向。
“谐振电流互感器”,初级用>φ1.5mm导线绕40~60匝。次级用φ0.11~0.20mm导线绕4000~6000匝。(此线径不能大于0.20,否则因电流太大而烧毁。2A以下的表拟用φ0.18~φ0.20的导线绕制,2A以上到5A以下的表,拟用φ0.16~φ0.18的导线绕制,5A以上的表拟用0.16以下的导线绕制)其电感量不得<2亨。谐配2μ~5μF,耐压≥500伏高压无极电容,并联谐振于50HZ工频上。电流线圈宜采用更粗的优质导线绕80~100匝。并在该电流磁铁上另绕10匝左右的短路线圈,用以微调转盘的灵敏度。阻尼恒磁铁磁场强度应视表的灵敏度要求。适当降低。
权利要求1.一种节能电度表,由两只谐振电流互感器,一只电流线圈组成,其特征是,它们相互串联,其中一只互感器与电流线圈组成驱动器,另一只互感器独自为阻尼器,负载可串联于它们之间的任何位置。
2.按权利要求1所述节能电度表,其特征是,谐振互感器及电流线圈的感应铁芯可以是C形、U形或其他任何形状。
3.按权利要求1所述节能电度表,其特征是,谐振互感器可以是双绕组或多绕组,其中一组是并联的谐振电路。
专利摘要一种节能电度表,是电能计量中一种新型的节能计量工具,由两只谐振电流互感器,一只电流线圈串联组成。其中一只互感器与电流线圈组成表中的驱动器,另一只互感器独自为阻尼器,该电度表取消了电压线圈,与负载处于串联方式工作。并受负载控制,无负载时无电流故不耗电。该电度表采用“谐振电流互感”技术和电磁阻尼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且不受电网电压波动的影响。
文档编号G01R11/00GK2031099SQ8821131
公开日1989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1988年1月5日 优先权日1988年1月5日
发明者唐伯伦 申请人:唐伯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