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害虫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85548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粮食害虫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原粮害虫检测装置的改进。
目前,原粮(包括小麦、稻谷、玉米、高粱、豆类及其种籽等)的贮藏有散数和包装两种方式,在贮藏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测原粮中害虫的发生情况。现普遍采取定位取样后用虫筛来检查害虫的方法。散装粮采用表面和深层的定位的取样方法,包装粮采用插样、拆包或倒包的取样方法,这些取样方法和检查方法都存在费工费时的问题,而且取样难以定位,误差很大,尤其是深层粮堆害虫的检测,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些就都给检测结果造成误差,不能客观地评价贮粮中害虫发生的程度,而且给高层散装粮的保护带来一定的困难。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便、快速、准确地检测散装、包装原粮中害虫的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粮食害虫检测装置是利用贮藏害虫选择适宜环境的趋性特点,其主要特征在于是由带有诱虫孔的诱虫管、锥体插头、集虫室、集虫漏斗、端盖等构成。可以采用塑料或有机玻璃制成。


图1为所设计的散装粮害虫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1为锥体插头,2为接头,3为集虫室,4为集虫漏斗,5为诱虫孔,6为诱虫管,7为端盖,8为集虫瓶,9为挡板。集虫漏斗位于诱虫管内竖向的中下部,在漏斗以上诱虫管360°周壁上钻有均匀排布的钭孔(诱虫孔),钭孔与诱虫管轴心夹角α为30°-60°,诱虫管内漏斗以下的空间为集虫室。由于粮食害虫喜欢往有光、通风处跑,所以当爬进诱虫孔就滑入诱虫管,通过集虫漏斗被收集在集虫室,不能出去。可以在集虫室内置一集虫瓶,也可以在诱虫管底端处置一挡板,来封闭集虫室的下端。锥体插头与诱虫管的下端及诱虫管的上端与另一节诱虫管的连接可以接头采用内套或是外套,或是挂接等方式连接,也可不用接头直接套接或挂接。使用时,若为深层检测,则在散装粮堆上选点,根据检测深度,将几节诱虫管连接在一起,装上锥体插头,尾部盖端盖,直接垂直插入粮堆至要求深度,实现粮堆深层害虫检测的目的,而且同时还可以检测出几个层次的害虫情况。若需要对粮堆表层进行检测,则只用单节诱虫管插入粮堆表层,就可实现检测目的。
附图2为包装粮害虫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1为锥体插头,2为接头,3为集虫室,4为集虫漏斗,5为诱虫孔,6为诱虫管,7为端盖。如图所示,把若干个集虫漏斗制于同一平面,平置于诱虫管内中部,漏斗以上诱虫管的半周壁有均匀排布的诱虫孔,漏斗以下漏斗与诱虫管的下半周壁形成的空间为集虫室,诱虫管的前端接锥形插头,尾部有端盖。使用时在包装粮堆中选点,将本装置从包装袋扎口处水平插入,有诱虫孔的面在上,害虫通过诱虫孔爬进诱虫管,通过漏斗滑入集虫室,实现检测害虫的目的。如果用略小于诱虫管口径的半园材料包在漏斗的下方,两端封闭,形成集虫管,连同漏斗可以从诱虫管抽出,那么在检测时,只需抽出集虫管取虫,再将集虫管放入诱虫管,就可实现长期定位监测的目的。
由上述可看出,本实用新型对粮食、种籽在贮藏中害虫发生情况的检测是非常有效的,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省时省工、检测结果准确等特点,并且其检测是在不影响粮堆生态条件下进行,检测结果能够客观地反映粮堆中害虫发生情况,故可以用于贮粮害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区系调查工作、害虫动态监测予报、进出口粮的检疫及包装粮害虫防治效果的检查。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原粮害虫检测的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主要由带有诱虫孔的诱虫管、锥体插头、集虫室、集虫漏斗和端盖等构成,集虫漏斗位于诱虫管内,诱虫孔在集虫漏斗上方的诱虫管管壁上均匀排布,集虫漏斗下方为集虫室,诱虫管的前端接锥体插头,诱虫管的尾部有端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害虫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集虫漏斗是位于诱虫管内竖向的中下部,集虫漏斗以上诱虫管360°周壁有均匀排布的诱虫孔,诱虫孔轴心线与诱虫轴心线的夹角为30°-60°,诱虫管可以多节连接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害虫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平面上有多个集虫漏斗位于平置诱虫管内上下位置的中部,集虫漏斗以上的诱虫管半周壁有均匀排布的诱虫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害虫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集虫室内可置有集虫瓶,或是在诱虫管的底端有挡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害虫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平面上的多个集虫漏斗可用略小于诱虫管管径的半园材料包在其下方,形成漏斗与集虫室一体的集虫管,可以从诱虫管的尾端置进去。
专利摘要一种粮食害虫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是利用贮粮害虫选择适宜环境的趋性特点而设计的,其主要特征在于它是由带有诱虫孔的诱虫管、锥体插头、集虫漏斗、集虫室及端盖等构成,可用于散装粮、包装粮害虫的检测,粮食害虫动态监测预报等方面,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省工省时、检测结果准确等特点。
文档编号G01D21/00GK2072213SQ9020901
公开日1991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1990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1990年6月19日
发明者姚渭, 傅剑萍 申请人:姚渭, 傅剑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