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力计及使用该测力计的称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88928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测力计及使用该测力计的称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在称重装置、诸如电子秤中使用的一种测力计、更具体地讲,是关于通过利用应变检测元件的电性能、电检测施加在特定形状的应变感应元件上的荷载的测力计,应变检测元件可以为,例如,一个安装在应变感应元件上的应变片。
在电子秤中使用的测力计,通常具有如

图19所示的应变感应元件的结构,且包括固定和可移动的、相互对置的刚体a1和a2,以及位于固定和可移动刚体a1和a2之间的一对平行梁61和62。所有被确定的元件a1、a2、b1和b2形成一个在长方体金属块中孔洞c,使固定和可移动的刚体a1和a2分别位于金属块的相对的端部,同时使平行的梁b1和b2分别位于金属块的相对的边部。孔洞c是这样成形的,即使金属块留有成对的薄壁应变发生区d1和d3,d3和d4,一对应变发生区d1和d2被限定为,分别将梁b1的相反的端部与固定和可移动的刚体a1和a2连接,同时另一对应变发生区d3和d4被限定为分别将梁b2的相反,端部与固定和可移动的刚体a1和a2连接。
在现有技术中,应变感应元件A是这样设计和构形的,即当向可移动刚体a2上施加一个负荷W时,在薄壁应变发生区d1至d4处,产生如假想线所示的一个可观的变形,使可移动刚体a2相对固定刚体a1产生一个向下的平移。换句话说,应变发生区d1至d4分别产生应变,其应变的量与所施加的荷载W成比例,以减小由动量产生的任何可能的不利影响。实际上,应变感应元件A的固定刚体a1,刚性固定在电子秤的基座E上,同时可移动刚体a2与秤盘F相耦连。应变检测元件G,例如,应变片,分别固定设置在应变感应元件A的表面,并至少与两个应变发生区d1和d2(或d3和d4)相准直,以便使在应变发生区d1和d2产生的,作为在秤盘上放置负载的函数的张拉应变和压缩应变,分别被应变检测元件G检测,由此产生负载W的显示。
按照现有技术,在应变感应元件上安装应变检测元件,是通过粘接应变检测元件来完成的,应变检测元件包括一个由合成树脂制作的薄膜底片,其上形成一个应变检测电阻电路。由于应变检测元件是柔软的且易于损坏,不仅其机械加工十分困难,而且将应变检测元件安装在应变感应元件上,需要复杂和麻烦的工作。此外,等待所使用的粘接剂固化或硬结需要大量的时间,由此提出一个与可使用性有关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1987年公开的日本专利公开号62-59767中,披露了通过利用薄膜工艺和光刻技术,直接在应变感应元件上仿造应变检测电路的构造。使用薄膜工艺要求将应变感应元件装入真空室,且因此每单位时间生产的应变感应元件的数量,取决于真空室的大小,在薄膜工艺中需进行蒸镀过程,这就提出了与大批生产能力有关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测力计,其中应变检测元件可以具有较高的使用性能,有效地安装在应变感应元件上,且其可以大批量地生产。
本发明的相关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类型测力计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类型测力计的改进了的称重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个重要目的是通过利用上述类型的称重装置,其中测力计耦连于秤盘、来提供一种称量荷载的方法。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测力计,其包括一个应变感应装置和一个应变传感器,应变感应装置是由金属制作的,并包含一个应变发生区,用以产生一个作为荷载函数的应变,应变传感器包括一个金属基片,该基片上具有应变检测元件,用以检测在应变感应元件的应变发生区处产生的应变,以所说金属基片焊接在应变传感器上,应变传感器安装在应变感应装置上。
按照本发明制造测力计的一种方法包括,在金属基片上构成一个应变检测元件,由此提供一个应变传感器,且应变传感器安装在应变感应元件上同时将金属片焊接在所说的应变感应元件上。
按照本发明的上述方面,由于应变传感器通过利用焊接技术,固定在应变感应装置上。机械加工可很容易地完成,且不需要诸如真空室的大型工作间。相应地,与使用粘接剂或图案形成技术的现有技术的结构相比,将应变传感器安装在应变感应装置上,可很容易且有效地完成,并且有较高的可使用性,由此便于测力计的生产。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应变感应装置包括一个可固定在基座上的固定刚体,一个可承受荷载的可移动刚体连接的梁组件。固定和可移动刚体,分别相应于测力计的相反端部定位。应变感应装置是这样设计和构形的,即当荷载施加于可移动刚体上时,可移动刚体相对固定刚体向下平移,且其中应变发生区被限定在每个梁组件上。这种结构相当于罗伯沃(Roberval)平移机械装置,其中应变发生区的应变感应与所施加荷载成比例,并很少受荷载动量的不利影响。
按照本发明另一个最佳实施例,应变感应装置通常包括结构实际上相同的第一和第二细长构件,且第一构件位于第二构件之间,以便在它们之间形成一个普通的洞,一个中间扳装置夹在第一和第二构件之间,并与它们相距一定距离,所说的应变传感器设置在孔洞中并焊接在中间扳装置上。第一构件为单片结构,其包括一对相互反向的上层刚体成形区,并由一个上层梁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说的上层刚体成形区,分别由固定和可移动的刚体上层部分构成。第二构件也为单片结构,其包括一对相互反向的下层刚体成形区,并由一个下层梁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说的下层刚体形成区分别由固定和可移动的刚体下层部分构成。
较佳地、应变感应装置是由金属扳制成,且为对称结构,更具体地讲,是相对其中心点对称。
按照所提到的本发明的第二最佳实施例,应变感应装置具有一个三层结构,其中中间扳装置介于第一和第二构件之间。因此,不像现有技术的应变感应元件那样,利用压铸技术和用金属材料加工工艺制造。本发明实际使用的应变感应装置,可通过利用金属冲切技术或任何合适的冲压操作制造,由此,可增强应变感应装置大批生产的能力。
按照本发明的又一个最佳实施例,在三层结构中使用的中间扳装置是由相互分离的第一和第二中间扳构成的。第一中间扳夹在第一和第二构件的第一部分之间,对应固定刚体的位置,且第二中间扳夹在第一和第二构件的第二部分之间,对应可移动刚体的位置。第一和第二中间扳分别具有相互面对的边缘部分,以便限定安装,其中所说的应变传感器的相反端部,分别设置成与所说的边缘部分焊接。换句话说,中间扳装置可由一个单扳构件组成,该单扳构件在其中间部分限定有一个开口,且在这种情况下,当应变传感器穿过方口时,所说开口的相反周边边缘区域,被限定与安装的应变传感器的相反端部焊接。
按照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只有应变传感器的相反端部与应变感应装置接触,应变传感器的其余部分,不与任何应变感应装置的部分接触。应变传感器通过各个固定件与中间扳装置焊接。相应地,应变传感器不可能具有相对较大的面积,以使其与应变感应装置的磨擦接触,达到相应施加的荷载限制应变传感器变形的程度。
按照本发明更进一步的实施例,应变感应装置和形成应变传感器一部分的金属,基本是由一种金属材料制作的。其特殊的优点在于由于载有应变检测元件的金属基片,和应变感应装置具有相同的热膨胀系数,因此,可得到理想的视温度而定的应变检测特性。
较佳地,金属基片为薄扳结构,其中具有一个应变发生区,可很容易地产生应力,且所说的应变传感器设在应变发生区的位置。由此,应变传感器中产生的应变量,可增加到足以提高荷载的检测精度。
较佳地,金属基片具有足够小的断面面积,以防止应变感应装置中,感应的应变量发生变化。
较佳地,金属基片的一个表面上构成有一个电绝缘层,且绝缘层上构成有应变检测元件。
更佳地,金属基片具有一对离开应变传感器形成区域的,相反的部分,通过所说的其相反的部分焊接在中间扳装置上,金属基片可由中间扳装置支承。这一特点可有效防止在焊接期间放出热量的影响下,任何可能的应变检测元件的变形或损坏。
本发明中将应变传感器与应变感应装置连接时,所采用的焊接较佳地为点焊接。与线焊相比较,焊着的表面积,即,点焊中金属基片和应变传感装置之间接触的表面积非常小,足以避免相应施加荷载对应变感应装置变形的任何可能的限制,如果由于金属基片和应变感应装置之间产生相对移动,使它们之间产生紧密摩擦接触的话,就可能产生上述的限制。
同样,由于点焊在金属基片内所产生的内部应力被消除,相应施加的荷载、通过内部应力对金属基片变形所产生的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减小了。
各种焊接方法中,钇铝石榴石(YAG)焊接方法是十分先进的,因为在焊着处设有遗留的焊接应变。
按照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面,其提供了一种利用测力计的称重装置并具有一个秤盘。测力计可操作地与所说秤盘耦连以测定放在秤盘上的荷载。该测力计包括一个金属制成的应变感应装置并包含有一个应变发生区,用以产生作为负荷函数的应变,一个应变传感器,其包含一个金属基片,该基片上构成有应变检测元件,用以检测应变感应装置的应变发生区处产生的应变。所说的应变感应器通过将所说的金属基片焊接在它上面,而固定在应变感应装置上。如果需要的话,可采用多个测力计有效有与单个秤盘耦连。
按照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面,其提供了一种称重物体的方法,被称重物体放置在称重装置的称盘上,称盘可操作地与一个测力计相耦连,所说的测力计包括一个金属制成的应变传感装置,并包含有一个应变发生区,用以产生作为负荷函数的应变,和一个应变传感器,其包含一个金属基片上构成有应变检测元件,用以检测应变感应装置的应变发生区处产生的应变。所说的应变传感器通过将所说的金属基片焊接在它上面而固定在应变感应装置上。该方法包括应变感应装置中的应变感应的检测。即使在实际中按照本发明的称重方法,金属基片也具有足够小的断面面积,以防止应变感应装置中应变感应量发生变化。
不管怎样,通过下面对最佳实施例的描述并联系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但是,所给出的实施例和附图只用于介绍和解释,无论在任何方面也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该范围只由附带的权利要求确定。在附图中,以同样标号表示各个图示中的相同部分,和图1是一个示意的透视图,并剖去了一部分,其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一最佳实施例的测力计;
图2是图1所示测力计部件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测力计中使用的应变传感器的示意透视图;
图4是荷载传感器采用的荷载检测电路的电路图;
图5表示称重装置中使用的测力计的侧剖面示意图;
图6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二最佳实施例的测力计的透视示意图;
图7表示图6所示测力计使用的中间扳的透视示意图;
图8表示固定和可移动刚性体之一的改进结构的局部透视图,其中固定和可移动的刚性体构成本发明测力计中的两个部分;
图9表示组件之一的改进结构的局部透视图,其中组件构成本发明测力计中的两个部分;
图10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三最佳实施例的测力计的透视示意图;
图11表示图10所示测力计中使用的应变传感器的顶平面视图;
图12表示图10所示荷载传感器中采用的荷载检测电路的电路图;
图13至图18表示分别按照本发明的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最佳实施例的测力计的透视简图;和图19表示现有技术测力计的示意图。
参见附图1,用于根据本发明测力计中的应变感应元件1,具有固定的和可移动的刚体2和3,其分别位于应变感应元件1的相对的两端。应变感应元件1,一般包括细长的上部(第一)构件板12和下部(第二)构件板22,该下部构件板22与位于下构件板上面的上构件板有相同的结构,用以限定它们之间的一个矩形断面的空心,第一和第二正方形的中间板30A和30B,其夹在上构件板12和下构件板22之间,并彼此隔开一定距离,而且一个应变传感器40,位于矩形断面的空心中,由第一和第二中间板30A和30B支撑,以致跨接在它们之间。
上部构件板12是单片结构,其包括一对彼此相对的刚体形成区10和11,并且由上横梁4将它们连接在一起。所说的刚体形成区域10和11,其分别构成固定和可移动刚体2和3的上部。同样,下构件板22也是单片结构,其包括一对彼此相对的刚体形成区域20和21,并且由下横梁4把它们连接在一起。所说刚体形成区域20和21,分别构成固定和可移动的刚体2和3的下部。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应变感应元件1具有由上和下构件板12和22所限定的形状对称的矩形断面空心部,更具体地说是与其中心点C对称。因此,应变感应元件1具有三层结构,其中,中间板板件30A和30B是插在上和下构件板12和22之间。
以下将参照附图2所示的应变感应元件1的分解示意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应变感应元件1的各个零部件。
上层板构件12具有构成相应刚体成形区10和11的相反端部分。每个相反端部分、即,上层板构件12的刚体成形区10和11,是由顶壁10a或11a,一对基本垂直顶壁10a或11a的反向设置的边壁10b或11b,和一对翼缘10c或11c所组成,翼缘10c或11c人相关的边壁10b或11b上向外横向凸出,并布置在平行,顶壁10a或11a的平面内。相应刚体成形区10和11的顶壁10a和11a,通过上层梁4连接在一起,上层梁4是由一个与顶壁10a和11b的任何一个相齐平的顶壁4a,和一对垂直于顶壁4a,反向设置的边壁4b所组成。该上层板构件12具有两对凹口,通常以5标志,每一对凹口位于上层板构件12的一侧,并对称于构件12的纵向轴,以便在顶壁10a和4a之间以及在顶壁11a和4a之间确立两个宽及缩小的狭窄区6。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结构的上层板构件12,其形状是关于包括其纵向轴的一个竖向平面对称的,并且还关于一个竖向平面对称,该竖向平面包括含有垂直构件12的纵向轴延伸的,并通过上层板构件12长度中点的一个轴,此外每个狭窄区具有比上层板构件12的保留部分减小的刚度,由此确立了一个易产生应力的应变感应区。还值得注意的是,刚体成形区10和11的相应的每个顶壁10a和11a具有螺栓孔10d和11d,以便限定相应的固定螺栓(不表示)从当中通过。
同样地,下层板构件22具有相反的端部部分,构成相应的刚体成形区20和21。每个相反端部分,即,下层板构件22的刚体成形区20和21,是由底壁20a或21a,一对基本垂直壁20a或21a的反向设置的边壁20b或21b,和一对翼缘20c或21c所组成。翼缘20c或21c从相关的边壁20b或21b上向外横向凸邮并布置在平行底壁20a或21a的平面内o相应刚体成形区20和21的底壁20a和21a通过下层梁4连接在一起,下层梁4是由一个与底壁20a或21b的任何一个相齐平的底壁4a,和一对垂直于底壁4a,反向设置的边壁4b所组成。该下层板构件22具有两对凹口,以5标志,每对凹口位于下层板构件22的一侧,并对称于构件22的纵向轴,以便在底壁20a和4a之间以及在底壁21a和4a之间确立两个宽度缩小的狭窄区6。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结构的下层板构件22具有与上层板构件12同样方式的形状对称,且每个狭窄区6具有比下层板构件12的保留部分减小的刚度,由此确立了一个当产生应力的应变感应区。还值得注意的是,刚体成形区20和21的每个相应的底壁20a和21a具有螺栓孔20d和21d,用以限定相应的固定螺栓(未表示)从当中通过。
每个第一和第二中间板组件30A和30B为正方形薄板结构,并具有一个侧也部分30a限定为用于安装应变传感器40的固定件。为使应变感应单元1完整,第一和第二中间板组件30A和30B,通过将上层板结构12的翼缘10c和11c,与相关的下层板构件22的翼缘20c和21c焊接在一起,而夹在上层和下层板构件12和22之间。此时,第一和第二中间板构件30A和30B在相应的固定件30a一侧的每个相反的侧边部分,被夹在上层板构件12的翼缘10c和11c,与下层板构件22的翼缘20c和21c之间并焊接连接。为了将上层和下层板构件12和22,与介于它们之间的第一和第二中间板组件30A和30B焊接在一起,可采用任何合适的焊接方法,诸如,点焊技术。值得注意的是,在对上层和下层板构件12和22的翼缘10c,11c和20c,21c实施焊接之间,应变传感器40将其相反的端部,固定在第一和第二中间板组件30A和30B的相应的固定端30a上,以便将第一和第二中间板构件30A和30B之间接通。
上述结构的应变感应元件1,是这样设计和构形的,即能构成图11所示情形的罗伯沃(Roberval)平行运动机理。换句话说,应变感应元件1是这样设计和构形的,即,当2荷载施加在可移动刚体3上时,可移动刚体3向下移动并通常平行于固定的刚体2,此时,应变感应元件1在上层和下层板构件12和22的四个狭窄的或称应变感应区6处发生一个显著的弯曲。
现在参照图3对应变传感器40的细节进行讨论,应变传感器40包括一个金属基片41,该基片通常为矩形金属薄板,其相反的侧边部分具有由41a标出的相应的成对凹口。每对凹口41a相互准直,以便在相应成对的凹口41a之间留有连通的狭窄区41b,狭窄区41b作为较易产生应力的应变发生区。应变传感器40还包括一个应变检测元件43,其通过电绝缘层42固定在金属基片41上,以使在狭窄部分或应力发生区41a之间延伸。应变检测元件43是通过利用电路印刷技术或光刻技术,将导电的金属薄片,按予定的型式附着在电绝缘层42上,并包含一对应变检测元件43a和导电体43b,导电体43b通过具有相应连接电线数目的扁平电缆或柔性条板状电缆,与应变检测元件43a相连,或通过软焊将导体43b与元件43a连接起来。
应变检测元件43是这样设计的,即当应变检测元件43上产生应变时,指示相关应变检测电阻元件43a的电阻变化的每个电信号,可通过扁平电缆44输出。较佳地,电绝缘层42上的应变检测元件43被保护履层45所保护,而保护履层45或以是任何合适的电绝缘材料。
现在进一步地描述,当荷载施加到将要描述的称盘上时,可移动刚体3相对固定刚体2向下移动,同时伴随着可移动刚体3中第2中间板构件30A的固定件30a,相对固定刚体2中第一中间板构件30B的固定件2向下移动发生时,由于靠近可移动刚体3的金属基片41的应变发生区41b产生压缩,靠近固定刚体2的金属基片41的狭窄或应变发生区41b(图3)产生张拉,其结果应变传感器40产生通常叙述为字母的“S”形状的变形。应变传感器40的这种变形引起电阻元件43a的电阻产生相应的变化,并通过图4所示单臂电桥线路网完全输出。
更详细地说,参照图4,电阻元件43a通过连接点Jc相互串联,连接以形成一个串联电路,该串联电路按次序与通过连接点Jd相互连接的标准电阻14的串联电路相连接,由此形成单臂电桥线路网。在图4所示该单臂电桥线路网中,一个予定电压E施加在连接点Ja和Jb之间,Ja为连接一个应变检测元件43a,与一个标准电阻14的连接点。Jb为连接另一个应变检测元件43a,与另一个标准电阻14的连接点,相应每个应变检测电阻43a电阻变化,在连接点Jc和Jd之间可产生一个输出电压e,即,作为所施加荷载的函数的一个电输出信号。该电输出信号最终被处理以提供出,在本发明应变感应元件1上施加荷载的计量。
通过将图2所示第一和第二中间板构件30A和30B与金属基片41的相反端部41c固定,并点焊在相应的固定件30a上,图3所示应变传感器40被支撑在矩形截面的孔洞范围内,其中点焊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焊接技术,例如钇铝石榴石(YAG)焊接技术,或电子束焊接技术。
现在参见图5,通过将一套螺栓50a穿过固定刚体2并从上面与基板51拧紧,应变感应部件1在组装条件下被固定在基板51上,形成电子秤的一部分。另一方面,通过将一套螺栓50b穿过可移动刚体3,并从下面与秤盘52拧紧,应变检测元件1被固定在秤盘52上时,可移动刚体3,如假想线1A所示,相对固定刚体2向下移动,并基本平行于固定刚体2,伴随着产生一个基本的应变量,该应变量被应变传感器40所检测。这样,施加在可移动刚体3上的荷载,即,旋转在秤盘52上的称重物体的重量,通过处理由应变传感器40产生的电输出信号而被计量。
较佳地,为制造应变传感器40,可采用一种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在单块金属本体上构成多个应变检测元件43,随后切割金属本体以生产单个的应变检测组件40,每个组件40包含有金属基片41,其上构成有应变检测部件43。该方法允许利用单块金属本体,生产多个应变传感器40,并具有大批量生产的优点。
应变感应元件1包括最好为不锈钢材料的上层和下层板构件12和22,以及第一和第二中间板构件30A和30B,但它们也可采用其它合适的金属制造,例如,铝。同样,构成应变传感器40一部分的金属基片41最好采用与应变感应部件1相同的金属制造,即采用不锈钢,但也可采用任何合适的其它金属制造,例如铝。
构成应变传感器40的另一部分的电绝缘层42,可由具有电绝缘特性的任何合适的合成树脂制造,例如,聚酰亚胺树脂、聚酯树脂、酚树脂、或环氧树脂。
也构成应变传感器40的另一部分的应变检测电阻元件43a,是由金属制造的,例如,铜镍合金或镍铬合金,且导体43b是由具有高导电特性的金属,例如,铝所制造的。
保护覆层45附着在电绝缘层42上,以便覆盖应变传感器40,该保护覆层45是由任何一种合成树脂制造的,例如,结合的保护膜,丁基橡胶和硅橡胶,或它们的结合物。
总而言之,应变感应部件1实际上是由金属制造的,图3所示应变传感器40的应变检测部件43形成于金属基片41上,金属基片41通过采用前述方式的焊接技术,按顺序固定在应变感应部件1上。将应变传感器40固定在第一和第二中间板构件30A和30B上,所采用的焊接工作只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加工,并不需要任何大型的工作间,如真空室。相应地,与使用粘接剂或摹制技术的现有技术的结构相比,可以有很高的可加工性,迅速而有效地完成,由此方便了测力计的生产。
此外,在上述结构的应变感应部件1中,上层和下层板构件12和11,具有一个应变感应区6,其位于上层板构件12中的顶壁10a和4a之间,以及下层板构件22中的底壁20a和4a之间,以便可移动刚体3,根据其上所施加的荷载,可相对固定的刚体2向下移动并基本平行刚体2。另外,应变感应部件1可看做一个整体,构成罗伯沃平行运动机制。通过该机制,位于应变感应区6限应的区域中的应变检测部件43,所示感应的应变与需计量的荷载成比例,因而,通过减小荷载动量的不利影响,可以方便地完成对荷载精密准确的检测。
此外,构成应变传感器40的一部分的金属基片41,仅通过将其相反的端部40c焊接到第一和第二中间板构件30A和30B的相关固定件30a上,而保持与第一和第二中间板构件30A和30B的接触,且所说金属基片41的主要部分保持不与第一和第二中间板构件30A和30B的任何一个相接触。因此,金属基片41对任何可能的,荷载所引起的变形实际上不敏感,否则当金属基片41的大部分面积,与应变传感器的情况相反,和中间板构件的任何一个产生磨擦接触,那么金属基片41就可能产生敏感,由于金属基片41的不敏感,使得完成对荷载精密准确的检测成为可能。
考虑到金属基片41是由与应变感应部件1相同的材料,即,不锈钢制成的,金属基片41具有与应变感应部件1相同的热膨胀系数,因此,应变检测部件43随周围温度的变化所检测的任何可能的应变量的改变,可以减少到最小或完全消除,应变传感器40因而具有较好的温度相关特性,应变检测部件43通过电绝缘层42形成于金属基片41上。
此外,由于构成应变传感器40一部分的金属基片40为薄金属板形式,其具有狭窄区41b,在该狭窄区41b上,由于应力的发生而产生应变,且应变检测部件43设置在狭窄区41b上,一个基本的应变增量作用在应变检测部件43上,以使它能够完成精密准确的荷载检测。况且,由于金属板41具有足够小的厚度,并具有如图3所示的断面面积S,该面积S的尺寸足够的小,以避免在应变感应部件1中,感应的应变量可能受到不利的影响,使荷载检测的精度不会减少。
此外,由于金属基片41的两相反端部焊接在第一和第二中间板构件30A和30B上,且应变检测部件43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板构件30A和30B之间的居中位置,并脱离构件30A和30B,应变检测部件43可不受焊接工作期间,由于温度升高引起不利变形的不利影响。
利用保护覆层45覆盖应变检测部件43,可有效地避免任何可能的应变检测部件43检测能力的损失,如受潮湿的不利影响引起的检测能力损失,因此可确保应变检测部件43的功能长期保持稳定。
此外,由于利用点焊技术将金属基片41固定在第一和第二中间板构件30A和30B上,在金属基片41和第一、第二中部板构件30A和30B之间的点焊连接,所占的整个表面面积与采用线焊时所占的表面面积相比非常小。采用具有较大焊接面积的线焊技术,将金属基片41焊接到第一和第二中间板构件30A和30B上,当应变感应部件1承受的变形不能被充分吸收时,可能会在金属基片41和第一、第二中间板构件30A和30B的任何一个之间发生偏差,且在金属基片41的第一、第二中间板构件30A和30B的任何一个之间所具有的摩擦接触,都将阻碍应变感应部件1相应其上施加的荷载所发生的变形。采用占有很小焊接面积的点焊技术,将金属基片焊接到第一和第二板构件30A和30B,可有效地避免上述情况发生的可能,因而保障了精密荷载的检测。值得注意的是,采用YAG焊接技术可有效地避免在点焊时连接点周围的应力集中,因而不会对应变感应部件的线性度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由于点焊的焊接面积与线焊相比很小,金属基片41产生的内部应力由此被减小,因而大大减小了内部应力对应变感应部件1的不利影响。
参照图1至5所表示的和描述的结构,所有的上层板构件12,下层板构件22和第一、第二中间板构件30A、30B都是利用冲压工艺由金属制造的,用以构成应变感应部件1。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构成应变感应部件时,并不需要采用现有技术实际采用的压铸和次加工,相应地,本发明有效地简化制造应变感应部件的过程,因而提高了生产率。
更进一步地讲,由于整个应变感应部件具有一个对称的外形,或以其中心点o对称,构成相应于固定和可移动的刚体2和3的上层板构件12和下层板构件22,两者可用单一的且相同的模子和冲床制造,因而,本发明可有效地增加应变感应部件的产量,由此,使用该部件1的测力计,其制造费用也因而被减少。
图6介绍了按照本发明第二最佳实施例的应变感应部件。
首先参看图6,按照本实施例的应变感应部件由61指示,固定和可移动的刚体62和63分别占据着应变感应部件61的两相反端部。该应变感应部件61通常包括细长的,结构相同的上层和下层板构件72和82,且上层板构件72位于下层板构件82之上,以便它们之间限定一个矩形截向的空心孔洞;包括通常为矩形的中间板构件90,其两相反端部部分的边缘夹在上层和下层构件72和82之间;还包括一个应变传感器40,其位于矩形截面空心孔洞范围内,并按下面将要描述的方式由中间板构件90支承。
上层板构件62为单片结构,其包含一对相互对置的刚体成形区70和71,并由上梁64将它们连接在一起,所说的刚体成形区70和71组成相应的固定和可移动刚体62和63的上层部分。同样,下层板构件82为单片结构,其包含一对相到对置的刚体成形区80和82,并由下梁64将它们连接在一起,所说的刚体成形区80和82分别组成相应的固定和可移动刚体62和63的下层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具有限定在上层和下层板构件72和82之间的矩形截面空心孔洞的应变感应部件61,其形状关于其自身的中心点c对称。
除了将第一实施例中使用两个中间板构件,替换为单个中间板构件90之外,上面所描述的结构基本与本发明的第一最佳实施例相似。更具体地讲,如图7所示,中间板构件90具有一个被冲切掉的中间部分,以限定一个矩形开口91,该开口91的纵向轴定向垂直于中间板构件90的纵向轴,并留有一对相反的连接条带91a,中间板构件90的相反周边边缘区限定了开口91,其平行于中间板构件90相应的端部,将固定件90a与具有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描述结构的应变感应器40的相反端部焊接,使得应变传感器40支撑在中间构件90上,同时架在开口91上。
为完成应变感应部件61,通过将上层板构件62的翼缘70c71c与下层板构件82的翼缘80c和81c对应焊接在一起,使中间板构件90夹在上层和下层板构件72和82之间。此时,中间板构件90的相反边缘夹在上层板构件72的翼缘70c和71c之间,与下层板构件82的翼缘80c和81c之间并与它们焊接。对于将上层和下层板构件72和82与夹在中间的中间板构件90焊接在一起,可采用任何合适的焊接方法,例如,点焊技术。在对上层和下层板构件72和82的翼缘70c、71c和80c、81c的焊接实施前,应变传感器40将其相反的端部固定在中间板构件90的相应固定件90a上,以横过中间板构件90限定的开口91。
参照图6和7所表示和描述的结构,上层板构件72,下层板构件82和中间板构件90,均是使用冲压工艺由金属制造的,它们与应变传感器40一起组成应变感应部件1。因此,与本发明先前的实施例情况相同,不仅可以使测力计的生产率提高,而且构成固定和可移动刚体62和63的相应上层和下层部分的上层板构件72和下层板构件82,两者均可采用单一的且相同的模子和冲床制造,由此增加了应变传感部件61的产量,使用该部件61的测力计的制造费用也因而减少。
更进一步地讲,整个应变感应部件61具有一个对称的外形,由此形成了罗伯沃平行移动机制。因此,当测力计中的可移动刚体63被加载时,与施加在可移动刚体63上的荷载成比例的应变量被应变传感器40所感应,该应变传感器40支撑在中间板构件90上,以横过限定在构件90上的开口91,由此完成对荷载精密准确的检测,而不受荷载动量的影响。
具体按照本发明第二最佳实施例,中间板构件90是由一个备好的单块金属板构成的,且在该金属板的中间部分冲孔以限定一个容纳应变传感器40的矩形开口91,应变传感器40随后将相反的端部固定在固定件90a上,并架在开口90上。因此,当使用按照本发明先前的实施例的结构时,需特别小心以避免传感器40和第一、第二中间板构件30A和30B相关位置的偏离,而本发明的第二最佳实施例不需要这样精确的定位。由于中间板构件70为单块金属板的形式,且其上限定有开口91,所以本发明第二最佳实施例足以将应变传感器40固定就位,因此,应变传感器40可很容易地相对单块中间板构件90定位,由此增加了组装应变感应元件62的容易程度并提高了生产率。
按照先前讨论的本发明第一最佳实施例,如果应变传感器40不适当地安装在第一和第二中间板构件30A和30B上,即,处于偏置的形式,且总的组件最终定位在上层和下层板构件12和22之间,以完成应变感应元件61,考虑到第一和第二板构件30A和30B固定的位置,实际上受到上层和下层板构件12和22的限制,由于应变传感器40的位置相对中间板构件30A和30B之一或两者偏置而产生的一个不必要的初始荷载将作用在应变传感器40上。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应变传感器40或能被损坏,或随着荷载检测精度的降低而给出一个偏高的不正确计量。按照图6和7所表示和描述的本发明第二最佳实施例,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
更具体地讲,本发明的第二最佳实施例,在实际当中由于应变传感器40固定在单块中间板构件90上,以便横架过限定在构件90上的开口91上,且总的组件随后安装在上层和下层板构件72和82上,没有不必要的初始荷载作用在应变传感器40上,其结果不仅使应变传感器40的寿命增加,而且也增加了荷载的检测精度。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的第二最佳实施例,在实际当中如果连接板构件90相反端部的每个连接条带91a的尺寸,被适当改变,不仅可以控制施加在应变传感器40上的荷载,而且可以控制应变传感器40和整个应变感应部件61的导热率,由此使应变感应部件61呈现出热稳定性而不随温度变化。
在本发明前述实施例的任何一个当中,每个上层和下层板构件12和22或71和81,都被表示和描述为具有将上层和下层板构件,以及夹在它们之间的相关的单块或两块板构件连接起来的翼缘。但是,每个上层和下层板构件和相关中间板构件的每个端部,可按图8所示修改。在图8所示的修改方案中,没有采用本发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任何一个所采用的翼缘。
现在参见图8,为简化起见,只有每个上层和下层板构件102和103的一个端部被表示,构件102和103形成固定或可移动刚体200,每个固定和可移动刚体200的上层部分是由一个相应的上层刚体形成区201构成的,其具有一个顶壁201a和一对基本垂直壁201a的相反边壁201b,且同样地,每个固定和可移动刚体200的下层部分是由一个相应的下层刚体成形区202构成的,其具有一个底壁202a和一对基本垂直底壁202a的相反边壁202b。一个中间板203具有相应于每个上层和下层刚体成形区201和202的边壁201b、202b之间跨度的宽度,板203的边缘夹在并焊接在位于边壁201b和202之间的位置上。
按照参见图8所表示和描述的修改方案,由于在每个上层和下层板构件中没有采用翼缘,很明显应变感应部件101具有重量轻的特性。
此外,在本发明前述实施例的任何一个当中,曾描述过在每个上层和下层板构件上形成有成对的凹口,用以限定两个宽度减小的狭窄区。但是,在图9所示的进一步的修改中,应变感应部件301的每个上层和下层板构件312和322(图9只表示了上层的一个312)具有一个梁部分304,梁304上限定有一对长孔305,每个长孔具有一对相互对置的圆形端,长孔305垂直于板构件的纵向轴延伸,由此长孔305每侧留下一对成对的狭窄区306。
图10图示了本发明的第三最佳实施例。其中表示的应变感应部件标记为401。在图11中,与该应变感应部件401相联系以构成测力计的应变感应器被标记为40A。
首先参见图11,每个应变传感器40A包含一个通常为矩形的金属基片41,该基片41是由,例如不锈钢制造的,金属基片41的一个表面上,构成有一个绝缘层42,且一个由,例如氮化钽制造的应变检测电阻元件43A,以予定的型式附着在绝缘层42的一个与金属基片41相对的表面上。成型的电阻元件43A的相反端部与相应导线400连接,导线400按次序与图12所示的惠斯登电桥线网相连。将应变检测电阻元件43A通过绝缘层42构成于金属基片41上,可采用公知的方式来完成,即利用薄膜工艺和光刻技术来完成。
现在参见图10,应变感应部件401是由金属,例如不锈钢或硬铝制成,通常为具有一个空腔405的长方体。具体地讲,该金属长方体最终构成应变感应部件401,其中间部分构成有空腔405,空腔405是这样设计和成形的,即在其相反的端部分别留有固定和可移动刚体402和403,且分别在其相反侧边留有顶和底梁部分404,所说的顶和底梁部分404将固定和可移动的刚体402和403连接在一起。
按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应变感应部件401,如果它需要被用于,例如电子秤的测力计的话,那么实际上它的固定和可移动的刚体402和403将被固定在秤的基座和秤盘上,两者按照图5和图17所示和描述的相似方式,构成电子秤的相应部分。
空腔405靠近固定和可移动刚体402和403的相反部分,在形状上被扩大成椭圆形,以便分别减小每个梁部分404的相反端部的厚度,从而限定相关的薄壁,即应变发生区406A和406B或406C和406D,其中梁404相反的端部将相应的梁部分404与固定和可移动的刚体402和403连接起来,由此,使得应变感应部件401具有罗伯沃平行运动机制,即当荷载施加在可移动刚体403上时,其相对固定的刚体402产生一个平行向下的运动。
相应地,当可移动刚体403相对固定刚体402产生平行向下的运动时,一个拉力作用在位于顶梁部分404和固定刚体402之间的应变发生区406A的一个表面上,同时拉力也作用在位于底梁部分404和固定刚体402之间的应变发生区406A的一个表面上,同时拉力也作用在位于底梁部分404和可移动刚体403之间的应变发生区406D上,此时,一个压力也作用在位于顶梁部分404和可移动刚体403之间的应变发生区406B,以及位于底梁部分404和固定刚体402之间的应变发生区406C上。
通过利用点焊技术,使激光束或电子束施加在对应应变传感器40A的相应金属基片41上,以将应变传感器40A连接在应变感应器部件401上,从而使应变传感器40A刚性固定于应变感应部件401的上表面,靠近应变发生区406A和406B的相应位置上。因此,很清楚,可移动刚体403随后相对固定刚体402平行向下移动所产生的应变,作为每个应变检测电阻元件43A电阻改变的函数,被电阻元件43A检测。
在参照图4所表示和描述的例子的情况下,电阻元件43A与标准电阻14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如图14所示的公知惠斯登电桥线路网。在图12所示的公知惠斯登电桥线路网中,一个予定电压E施加在一个连接点Ja和一个连接点Jb之间,Ja将一个应变电阻元件43A与一个标准电阻14连接在一起,Jb将另一个应变电阻元件43A与另一个标准电阻14连接在一起,相应每个电阻元件43A电阻的改变,在连接点Jc和Jd之间,可产生一个输出电压e,即,一个作为所施加荷载函数的电输出信号。该电输出信号最终被处理,以提供一个应变感应部件401上所施加荷载的计量。
图B图示了按照本发明第四最佳实施例的应变感应部件501。该应变感应部件501具有图3所示结构的应变传感器40,以构成完整的测力计。更具体地讲,应变感应部件501是由金属制成的长方体,其上具有一个空腔505,在空腔的相反端部分别留有固定和可移动的刚体502和503,在空腔的相反侧边,分别留有顶和底梁部分504,所说的顶梁和底梁部分504将固定和可移动的刚体502和503连接在一起。同时,空腔505靠近固定和可移动刚体502和503相反部分,在形状上被扩大成椭圆形,以便分别减小每个梁部分504的相反端部的厚度,从而限定相关的薄壁,即标记为506的应变发生区,其中梁504的相反端部将相应的梁部分504与固定和可移动的刚体502和503连接起来,由此使应变感应部件具有罗伯沃平行移动机制。
为了支撑应变传感器40,应变感应部件501具有整体的一对板形翼507和508。板形翼506和508向空腔505内部凸出,并与应变感应部件501的纵向轴准直,且在相应的方向上相互靠近,以在板形翼507和508相应的自由端之间,余留一个安装空间。如同本发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任何一个情况,通过将金属基片41的相反端部,分别焊接在板形翼507和508的自由端上,应变传感器40被固定在位于板形翼507和508之间的安装空间的位置上。
图14至16表示了应变感应部件相应的修改结构,且图3所示的应变感应器可以很适当地固定在其上面。图14所示的应变感应部件601具有一种结构,其中相互分开的一对中间板630,位于上层和下层梁板604之间,每个梁板在其每个侧边限定有一对凹槽605,且其中梁板604和中间板630通过一对连接块装置607连接在一起,连接块607对应固定和可移动的刚体602和603占据相应的位置。每个中间板630包含两个板构件的双壁构件,以便使分别夹在板构件之间,构成有应变传感器40的金属基本41的相反端部可被焊接。在每个上层和下层梁板604上的成对凹槽605之间,限定了相应的狭窄或应变感应区606。
在图15所示的修改方案中,表示为701的应变感应部件包括固定和可移动的刚体702和703,上层和下层梁部分704,一个限定在上层和下层梁部分704之间的空腔705,并连续有凹槽705a用以限定应变发生区706。其整体构成有板形固定翼707和708,它们位于上层梁部分704之上,且它们的自由端相互间隔一定距离。板形固定翼707和708的自由端部分向内凹座709,其形状与应变传感器40相应的端部互补。应变传感器40容纳在限定于板形固定翼707和708之间的安装空间内,当应变传感器40被凹座709接收时,应变传感器40的相反端部点焊在相应的板形固定翼707和708上。
按照图15所示的修改方案,在板形固定翼707和708的自由端上的凹座709的构造,利于使应变传感器40相对应变感应部件701准确定位更容易。
现在参看图16,其表示了标记为801的应变感应部件进一步的修改方案。所表示的应变感应部件801是由金属板制造的,且通常为矩形箱状结构,它包括顶和底板及一对与顶和底板连接在一起端板,以便形成矩形。所介绍的箱形应变感应部件801的相反端部部分,分别构成固定和可移动的刚体802和803,它们被由顶和底板组成的上层和下层梁804连接。每个上层和下层梁804通常具有限定在其上的H形开口805,以留下一对固定翼807和808,固定翼807和808沿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并平行于应变感应部件801的纵向轴。
每个基本为H形的开口805是由一对相互平的纵向长孔805a构成的,并限定在对应的上层和下层梁804的长度方向上,一个安装空间810位于相应的纵向长孔805a的中间部分之间,并由固定翼807和808的自由端限定,一对横向长孔805b,按垂直于应变感应部件801的纵向轴的方向,并按反向远离纵向长孔的方向,从每个纵向长孔的相反端部延伸。成对变窄的应变发生区806由相互准直的横向长孔限定。
当应变传感器40横过固定翼707和708之间时,其相反的端部点焊在翼707和708的自由端上,使应变传感器40容纳在安装空间810中。
虽然本发明结合其最佳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已被充分地描述过,其中附图只用于说明,在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详细说明形成的明显框架范围内,那些技术熟练的人员将容易地想到大量的变化和修改方案。例如,虽然在前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任何一个当中,所采用的应变传感器,为具有金属基片和利用图案形成技术,通过绝缘层构成于金属基片上的电阻元件的类型,但它也可包括一种金属基片,该金属基片通常具有附着在具有压电特性的薄膜层上的叉指式变换器。当采用该替换的应变传感器时,在叉指式变换器中的一部分压电薄膜层当中,传播的表面声波的共振频率,作为金属基片中感应应变量的函数而变化,因此,对共振频率在时间轴上变化的检测,有效地提供了对应变感应部件中实际感应的应变量指示。
此外,当图10中的一个应变传感器或多个传感器被表示和描述成固定在上层梁部分上,且其上的电阻元件用来与对应的标准电阻一起构成惠斯登电桥线路网时,附加的一个或两个如图17或图18所示的,结构相对的应变传感器,与图11所表示和描述的应变传感器,也可固定在下层梁64或604的应变发生区66或608上,且它们的电阻元件构成惠斯登电桥线路网。
值得注意的是,在图17当中应变感应元件61A在其相应的侧边具有一个开口67,在长度方面面对的所说开口的边缘部分67a构成应变发生区66。
此外,应变感应部件可不总是按罗伯沃平行运动机制去构造和构形。
相应地,除非脱离了附带的权利要求所表达的本发明实质和范围,这类变化或修改仍可包含在本发明当中并得到解释。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检测施加其上荷载的测力计,所说的测力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金属制的应变感应装置,其包括一个应变发生区,用于产生代表荷载函数的应变,一个应变传感器,其包含一个金属基片,且具有在其上形成的应变检测元件,以检测在应变感应装置的应变发生区所产生的应变,和所说的应变传感器和所说的被焊接在那里的金属基片一起被安放在应变感应装置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力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应变感应装置是由金属板构成的,所说的金属板至少包含一个在其中形成的凹槽,以便限定一个应力产生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力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应变感应装置包括一个适于固定在基底上的固定刚体,一个适于收受荷载的可移动刚体,所说的固定和可移动刚体,分别占据测力计的相向端部相对应的位置,和一对相互延伸的横梁装置,其与固定刚体和可移动刚体相连接,以便当荷载作用于可移动刚体上时,可移动刚体产生相对于固定刚体平行向下的运动,且应变发生区被限定在每个梁构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力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应变感应装置通常包括细长的第一和第二构件,且第一构件位于第二构件之上,以便限定位于它们之间的一个空腔,一个中间板装置,夹在第一和第二构件之间,说明的应变传感器设置在空腔中,并与中间板装置相焊接,其中所说的第一构件为单片结构,其包括一对相互反向且由一个上层梁装置,连接在一起的上层刚体成形区,所说的上层刚体成形区,构成固定刚体和可移动刚体相应的上层部分,其中固定刚体适于固定在基座上,而可移动刚体适于承受荷载,其中所说的第二构件为单片结构,其包括一对相互反向且由一个下层梁装置,连接在一起的下层刚体成形区,所说的下层刚体构成固定和可移动的刚体相应的下层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力计,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和第二构件是利用金属板构成的,且其中所说的应变感应装置为对称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力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中间板装置是由第一和第二中间板组成的,第一中间板对应固定刚体的位置,夹在第一和第二构件相应的第一刚体成形区之间,第二中间板对应可移动刚体的位置,夹在第一和第二构件相应的第二刚体成形区之间,所说第一和第二中间板具有相应的相临端部,以限定一个固定区,所说的应变传感器其相反的端部,附着在所说的固定区上并分别与所说边缘部分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力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中间板装置包括一个单板构件,在该单板构件的中间部分限定有一个开口,所说开口的相反周边边缘区,被限定当应变传感器横过开口时,与应变传感器的相反端部焊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力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应变感应装置和所说的金属基片是由相同的金属材料制成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力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金属基片为薄板结构,其上限定有一个应变发生区用以使应力产生更容易,其中所说的应变传感器设置在应变发生区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力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金属基片具有足够小的截面面积,以防止应变感应装置中应变感应量发生变化。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力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应变感应器是由一个电绝缘覆盖层所保护。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力计,其特征在于金属基片的一个表面上构成有一个电绝缘层,且应变检测元件构成于该电绝缘层之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力计,其特征在于金属基片具有脱离应变传感器形成区的相反部分,所说金属基片通过将其所说的部分焊接在应变感应装置上,而被应变感应装置所支撑。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力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金属基片具有彼此相反的端部,所说的金属基片通过将其所说的相反端部焊接在应变感应装置上,而被应变感应装置所支撑。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力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金属基片点焊在应变感应装置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力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基片通过钇铝石榴石焊接技术焊接在应变感应装置上。
17.一种制造测力计的方法,包括有一个金属制的应变感应装置,其具有一个限定在其上的应变发生区,用以产生作为施加在应变感应装置上荷载函数的应变,且一个应变传感器固定在应变感应装置的应变发生区处,所说的方法包括的步骤有在金属基片上构成一个应变检测元件,由此提供了应变传感器,和通过将金属基片焊接在所说的应变装置的元件上,使应变传感器固定在应变感应装置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造测力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构成步骤包括在一个金属基体构成多个检测元件的步骤,和将金属基体切割成相应的传感器元件的数量的步骤,每个所说的传感器元件组成应变传感器。
19.一种称重装置,其使用一个测力计并具有一个秤盘,所说的测力计可操作地耦连于所说的秤盘,以检测放在秤盘上的重荷,所说的测力计包括一个金属制造的应变感应装置,其中包含一个应变发生区,用以产生作为荷载函数的应变,和一个应变传感器,其包括一个金属基片,在该金属基片上,构成有一个应变检测元件,用以检测应变感应装置的应变发生区处产生的应变,通过将所说的金属基片焊接在应变感应装置上,所说的应变传感器被固定在应变感应装置上。
20.一种称重装置,其使用多个测力计并具有一个秤盘,以检测放在秤盘上的重荷,每个所说的测力计包括一个金属制造的应变感应装置,其上包含有一个应变发生区,用以产生作为荷载函数的应变,和一个应变传感器,其包括一个金属片,在该金属片上构成有一个应变检测元件,用以检测应变感应装置的应变发生区处所产生的应变,通过将所说的金属基片焊接在应变感应装置上,所说的应变传感器被固定在应变感应装置上。
21.一种秤量物体的方法,其中被称重物体放置在称重装置的秤盘上,秤盘可操作地耦连于测力计上,所说的测力计包括一个金属制造的应变感应装置,其上包括有一个应变发生区用以产生作为荷载函数的应变,和一个应变传感器,其包括一个金属基片,在该金属基片上构成有一个应变检测元件,用以检测应变感应装置的应变发生区处产生的应变,通过将所说的金属基片焊接在应变感应装置上,所说的应变传感器被固定在应变感应装置上,所说的方法包括检测应变感应装置中感应的应变的步骤。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称重物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变感应装置中的应变感应,被所说的金属基片所检测,所说的金属基片被设计成具有足够小的截面表面积,以防止应变感应装置中应变感应量的变化。
全文摘要
一种用以检测施加在其上荷载的测力计包括一个金属制造的应变感应装置1,且其上包含有一个应变发生区6,用以产生作为荷载函数的应变和一个应变传感器40,其包含一个金属基片41,在该金属基片上构成有一个应变检测元件43,用以检测应变感应装置1的应变发生区6处产生的应变。通过将金属基片41焊接在应变感应装置上,应变传感器40被固定在应变感应装置1上。
文档编号G01L1/22GK1075006SQ9211383
公开日1993年8月4日 申请日期1992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1991年12月27日
发明者宇都宫道人, 内藤和文, 小西浩之, 玉井庄太郎 申请人:株式会社石田衡器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