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维地质模型的时深转换方法及设备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8256096阅读:来源:国知局
少量的交互 编辑工作就可以完成时深转换,建立深度域模型的方便性、时效性有很大的提高。
[0136]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 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般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 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 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Access Memory,RAM)等。
[0137]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列出的各种功能是通过硬件还是软 件来实现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整个系统的设计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于每种特定的 应用,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实现所述的功能,但这种实现不应被理解为超出本发明实施例保 护的范围。
[0138] 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 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 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 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主权项】
1. 一种二维地质模型的时深转换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方法具体包括: 获取地质解释得到的时间域层位数据以及层速度数据; 根据所述的时间域层位数据以及层速度数据建立二维时间域地质模型; 将所述的二维时间域地质模型进行垂直转换,得到初始深度模型; 将所述的初始深度模型进行成像射线转换,得到二维深度域地质模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将所述的二维时间域地质模型进行垂直转 换,得到初始深度模型具体包括: 将所述的二维时间域地质模型进行复制,得到二维地质模型; 获取所述二维地质模型的顶边界; 根据所述的顶边界确定第一最大值; 获取所述二维地质模型的底边界; 将所述底边界对应的多个控制点的Z坐标校正为所述的第一最大值,得到初始深度模 型。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根据所述的顶边界确定第一最大值具体包 括: 将所述顶边界对应的多个控制点的Z坐标设置为O ; 获取所述二维地质模型的多个层位; 将所述层位对应的控制点进行垂直转换; 从转换后的所述控制点中获取Z坐标的最大值,即为第一最大值。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将所述的初始深度模型进行成像射线转 换,得到二维深度域地质模型具体包括: 将所述的初始深度模型进行复制,得到初始二维地质模型; 获取所述初始二维地质模型的顶边界; 根据所述的顶边界确定第二最大值、第一最小值以及第三最大值; 根据所述的第二最大值、第一最小值以及第三最大值对控制点进行校正。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根据所述的顶边界确定第二最大值、第一最 小值以及第三最大值具体包括: 将所述顶边界对应的多个控制点的Z坐标设置为O ; 获取所述初始二维地质模型的多个层位; 将所述层位对应的控制点进行成像射线转换; 从转换后的所述控制点中获取Z坐标的最大值,即为第二最大值; 从转换后的所述控制点中获取X坐标的最小值,即为第一最小值; 从转换后的所述控制点中获取X坐标的最大值,即为第三最大值。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根据所述的第二最大值、第一最小值以 及第三最大值对控制点进行校正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初始二维地质模型的底边界; 将所述底边界对应的多个控制点的Z坐标校正为所述的第二最大值; 获取所述初始二维地质模型的左边界; 将所述左边界对应的多个控制点的X坐标校正为第一最小值; 获取所述初始二维地质模型的右边界; 将所述右边界对应的多个控制点的X坐标校正为第三最大值,得到二维深度域地质模 型。
7. -种二维地质模型的时深转换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的设备具体包括: 数据获取装置,用于获取地质解释得到的时间域层位数据以及层速度数据; 二维时间域地质模型建立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的时间域层位数据以及层速度数据建立 二维时间域地质模型; 初始深度模型确定装置,用于将所述的二维时间域地质模型进行垂直转换,得到初始 深度模型; 二维深度域地质模型确定装置,用于将所述的初始深度模型进行成像射线转换,得到 二维深度域地质模型。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的初始深度模型确定装置具体包括: 第一复制模块,用于将所述的二维时间域地质模型进行复制,得到二维地质模型; 第一顶边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二维地质模型的顶边界; 第一最大值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的顶边界确定第一最大值; 底边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二维地质模型的底边界; 第一校正模块,用于将所述底边界对应的多个控制点的Z坐标校正为所述的第一最大 值,得到初始深度模型。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最大值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设置单元,用于将所述顶边界对应的多个控制点的Z坐标设置为O ; 第一层位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二维地质模型的多个层位; 垂直转换单元,用于将所述层位对应的控制点进行垂直转换; 最大值获取单元,用于从转换后的所述控制点中获取Z坐标的最大值,即为第一最大 值。
10. 根据权利要求7或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的二维深度域地质模型确定装置 具体包括: 第二复制模块,用于将所述的初始深度模型进行复制,得到初始二维地质模型; 第二顶边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初始二维地质模型的顶边界;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的顶边界确定第二最大值、第一最小值以及第三最大值; 第二校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的第二最大值、第一最小值以及第三最大值对控制点进 行校正。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的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第二设置单元,用于将所述顶边界对应的多个控制点的Z坐标设置为0 ; 第二层位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初始二维地质模型的多个层位; 成像射线转换单元,用于将所述层位对应的控制点进行成像射线转换; 第二最大值获取单元,用于从转换后的所述控制点中获取Z坐标的最大值,即为第二 最大值; 第一最小值获取单元,用于从转换后的所述控制点中获取X坐标的最小值,即为第一 最小值; 第三最大值获取单元,用于从转换后的所述控制点中获取X坐标的最大值,即为第三 最大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校正模块具体包括: 底边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初始二维地质模型的底边界; 第一校正单元,用于将所述底边界对应的多个控制点的Z坐标校正为所述的第二最大 值; 左边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初始二维地质模型的左边界; 第二校正单元,用于将所述左边界对应的多个控制点的X坐标校正为第一最小值; 右边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初始二维地质模型的右边界; 第三校正单元,用于将所述右边界对应的多个控制点的X坐标校正为第三最大值,得 到二维深度域地质模型。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二维地质模型的时深转换方法及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地质解释得到的时间域层位数据以及层速度数据;根据所述的时间域层位数据以及层速度数据建立二维时间域地质模型;将所述的二维时间域地质模型进行垂直转换,得到初始深度模型;将所述的初始深度模型进行成像射线转换,得到二维深度域地质模型。本发明的方法及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地质模型时深转换技术均无法应用于构造比较复杂的地质模型中的缺陷,实现了二维时间域地质模型快速的转换为二维深度域地质模型,用于后续的地质模型数值正演,为复杂区地震勘探打下坚实的基础。
【IPC分类】G01V1-32
【公开号】CN104570112
【申请号】CN201310476093
【发明人】罗开云, 张建磊, 田振平, 黄兴贵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3年10月12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