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全孔径测定及其孔形半定量化方法_2

文档序号:9665553阅读:来源:国知局
。值而变,故计算孔径分布时需进行适当修正。
[0042] 采用液氮吸附法孔隙及比表面积分析仪对煤样进行测试,对所得煤中半径<20nm 的孔容进行分析;其测定步骤如下:
[0043] 1)煤样的干燥:煤样干燥的预处理,先将煤样放到干燥箱中恒温60°C处理2小时。 然后针形管称重,并记录数据,再将煤样放在针形管内,加入玻璃棒。煤样最终干燥,放在干 燥仪上真空干燥,保持在温度250°C下2小时,直到针形管和玻璃棒之间没有水珠为止。
[0044] 2)煤样称重,称取干燥后的煤样1~2g。
[0045] 3)脱气:将装有煤样的试样瓶进行脱气,真空度为1. 33Pa~1. 33X102Pa。
[0046] 4)测量:让已知量的吸附气体逐步进入样品室中,第一次样品吸附了气体,并因 此在有限的不变容积中的气体压力下降了,直到吸附达到平衡为止,吸附的气体量进入量 管中的气体量和吸附平衡后量管和样品盛样器中剩余的气体量之差,这个量用气体状态方 程来确定。
[0047] 5)数据处理:计算充入的吸附气体量,剩余的气体吸附量,二者之差为吸附的气 体量,由BET公式计算得到比表面积和孔容,选择其中孔径<20nm的部分进行后续计算。[0048] 液氮吸附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0049] 如图1所示,在液氮吸附等温线中存在吸附-脱附曲线未闭合的"滞后环",表明存 在两端开口型孔;在相对压力介于〇. 4~0. 6间时存在"阶段性"突降"滞后环",表明存在 "墨水瓶"型孔;图中存在吸附-脱附曲线重合部分,表明存在一端开口型孔。
[0050] 步骤2.压汞法测定煤孔隙结构:采用美国Quantachrome公司生产的PM33-GT-12 型全自动压汞仪进行压汞实验,其测孔分布采用公式P=-2σcosΘ/r,式中P为毛细管力, N/m2。由该式可知,根据注入水银的毛细管压力就可计算出相应的孔隙喉道半径值。假设 Θ和r恒定不变,由方程可以看出:孔喉半径愈大,毛细管阻力也越小,注入汞所需压力也 越小。故随注汞压力增大,汞将逐次由大孔进入小孔中。在此平衡压力下进入煤孔隙的汞 体积等于相应于该压力下的孔隙容积。
[0051] 采用全自动压汞仪对煤样进行测试,对所得煤中半径>20nm的孔容进行分析;
[0052] 其测定步骤如下:
[0053] 1)煤样的预处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煤样,将煤样放到真空干燥箱中恒温110°C 处理4小时左右,称取占样品管体积50-80%的样品量进行装样。
[0054] 2)低压分析:抽真空后,向样品池中充入氮气进行,连续步进升压,记录进入样品 池中注汞体积和外压力,最大外压力等于大气压。
[0055] 3)高压分析:低压实验结束后,将样品管转至高压测试单元,采用连续步进升压 方法,记录给定外压下进入样品池的进汞量,得到进汞曲线。同理采取连续步进降压方式, 得到给定外压力下实验样品的退汞曲线。
[0056] 4)数据分析:采用与实验样品相同尺寸的无孔样品,进行与实验样品相同条件下 的进退汞实验,以便对实验样品进行修正。采用P= -2σcosΘ/r进行孔半径和外压的换 算,从而得到孔半径和进退汞量关系。
[0057] 结果如图2所示。
[0058] 如图2所示,在压力<34MPa时,进退汞曲线不重合,表明该阶段的孔为两端开口型 孔。
[0059] 步骤3.获得单颗粒煤全孔径孔容分布:由于压汞法和液氮吸附法对煤样孔隙特 征的测定效果不同,分别选取相应方法中最优孔径段结果进行分析,煤中半径<20nm的孔 容采用液氮吸附法,>20nm部分用压汞法对煤样孔容进行分析,因此可以得到克煤孔容全孔 径分布,然而在研究煤吸附解吸过程中,所有煤颗粒是同时进行的,故研究单颗粒煤的全孔 径分布对进一步研究吸附解吸性能更有帮助,为此,可采用公式/V。= !/Piy万:计算每克煤 所包含的颗粒数,其中,万表示煤平均颗粒直径,假设煤颗粒为正方体,则有正方体边长等 于平均颗粒直径,P1g为煤样的假密度。故用克煤总孔容除以每克煤所包含的颗粒数即可 得到单颗粒煤全孔径孔容分布特征。结果如图3所示。
[0060] 如图3所示在孔半径为2nm左右煤孔容分布密度存在一个最大值,表明该阶段的 煤孔长最长。
[0061] 步骤4.获得单颗粒煤孔长分布:因为煤的孔容和比表面积不易直接在孔形图中 观察,且在描述瓦斯在煤中的运移过程中不直观,故用煤孔长这一量值来表述煤的孔隙结 构特征,对研究瓦斯在煤中运移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公式为Lv (r) =Dv (r) /πr2,其中Lv (r) 为孔长分布密度,Dv(r)为孔容分布密度^为孔半径,将孔长分布密度Lv(r)对孔半径r进 行积分,可以得到任意孔径段范围的孔长。
[0062] 步骤5.煤孔形的半定量化:压汞曲线和液氮吸附曲线形态可反映煤孔结构信息, 据煤孔隙连通性将煤孔分为两端开口孔、一端开口孔和封闭孔三种。据曲线是否存在"滞 后环"可初步研究煤孔隙连通性。两端开口孔具有"滞后环",一端开口孔不具"滞后环",但 对于"墨水瓶"曲线会出现"阶段性"突降"滞后环"。采用压汞曲线压力小于34MPa(对应 20nm)及液氮吸附等温线相对压力P/P/O.W对应20nm)部分进行孔形定性分析,再结合煤 孔长度演化特征数据,给出单颗粒煤的半定量孔形结构,从而得出煤孔形演化特征。结果如 图4所示。
[0063] 如图4所示为半定量化煤孔形结果示意图,由图4所示,图中孔半径介于2. 2~ 2. 55nm左右时(对应液氮吸附相对压力0. 4~0. 6)存在墨水瓶型孔,且孔半径〈2. 55nm的 孔型为一端开口型,而大于2. 55nm阶段的孔形为两端开口型。且孔半径〈2. 55nm时孔长最 长,上述结果与图1~3分析结果一致。
【主权项】
1. 一种煤全孔径测定及其孔形半定量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液氮吸附法测煤孔隙结构: 采用液氮吸附法孔隙及比表面积分析仪对煤样进行测试,对所得煤中半径<20nm的孔 容进行分析; 步骤2.压汞法测定煤孔隙结构: 采用全自动压汞仪对煤样进行测试,对所得煤中半径>20nm的孔容进行分析; 步骤3.获得单颗粒煤全孔径孔容分布: 采用公式计算每克煤所包含的颗粒数,其中,I表示煤平均颗粒直径,假 设煤颗粒为正方体,则有正方体边长等于平均颗粒直径,P 煤样的假密度,故用克煤总孔 容除以每克煤所包含的颗粒数即可得到单颗粒煤全孔径孔容分布特征; 步骤4.获得单颗粒煤孔长分布: 采用公式江&) = Dv(r)/3ir2,其中Lv(r)为孔长分布密度,D v(r)为孔容分布密度,r 为孔半径,将孔长分布密度Lv(r)对孔半径r进行积分,可以得到任意孔径段范围的孔长; 步骤5.煤孔形的半定量化: 压汞曲线和液氮吸附曲线形态可反映煤孔结构信息,据煤孔隙连通性将煤孔分为两端 开口孔、一端开口孔和封闭孔三种,据曲线是否存在"滞后环"可初步研究煤孔隙连通性:两 端开口孔具有"滞后环",一端开口孔不具"滞后环",但对于"墨水瓶"曲线会出现"阶段性" 突降"滞后环"。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全孔径测定及其孔形半定量化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压 汞曲线压力小于34MPa,即煤中半径>20nm的孔容;及液氮吸附等温线相对压力P/P Q〈0. 9, 即煤中半径<20nm的孔容;部分进行孔形定性分析,再结合煤孔长度演化特征数据,给出单 颗粒煤的半定量孔形结构,从而得出煤孔形演化特征。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全孔径测定及其孔形半定量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骤1中,液氮吸附法的测定步骤如下: 1) 煤样的干燥:煤样干燥的预处理,先将煤样放到干燥箱中恒温60°C处理2小时;后 针形管称重,并记录数据,再将煤样放在针形管内,加入玻璃棒;煤样最终干燥,放在干燥仪 上真空干燥,保持在温度250°C下2小时,直到针形管和玻璃棒之间没有水珠为止; 2) 煤样称重,称取干燥后的煤样1~2g ; 3) 脱气:将装有煤样的试样瓶进行脱气,真空度为I. 33Pa~1. 33 X IO2Pa ; 4) 测量:让已知量的吸附气体逐步进入样品室中,第一次样品吸附了气体,并因此在 有限的不变容积中的气体压力下降了,直到吸附达到平衡为止,吸附的气体量进入量管中 的气体量和吸附平衡后量管和样品盛样器中剩余的气体量之差,这个量用气体状态方程来 确定; 5) 数据处理:计算充入的吸附气体量,剩余的气体吸附量,二者之差为吸附的气体量, 由BET公式计算得到比表面积和孔容,选择其中孔径<20nm的部分进行后续计算。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全孔径测定及其孔形半定量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骤2中,压汞法测定步骤如下: 1)煤样的预处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煤样,将煤样放到真空干燥箱中恒温ll〇°C处理4 小时,称取占样品管体积50-80%的样品量进行装样; 2) 低压分析:抽真空后,向样品池中充入氮气进行,连续步进升压,记录进入样品池中 注汞体积和外压力,最大外压力等于大气压; 3) 高压分析:低压实验结束后,将样品管转至高压测试单元,采用连续步进升压方法, 记录给定外压下进入样品池的进汞量,得到进汞曲线;同理采取连续步进降压方式,得到给 定外压力下实验样品的退汞曲线; 4) 数据分析:采用与实验样品相同尺寸的无孔样品,进行与实验样品相同条件下的进 退汞实验,以便对实验样品进行修正;采用P = -2 σ cos Θ /r进行孔半径和外压的换算,从 而得到孔半径和进退汞量关系。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全孔径测定及其孔形半定量化方法,将压汞法和液氮吸附法有机结合起来分析煤孔容随粒径变化情况,选取压汞法测定&gt;20nm孔径段,液氮吸附法测定&lt;20nm孔径段,并采用理论计算方法获得每克煤所包含颗粒数,进而得到单颗粒煤全孔径孔容分布特征,通过理论计算公式,得到了单颗粒煤孔长分布数据,结合煤孔形的分布特征,得到了半定量化煤孔形。本发明为研究煤中瓦斯吸附/解吸提供了更直观的观测方法。
【IPC分类】G01N15/08
【公开号】CN105424580
【申请号】CN201610023663
【发明人】姜海纳, 徐乐华, 程远平, 冯国瑞, 金侃
【申请人】太原理工大学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