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塞用绝缘体的检查方法

文档序号:10487404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火花塞用绝缘体的检查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火花塞用绝缘体的检查方法,提高火花塞用绝缘体的缺陷的检测精度。该检查方法检查沿轴线方向延伸的火花塞用绝缘体有无缺陷,具备在配置于绝缘体的轴孔内的第1电极与配置于绝缘体的外周面的附近的第2电极之间施加电压的电压施加工序,在第1电极的前端和绝缘体中的与第1电极的前端在径向方向上相对的外周面的间隙中无间隙地配置有第1绝缘物的状态下执行电压施加工序。
【专利说明】
火花塞用绝缘体的检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内燃机等中点火的火花塞的绝缘体的检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火花塞用绝缘体的检查方法。在该检查方法中,实施在配置于绝缘体的轴孔的电极与配置于绝缘体的外周面的附近的电极之间施加预定的电压的第I工序。通过第I工序,绝缘体的包含缺陷的部分被电压击穿,从而使缺陷明显化。在第I工序之后,实施在这两个电极之间施加比第I工序所施加的电压低的电压的第2工序。通过第2工序,检测在包含明显化的缺陷的部分产生的火花放电,从而检测绝缘体的缺陷。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7-134132号公报
[0006]然而,在上述技术中,无法在第I工序中施加高于或等于产生闪络现象的电压的电压,该闪络现象是指不击穿绝缘体而在通过绝缘体的表面(内周面以及外周面)的路径中产生火花放电。因此,在绝缘体中包含缺陷的情况下,例如,在该缺陷比较小的情况下,有时无法通过第I工序使包含该缺陷的部分击穿。其结果,即使在绝缘体中包含缺陷的情况下,也可能无法检测到该缺陷。因此,要求一种能够提高缺陷的检测精度的技术。

【发明内容】

[0007]本说明书公开一种能够提高火花塞用绝缘体的缺陷的检测精度的技术。
[0008]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能够实现为下面的应用例。
[0009][应用例I]一种火花塞用绝缘体的检查方法,检查沿轴线方向延伸的火花塞用绝缘体有无缺陷,该检查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在配置于所述绝缘体的轴孔内的第I电极与配置于所述绝缘体的外周面的附近的第2电极之间施加电压的电压施加工序,
[0010]在所述第I电极的前端和与所述第I电极的前端相对的所述绝缘体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无间隙地配置有第I绝缘物的状态下执行所述电压施加工序。
[0011]根据所述结构,在第I电极的前端和与第I电极的前端在径向方向上相对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无间隙地配置有第I绝缘物的状态下执行电压施加工序。其结果,能够在电压施加工序中抑制闪络现象的产生。由此,能够在电压施加工序中将可施加的电压变高,因此能够提高缺陷的检测精度。例如,即使在绝缘体中包含比较小的缺陷的情况下,也能够检测到该缺陷。
[0012][应用例2]根据应用例I所述的火花塞用绝缘体的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
[0013]进一步在所述第I电极的后端侧被第2绝缘物覆盖的状态下执行所述电压施加工序。
[0014]根据所述结构,在第I电极的后端侧被第2绝缘物覆盖的状态下执行电压施加工序。其结果,能够在电压施加工序中进一步抑制闪络现象的产生。由此,能够在电压施加工序中进一步将可施加的电压变尚,因此能够进一步提尚缺陷的检测精度。
[0015][应用例3]根据应用例I或2所述的火花塞用绝缘体的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
[0016]所述第I绝缘物是绝缘性的液体。
[0017]这样,能够易于实现在第I电极的前端和绝缘体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无间隙地配置有绝缘物的状态。
[0018][应用例4]根据应用例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火花塞用绝缘体的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
[0019]在所述电压施加工序中,所述第I电极的前端位于所述轴孔内。
[0020]这样,能够将从第I电极的前端至第2电极的路径变长,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闪络现象的产生。
[0021][应用例5]根据应用例3所述的火花塞用绝缘体的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
[0022]所述绝缘性的液体的沸点在摄氏O度以上且摄氏100度以下。
[0023]这样,能够确保绝缘性的液体的适当的挥发性,因此能够省略检查之后的使绝缘体干燥的工序,并且能够抑制绝缘性的液体的液面的过大的变动。
[0024][应用例6]根据应用例2?5中任一项所述的火花塞用绝缘体的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
[0025]在所述绝缘体的外周安装有主体配件的情况下,所述第2绝缘物的前端比所述主体配件的后端的位置位于前端侧。
[0026]这样,能够进一步抑制经由绝缘体的后端侧的开口的闪络现象的产生。
[0027]此外,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能够在各种方式中实现,例如,能够在火花塞的检查装置等方式中实现。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00的剖视图。
[0029]图2是表示检查装置1000的概要的图。
[0030]图3是从后端侧向前端方向观察到的绝缘体支撑部件200、板状电极300的图。
[0031]图4是从后端侧向前端方向观察到的电极支撑部件400、棒状电极500、油槽600的图。
[0032]图5是表示绝缘体10的检查方法的工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A.实施方式:
[0034]A-1.火花塞的结构:
[0035]下面,基于实施方式对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00的剖视图。图1的点虚线表示火花塞100的轴线CO。将以轴线CO为中心的圆的径向方向简称为“径向方向”,将以轴线CO为中心的圆的周方向简称为“周方向”。将图1的下方称为前端侧,将图1中的上方称为后端侧。火花塞100具备作为绝缘体的绝缘体10、中心电极20、接地电极30、端子配件40、以及主体配件50。
[0036]绝缘体(绝缘子)1由招等烧结而形成。绝缘体1是沿轴线方向延伸、具有贯通绝缘体10的轴孔12的大致圆筒形状的部件。绝缘体10具备凸缘部19、后端侧主体部18、前端侧主体部17、台阶部15、以及长腿部13。后端侧主体部18比凸缘部19位于后端侧,具有比凸缘部19的外径小的外径。前端侧主体部17比凸缘部19位于前端侧,具有比凸缘部19的外径小的外径。长腿部13比前端侧主体部17位于前端侧,具有比前端侧主体部17的外径小的外径。当火花塞100安装在内燃机(未图示)中时,长腿部13暴露在其燃烧室中。在长腿部13与前端侧主体部17之间形成有台阶部15。
[0037]另外,绝缘体10的轴孔12包含后端侧的第I孔12A、比第I孔12A位于前端侧第2孔12B、以及位于第I孔12A与第2孔12B之间的缩径孔12C。或者说,从轴孔12的方面考虑,绝缘体10具备形成有第I孔12A的第I部分、形成有第2孔12B的第2部分、以及形成有缩径孔12C的台阶部。第2孔12B的孔径比第I孔12A的孔径小。缩径孔12C的孔径从后端侧向前端侧变小。
[0038]主体配件50由导电性的金属材料(例如,低碳钢材)形成,是用于将火花塞100固定于内燃机的发动机缸盖(省略图示)的圆筒状的配件。主体配件50形成有沿轴线CO贯通的插入孔59。主体配件50配置在绝缘体10的外周。即,在主体配件50的插入孔59内插入并保持有绝缘体1 ο绝缘体1的前端从主体配件50的前端向前端侧突出。绝缘体1的后端从主体配件50的后端向后端侧关出。
[0039]主体配件50具备卡合火花塞扳手的六棱柱形状的工具卡合部51、用于安装在内燃机中的安装螺纹部52、以及形成在工具卡合部51与安装螺纹部52之间的凸缘状的座部54。安装螺纹部52的公称直径例如是18(8111111(厘米))、110、112、114、118中的任意一个。
[0040]在主体配件50的安装螺纹部52与座部54之间,嵌插有使金属板弯曲而形成的环状的衬垫5。当火花塞100安装于内燃机时,衬垫5封堵火花塞100与内燃机(发动机缸盖)的间隙。
[0041]主体配件50还具备设置在工具卡合部51的后端侧的薄壁的铆接部53以及设置在座部54与工具卡合部51之间的薄壁的压缩变形部58。在主体配件50中的从工具卡合部51至铆接部53部分的内周面与绝缘体10的后端侧主体部18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的环状的区域中,配置有环状的环状部件6、7。在该区域中的两个环状部件6、7之间,填充有滑石(talc)9的粉末。铆接部53的后端向径向方向内侧弯曲,并被固定在绝缘体10的外周面上。在制造时,固定在绝缘体10的外周面上的铆接部53被向前端侧按压,使主体配件50的压缩变形部58压缩变形。随着压缩变形部58的压缩变形,经由环状部件6、7以及滑石9,绝缘体10在主体配件50内被向前端侧按压。由此,经由金属制的环状的密封片8,绝缘体10的台阶部15 (绝缘子侧的台阶部)被形成于主体配件50的安装螺纹部52的内周的台阶部56(配件侧的台阶部)按压。其结果,通过密封片8防止内燃机的燃烧室内的气体从主体配件50与绝缘体10的间隙向外部泄漏。
[0042]在这里,图1的位置SH表示主体配件50的后端(S卩,铆接部53的后端)的轴线方向的位置。
[0043]中心电极20具备沿轴线方向延伸的棒状的中心电极主体21以及与中心电极主体21的前端接合的圆柱状的中心电极端头29。中心电极主体21配置在绝缘体1的轴孔12的内部的前端侧的部分。中心电极主体21例如由镍或者以镍为主要成分的合金形成。另外,中心电极主体21具备设置在轴线方向的预定位置的凸缘部24、比凸缘部24靠近后端侧的部分即头部23、以及比凸缘部24靠近前端侧的部分即腿部25。凸缘部24被支撑在绝缘体10的形成有缩径孔12C的台阶部。腿部25的前端即中心电极主体21的前端比绝缘体10的前端向前端侧突出。中心电极端头29例如由高熔点的贵金属材料形成,与中心电极主体21的前端接合。
[0044]接地电极30具备与主体配件50的前端接合的接地电极主体31以及圆柱状的接地电极端头39。接地电极主体31的后端与主体配件50的前端面接合。使用耐腐蚀性较高的金属例如镍合金形成接地电极主体31。接地电极端头3 9由高恪点的贵金属材料形成,与接地电极主体31的前端部分的朝向中心电极20的表面接合。
[0045]接地电极端头39的后端面与中心电极端头29的前端面形成用于产生火花放电的间隙(也称为空隙)。也将空隙的附近称为火花塞100的点火部。
[0046]端子配件40是沿轴线方向延伸的棒状的部件。端子配件40由导电性的金属材料(例如,低碳钢)形成。端子配件40具备凸缘部42(端子凸缘部)、比凸缘部42位于后端侧的罩安装部41、以及比凸缘部42靠近前端侧的腿部43(端子腿部)。端子配件40的腿部43插入绝缘体10的轴孔12(第I孔12A)中。罩安装部41从绝缘体10向后端侧露出。
[0047]在绝缘体10的轴孔12内,在端子配件40的前端与中心电极20的后端之间,配置有用于降低产生火花时的噪声的电阻体70。在轴孔12内,通过导电性密封垫60填埋电阻体70与中心电极20的间隙。另外,通过导电性密封垫80填埋电阻体70与端子配件40的腿部43的间隙。
[0048]该火花塞100安装并使用在汽车等的内燃机中。具体地说,通过在端子配件40与主体配件50之间施加例如大约20kV的直流电压,从而在中心电极20与接地电极30之间的空隙中产生火花放电。通过该火花放电的能量,在内燃机中进行燃料气体的点火。
[0049]A-2.绝缘体10的检查
[0050]下面,对在所述火花塞100中使用的绝缘体10的检查方法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用于实现绝缘体1的检查方法的检查装置1000的概要的图。
[0051]该检查装置1000是能够同时检查N個(N是自然数,在本实施方式中是16个)绝缘体10的装置。在图2中,图示了检查装置1000中的用于检查两个绝缘体10的部分。将图2所示的绝缘体10的轴线CO的方向作为火花塞100的轴线方向。而且,将绝缘体10的前端方向FD作为检查装置1000的前端方向FD,将绝缘体10的后端方向BD作为检查装置1000的后端方向BD。
[0052]检查装置1000具备绝缘体支撑部件200、板状电极300、电极支撑部件400、N个棒状电极500、油槽600、以及电源70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大气压中使用检查装置1000。图3、图4是从图2的后端侧向前端方向FD观察检查装置1000的各结构要素200?600的图。
[0053]在图3(A)中,图示了绝缘体支撑部件200。绝缘体支撑部件200例如是从后端侧向前端方向FD观察到的形状为矩形的板状的部件。例如,使用聚丙烯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绝缘体支撑部件200。在绝缘体支撑部件200上,形成有用于固定作为检查对象的N个绝缘体10的N个固定孔210。在图3(A)的例子中,在从后端侧向前端方向H)观察绝缘体支撑部件200的情况下,N个固定孔210配置为网格形状。固定孔210的孔径Rl比绝缘体10的前端侧主体部17的外径大,比绝缘体10的凸缘部19的外径小。由此,如后面所述,在检查时,能够将绝缘体10分别固定在各固定孔210中。
[0054]在图3(B)中,图示了板状电极300。板状电极300例如与绝缘体支撑部件200同样地是从后端侧向前端方向FD观察到的形状为矩形的板状的部件。例如,使用铁、铜等金属或者包含这些金属的合金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板状电极300。在板状电极300上,在与绝缘体支撑部件200形成的所述N个固定孔210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N个电极孔310。即,在将板状电极300与绝缘体支撑部件200在适当的位置重叠的情况下,N个电极孔310的轴线与N个固定孔210的轴线一致。电极孔310的孔径R2比绝缘体10的前端侧主体部17的外径稍大。由此,如后面所述,在检查时,能够将板状电极300配置在作为检查对象的绝缘体10的前端侧主体部17的外周面的附近。此外,如图2所示,板状电极300接地。
[0055]在图4(A)中,图示了电极支撑部件400和N个棒状电极500。电极支撑部件400例如与绝缘体支撑部件200、板状电极300同样地是从后端侧向前端方向FD观察到的形状为矩形的板状的部件。与板状电极300同样地使用金属或者合金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电极支撑部件400。在电极支撑部件400上,在与绝缘体支撑部件200形成的所述N个固定孔210相对应的位置固定有N个棒状电极500的后端(图2、图4(A))。由此,如后面所述,在检查时,能够将棒状电极500配置在作为检查对象的绝缘体10的轴孔12内。
[0056]如图2所示,N个棒状电极500是沿轴线方向延伸的棒状的部件。与板状电极300以及电极支撑部件400同样地使用金属或者合金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各棒状电极500。各棒状电极500具备后端侧的大径部510、前端侧的小径部520、以及位于大径部510与小径部520之间的缩外径部530。大径部510的外径R3比绝缘体10的第I孔12A的孔径小,比绝缘体10的第2孔12B的孔径大。小径部520的外径R4比绝缘体10的第2孔12B的孔径小。缩外径部530的外径从后端侧向前端方向H)从R3缩径至R4。棒状电极500的后端侧(具体地说,大径部510的后端侧的一部分)被绝缘部件550覆盖。使用绝缘性的材料例如聚四氟乙烯或者硅脂橡胶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绝缘部件550。
[0057]电源700(图2)与导电性的电极支撑部件400连接,能够经由电极支撑部件400对各棒状电极500施加后述的特定的电压。
[0058]在图4(B)中,图示了油槽600。从后端侧向前端方向H)观察到的油槽600的形状是大致与绝缘体支撑部件200尺寸相同的矩形。在油槽600中,存储有绝缘性的油650。对于绝缘性的油,例如使用氟类的绝缘油。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3M(注册商标)公司生产的Fluorinert(注册商标)FC-770(沸点:摄氏95度,绝缘耐力:40kV)。
[0059]下面,对使用检查装置1000的绝缘体10的检查方法的工序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绝缘体10的检查方法的工序的流程图。在SI中,准备存储有油650的油槽600、配置在油槽600的上方(图2的后端方向BD)的板状电极300、以及配置在板状电极300上方的绝缘体支撑部件200。使用未图示的固定工具将板状电极300以及绝缘体支撑部件200以预定的间隔相对于油槽600内的油650的液面OS平行地固定。
[0060]在S2中,对绝缘体支撑部件200配置作为检查对象的N个绝缘体10。具体地说,如图2所示,作业人员从后端方向BD将绝缘体10逐一插入绝缘体支撑部件200的N个固定孔210,从而N个绝缘体10被配置到绝缘体支撑部件200上。其结果,各绝缘体10的前端处于通过板状电极300的各电极孔310并浸泡在油槽600内的油650中的状态。
[0061]更具体地说,板状电极300的形成电极孔310的缘部分配置在各绝缘体10的前端侧主体部17的外周面的附近,遍布全周。在形成电极孔310的缘部分与绝缘体10的前端侧主体部17的外周面之间,确保预定的缝隙Cl(例如,1mm)。另外,各绝缘体10的长腿部13几乎全部浸泡在油650中。
[0062 ]在S3中,在N个绝缘体1的各自的轴孔12内,分别配置I个棒状电极500。具体地说,固定有N个棒状电极500的电极支撑部件400安装在未图示的滑动机构上。并且,电极支撑部件400通过滑动机构从后端方向BD向前端方向FD滑动,从而从后端侧向N个绝缘体10的各自的轴孔12中插入棒状电极500。而且,如图2所示,各棒状电极500固定在棒状电极500的缩外径部530与绝缘体10的形成缩径孔120的台阶部接触的位置。
[0063]其结果,棒状电极500的小径部520被配置在绝缘体10的第2孔12B内。另外,棒状电极500的大径部510的前端侧部分被配置在第I孔12A内。而且,棒状电极500的前端侧部分(小径部520的前端侧部分)处于浸泡在油槽600内的油650中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根据图2中由虚线包围所示的区域PA内的状态可知,在棒状电极500的前端和绝缘体1中的与棒状电极500的前端在径向方向上相对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无间隙地填充(配置)有油650。
[0064I此外,在该状态下,棒状电极500的前端配置为比绝缘体10的前端靠近后端侧。即,棒状电极500的前端不会从绝缘体1的轴孔12向前端方向FD露出。
[0065]另外,在该状态下,棒状电极500(大径部510)中的被绝缘部件550覆盖的部分处于下述状态,即,前端侧的一部分配置在绝缘体10的轴孔12(第I孔12A)内,后端侧的一部分从绝缘体10的后端向后端侧露出。绝缘部件550的前端比图1所说明的轴线方向的位置SH即在绝缘体10的外周安装有主体配件50的情况下的主体配件50的后端的位置SH位于前端侧。
[0066]此外,在该状态下,在覆盖棒状电极500的绝缘部件550的外周面与形成第I孔12A的绝缘体10的内周面之间,确保预定的缝隙C2。同样,在棒状电极500的大径部510的外周面与形成第I孔12A的绝缘体10内周面之间,确保预定的缝隙C3,在小径部520与形成第2孔12B的绝缘体10的内周面之间,确保预定的缝隙C4。
[0067]在S4中,通过电源700,在板状电极300与棒状电极500之间施加特定的电压并持续特定时间,同时监视各绝缘体10中有无击穿的发生。
[0068]特定的电压例如是比通常的闪络产生电压高的电压。通常的闪络产生电压是指,在假设绝缘体10的前端以及棒状电极500的前端没有浸泡在油650中、并且棒状电极500的后端侧没有被绝缘部件550覆盖的情况下产生闪络现象的电压。闪络现象是指,电流没有击穿绝缘体而在通过绝缘体的表面(内周面以及外周面)的路径上产生火花放电的现象。在本实施例中,通常的闪络产生电压是18kV的交流电压。在本实施例的S4中施加的特定的电压例如是20kV的交流电压。施加特定的电压的预定的时间例如是30秒。
[0069 ]然后,在施加特定的电压的期间,通过作业人员的观察,监视各绝缘体1中有无击穿的发生。击穿是指绝缘体10的一部分发生绝缘破坏的现象。如果在绝缘体10上发生击穿,则发生击穿的部位与板状电极300之间产生火花,因此作业人员能够通过观察确认有无击穿的发生。在绝缘体10中包含显著地降低耐电压性能的小孔等缺陷的情况下,会以该缺陷为基点而在包含该缺陷的部位发生击穿。另一方面,在绝缘体10不包含该缺陷的情况下,则不会发生击穿。由此,能够通过检测有无击穿的发生,从而检测绝缘体10有无缺陷。
[0070]在S5中,基于有无击穿的发生,判定作为检查对象的N个绝缘体10是否合格。即,确认到发生击穿的绝缘体1被判定为不合格,没有确认到发生击穿的绝缘体1被判定为合格。
[0071]根据上面所说明的实施方式,实施在配置于绝缘体10的轴孔12内的棒状电极500(也称为第I电极)与配置于绝缘体10的外周面的附近的板状电极300(也称为第2电极)之间施加电压的电压施加工序(图5的S4)。在下述状态下执行该工序,S卩,棒状电极500的后端侧被绝缘部件550(也称为第2绝缘物)覆盖,并且在棒状电极500的前端和与棒状电极500的前端相对的绝缘体10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无间隙地配置有绝缘性的油650(也称为第I绝缘物)。
[0072]其结果,能够在电压施加工序中抑制闪络现象的产生。即,在产生闪络现象的前端侧的路径RTa即从棒状电极500的前端经由绝缘体10的轴孔12的前端侧的开口而到达板状电极300的路径RTa的中途配置有绝缘性的油650,因此抑制该路径RTa中的闪络现象的产生。另外,对于产生闪络现象的后端侧的路径即从棒状电极500经由绝缘体10的轴孔12的后端侧的开口而到达板状电极300的路径,假设在不存在绝缘部件550的情况下是图2所示的路径RTb,但是,通过配置绝缘部件550,该路径以从绝缘体10的后端至绝缘部件550的前端的轴线方向的长度量变长。其结果,通过将产生闪络现象的后端侧的路径变长,抑制该路径中的闪络现象的产生。
[0073]由此,在电压施加工序中,与不配置绝缘部件550或者油650等绝缘物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可施加的特定的电压设置得更高。例如,如果产生闪络现象,则无论在绝缘体10上是否发生击穿,都会在棒状电极500与板状电极300之间流过电流,因此,无法施加更高的电压。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即使施加比通常的闪络产生电压(例如,18kV)高的电压(例如,20kV),也不会产生闪络现象。
[0074]其结果,能够使包含更细小的缺陷的部位击穿,因此能够提高缺陷的检测精度。即,即使在绝缘体10中包含比较小的缺陷的情况下,也能够检测到该缺陷。
[0075]另外,绝缘体10的前端易于集中电能,因此如果施加比较高的电压,则即使不存在缺陷也可能发生击穿,但是,能够通过使绝缘体10的前端浸泡在油650中,从而抑制在绝缘体10的前端集中电能。其结果,能够抑制缺陷的误检测。
[0076]并且,配置在棒状电极5O O的前端侧的绝缘物是绝缘性的液体(具体地说是油650)。其结果,能够易于实现在棒状电极500的前端和在径向方向上相对的绝缘体10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无间隙地配置有绝缘物的状态。
[0077 ]并且,棒状电极500的前端位于绝缘体1的轴孔12内。其结果,与棒状电极500的前端从绝缘体1的轴孔12向前端方向H)露出的情况相比,能够将所述的路径RTa变长。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抑制闪络现象的产生。
[0078]另外,例如,如果油的沸点过低,则油650的挥发性过高。在该情况下,油650的液面OS会由于挥发而变动,可能难以进行适当的检查。另外,如果油的沸点过高,则油650的挥发性过低,有时在检查之后需要进行绝缘体10的干燥工序。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使用沸点处于摄氏O度以上、摄氏100度以下范围内的油(具体地说,沸点为摄氏95度的氟类的绝缘油)作为绝缘性的油650。其结果,能够确保油650的适度的挥发性,因此能够省略检查之后的使绝缘体干燥的工序,并且能够抑制油650的液面OS的过度的变动。此外,从挥发性的方面考虑,绝缘性的油650的沸点优选为摄氏30度以上、摄氏100度以下的范围内,更优选为摄氏50度以上、摄氏100度以下的范围内。
[0079]并且,在进行电压施加工序的状态下,在绝缘体10的外周安装有主体配件50的情况下,绝缘部件550的前端比主体配件50的后端的位置SH(图1、图2)位于前端侧。其结果,能够将经由绝缘体10的后端侧的开口的闪络现象的路径变得更长。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该闪络现象的产生。
[0080] B.变形例
[0081 ] (I)在所述实施方式的检查方法中,在棒状电极500的后端侧被绝缘部件550(也称为第2绝缘物)覆盖,并且在棒状电极500的前端和与棒状电极500的前端相对的绝缘体10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无间隙地配置有绝缘性的油650(也称为第I绝缘物)的状态下执行电压施加工序(图5的S4)。可以进行取代,省略绝缘部件550。即,可以在棒状电极500的前端和与棒状电极500的前端相对的绝缘体10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无间隙地配置有绝缘性的油650,但棒状电极500的后端侧没有被绝缘部件550覆盖的状态下执行电压施加工序(图5的S4) ο即使在该情况下,由于在更易于产生闪络现象的前端侧的路径RTa即从棒状电极500的前端经由绝缘体10的轴孔12的前端侧的开口而到达板状电极300的路径RTa的中途配置有绝缘性的油650,因此抑制该路径RTa中的闪络现象的广生。由此,能够提尚缺陷的检测精度。
[0082](2)在所述实施方式的检查方法中,使用绝缘性的油650作为配置在绝缘体10以及棒状电极500的前端侧的绝缘物。可以进行取代,例如使用凝胶状的绝缘物或者固体的绝缘物。在使用任意一种绝缘物的情况下,只要是在棒状电极500的前端和在径向方向上相对绝缘体10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无间隙地配置有该绝缘物的状态下执行电压施加工序即可。
[0083](3)覆盖棒状电极500的后端侧的绝缘部件550的位置不限于所示实施方式中的位置。例如,棒状电极500的前端也可以比所述的应当安装的主体配件50的后端的位置SH靠近后端侧。覆盖棒状电极500的后端侧的绝缘部件550优选至少覆盖棒状电极500的后端侧的一部分、即至少覆盖棒状电极500中的在进行电压施加工序状态下位于绝缘体10的后端的轴线方向的位置。
[0084](4)在所述实施方式的检查方法中,电压施加工序在大气压中进行,但也可以在比大气压高的环境中进行。
[0085]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变形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所述的发明的实施方式是用于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本发明。本发明可以在不超出其宗旨以及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变更、改良,并且本发明包含其等价物。
【主权项】
1.一种火花塞用绝缘体的检查方法,检查沿轴线方向延伸的火花塞用绝缘体有无缺陷, 所述火花塞用绝缘体的检查方法的特征在于, 具备在配置于所述绝缘体的轴孔内的第I电极与配置于所述绝缘体的外周面的附近的第2电极之间施加电压的电压施加工序, 在所述第I电极的前端和与所述第I电极的前端相对的所述绝缘体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无间隙地配置有第I绝缘物的状态下执行所述电压施加工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花塞用绝缘体的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在所述第I电极的后端侧被第2绝缘物覆盖的状态下执行所述电压施加工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花塞用绝缘体的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绝缘物是绝缘性的液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花塞用绝缘体的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压施加工序中,所述第I电极的前端位于所述轴孔内。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花塞用绝缘体的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性的液体的沸点处于摄氏O度以上且摄氏100度以下。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火花塞用绝缘体的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绝缘体的外周安装有主体配件的情况下,所述第2绝缘物的前端相比所述主体配件的后端的位置位于前端侧。
【文档编号】G01R31/12GK105842586SQ201610064524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9日
【发明人】广濑道, 广濑一道, 桥口义秋, 中间翔
【申请人】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