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使用高分子吸水树脂时化肥利用率的实验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35395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测试使用高分子吸水树脂时化肥利用率的实验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
[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属于高分子材料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试使用高分子吸水树脂时化肥利用率的实验装置。
[0003]【背景技术】:
[0004]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方面的研究一直是农业部门的重点项目,尤其是在高附加值作物发生洪涝时肥料流失方面的研究更为重视,附加值高或经济作物的种植成本都非常高,在种植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苗田洪涝的状况,虽然经过紧急排水后洪涝不会对秧苗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土壤中的肥料会因为洪涝而大量流失,降低了肥料的利用率,也影响了作物的生产及成熟,增加了种植成本的同时,还减少了种植者的经济效益,目前对于防止高附加值作物因洪涝而造成肥料流失的研究还很落后,缺少研究防止洪涝而造成肥料失效的实验设备,严重地影响了这方面的研究速度及质量,从而影响了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故此,设计一种测试使用高分子吸水树脂时化肥利用率的实验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0005]【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弥补和改善了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节能环保、效果直观、自动化程度高的测试使用高分子吸水树脂时化肥利用率的实验装置,可以在科研单位及院校地推广和使用。
[0007]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测试使用高分子吸水树脂时化肥利用率的实验装置,包括温床、箱体、滴灌进水管及电气控制器,箱体位于温床上方,箱体从前到后依次设有无吸附洪涝苗床、双侧吸附洪涝苗床及正常苗床;无吸附洪涝苗床两侧设有带孔隔板,带孔隔板外侧设有排水槽,排水槽与排水管连接;双侧吸附洪涝苗床两侧设有带孔隔板,带孔隔板两侧设有高分子吸水树脂料槽,高分子吸水树脂料槽内铺有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所述的箱体上方设有分床滴灌管,分床滴灌管与滴灌汇管连接,滴灌汇管与滴灌进水管连接,分床滴灌管上设有电动阀及滴灌喷头,箱体左侧设有模拟太阳能发热装置;所述的无吸附洪涝苗床、双侧吸附洪涝苗床及正常苗床内设有土壤温度传感器及土壤湿度传感器;所述的温床通过出水管和回水管与水罐连接,出水管上设有循环栗,水罐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及电加热棒;所述的电气控制器内设有微处理器。
[0008]所述的土壤温度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线与电气控制器连接,电气控制器通过电缆与电动阀、循环栗、电加热棒及模拟太阳能发热装置连接。
[0009]所述的土壤温度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气控制器、电动阀、循环栗、电加热棒及模拟太阳能发热装置通过太阳能蓄电池组供电,太阳能蓄电池组通过电缆与太阳能光伏板连接。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设计合理,安全可靠,使用方便,节能环保,效果直观,自动化程度高,易于大规模地推广和使用。其主要优点如下:
[0011]1)、所述的无吸附洪涝苗床两侧设有带孔隔板,当发生洪涝时,水将通过排水槽排出,可以测试秧苗在施完底肥后,发生洪涝后秧苗的生长情况,设计合理,效果直观。
[0012]2)、所述的双侧吸附洪涝苗床两侧设有高分子吸水树脂料槽,高分子吸水树脂料槽内铺有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当发生洪涝时,水会被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吸走,可以测试秧苗在施完底肥后,发生洪涝时水通过高分子吸水材料吸走后秧苗的生长情况,设计合理,效果直观,操作简便。
[0013]3)所述正常苗床的设计,可以通过对比来直观地反应肥料流失状况下作物生长状态,效果直观。
[0014]4)、所述的温床能够为高附加值作物提供模拟温室的生长环境,提高作物的生长速度,加快实验进程,设计合理。
[0015]5)、所述的模拟太阳能发热装置能够模拟太阳辐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
[0016]6)、所述的太阳能蓄电池组及太阳能光伏板的设计,节能环保,经济适用。
[0017]7)、所述土壤温度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气控制器、电动阀、循环栗、电加热棒及模拟太阳能发热装置的设计,提高了实验装置的自动化程度,减轻了实验员的劳动强度,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0018]【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的主视图。
[0021]【具体实施方式】:
[0022]参照图1及图2,一种测试使用高分子吸水树脂时化肥利用率的实验装置,包括温床23、箱体1、滴灌进水管7及电气控制器12,箱体I位于温床23上方,箱体I从前到后依次设有无吸附洪涝苗床2、双侧吸附洪涝苗床18及正常苗床15 ;无吸附洪涝苗床2两侧设有带孔隔板3,带孔隔板3外侧设有排水槽5,排水槽5与排水管4连接;双侧吸附洪涝苗床18两侧设有带孔隔板3,带孔隔板3两侧设有高分子吸水树脂料槽14,高分子吸水树脂料槽14内铺有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所述的箱体I上方设有分床滴灌管16,分床滴灌管16与滴灌汇管6连接,滴灌汇管6与滴灌进水管7连接,分床滴灌管16上设有电动阀13及滴灌喷头19,箱体I左侧设有模拟太阳能发热装置17 ;所述的无吸附洪涝苗床2、双侧吸附洪涝苗床18及正常苗床15内设有土壤温度传感器25及土壤湿度传感器24 ;所述的温床23通过出水管11和回水管8与水罐9连接,出水管11上设有循环栗10,水罐9内设有温度传感器21及电加热棒22 ;所述的电气控制器12内设有微处理器;所述的土壤温度传感器25、土壤湿度传感器24及温度传感器21通过导线与电气控制器12连接,电气控制器12通过电缆与电动阀13、循环栗10、电加热棒22及模拟太阳能发热装置17连接;土壤温度传感器25、土壤湿度传感器24、温度传感器21、电气控制器12、电动阀13、循环栗10、电加热棒22及模拟太阳能发热装置17通过太阳能蓄电池组20供电,太阳能蓄电池组20通过电缆与太阳能光伏板连接。
[0023]所述的无吸附洪涝苗床2两侧设有带孔隔板3,当发生洪涝时,水将通过排水槽5排出,可以测试秧苗在施完底肥后,发生洪涝后秧苗的生长情况;所述的双侧吸附洪涝苗床18两侧设有高分子吸水树脂料槽14,高分子吸水树脂料槽14内铺有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当发生洪涝时,水会被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吸走,可以测试秧苗在施完底肥后,发生洪涝时水通过高分子吸水材料吸走后秧苗的生长情况;所述正常苗床15的设计,可以通过对比来直观地反应肥料流失状况下作物生长状态;所述的温床23能够为高附加值作物提供模拟温室的生长环境,提高作物的生长速度,加快实验进程;所述的模拟太阳能发热装置17能够模拟太阳辐射;所述的太阳能蓄电池组20及太阳能光伏板的设计,节能环保;所述土壤温度传感器25、土壤湿度传感器24、温度传感器21、电气控制器12、电动阀13、循环栗10、电加热棒22及模拟太阳能发热装置17的设计,提高了实验装置的自动化程度,减轻了实验员的劳动强度;通过对分床滴灌管16上电动阀13的控制能够控制滴灌的水量,当电动阀13开大时,利用滴灌进水管7的水压可实现对秧苗的喷灌。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合理,安全可靠,使用方便,节能环保,效果直观,自动化程度高,易于大规模地推广和使用。
【主权项】
1.一种测试使用高分子吸水树脂时化肥利用率的实验装置,包括温床(23)、箱体(1)、滴灌进水管(7)及电气控制器(12),其特征在于:箱体(I)位于温床(23)上方,箱体(I)从前到后依次设有无吸附洪涝苗床(2)、双侧吸附洪涝苗床(18)及正常苗床(15);无吸附洪涝苗床(2)两侧设有带孔隔板(3),带孔隔板(3)外侧设有排水槽(5),排水槽(5)与排水管(4)连接;双侧吸附洪涝苗床(18)两侧设有带孔隔板(3),带孔隔板(3)两侧设有高分子吸水树脂料槽(14),高分子吸水树脂料槽(14)内铺有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所述的箱体(I)上方设有分床滴灌管(16),分床滴灌管(16)与滴灌汇管(6)连接,滴灌汇管(6)与滴灌进水管(7)连接,分床滴灌管(16)上设有电动阀(13)及滴灌喷头(19),箱体(I)左侧设有模拟太阳能发热装置(17);所述的无吸附洪涝苗床(2)、双侧吸附洪涝苗床(18)及正常苗床(15)内设有土壤温度传感器(25 )及土壤湿度传感器(24 );所述的温床(23 )通过出水管(11)和回水管(8)与水罐(9)连接,出水管(11)上设有循环栗(10),水罐(9)内设有温度传感器(21)及电加热棒(22);所述的电气控制器(12)内设有微处理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使用高分子吸水树脂时化肥利用率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土壤温度传感器(25)、土壤湿度传感器(24)及温度传感器(21)通过导线与电气控制器(12 )连接,电气控制器(12 )通过电缆与电动阀(13 )、循环栗(10 )、电加热棒(22 )及模拟太阳能发热装置(17 )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使用高分子吸水树脂时化肥利用率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土壤温度传感器(25)、土壤湿度传感器(24)、温度传感器(21)、电气控制器(12)、电动阀(13)、循环栗(10)、电加热棒(22)及模拟太阳能发热装置(17)通过太阳能蓄电池组(20)供电,太阳能蓄电池组(20)通过电缆与太阳能光伏板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高分子材料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试使用高分子吸水树脂时化肥利用率的实验装置,包括温床、箱体、滴灌进水管及电气控制器,箱体从前到后依次设有无吸附洪涝苗床、双侧吸附洪涝苗床及正常苗床;无吸附洪涝苗床两侧设有带孔隔板,带孔隔板外侧设有排水槽;双侧吸附洪涝苗床两侧设有高分子吸水树脂料槽;箱体上方设有分床滴灌管,分床滴灌管上设有电动阀及滴灌喷头,箱体左侧设有模拟太阳能发热装置;苗床内设有土壤温度传感器及土壤湿度传感器;温床通过出水管和回水管与水罐连接,出水管上设有循环泵,水罐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及电加热棒。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合理,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效果直观,自动化程度高。
【IPC分类】G01N33/00
【公开号】CN204945111
【申请号】CN201520528267
【发明人】李思锦
【申请人】东北石油大学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