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波接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56958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波接收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波接收设备。
背景技术
至今,作为电波接收设备的一种已知如下电波表在壳主体(设备主体)的内部具有接收包括时刻数据的标准电波的天线,基于以该天线接收的标准电波进行时刻校正。作为这种电波表,存在如下电波表为了提高外观的高级感,壳主体和作为闭塞部件的后盖均由金属形成,并且在壳主体的内周壁面和后盖的外周壁面分别形成螺纹部,通过使螺纹彼此互相螺纹结合,使壳主体和后盖螺纹结合。但是,在该电波表中,存在如下问题若金属制的壳主体和金属制的后盖电导通, 则在壳主体和后盖回流的电流增大,天线的接收灵敏度明显降低。于是,为了消除这种问题,已知如日本特开2008-763 号公报所述的电波表在壳主体的内部具有内延部和通过绝缘部件与该内延部接触的中框,通过使后盖的螺纹部与形成于该中框上的螺纹部螺纹结合,使壳主体和后盖电绝缘。另外,已知如日本特开2007-263572号公报所述的电波表在形成有后盖侧的螺纹部的金属制的突起部各处设置切口,利用该切口分割螺纹部,减小该后盖侧的螺纹部与壳主体侧的螺纹部的螺纹结合面积,从而减小壳主体与后盖的结合面积,抑制接收灵敏度降低。但是,在上述日本特开2008-763 号公报所述的电波表中,存在如下问题由于使用与壳主体及后盖分体的中框,因此后盖向壳主体的结合操作烦杂。另外,由于在壳主体的内部设置中框,因此不得不相应地加大壳主体。另一方面,在上述日本特开2007-263572号公报所述的电波表中,存在如下问题 虽说螺纹部彼此的螺纹结合面积变小,可是由于后盖侧的螺纹部和壳主体侧的螺纹部进行金属接触,因此无法可靠地实现壳主体与后盖的电绝缘。另外,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在形成螺纹部的突起部设置切口,因此壳主体与后盖的结合力相应地变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种问题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电波接收设备,不使设备主体与闭塞部件的结合力降低,就能够使设备主体与闭塞部件之间的电绝缘变得更可靠。本发明的电波接收设备具有筒状的金属制的设备主体;闭塞该设备主体的一端开口的金属制的第一闭塞部件;闭塞上述设备主体的另一端开口的电波透过性的第二闭塞部件;以及配置于上述设备主体内的天线,其特征在于具有电绝缘性的接合树脂部件,该接合树脂部件通过形成于上述设备主体及上述第一闭塞部件中任意一方的金属壁面上的纳米尺寸的多个凹凸部而接合,上述设备主体和上述第一闭塞部件通过第一螺纹部与第二螺纹部的螺纹结合来螺纹结合,上述第一螺纹部形成于上述设备主体及上述第一闭塞部件中任意另一方的金属壁面上,上述第二螺纹部形成于上述接合树脂部件的周壁面上。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根据本发明,由于金属制的设备主体和闭塞该设备主体的一端开口的金属制的第一闭塞部件中任意一方与接合树脂部件接合,通过该接合树脂部件,设备主体和第一闭塞部件螺纹结合,因此能够简单地进行两者的结合操作。另外,通过接合树脂部件的电绝缘作用,能够可靠地实现设备主体与第一闭塞部件的电绝缘,由于不必为了确保设备主体与第一闭塞部件之间的电绝缘性而使用另外部件,因此能够使设备主体以及电波接收设备的尺寸小型化。并且,由于接合树脂部件牢固地与形成于金属壁面上的纳米尺寸的多个凹凸部接合,因此即使反复进行结合、分解,也不存在接合树脂部件脱落的危险,能够在长期内实现可靠的电绝缘。并且,由于设备主体和第一闭塞部件以全周结合,因此能够使设备主体与第一闭塞部件结合变得更牢固。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波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2是放大表示图1的电波表的壳主体及后盖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3A 图3C表示图1的电波表的后盖,图3A是俯视图,图是图3A的III - III 线剖视图,图3C是仰视图。图4A 图4D表示使接合树脂部件与图2的后盖接合的步骤,图4A是接合树脂部件的接合前的状态的后盖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4B是形成多个凹凸部之后的后盖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4C是通过多个凹凸部接合接合树脂部件之后的后盖及接合树脂部件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4D是在接合树脂部件形成螺纹部而完成的后盖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波表的壳主体及后盖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6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波表的壳主体及后盖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7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波表的壳主体及后盖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作为本发明的电波接收设备对电波表的实施方式基于附图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波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2是放大表示电波表的壳主体及后盖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该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波表1具有筒状的设备主体即壳主体10、第一闭塞部件即后盖20、以及第二闭塞部件即表玻璃30。而且,壳主体10的一端开口 IOA利用后盖20闭塞。 一方面,壳主体10的另一端开口 IOB利用电波透过性的表玻璃30闭塞。另外,在壳主体10 与后盖20之间安装有密封部件2。另一方面,在壳主体10与表玻璃30之间分别安装有密封部件3。由此,确保壳主体10的内部的防水性。另外,在壳主体10的内部容纳有表模块4、接收包括时刻数据的标准电波的天线 5、分离部件8、其他未图示的文字板以及指针等。在此,壳主体10以金属制、例如钛制形成为筒状。如图2所示,在该壳主体10的下端面形成有用于设置密封部件2的环状槽10C。另外,在该壳主体10的下端部内周侧形成有环状阶梯部10D。该环状阶梯部IOD由朝向下方的壁面10D-1和朝向壳主体10的中心的壁面10D-2构成。该壁面10D-l、10D-2是金属壁面。其中,壁面10D-2构成壳主体10的内周壁面的一部分,在该内周壁面上形成有由内螺纹构成的第一螺纹部11。图3A 图3C表示电波表1的后盖20,图3A是俯视图,图是图3A的III - III线剖视图,图3C是仰视图。该后盖20以金属制、例如钛制形成为圆盘状。在该后盖20的内表面,在该后盖20的周边附近形成有相对于该内表面立起的环状突起部22。该环状突起部22的外径比被上述壳主体10的壁面10D-2包围的圆的直径还小。而且,该环状突起部22的顶壁面与壳主体10的壁面10D-1对峙,并且,环状突起部22 的外周壁面与壳主体10的壁面10D-2对峙。另外,在后盖20的内表面,就在环状突起部22的外侧,以包围该环状突起部22的方式形成有环状凹部25。该环状凹部25的壁面是金属壁面。该环状凹部25的壁面之中内周侧的壁面与环状突起部22的外周壁面拉平。而且,在环状凹部25的壁面和环状突起部 22的外周壁面上,形成有纳米尺寸的多个凹凸部(凹凸不平部)26(参照图4B)。在此,所谓纳米尺寸是指10 300nm的尺寸。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多个凹凸部沈的超细微的孔的直径是10 IOOnm的尺寸的孔径,但也可以是20 300nm、20 30nm的尺寸的孔径。而且,在后盖20上,通过上述多个凹凸部沈接合有接合树脂部件40。该接合树脂部件40形成于环状凹部25与环状突起部22的外周壁面的范围,覆盖环状凹部25及环状突起部22的外周壁面。该接合树脂部件40的外周壁面与上述壳主体10的壁面10D-2对峙,在此形成由外螺纹构成的第二螺纹部27。该第二螺纹部27与壳主体10的第一螺纹部 11螺纹结合,由此,壳主体10和后盖20螺纹结合。此外,该接合树脂部件40的形成位置,优选的是当在壳主体10上结合后盖20时从外部不可见的位置。另外,在后盖20的外表面周边部形成倾斜面23,在该倾斜面23在周向以等间隔形成有六个切口对。该切口 M是当使后盖20相对于壳主体10旋转之时挂住钩形扳手的钩子的部分。接着,对带有接合树脂部件40的后盖2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该制造方法使用根据金属部件与树脂部件的注射成型的一体成型化技术。S卩,在该制造方法使用如下技术通过对金属部件进行表面处理,在金属表面形成纳米尺寸的细微的凹凸部,通过注射成型方法在该凹凸部放入硬质树脂,使金属部件和树脂部件成一体化。由于该技术是公知的,因此省略其说明。以下,对该制造步骤进行说明。首先,如图4A所示,准备形成有环状突起部22及环状凹部25的后盖基体21。后盖基体21也可以由从钛、铝、镍、铁、锰、铜、钼、钴、钨或镁、或者由含有这些金属元素中至少一种的合金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金属形成。其中,铁合金包含例如不锈钢(SUS304、 SUS316L、SUS316F)。钛包含例如纯Ti。钛合金包含例如64钛合金。在这些金属材料之中, 尤其优选的是64钛合金(含有铝约6%、钒约4%以及钛约90%的合金)。另外,壳主体10 也优选使用与后盖基体21相同的金属材料。
其次,将该后盖基体21浸渍于碱性液体中进行脱脂处理,之后,浸渍于酸性液体中实现中和。然后,将该后盖基体21浸渍于腐蚀性水溶液或腐蚀性悬浮液中,如图4B所示,在环状突起部22的外周壁面和环状凹部25的壁面的范围形成纳米尺寸的直径及深度的多个凹凸部26。就构成多个凹凸部沈的各凹部各自的直径及深度而言,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是20纳米左右的尺寸,但是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的尺寸。之后,水洗后盖基体21,并利用干燥机使其干燥。然后,在模具内放入后盖基体21,通过注射成型,在环状突起部22的外周壁面和环状凹部25的范围内放入成型树脂、例如聚苯硫醚(PPS),如图4C所示,形成树脂块40A。聚苯硫醚(PPS)除了单独使用的情况以外,还能够以如下树脂组合物的混合的形式使用(A)包括聚苯硫醚70 99重量%及聚烯烃系树脂1 30重量%的树脂组合物; (B)包括聚苯硫醚70 99重量%、和从马来酸酐改性乙烯系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改性乙烯系共聚物、缩水甘油醚改性乙烯系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中选择的一种以上的聚烯烃系树脂1 30重量%的树脂组合物。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作为成型树脂使用聚苯硫醚(PPS),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在聚苯硫醚(PPS)中含有玻璃纤维20%的材料、聚醚酰亚胺(PEI)、聚醚酮(PEEK)、 聚酰胺酰亚胺(PAI)、聚芳酯(AXG)。然后,切削后盖基体21的表面,并且如图4D所示切削树脂块40A的外周壁面而形成第二螺纹部27,之后,研磨整体,并形成切口对。由此,制造出形成有第二螺纹部27的带有接合树脂部件40的后盖20。根据该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波表1,能够得到如下的效果。S卩,根据该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波表1,金属制的壳主体10和金属制的后盖20利用壳主体10侧的第一螺纹部11和接合树脂部件40侧的第二螺纹部27螺纹结合,而且通过根据接合树脂部件40的电绝缘作用,能够进行两者的可靠的电绝缘。由此,当接收来自外部的电波时,能够防止由发生于天线5上的电动势产生的电流分别从金属制的壳主体10向金属制的后盖20、从金属制的后盖20向金属制的壳主体10流入的情况,于是能够可靠地防止如发生涡流损耗的情况,因此能够相应地提高天线5的接收灵敏度。另外,由于接合树脂部件40通过纳米尺寸的多个凹凸部沈(参照图4B)与后盖20 成为一体,因此能够简单地进行后盖20相对于壳主体10的结合操作。另外,由于不必为了确保电绝缘性而使用另外部件,因此能够使电波表1的尺寸小型化。另外,由于接合树脂部件40通过纳米尺寸的多个凹凸部沈与后盖20牢固地接合,因此即使反复进行结合、分解,也不存在接合树脂部件40脱落的危险,所以在长期内能够得到可靠的电绝缘。并且,由于壳主体10和后盖20以全周结合,因此壳主体10和后盖20牢固结合, 能够实现防水性等优越的电波表1。第二实施方式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波表1的壳主体10及后盖20的主要部分剖视图。该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波表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波表1不同的点是在壳主体10 侧接合接合树脂部件40,而不是后盖20侧。
即,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波表1中,在后盖20上设置形成有螺纹部27的金属制的环状突起部22A。另一方面,在与环状突起部22A的顶壁面对峙的壳主体10的壁面10D-1 和与环状突起部22k的外周壁面对峙的壳主体10的壁面10D-2上,形成有纳米尺寸的多个凹凸部沈。而且,在壳主体10上通过多个凹凸部沈接合有接合树脂部件40。并且,在该接合树脂部件40上形成有螺纹部11。此外,形成于壳主体10的下端面的环状槽10C,内周侧的壁面由接合树脂部件40 的壁面构成。该环状槽IOC如下形成例如形成应该成为环状槽IOC的底壁面和外周侧的壁面的阶梯部,在该阶梯部还形成多个凹凸部26,使接合树脂块40与该阶梯部的凹凸部沈接合之后,切削接合树脂块40的一部分。在其他方面,该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波表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波表1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及图示。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波表1,能够得到如下的效果。即,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波表1,由于接合树脂部件40与壳主体10成为一体,因此能够简单地进行后盖20相对于壳主体10的结合操作。另外,由于不必为了确保电绝缘性而使用另外部件,因此不会使电波表1的尺寸变大。另外,由于接合树脂部件40牢固地与壳主体10接合,因此即使反复进行结合、分解,也不存在接合树脂部件40脱落的危险,所以,在长期内能够得到可靠的电绝缘。并且,由于壳主体10和后盖20以全周结合,因此壳主体10和后盖20牢固结合, 能够实现防水性等优越的电波表1。第三实施方式图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波表1的壳主体10及后盖20的主要部分剖视图。该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波表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波表1不同的点是后盖20不具有金属制的环状突起部22。即,在该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波表1中,在后盖20形成有环状凹部25A,在该环状凹部25A的壁面形成有纳米尺寸的多个凹凸部26。而且,在后盖20上通过多个凹凸部沈接合有接合树脂部件40。该接合树脂部件40包括通过多个凹凸部沈与环状凹部25A的壁面接合并掩埋该环状凹部25A的埋设部40A ;以及与埋设部40A连续设置且形成有螺纹部 27的环状突起部40B。而且,在该环状突起部40B形成有螺纹部27。在其他方面,该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波表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波表1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及图示。根据该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波表1,能够得到如下的效果。S卩,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波表1,不仅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波表1相同的效果,而且由于未设置金属制的环状突起部22,因此能够省略形成该金属制的环状突起部22的切削工序,并且埋设部40A及环状凸起部40B也能够同时成型,所以能够提高后盖 20的制造生产量。第四实施方式图7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波表1的壳主体10及后盖20的主要部分剖视图。该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波表1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波表1的不同点在于代替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波表1的环状突起部40B,后盖20具有金属制的环状部件22B。在该金属制的环状部件22B的下端的壁面形成有纳米尺寸的多个凹凸部沈,环状部件22B通过该多个凹凸部沈与埋设部40A接合。该接合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在其他方面,该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波表1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波表1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及图示。根据该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波表1,能够得到如下的效果。S卩,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波表1,不仅能够得到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波表1相同的效果,而且通过选择环状部件22B的金属,能够得到强度和结合力更高的螺纹部27。从以上的说明可知,如图2、图5、图6所示,该实施方式的电波接收设备1具有筒状的金属制的设备主体10 ;闭塞该设备主体10的一端开口的金属制的第一闭塞部件20 ; 闭塞上述设备主体10的另一端开口的电波透过性的第二闭塞部件30 ;以及配置于上述设备主体10内的天线5,其特征在于具有电绝缘性的接合树脂部件40,该接合树脂部件40 通过形成于上述设备主体10及上述第一闭塞部件20中任意一方的金属壁面上的纳米尺寸的多个凹凸部沈而接合,上述设备主体10和上述第一闭塞部件20通过第一螺纹部11、27 与第二螺纹部11、27的螺纹结合来螺纹结合,上述第一螺纹部11、27形成于上述设备主体 10及上述第一闭塞部件20中任意另一方的金属壁面上,上述第二螺纹部11、27形成于上述接合树脂部件40的周壁面上。在该情况下,如图2、图6所示,其特征在于上述接合树脂部件40通过上述多个凹凸部沈与上述第一闭塞部件20接合,上述第一螺纹部11形成于上述设备主体10的金
属壁面上。另外,在该情况下,如图5所示,其特征在于上述接合树脂部件40通过上述多个凹凸部沈与上述设备主体10接合,上述第一螺纹部27形成于上述第一闭塞部件20的金
属壁面上。另外,在该情况下,如图2所示,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凹凸部沈形成在立设于上述第一闭塞部件20的内表面的环状突起部22的外周壁面、和包围该环状突起部的环状凹部沈的壁面上,上述接合树脂部件40通过上述多个凹凸部沈与上述环状突起部的外周壁面和上述环状凹部的壁面接合。另外,在该情况下,如图5所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螺纹部(XT)形成在立设于上述第一闭塞部件20的内表面的环状突起部22的外周壁面上,上述多个凹凸部沈形成于与上述环状突起部的顶壁面对峙的第一壁面10D-1和与上述环状突起部的外周壁面对峙的第二壁面10D-2上,上述接合树脂部件40通过上述多个凹凸部沈与上述第一壁面和上
述第二壁面接合。另外,在该情况下,如图6所示,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凹凸部沈形成在设置于上述第一闭塞部件20的内表面的环状凹部沈的壁面上,上述接合树脂部件40包括通过上述多个凹凸部沈与上述环状凹部的壁面接合并掩埋该环状凹部的埋设部40A ;以及与上述埋设部连续设置并形成有第二螺纹部27的环状突起部40B。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该实施方式的电波接收设备1具有筒状的金属制的设备主体10 ;闭塞该设备主体10的一端开口的金属制的第一闭塞部件20 ;闭塞上述设备主体 10的另一端开口的电波透过性的第二闭塞部件30 ;以及配置于上述设备主体10内的天线 5,其特征在于具有通过彼此的螺纹结合而使上述设备主体和上述第一闭塞部件螺纹结合的第一螺纹部11及第二螺纹部27,上述第一螺纹部11形成于上述设备主体10的金属壁面上,上述第二螺纹部27形成在通过接合树脂部件40安装于上述第一闭塞部件20上的金属制的环状部件22B上,上述接合树脂部件40通过形成在设置于上述第一闭塞部件20的内表面的环状凹部25A的金属壁面上的纳米尺寸的多个凹凸部沈,与上述环状凹部25A的金属壁面接合,并且通过形成于上述环状部件22B的金属壁面上的纳米尺寸的多个凹凸部 26,与上述环状部件22B的金属壁面接合。在该情况下,其特征在于上述设备主体10及上述第一闭塞部件20由如下金属形成,即,从由以钛、不锈钢(SUS304、SUS316L、SUS316F)、纯Ti、64Ti合金、铝、镍、铁、锰、铜、 钼、钴、钨以及镁的金属元素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主成分的合金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金属,上述接合树脂部件由从聚苯硫醚(PPS)、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酰胺(尼龙 PA6、PA66)、聚邻苯二甲酰胺(PPA)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树脂形成。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当然在不脱离其要点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电波表中,不只是在壳主体10和后盖20等由钛形成的情况下,而且如上所述,在由铝部件、铝合金部件、镁部件、镁合金部件、铜部件、铜合金部件、 钛合金部件、不锈钢部件、铁部件、黄铜部件等形成的情况下,也能够适用本发明。另外,作为成型树脂,除了上述的树脂以外,还能够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T)、聚酰胺(尼龙PA6、PA66)、聚邻苯二甲酰胺(PPA)等。并且,作为加于成型树脂中的填充剂,使用玻璃纤维、碳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 碳酸钙、硅石、滑石、粘土、玻璃等,但是不限于此。另外,作为腐蚀性水溶液或腐蚀性悬浮液,使用胼、氨、水溶性胺类、或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等,但是不限于此。并且,上述实施方式对在电波表适用本发明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还能够适用于其他的电波接收设备上。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波接收设备(1),具有筒状的金属制的设备主体(10);闭塞该设备主体 (10)的一端开口的金属制的第一闭塞部件00);闭塞上述设备主体(10)的另一端开口的电波透过性的第二闭塞部件(30);以及配置于上述设备主体(10)内的天线(5),其特征在于,具有电绝缘性的接合树脂部件(40),该接合树脂部件00)通过形成于上述设备主体 (10)及上述第一闭塞部件00)中任意一方的金属壁面上的纳米尺寸的多个凹凸部06)而接合,上述设备主体(10)和上述第一闭塞部件00)通过第一螺纹部(11、27)与第二螺纹部 (11、27)的螺纹结合来螺纹结合,上述第一螺纹部(11、27)形成于上述设备主体(10)及上述第一闭塞部件00)中任意另一方的金属壁面上,上述第二螺纹部(11、27)形成于上述接合树脂部件GO)的周壁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波接收设备(1),其特征在于,上述接合树脂部件GO)通过上述多个凹凸部06)与上述第一闭塞部件00)接合,上述第一螺纹部(11)形成于上述设备主体(10)的金属壁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波接收设备(1),其特征在于,上述接合树脂部件GO)通过上述多个凹凸部06)与上述设备主体(10)接合,上述第一螺纹部(XT)形成于上述第一闭塞部件00)的金属壁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波接收设备(1),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凹凸部06)形成在立设于上述第一闭塞部件00)的内表面的环状突起部 (22)的外周壁面和包围该环状突起部的环状凹部06)的壁面上,上述接合树脂部件GO) 通过上述多个凹凸部06)与上述环状突起部的外周壁面和上述环状凹部的壁面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波接收设备(1),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螺纹部(XT)形成在立设于上述第一闭塞部件00)的内表面的环状突起部 (22)的外周壁面上,上述多个凹凸部(26)形成于与上述环状突起部的顶壁面对峙的第一壁面(10D-1)和与上述环状突起部的外周壁面对峙的第二壁面(lOD-幻上,上述接合树脂部件GO)通过上述多个凹凸部06)与上述第一壁面和上述第二壁面接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波接收设备(1),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凹凸部06)形成在设置于上述第一闭塞部件0 的内表面的环状凹部06) 的壁面上,上述接合树脂部件GO)包括通过上述多个凹凸部06)与上述环状凹部的壁面接合且掩埋该环状凹部的埋设部(40A);以及与上述埋设部连续设置并形成有上述第二螺纹部 (27)的环状突起部(40B)。
7.一种电波接收设备(1),具有筒状的金属制的设备主体(10);闭塞该设备主体 (10)的一端开口的金属制的第一闭塞部件00);闭塞上述设备主体(10)的另一端开口的电波透过性的第二闭塞部件(30);以及配置于上述设备主体(10)内的天线(5),其特征在于,具有通过彼此螺纹结合而使上述设备主体和上述第一闭塞部件螺纹结合的第一螺纹部(11)及第二螺纹部(27),上述第一螺纹部(11)形成于上述设备主体(10)的金属壁面上,上述第二螺纹部07)形成在通过接合树脂部件GO)安装于上述第一闭塞部件00) 上的金属制的环状部件(22B)上,上述接合树脂部件GO)通过形成在设置于上述第一闭塞部件00)的内表面的环状凹部(25A)的金属壁面上的纳米尺寸的多个凹凸部06)与上述环状凹部Q5A)的金属壁面接合,并且通过形成于上述环状部件(22B)的金属壁面上的纳米尺寸的多个凹凸部06)与上述环状部件(22B)的金属壁面接合。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波接收设备(1),其特征在于, 上述设备主体(10)及上述第一闭塞部件00)利用从由钛、铝、镍、铁、锰、铜、钼、钴、钨或镁或者含有这些金属元素中的至少一种的合金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金属形成,上述接合树脂部件由从聚苯硫醚(PPS)、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酰胺(尼龙 PA6、PA66)、聚邻苯二甲酰胺(PPA)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树脂形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波接收设备,不使壳主体与后盖的结合力降低,就能够使壳主体与后盖之间的电绝缘更可靠。电波接收设备(1)具有金属制的壳主体(10)、金属制的后盖(20)和配置于壳主体内的天线(5)。在壳主体的金属壁面形成螺纹部(11),通过形成于后盖的金属壁面上的细微的多个凹凸部(26)接合电绝缘性的接合树脂部件(40),在该接合树脂部件(40)形成与螺纹部(11)螺纹结合的螺纹部(27)。壳主体和后盖利用壳主体(10)侧的螺纹部(11)和接合树脂部件(40)侧的螺纹部(27)而螺纹结合。壳主体(10)和后盖(20)通过接合树脂部件的电绝缘作用而电绝缘,提高天线(5)的接收灵敏度。
文档编号G04B37/18GK102540872SQ20111044834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8日
发明者佐藤顺一, 横尾一将 申请人: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