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装饰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35101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装饰手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手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体装饰手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手表表盘和指针的设计过于简单;具体来说,指针通常是平直状,而表盘是扁平状;从视觉上看,时针、分针和秒针会交汇于一点,从而造成手表立体感不强,视觉冲击力不够。此外,若将指针弯折来增强手表的立体效果,指针容易因外部冲撞力而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在现有技术中,手表表盘和指针的设计过于简单;具体来说,指针通常是平直状,而表盘是扁平状;从视觉上看,时针、分针和秒针会交汇于一点,从而造成手表立体感不强,视觉冲击力不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立体装饰手表。

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手表,包括表盘、位于表盘下方的机芯以及用于指示时间的指针,指针包括分别与机芯传动连接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其特征在于,手表还包括位于表盘上方的内影盘;时针和分针分别位于表盘和内影盘之间;秒针位于内影盘上方;分针包括呈折线型的第一弯折部;

分针的成型步骤包括:冲压出第一弯折部;再从第一弯折部脊部切割以在第一弯折部上形成第一通孔。

本发明上述的手表中,表盘上开设有第一轴孔,手表包括分别与机芯传动连接的时针轴、分针轴和秒针轴;时针轴、分针轴和秒针轴同轴设置并分别穿设于第一轴孔;内影盘上开设有第二轴孔,秒针轴还穿设于第二轴孔中;时针 固定连接在时针轴上,分针固定连接在分针轴上,秒针固定连接在秒针轴上。

本发明上述的手表中,还包括用于将内影盘托起在表盘上方的托爪,该托爪上开设有第三通孔。

本发明上述的手表中,手表具有三个托爪,该三个托爪平均圆周地设置在表盘上。

本发明上述的手表中,手表具有三个托爪,该三个托爪平均圆周地设置在圈口上。

本发明上述的手表中,分针还包括与第一弯折部连接且固定套设在分针轴上的第一针管;分针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1mm。

本发明上述的手表中,时针包括固定套设在时针轴上的第二针管以及与第二针管连接的第二弯折部;第二弯折部为由具有第二通孔的菱形板弯折形成;时针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1mm。

本发明上述的手表中,表盘上油压形成有槽体,该槽体的槽底开设有多个镂空窗口;该多个镂空窗口平分圆周地排布;每个镂空窗口中镶嵌有透明胶片。

本发明上述的手表中,还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底部的底盖、设置在外壳顶部的圈口以及固定在圈口中的透明表盖;外壳、底盖、圈口以及表盖围成容置空间;机芯、表盘、指针、内影盘以及托爪都设置在容置空间中;外壳侧壁上还开设有第四通孔,手表还包括穿设于第四通孔并与机芯传动连接的表冠;外壳上位于表冠两侧的位置还分别设置有保护凸块。

本发明的立体装饰手表在表盘上方附加内影盘,并使秒针在内影盘上方转动,而时针和分针在内影盘下方转动;这样,在视觉效果上,秒针、时针和分针不会交汇于一点,这样,表盘指针布局就具有层次感。同时,本发明的手表还使指针包括有三角形、用于指示时间的部分,这样就通过利用三角形稳定性使指针不易变形。本发明的手表结构巧妙,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手表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分针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分针的另一方向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所示的时针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所示的时针的另一方向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所示的手表的托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所示的托爪的另一方向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1所示的表盘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1所示的表壳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手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现有技术中,手表表盘和指针的设计过于简单;具体来说,指针通常是平直状,而表盘是扁平状;从视觉上看,时针、分针和秒针会交汇于一点,从而造成手表立体感不强,视觉冲击力不够。若将指针弯折来增强手表的立体效果,指针容易因外部冲撞力而变形。本发明提出的解决该技术问题的技术思路是:在表盘上方附加内影盘,并使秒针在内影盘上方转动,而时针和分针在内影盘下方转动;这样,在视觉效果上,秒针、时针和分针不会交汇于一点,这样,表盘指针布局就具有层次感。同时,使指针包括有三角形、用于指示时间的部分,这样就通过利用三角形稳定性使指针不易变形。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效果更为清楚,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图1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手表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手表包括表盘12、位于表盘12下方的机芯2以及用于指示时间的指针;手表还包括位于表盘12上方的内影盘6;指针包括分别与机芯2传动连接的时针7、分针8和秒针9;时针7和分针8分别位于表盘12和内影 盘6之间;秒针9位于内影盘上方。这样,通过采用内影盘6便将秒针9分别与时针7和分针8隔开且在视觉效果上不会交汇于一点,实现指针的多层次视觉效果。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表盘12上开设有第一轴孔,手表包括分别与机芯2传动连接的时针轴、分针轴和秒针轴;时针轴、分针轴和秒针轴同轴设置并分别穿设于第一轴孔;内影盘6上开设有第二轴孔,秒针轴还穿设于第二轴孔中;时针7固定连接在时针轴上,分针8固定连接在分针轴上,秒针9固定连接在秒针轴上。这样,时针7、分针8和秒针9便分别通过时针轴、分针轴和秒针轴与机芯2实现传动连接。可以理解,由于秒针9位于内影盘6上方,且内影盘6和表盘12之间隔有间隙,这样,秒针轴的长度会比一般手表稍大。

如图1所示,为了进一步地增强指针的视觉立体感,时针7呈折线型;分针8也呈折线型。这里的“折线型”指的是以某一方向上看是呈折线状,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分针8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分针8的另一方向的示意图。分针8包括固定套设在分针轴上的第一针管81以及与第一针管81连接的折线型第一弯折部82。在这里,分针8的成型步骤包括:冲压出第一弯折部82;再从第一弯折部82脊部切割以在第一弯折部82上形成三角形第一通孔;接着对第一弯折部82进行打磨和抛光,保证第一弯折部82不变形不留粗纹路;然后,真空电镀,保证第一弯折部82不氧化不掉色;最后,在第一弯折部82上啤出第一针管81。在分针8的成型步骤中,由于第一通孔是从第一弯折部82的脊部进行切割的,这样,切割第一通孔时,第一弯折部82所受到的压强比其他切割方式更大,从而使切割得到的第一通孔边缘更加平整。由于弯针部82具有第一通孔,这样,用户可以透过第一通孔看到分针8的影子,从而具有立体的视觉效果。此外,由于三角形为稳定结构,当手表承受外部冲击力时,分针仍然可以保持形状,从而使其指示的时间稳定正确。同样地,如图4和图5所示,图4示出了图1所示的时针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4所示的时针的另一方向的示意图。时针7包括固定套设在时针轴上的第二针管71以及与第二针管71连接的第二弯折部72。第二弯折部72为由具有第二通孔的菱形板弯折形成。时针 7的厚度和分针8的厚度均小于或等于0.1mm。

如图1、图6和图7所示,其中,图6示出了图1所示的手表的托爪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6所示的托爪的另一方向的示意图。手表还包括用于将内影盘6托起在表盘12上方的托爪61。在本实施例中,手表具有三个托爪61,该三个托爪61平均圆周地设置在表盘12上。每个托爪61上开设有第三通孔,用户可通过该第三通孔看到托爪61在表盘12上的影子,从而增强手表的立体视觉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8所示,表盘12上油压形成有槽体122,该槽体122的槽底开设有多个镂空窗口121;该多个镂空窗口121平分圆周地排布;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槽体122呈十二边形,镂空窗口121具有12个,并且,每个镂空窗口121中镶嵌有透明胶片。在这里,槽体122和镂空窗口121的数目并不限于本实施例的数目,可以根据设计需要确定。通过表盘12的这种设计,使表盘具有复杂三层立体结构,从而使手表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表盘12的制作过程中,槽体122采用热压成型,其中,油压温度为700℃-800℃,油压压力采用250t的压力,并且,油压次数可以采用多次进行,使槽体122的棱角和棱线清晰突出。

如图1和图9所示,手表还包括外壳1、设置在外壳1底部的底盖11、设置在外壳1顶部的圈口5以及固定在圈口5中的透明表盖10;外壳1、底盖11、圈口5以及表盖10围成容置空间;机芯2、表盘12、指针、内影盘6以及托爪61都设置在容置空间中。外壳1侧壁上还开设有第四通孔,手表还包括穿设于第四通孔并与机芯2传动连接的表冠3。进一步地,外壳1上位于表冠3两侧的位置还分别设置有保护凸块4。通过表冠3两侧的保护凸块4,表冠3可以避免受到意外撞击而损坏。

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托爪的连接结构不同。

具体地,如图10所示,图10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手表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手表包括表盘12、位于表盘12下方的机芯2以及用于指示时间的指针;手表还包括位于表盘12上方的内影盘6;指针包括分别与机 芯2传动连接的时针7、分针8和秒针9;时针7和分针8分别位于表盘12和内影盘6之间;秒针9位于内影盘上方。这样,通过采用内影盘6便将秒针9分别与时针7和分针8隔开且在视觉效果上不会交汇于一点,实现指针的多层次视觉效果。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表盘12上开设有第一轴孔,手表包括分别与机芯2传动连接的时针轴、分针轴和秒针轴;时针轴、分针轴和秒针轴同轴设置并分别穿设于第一轴孔;内影盘6上开设有第二轴孔,秒针轴还穿设于第二轴孔中;时针7固定连接在时针轴上,分针8固定连接在分针轴上,秒针9固定连接在秒针轴上。这样,时针7、分针8和秒针9便分别通过时针轴、分针轴和秒针轴与机芯2实现传动连接。可以理解,由于秒针9位于内影盘6上方,且内影盘6和表盘12之间隔有间隙,这样,秒针轴的长度会比一般手表稍大。

如图10所示,手表还包括用于将内影盘6托起在表盘12上方的托爪61。在本实施例中,手表还包括外壳1、设置在外壳1底部的底盖11、设置在外壳1顶部的圈口5以及固定在圈口5中的透明表盖10;外壳1、底盖11、圈口5以及表盖10围成容置空间;机芯2、表盘12、指针、内影盘6以及托爪61都设置在容置空间中。手表具有三个托爪61,该三个托爪61平均圆周地设置在圈口5上。每个托爪61上开设有第三通孔,用户可通过该第三通孔看到托爪61在表盘12上的影子,从而增强手表的立体视觉效果。

本发明的手表在表盘上方附加内影盘,并使秒针在内影盘上方转动,而时针和分针在内影盘下方转动;这样,在视觉效果上,秒针、时针和分针不会交汇于一点,这样,表盘指针布局就具有层次感。同时,本发明的手表还使指针包括有三角形、用于指示时间的部分,这样就通过利用三角形稳定性使指针不易变形。本发明的手表结构巧妙,实用性强。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