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石英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9289阅读:9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石英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英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石英钟。



背景技术:

市面上现有的石英钟仅仅是用于观察时间,还有一些只带有闹钟和温度检测等功能,除此之外,没有其它功能,功能比较单一。

虽然目前已具有无线充电的技术,然而还没有出现一款石英钟结合交流电给外界数码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石英钟,该石英钟不仅具有观察时间、查看温度和闹钟提醒功能,而且还具有为其他无线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功能。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石英钟,包括石英钟本体、电源组件、无线充电模块,所述的石英钟本体包括MCU控制器、石英钟模块、温度传感器、蜂鸣器、LCD背光灯、操作按键、显示屏;所述的MCU控制器连接并控制无线充电模块、温度传感器、蜂鸣器、LCD背光灯、操作按键、显示屏;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包括电感应线圈;所述的电源组件包括充电电源、充电电池、CR2032电池,充电电源连接充电电池,充电电池设于石英钟本体内,充电电池为无线充电模块以及石英钟供电。

其中,所述石英钟模块设置在石英钟的壳体内,为MCU控制器提供准确的时间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所述无线充电模块设置在壳体内,它的电感应线圈黏设于石英钟壳体上便于为手机充电;所述MCU控制器能控制无线充电模块通过电感应线圈为手机充电。

其中,所述的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石英钟本体的表面;所述温度感应器为MCU控制器提供检测到的温度数值并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所述蜂鸣器能提供定时音响和充电状态音响以及充电电池电量不足的音响。所述的LCD背光灯能提供临时照明。

其中,所述CR2032电池设置于MCU控制器的内部,用于记忆时间。

其中,所述的LCD背光灯设置在石英钟壳体的表面,它能提供临时的照明。

其中,所述操作按键设置在石英钟的壳体表面,用于定时、充电、LCD背光灯的操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将石英钟和无线充电模块合二为一,实现时钟、闹钟、温度检测和无线充电等多种不同的功能,CR2032电池能够在石英钟断电的情况下,具有记忆时间的功能,无须校正就可正常使用,节省重新校正时间的过程,从而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提高人们生活的便捷性,节约能耗,用户不需要再购买无线充电设备就可实现充电;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如:MCU控制器1、石英钟模块2、温度传感器3、蜂鸣器4、LCD背光灯5、操作按键6、显示屏7、无线充电模块8、充电电源9、充电电池10、CR2032电池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石英钟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见图1和图2所示,一种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石英钟,包括石英钟本体、电源组件、无线充电模块8,所述石英钟本体包括MCU控制器1、石英钟模块2、温度传感器3、蜂鸣器4、LCD背光灯5、操作按键6、显示屏7;所述的MCU控制器1连接并控制无线充电模块8、温度传感器3、蜂鸣器4、LCD背光灯5、操作按键6、显示屏7;所述无线充电模块8包括电感应线圈;所述的电源组件包括充电电源9、充电电池10、CR2032电池11,充电电源9连接充电电池10,充电电池10设于石英钟本体内,充电电池10为无线充电模块8以及石英钟供电。

优选地,石英钟模块2设置在石英钟的壳体内,为MCU控制器1提供准确的时间通过显示屏7显示出来;无线充电模块8设置在壳体内,电感应线圈黏设于石英钟壳体上便于为手机充电。MCU控制器1能控制无线充电模块8通过电感应线圈为手机充电。

优选地,显示屏7设置于所述石英钟本体的表面。温度感应器3为MCU控制器1提供检测到的温度数值并通过显示屏7显示出来,蜂鸣器4能提供定时音响和充电状态音响以及充电电池10电量不足的音响。LCD背光灯5能提供临时照明。

优选地,CR2032电池11设置于MCU控制器1的内,用于记忆时间。

优选地,LCD背光灯5设置在石英钟壳体的表面,它能提供临时的照明。

优选地,操作按键6设置在石英钟的壳体表面,用于定时、充电、LCD背光灯5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采用将石英钟和无线充电模块合二为一,实现时钟、闹钟、温度检测和无线充电等多种不同的功能,CR2032电池能够在石英钟断电的情况下,具有记忆时间的功能,无须校正就可正常使用,节省重新校正时间的过程,从而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提高人们生活的便捷性,节约能耗,用户不需要再购买无线充电设备就可实现充电;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