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PS秒脉冲的高精度校时实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58068阅读:6106来源:国知局
基于GPS秒脉冲的高精度校时实现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卫星高精度校时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gps秒脉冲的高精度校时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卫星基于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秒脉冲校时功能的实现,没有容错设计,容易出现漏秒现象,这种星时设计方法完全依赖卫星gps秒脉冲pps产生、总线gps时间码的接收、总线控制芯片读/写、总线传输、星载计算机软件处理时都存在时延,这些时延会对卫星基于gps秒脉冲校时功能产生影响。传统的卫星基于gps秒脉冲校时功能的设计方法,容易出现漏秒现象,已不能满足卫星应用对高时间精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gps秒脉冲的高精度校时实现方法,其能通过容错设计,有效地实现基于gps秒脉冲的高精度校时功能。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基于gps秒脉冲的高精度校时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由星载计算机软件对接收到的gps时间码,进行有效性检查;若通过有效性检测,则进入步骤二;若不通过有效性检测,则进入步骤四;

步骤二:由星载计算机软件对接收到的gps时间码,判定是否为上一周期值;若接收到的gps时间码,不是上一周期值,则进入步骤三;若接收到的gps时间码,是上一周期值,则gps时间码+1,然后进入步骤三;

步骤三:星载计算机软件根据gps单机发送的gps时间码和gps秒脉冲信号,进行基于gps秒脉冲的传统时间校准功能,然后进入步骤五;

步骤四:星载计算机软件设置卫星时间为卫星本地时间,然后进入步骤五;

步骤五:星载计算机软件广播卫星时间。

优选地,所述gps时间码为gps接收机在输出秒脉冲信号的同时,将整秒时刻的gps时间码写入总线缓存。

优选地,所述卫星本地时间为本地时间码为在秒脉冲时刻锁存当前卫星主时钟所得。

优选地,所述gps秒脉冲信号为gps接收机在每秒整输出的秒脉冲信号。

优选地,所述基于gps秒脉冲的传统时间校准功能为根据gps时间码与本地时间码的差值,进行卫星时间校准。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能够有效地通过容错设计,实现基于gps秒脉冲的高精度校时功能,可以稳定提高基于gps秒脉冲的高精度校时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现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基于gps秒脉冲的高精度校时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由星载计算机软件对接收到的gps时间码,进行有效性检查;若通过有效性检测,则进入步骤二;若不通过有效性检测,则进入步骤四;

步骤二:由星载计算机软件对接收到的gps时间码,判定是否为上一周期值;若接收到的gps时间码,不是上一周期值,则进入步骤三;若接收到的gps时间码,是上一周期值,则gps时间码+1,然后进入步骤三;

步骤三:星载计算机软件根据gps单机发送的gps时间码和gps秒脉冲信号(pps),进行基于gps秒脉冲的传统时间校准功能,然后进入步骤五;

步骤四:星载计算机软件设置卫星时间为卫星本地时间,然后进入步骤五;

步骤五:星载计算机软件广播卫星时间。

所述gps时间码为gps接收机在输出秒脉冲信号的同时,将整秒时刻的gps时间码写入总线缓存,这样方便统计。

所述卫星本地时间为本地时间码为在秒脉冲时刻锁存当前卫星主时钟所得,这样方便定义。

所述gps秒脉冲信号为gps接收机在每秒整输出的秒脉冲信号,这样方便控制。

所述基于gps秒脉冲的传统时间校准功能为根据gps时间码与本地时间码的差值,进行卫星时间校准,这样提高准确率。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种基于GPS秒脉冲的高精度校时实现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由星载计算机软件对接收到的GPS时间码,进行有效性检查;若通过有效性检测,则进入步骤二;若不通过有效性检测,则进入步骤四;步骤二:由星载计算机软件对接收到的GPS时间码,判定是否为上一周期值;若接收到的GPS时间码,不是上一周期值,则进入步骤三;若接收到的GPS时间码,是上一周期值,则GPS时间码+1,然后进入步骤三。本发明解决了传统卫星基于GPS秒脉冲时间校准时容易出现漏秒、时钟精度不高的现象,本发明的应用取得了提高卫星星上时间精度的有益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姚飞;马红梅;项杰;方华;赵瑞峰;王昊;颜俊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7.05.16
技术公布日:2017.08.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