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及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35105阅读:1364来源:国知局
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及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结构设计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中的智能手表的大部分设计,都采用着通过轴针连接固定表壳与表带的传统设计;这种传统设计的缺陷在于,当表带破损,或者因使用时间过久需要更换时,不易拆卸,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既有良好的连接固定效果的同时,还可以随意拆卸的表壳与表带的连接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及智能手表,实现更方便的表壳与表带的组装和切换,以及易穿戴。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包括表壳和设于表壳相对两侧的表带;表壳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处连接端,连接端的与表带的一端相对的一侧表面上设有滑槽;表带与连接端相对的一侧设有与滑槽相适配连接的条状滑块;条状滑块插入滑槽,使表壳与表带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从而方便了表壳与表带的连接和拆卸。

进一步地,条状滑块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条状滑块与表带相接处朝相对的两端收缩,形成限位槽;滑槽相对的两侧槽壁上与限位槽位置相对应处设有与限位槽相适配连接的插入部,两侧的插入部之间的距离与限位槽之间的距离相等,以此加固了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

进一步地,条状滑块的长度与滑槽的长度相等,从而加强了连接之后的条状滑块与滑槽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进一步地,条状滑块与表带通过延长部相接;条状滑块的截面为圆形,延长部的截面形状为矩形,且截面宽度小于条状滑块的半径;条状滑块、延长部以及表带的端部之间形成限位槽;滑槽相对的两侧槽壁上与限位槽位置相对应处设有与限位槽相适配连接的插入部,两侧的插入部之间的距离与限位槽之间的距离相等,以此增加了表壳与表带的连接接触面积。

进一步地,条状滑块以及延长部的长度与滑槽的长度相等,从而进一步加强了连接之后的条状滑块与滑槽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进一步地,表带为弹性弧形件;两个表带的另一端之间形成穿戴口,从而使穿戴方式更为方便。

进一步地,条状滑块沿着表带的宽度方向设置,从而增加了条状滑块在滑槽内的滑动距离,不易从滑槽中掉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智能手表,包括上述的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从而方便了智能手表的表壳与表带的连接和拆卸。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用滑槽和条状滑块的相适配连接方式替代了现有技术中的轴针固定连接方式;相比轴针固定连接方式,滑槽和条状滑块的相适配连接方式使表壳与表带随意进行装配和分离,从而使表带的更换和装配更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表壳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表带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表壳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表带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本发明,并且本发明不应该被解释为限制与这里阐述的具体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在幅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可以夸大元件的形状和尺寸,并且相同的标号将始终被用于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如图1所示,作为本发明的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包括表壳1和设于表壳1相对两侧的表带2;表壳1包括相对设置的连接端11,该连接端11与表带2相对的一侧表面上设有滑槽12;表带2与连接端11相对的一侧设有与滑槽12相适配连接的插接块21;插接块21插入滑槽12,使表壳1与表带2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从而方便了表壳1与表带2的连接和拆卸过程。

结合图1-3,作为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的实施例1,在上述连接方式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当中插接块21沿着表带2的宽度方向设置,插接块21为条状结构,且插接块21的长度与滑槽12的长度形同;插接块21条状结构,其截面形状为圆形,其中,插接块21的长度方向两侧的弧面和表带2的端面相接形成限位槽22,具体为,插接块21的长度方向两侧与表带2相接处朝相对的方向延伸收缩,形成限位槽22,;滑槽12相对的两侧槽壁上与限位槽22位置相对应处设有与限位槽22相适配连接的插入部121;两侧的插入部121之间的距离和限位槽22之间的距离相等,也就是说与插接块21和表带2接触面的宽度相等;当插接块21插入滑槽12时,插入部121也会插入到限位槽22,在限位槽22和插入部121的作用下表壳1与表带2连接的更加稳固。

结合图4-6,作为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的实施例2,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插接块21与表带2通过延长部23相接;插接块21条状结构,插接块21以及延长部23的长度与滑槽12的长度相等;其中,插接块21的截面为圆形,延长部23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延长部23的截面宽度小于插接块21的直径,因此插接块21和延长部23的整体截面形状类似于火柴头;本实施例当中,延长部23的厚度小于表带2的厚度,因此插接块21、延长部23以及表带2和连接端11相对的一端之间形成限位槽22;滑槽12相对的两侧槽壁上与限位槽22位置相对应处设有与限位槽22相适配连接的插入部121,本实施例中,插入部121的形状随着限位槽22的形状的变化也有相应的变化;也就是说插入部121也有了与延长部23对应的延伸面;两侧的插入部121之间的距离与限位槽22之间的距离相等,也就是说两侧的插入部121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延长部23的厚度;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延长部23,增加了表壳1与表带2的连接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的稳固性。

作为本发明的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的一种示例,插接块21可以为弹性材料,且插接块21的体积略大于滑槽12的容纳体积;当插接块21插入滑槽12之后,插接块21会发生形态变形;该设计的意义在于,利用形变的插接块21的弹性恢复力加强插接块21与滑槽12之间的摩擦力,以此,进一步加固了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

如图1所示,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智能手表,该智能手表采用了本发明提供的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其中,表带2为具有弹性的弧形结构,表带2的一端与表壳1的连接端11连接,另一端之间保持一定间距,形成了该手表的穿戴口3,穿戴口3的具体大小在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当用户需要带上智能手表时,把穿戴口3对准手腕部施压,使表带2发生形态变形,即穿戴口3会变宽,足够让用户的手腕进入两个表带2之间,之后表带2通过自身的弹性恢复力恢复原形态,穿戴口3变回原来的大小,使智能手表不易脱离用户的手腕;以此,方便了智能手表的穿戴方式。

虽然已经参照特定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等同物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在此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包括表壳和设于表壳相对两侧的表带;表壳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处连接端,连接端的与表带的一端相对的一侧表面上设有滑槽;表带与连接端相对的一侧设有与滑槽相适配连接的条状滑块;条状滑块插入滑槽,使表壳与表带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智能手表,包括上述的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用滑槽和条状滑块的相适配连接方式替代了现有技术中的轴针固定连接方式;相比轴针固定连接方式,滑槽和条状滑块的相适配连接方式使表壳与表带随意进行装配和分离,从而使表带的更换和装配更为简单。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8.04
技术公布日:2017.12.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