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79184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可佩戴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智能手表包括有表体x10以及与表体x10连接的表带x20,在智能手表的表体x10中集成了传统的手表芯片(电子表芯或是机械表芯)和多种的功能芯片(图中未示出),从而使智能手表较传统的手表具备多功能的优点。

在实际的制造中,智能手表的表体的体积是有限的,能够容纳的功能芯片的数量也是有限的,从而限制的智能手表中的功能的数量,在某些型号的智能手表中只具备某些功能,如心率测试功能、语音通话功能等;在其他型号的智能手表中具备另外的其他功能,如导航功能、温度感测功能等,若想获得功能更多的智能手表,只能购买多款的智能手表,使消费者的花费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手表,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减少成本的同时增加手表的功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手表,包括:

表体,所述表体包括表体载体、表体电子部件,所述表体载体上设置有成对的表耳,所述表耳上具有表体电连接插接部,所述表体电子部件设置在所述表体载体上,所述表体电子部件的线路与所述表体电连接插接部电连接;

功能表带,所述功能表带包括功能表带载体、功能表带电子部件,所述表带载体的上设置有表带电连接插接部,所述功能表带电子部件设置在所述功能表带载体上,所述功能表带电子部件的线路与所述表带电连接插接部电连接;其中,

所述表体电连接插接部与所述表带电连接插接部相互插接,以限制所述功能表带与所述表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使所述表体电子部件与所述功能表带电子部件建立电连接。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可选的,前述的智能手表,其中所述表体电连接插接部包括设置在所述表耳的耳孔中的表体导电端子;

所述表带电连接插接部包括基座套筒以及可伸缩在所述基座套筒内的表带导电端子,所述表带导电端子与所述功能表带电子部件的线路电连接,所述表带电连接插接部处于伸出状态,所述表带导电端子插入所述耳孔中,并与所述表体导电端子电连接。

可选的,前述的智能手表,其中所述基座套筒内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基座套筒的底面抵触,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表带导电端子抵触,当所述表带电连接插接部处于收缩状态,所述弹性件被压缩在所述基座套筒的底面与所述表带导电端子之间。

可选的,前述的智能手表,其中所述表体导电端子与所述耳孔转动连接。

可选的,前述的智能手表,其中所述表带导电端子、所述表体导电端子均为单导电端子。

可选的,前述的智能手表,其中所述表带导电端子呈长杆状,所述表体导电端子呈环状,所述表带导电端子插入环状的表体导电端子中。

可选的,前述的智能手表,其中所述表带导电端子包括非金属承载杆以及在所述非金属承载杆的轴向上具有至少2个表带金属触环,至少2个表带金属触环分别通过非金属承载杆内的线路与所述功能表带电子部件的不同线路电连接;

所述表体导电端子包括在所述耳孔的轴向上的至少2个金属触点,至少2个金属触点分别与所述表体电子部件的不同线路电连接;

当所述表带导电端子插入所述耳孔中,至少2个表带金属触环分别与至少2个金属触点一一对应电连接。

可选的,前述的智能手表,其中所述表带电连接插接部包括设置在所述表带载体一侧的第一侧表带导电端子以及设置在所述表带载体另一侧的第二侧表带导电端子,所述第一侧表带导电端子与所述功能表带电子部件的第一线路电连接,所述第二侧表带导电端子与所述功能表带电子部件的第二线路电连接;

所述表体电连接插接部包括设置在成对的表耳中第一表耳耳孔中的第一侧表体导电端子以及设置在成对的表耳中第二表耳耳孔中的第二侧表体导电端子,所述第一侧表体导电端子与所述表体电子部件的第一线路电连接,所述第二侧表体导电端子与所述表体电子部件的第二线路电连接;

所述第一侧表带导电端子插入所述第一表耳耳孔中,与所述第一侧表体导电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侧表带导电端子插入所述第二表耳耳孔中,与所述第二侧表体导电端子电连接。

可选的,前述的智能手表,其中所述功能表带电子部件包括天线、扬声器、麦克风、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心率传感器、电池、存储芯片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前述的智能手表,其中所述功能表带包括用于与所述表体第一侧成对的表耳连接的第一侧功能表带以及用于与所述表体第二侧成对的表耳连接的第二侧功能表带;

所述功能表带电子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侧功能表带和/或所述第二侧功能表带中。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智能手表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位于表耳上的表体电子部件与表体电连接插接部电连接,功能表带中的功能表带电子部件与表带电连接插接部电连接,在将表体电连接插接部电连接和表带电连接插接部电连接相互插接后,可将功能表带组装至表体上,同时使所述表体电子部件与所述功能表带电子部件建立电连接。本发明实施例利用了功能表带载体中的空间,将功能表带电子部件设置在功能表带载体中,使得功能表带电子部件无需占用表体载体的空间,便可实现功能表带电子部件的功能,提高了智能手表的功能。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智能手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手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手表表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手表功能表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手表表体电连接插接部与表带电连接插接部插接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智能手表表体电连接插接部与表带电连接插接部插接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智能手表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智能手表,其包括:表体10以及功能表带20。

所述表体10包括表体载体11、表体电子部件12,所述表体载体11上设置有成对的表耳13,所述表耳上具有表体电连接插接部14,所述表体电子部件12设置在所述表体载体11上,所述表体电子部件12的线路与所述表体电连接插接部14电连接。所述功能表带20包括功能表带载体21、功能表带电子部件22,所述表带载体21的上设置有表带电连接插接部23,所述功能表带电子部件22设置在所述功能表带载体21上,所述功能表带电子部件22的线路与所述表带电连接插接部23电连接。其中,所述表体电连接插接部14与所述表带电连接插接部23相互插接,以限制所述功能表带20与所述表体1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使所述表体电子部件12与所述功能表带电子部件22建立电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位于表耳上的表体电子部件与表体电连接插接部电连接,功能表带中的功能表带电子部件与表带电连接插接部电连接,在将表体电连接插接部电连接和表带电连接插接部电连接相互插接后,可将功能表带组装至表体上,同时使所述表体电子部件与所述功能表带电子部件建立电连接。本发明实施例利用了功能表带载体中的空间,将功能表带电子部件设置在功能表带载体中,使得功能表带电子部件无需占用表体载体的空间,便可实现功能表带电子部件的功能,提高了智能手表的功能。

其中,所述功能表带电子部件包括天线、扬声器、麦克风、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心率传感器、电池、存储芯片中的至少一种,表体电子部件可包括有处理器、显示屏、电池、存储芯片等,表体电子部件与功能表带电子部件之间通过表体电连接插接部和表带电连接插接部的相互插接电连接。表体电子部件和功能表带电子部件共同形成智能手表的工作芯片,为智能手表提供较多的功能。例如,功能表带电子部件的心率传感器可使智能手表具备心率测试功能,功能表带电子部件的温度传感器可使智能手表具备温度测试功能等。

具体的,表体载体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成对的表耳,所述功能表带包括用于与所述表体第一侧成对的表耳连接的第一侧功能表带以及用于与所述表体第二侧成对的表耳连接的第二侧功能表带;所述功能表带电子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侧功能表带和所述第二侧功能表带中。第一侧功能表带内的表带电连接插接部与表体第一侧成对的表耳的电连接插接部插接,第二侧功能表带内的表带电连接插接部与表体第二侧成对的表耳的电连接插接部插接。容易理解的是,所述功能表带电子部件也可单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功能表带或所述第二侧功能表带中。

为了便于将表体电连接插接部与表带电连接插接部相互插接,如图5所示,所述表体电连接插接部包括设置在所述表耳13的耳孔中的表体导电端子141;所述表带电连接插接部包括基座套筒231以及可伸缩在所述基座套筒231内的表带导电端子232,表带导电端子232可滑动的插在所述基座套筒321中,表带电连接插接部具有伸出状态和收缩状态,当表带导电端子232处于所述基座套筒231中的第一位置,表带电连接插接部处于收缩状态,当表带导电端子232从所述基座套筒231中的第一位置向所述基座套筒231外滑动至第二位置,表带电连接插接部处于伸出状态。所述表带导电端子232与所述功能表带电子部件的线路电连接,所述表带电连接插接部处于伸出状态,所述表带导电端子232插入所述耳孔中,并与所述表体导电端子141电连接。组装中,先将表带电连接插接部调整至收缩状态,然后置于成对的表耳之间,再将表带电连接插接部调整至伸出状态,可以使所述表体电连接插接部与所述表带电连接插接部相互插接,完成组装。具体的,所述基座套筒内设置有弹性件233,所述弹性件233的第一端与所述基座套筒231的底面抵触,所述弹性件233的第二端与所述表带导电端子232抵触,当所述表带电连接插接部处于收缩状态,所述弹性件被压缩在所述基座套筒的底面与所述表带导电端子之间。

表体导电端子可与所述耳孔非转动地连接,可通过采用可弯曲的表带载体。表体导电端子可也与所述耳孔转动地连接,那么功能表带载体可相对于表体载体转动。

具体的,所述表带导电端子、所述表体导电端子均为单导电端子。在所述表带导电端子呈长杆状,所述表体导电端子呈环状,所述表带导电端子插入环状的表体导电端子中。表带导电端子的外径可与表体导电端子内径相同,那么,在表体电连接插接部与所述表带电连接插接部相互转动的过程中,两者依然可以保持良好的电连接。表带导电端子、弹性件、基座套筒由金属制备,功能表带电子部件通过线路与基座套筒电连接。

所述表带导电端子、所述表体导电端子也可均为多导电端子。如图6所示,所述表带导电端子包括非金属承载杆2321以及在所述非金属承载杆的轴向上具有至少2个表带金属触环2322,至少2个表带金属触环2322分别通过非金属承载杆内的线路与所述功能表带电子部件的不同线路电连接;所述表体导电端子包括在所述耳孔的轴向上的至少2个金属触点1411,至少2个金属触点1411分别与所述表体电子部件的不同线路电连接;当所述表带导电端子插入所述耳孔中,至少2个表带金属触环分别与至少2个金属触点一一对应电连接,使功能表带电子部件的多条线路与表体电子部件的多条线路一一的对应电连接。

其中,所述表带电连接插接部包括设置在所述表带载体一侧的第一侧表带导电端子以及设置在所述表带载体另一侧的第二侧表带导电端子,所述第一侧表带导电端子与所述功能表带电子部件的第一线路电连接,所述第二侧表带导电端子与所述功能表带电子部件的第二线路电连接;所述表体电连接插接部包括设置在成对的表耳中第一表耳耳孔中的第一侧表体导电端子以及设置在成对的表耳中第二表耳耳孔中的第二侧表体导电端子,所述第一侧表体导电端子与所述表体电子部件的第一线路电连接,所述第二侧表体导电端子与所述表体电子部件的第二线路电连接;所述第一侧表带导电端子插入所述第一表耳耳孔中,与所述第一侧表体导电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侧表带导电端子插入所述第二表耳耳孔中,与所述第二侧表体导电端子电连接。

其中,如图5所示,表带导电端子232包括依次布置的第一长度段232a、第二长度段232b以及第三长度段232c;所述第一长度段232a部分或全部滑动连接在所述基座套筒231内,所述第二长度段232b以及第三长度段232c位于所述基座套筒231外,所述第二长度段232b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基座套筒231内径,所述第三长度232c段插入表耳的耳孔中,与表体电连接插接部插接,所述第二长度段232b的外壁上具有凹陷的手扣槽。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装置中的相关特征可以相互参考。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分各实施例,而并不代表各实施例的优劣。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装置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部件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部件组合成一个部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部件。除了这样的特征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装置的所有部件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组件。位于部件或组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或组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装置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部件的权利要求中,这些部件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部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