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置有蓝牙耳机的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42438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置有蓝牙耳机的手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设置有蓝牙耳机的手表。



背景技术:

蓝牙耳机就是将蓝牙技术应用在免持耳机上,让使用者可以免除恼人电线的牵绊,自在地以各种方式轻松通话。但是,蓝牙耳机体积小,携带放置不方便,为了解决蓝牙耳机携带不方便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技术研究通过一种可拆卸的连接结构将蓝牙耳机固定在了手表上。

通常情况下,这种连接结构主要是卡扣式的。具体地,在固定蓝牙耳机的手表上设置一个蓝牙耳机的容纳槽,容纳槽的一侧壁设有一卡槽,蓝牙耳机的一端设有与卡槽对应的卡块,卡块卡接于卡槽内;容纳槽中与卡槽相对的另一侧壁,设有一弹性卡扣,蓝牙耳机的另一端设有与弹性卡扣对应的卡孔,弹性卡扣卡接于卡孔内。

这种连接结构虽然解决了蓝牙耳机的固定问题,但是这种连接结构中的卡扣容易老化磨损,容易影响蓝牙耳机的固定,致使蓝牙耳机固定的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置有蓝牙耳机的手表,以提高蓝牙耳机固定的稳定性较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设置有蓝牙耳机的手表,包括:手表主体、蓝牙耳机、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设置在所述手表主体上,所述第二磁铁设置在所述蓝牙耳机上,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磁性相吸。

可选地,所述第二磁铁设置在所述蓝牙耳机上的通信接口处,所述蓝牙耳机通过所述通信接口与所述手表主体通信。

可选地,所述第二磁铁内置于所述蓝牙耳机。

可选地,所述蓝牙耳机还设置有第三磁铁,所述第三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相对设置,所述第三磁铁和所述第一磁铁磁性相斥并内置于所述蓝牙耳机。

可选地,所述第二磁铁和所述第三磁铁固定设置在所述蓝牙耳机壳体的内壁。

可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表主体包括手表壳体。

可选地,所述第一磁铁设置在所述手表壳体上。

可选地,所述手表主体包括手表表带,所述手表表与所述手表壳体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磁铁设置在所述手表表带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磁铁设置在所述手表表带与所述手表壳体的连接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置有蓝牙耳机的手表,包括:手表主体、蓝牙耳机、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设置在所述手表主体上,所述第二磁铁设置在所述蓝牙耳机上,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磁性相吸。与现有技术相比,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手表主体与蓝牙耳机之间通过磁性相吸的磁铁连接,可以避免卡扣连接带来的老化磨损问题,进而可以提高蓝牙耳机固定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设置有蓝牙耳机的手表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手表的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和图2中各组件名称与相应附图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手表主体,11手表壳体,12手表表带;2蓝牙耳机;3第一磁铁;4第二磁铁;5第三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清楚明确的表述技术方案,本文中用序数词对本文述及的三个磁铁加以区分,即第一磁铁、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可以理解这些序数词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产生限定作用。

请参见图1至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设置有蓝牙耳机的手表在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手表的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1至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设置有蓝牙耳机的手表,包括:手表主体1、蓝牙耳机2、第一磁铁3和第二磁铁4。

其中,手表主体1包括手表壳体11,该手表壳体11用于封装电子元件或机械机构等实现手表功能的功能元件并显示时间或用户所需的其他信息,例如现有的机械式手表、电子式手表或腕投等设备。手表壳体11的横截面可以矩形或圆形或椭圆形。

可选地,参见图1,蓝牙耳机2可以和手表壳体11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请再参见图3,当蓝牙耳机2和手表壳体11可拆卸连接时,第一磁铁3设置于手表壳体11上,第二磁铁4设置与蓝牙耳机2上,第一磁铁3和第二磁铁4磁性相吸。

更为具体地,第一磁铁3可以设置在手表壳体11的表面或手表壳体11的侧面。

当第一磁铁3设置在手表壳体11的表面时,第一磁铁3可以设置在手表表面屏幕的上侧、下侧、左侧、右侧的任一侧。

使用时,当用户将蓝牙耳机2装回手表壳体11时,通过第一磁铁3和第二磁铁4之间的吸引力,便可以将蓝牙耳机2和手表壳体11连接起来。当用户使用蓝牙耳机2时,蓝牙耳机2可以可拆卸的分离出以供用户使用。

可以理解,第一磁铁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相对应的,第二磁铁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且第一磁铁3和第二磁铁4的数量相同。

本实施例中,通过磁性相吸的磁铁便可以实现手表壳体11与蓝牙耳机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可以避免卡扣连接带来的老化磨损问题,进而可以提高蓝牙耳机2固定的稳定性。

可选地,为保证蓝牙耳机2与手表壳体11之间的通信质量,第二磁铁4设置在蓝牙耳机2上的通信接口处,蓝牙耳机2上的通信接口主要用于与手表壳体11进行通信。这样的话,蓝牙耳机2就可以与手表壳体11通过磁铁之间的吸引力连接,通信接口便可以被手表壳体11覆盖,而避免暴露在外,进而可以避免粉尘等通过通信接口进入蓝牙耳机2,而造成的对通信质量的影响,提高通信质量。

可选地,蓝牙耳机2上的第二磁铁4可以内置于蓝牙耳机2。例如,第二磁铁4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设置在蓝牙耳机2壳体的内壁。当然,第二磁铁4还可以通过现有技术中的其他连接方式设置在蓝牙耳机2内,这里不一一列举。通过将第二磁铁4设置在蓝牙耳机2内,可以避免第二磁铁4暴露在外可能带来的磁场干扰等影响。

为便于描述,将蓝牙耳机2设置有通信接口一侧的外表面定义为蓝牙耳机2的反面,将与通信接口相对一侧的外表面定义为蓝牙耳机2的正面。

为避免蓝牙耳机2的通信接口暴露在外,可以将第二磁铁4内置于蓝牙耳机2。但是,将第二磁铁4内置于蓝牙耳机2,不便于用户肉眼识别第二磁铁4的位置,用户将蓝牙耳机2装回手表壳体11时可能需要多次尝试才会顺利将蓝牙耳机2装好。因此,为了便于用户及时将蓝牙耳机2放回手表壳体11,可选地,在蓝牙耳机2壳体的内壁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三磁铁5。

具体地,第三磁铁5和第二磁铁4相对设置,即第三磁铁5设置在与第二磁铁4相对的一侧,也就是说,第三磁铁5内设在蓝牙耳机2正面,第二磁铁4内设在蓝牙耳机2反面。并且第三磁铁5和第一磁铁3磁性相斥。

这样的话,当用户在安装的过程中,将蓝牙耳机2的正面面向手表壳体11进行安装时,在蓝牙耳机2与手表壳体11之间还有一定距离(即第一磁铁3和第三磁铁5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允许的距离)时,由于第一磁铁3和第三磁铁5磁性不同带来的排斥力,会使用户感知蓝牙耳机2安装方向不对。然后,用户只要将蓝牙耳机2调整一下方向,即将蓝牙耳机2反面面向手表壳体11,便可以通过第一磁铁3和第二磁铁4之间的吸引力实现蓝牙耳机2与手表壳体11的连接。可以防止用户将蓝牙耳机2装在手表壳体11上时,将蓝牙耳机2的正面和反面装反。

进一步地,继续参见图1,手表主体1还包括手表表带12,手表表带12与手表壳体11连接,以便于用户佩戴手表。需要说明的是,手表壳体11和手表表带12的连接方式与现有手表结构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现有技术完全可以实现,故而本文在此不再赘述。

蓝牙耳机2可以和手表表带12可拆卸连接,优选地,蓝牙耳机2可拆卸地连接于手表表带12与手表壳体11的连接位置处。

具体地,当蓝牙耳机2和手表表带12可拆卸连接时,第一磁铁3设置于手表表带12上,第二磁铁4设置与蓝牙耳机2上,第一磁铁3和第二磁铁4磁性相吸。当蓝牙耳机2和手表表带12与手表壳体11的连接位置处可拆卸连接时,第一磁铁3设置于手表表带12上,第二磁铁4设置与蓝牙耳机2上,第一磁铁3和第二磁铁4磁性相吸。具体地,蓝牙耳机2和手表表带12通过前述的磁吸式结构连接,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磁铁可以焊接、螺栓连接或粘接等方式固定设置于手表表壳或手表表带,同样第二磁铁可以焊接、螺栓连接或粘接等方式固定设置于蓝牙耳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