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藏式防刮花手表表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62605阅读:6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隐藏式防刮花手表表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表耳隐藏式防刮花手表表框。



背景技术:

手表由表镜、表框、表带、圈口、表盘、表针、表扣、表把、后盖、机芯等基本部件组成。其中表框是指手表表头的外壳部件,其作用在于包容并保护手表的内在部件,如机芯、表盘、表针等,保护机芯免受外来的灰尘、露水或震动的损坏,同时为手表提供时尚而又迷人的外形。表框除了直接保护手表的内在部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手表的各种性能指数,例如:防水度、防尘性能、防磁性能、抗震性能等,因此,表框的好坏对手表的影响极大。

表框按照材质来划分,比较常见的有:塑料表框、不锈钢表框、铂金表框、精钢表框、铁表框、纤维表框等。按照款式来划分,则有:圆形表框、方形表框、鹅蛋形表框等等。但无论表框材质和款式如何,其要实现与表带的连接,表框上通常具有表耳的结构。

现有技术中,表耳的设置均是突出于表框本体的,如申请号为201620830518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便于更换表带的手表,包括表壳和底盖,表壳内安装有表盘,表壳的边缘设有两个呈镜像设置的表耳,两个表耳均通过生耳活动连接有一表带。由于表耳是突出于表框本体的,其成为较为容易磨损的部位,而且表带与表耳连接的部位也容易磨损,特别对于皮质或布料表带。申请号为201520540441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表耳可拆分的手表,包括表壳和表耳,表耳与表壳通过连接件相连接,并且在拆卸连接件后能够将表耳从表壳上拆分。虽然其通过表耳可拆卸克服了表耳磨损的问题,但是更换表耳增加了成本,而且给使用者增加了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防止表耳出现磨损的隐藏式防刮花手表表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一种隐藏式防刮花手表表框,所述表框设有可容置表芯的容腔以及用于连接表带的表耳,所述表框的侧表面与表框的下表面的相交处设有内凹的缺口,以此形成表耳,使得表耳隐藏于表框的上表面之下。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本申请相当于把表耳内置在表框中,避免了表耳的突出而受到磨损。由于表耳是隐藏设计的,也即从正常视角看手表的时候,表带与表耳连接处是隐藏的,给现有手表提供了另一种结构选择。此外,表耳隐藏于表框中,表耳与表带连接后,表框的顶部对连接处的表带部位实现遮挡,由于此部位经常处于转动活动状态,不仅表耳容易受到磨损,表带的此部位同样容易受到磨损,特别对于皮质和布料表带。因此,表框的顶部对连接的部位实现遮挡,不仅避免了表带连接处的磨损,延长了表带的使用寿命。

传统的圆形表框手表在跌落时,由于圆形结构的表框和平面的接触可近似看成是点接触,因此圆形表框的手表受到的冲击较大,容易使得内部机件损坏。对于方形结构的手表,其在跌落时,方形结构的表框与平面的接触可近似看成是面接触,克服了圆形表框的缺点。但是,方形表框的转角部位则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其掉落效果与圆形表框类似,而且由于夹角的力学性质,其更容易出现金属压缩现象,极大损害外观。针对上述问题,为了提高手表的抗摔能力,本申请中,所述表框的侧表面包括四个侧部连接平面和四个侧部转角平面,四个侧部连接平面呈十字分布,四个侧部转角平面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侧部连接平面之间,所述表耳分别形成在其中两个相对的侧部连接平面与表框的下表面之间的相交处。本申请中的表框侧表面形成八个面,特别是转角部位形成了侧部转角平面,在手表跌落时,既可以避免点接触造成的冲击大的缺点,也能避免转角部位跌落压缩。

为了进一步降低手表跌落时对表框的损害,本申请中,所述表框的上表面包括顶部平面,以及与顶部平面紧邻的过渡连接平面和过渡转角平面,过渡连接平面与过渡转角平面紧邻设置;所述过渡连接平面形成于顶部平面与设有表耳所在的其中两个侧部连接平面之间,使得顶部平面与设有表耳所在的其中两个侧部连接平面之间形成倾斜状过渡;所述过渡转角平面形成于顶部平面与四个侧部转角平面之间,使得顶部平面与侧部转角平面之间形成倾斜状过渡;所述顶部平面还与另外两个侧部连接平面相交。通过上述改造,当手表的跌落面为非平面时,表框侧表面至表框上表面的部位容易受到碰撞。通过过渡连接平面和过渡转角平面的设置,降低表框挤压变形的几率,且能进一步防止机芯和表面玻璃碎裂。

进一步的,所述过渡连接平面为等腰梯形,过渡转角平面为三角形,使得顶部平面形成中空的八边形。中空的八边形多边受力,进一步降低机芯受到损害的几率。

上述方案中,为了能适应不同类型的机芯,在所述表框的侧表面设有贯穿至容腔的表冠孔或按钮孔。

本申请还提供另一种方案:

一种隐藏式防刮花手表表框,所述表框设有可容置表芯的容腔以及用于连接表带的表耳,所述表框的侧表面与表框的下表面的相交处设有内凹的缺口,以此形成表耳,使得表耳隐藏于表框的上表面之下;

所述表框的侧表面包括四个侧部连接平面和四个侧部转角平面,四个侧部连接平面呈十字分布,四个侧部转角平面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侧部连接平面之间,所述表耳分别形成在其中两个相对的侧部连接平面与表框的下表面之间的相交处;

所述表框的上表面包括从容腔边缘延伸至侧表面的且与侧表面相交的顶部斜面,使得从容腔边缘与侧表面之间形成倾斜状过渡。

上述方案中,除了具有隐藏式表耳的优点外,其上表面全为斜面,当手表跌落时,能避免镜面完全与地面接触,斜面充当一部分接触面,避免镜面的磨损破裂,且斜面的设置避免了上表面与侧表面的转角部位受到严重磨损。

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分散上表面的受力,所述顶部斜面包括与四个侧部连接平面相交的顶部连接斜面,以及与四个侧部转角平面相交的顶部转角斜面,相邻的顶部连接斜面与顶部转角斜面相交。顶部斜面分为八个斜面,而且转角部位设置转角斜面,通过八个斜面分散受力,降低表框受力形变对机芯造成影响。

通常为了适应不同机芯,表框的侧表面需要开设通孔以安装表冠或按钮。本申请中,所述侧部连接平面和侧部转角平面为倾斜状,使得顶部连接斜面与侧部连接平面之间、顶部转角斜面与侧部转角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呈锐角。侧表面往内收缩,实现对手表表冠或按钮的遮挡,避免表面表冠或按钮受到外界的磨损。由于顶部连接斜面与侧部连接平面之间、顶部转角斜面与侧部转角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呈锐角,此部位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也不必担心表框跌落收缩的问题。

所述顶部连接斜面和顶部转角斜面为四边形,使得容腔形成八边形结构,且容腔中,顶部连接斜面所在的边比顶部转角斜面所在的边长。中空的八边形对应着八面体的容置空间,多个受力面进一步降低机芯受到损害的几率。而且顶部连接斜面所在的边比顶部转角斜面所在的边长。短边形成类似倒角的结构,降低尖角的应力突变,降低玻璃发生碎裂的几率。

上述方案中,为了能适应不同类型的机芯,在所述表框的侧表面设有贯穿至容腔的表冠孔或按钮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在表框内形成内凹的表耳,使得表耳隐藏于表框中,避免表耳受到磨损;也正是由于隐藏式的表耳,能防止表带的连接处受到磨损;表框的侧边形成八个接触面,降低手表跌落时对表框和机芯造成的破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表框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1表框俯视图;

图3为实施例2表框立体图;

图4为实施例2表框俯视图;

图5为实施例2表框主视图;

图6为实施例2表框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一种隐藏式防刮花手表表框,所述表框设有可容置表芯的容腔100以及用于连接表带的表耳,所述表框的侧表面与表框的下表面的相交处设有内凹的缺口211,以此形成表耳,使得表耳隐藏于表框的上表面之下。

所述表框的侧表面包括四个侧部连接平面210和四个侧部转角平面220,四个侧部连接平面210呈十字分布,四个侧部转角平面220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侧部连接平面210之间,所述表耳分别形成在其中两个相对的侧部连接平面与表框的下表面之间的相交处。

所述表框的上表面包括顶部平面310,以及与顶部平面310紧邻的过渡连接平面320和过渡转角平面330,过渡连接平面320与过渡转角平面330紧邻设置;所述过渡连接平面320形成于顶部平面310与设有表耳所在的其中两个侧部连接平面210之间,使得顶部平面310与设有表耳所在的其中两个侧部连接平面210之间形成倾斜状过渡;所述过渡转角平面330形成于顶部平面310与四个侧部转角平面220之间,使得顶部平面310与侧部转角平面220之间形成倾斜状过渡;所述顶部平面310还与另外两个侧部连接平面310相交。

所述过0渡连接平面320为等腰梯形,过渡转角平面330为三角形,使得顶部平面31形成中空的八边形。

所述表框的侧表面设有贯穿至容腔100的表冠孔或按钮空212。

实施例2

如图3、4、5和6一种隐藏式防刮花手表表框,所述表框设有可容置表芯的容腔100以及用于连接表带的表耳,所述表框的侧表面与表框的下比表面的相交处设有内凹的缺口211,依次形成表耳,使得表耳隐藏于表框的上表面之下。

所述表框的侧表面包括四个侧部连接平面210和四个侧部转角平面220,四个侧部连接平面210呈十字分布,四个侧部转角平面220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侧部连接平面210之间,所述表耳分别形成在其中两个相对的侧部连接平面210与表框的下表面之间的相交处。

所述表框的上表面包括从容腔100边缘延伸至侧表面的且与侧表面相交的顶部斜面,使得从容腔100边缘与侧表面之间形成倾斜状过渡。

所述顶部斜面包括与四个侧部连接平面210相交的顶部连接斜面340,以及与四个侧部转角平面220相交的顶部转角斜面350,相邻的顶部连接斜面340与顶部转角斜面350相交。

所述侧部连接平面210和侧部转角平面220为倾斜状,使得顶部连接斜面340与侧部连接平面210之间、顶部转角斜面350与侧部转角平面220之间形成的夹角呈锐角。

所述顶部连接斜面340和顶部转角斜面350为四边形,使得容腔100形成八边形结构,且容腔中,顶部连接斜面所在的边比顶部转角斜面所在的边长。

所述表框的侧表面设有贯穿至容腔的表冠孔或按钮孔212。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