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多轴陀飞轮的表机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45874发布日期:2019-03-05 19:36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包括多轴陀飞轮的表机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轴陀飞轮,也就是说至少双轴的陀飞轮,其包括通常被称为外托架/笼架的第一托架,所述第一托架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在两个固定承载件上。



背景技术:

也被称为“旋转托架”的陀飞轮在制表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其添加到擒纵机构以通过抵消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摆轮等时性干扰从而改善机械表的精度。

在“alteuhren”4/79中详细描述并且通常被称为双陀飞轮的good双轴陀飞轮自1978年以来就已为人所知。这种类型的陀飞轮包括两个嵌套的托架。被称为外托架的第一托架相对于机芯的框架可旋转地安装,由框架的第一承载件和第二承载件在两侧支承。第二托架容纳在第一托架内部并且相对于外托架可旋转地安装。第二托架借助于延伸穿过外托架并且由外托架支承的轴来枢转。轴被约束为与小齿轮一起旋转,所述小齿轮固定在所述轴的在外托架的外部的一个末端上。小齿轮与相对于框架固定的轮接合,所述轮的轴线与外托架的旋转轴线重合。因此,第二托架的旋转导致小齿轮的旋转,通过这样做,导致小齿轮沿着固定轮的齿部移位。该移位导致轴沿外托架的旋转轴线旋转并因此导致外托架旋转。

外托架的枢轴与压入到承载件中的表宝石轴承之间的配合允许外托架旋转。表宝石轴承采取钻孔盘形件的形式,使得可以轴向地接收和保持枢轴。可以理解的是,使表宝石轴承相对于彼此分开地或靠近地移位允许调节外托架的移动,并且使两个表宝石轴承相结合地在外托架的旋转轴线上移位使得可以非常精确的方式调节啮合间隙,即,小齿轮和固定轮之间的中心距。

目前,当希望调节外托架的移动和/或小齿轮和固定轮之间的啮合间隙时,必须首先将外托架从其所在的承载件上拆卸下来。更特别地,外托架的枢轴必须从表宝石轴承上移除。于是表宝石轴承可以被接近并且因此可以在外托架的旋转轴线上相对于承载件移位,这通常借助于宝石轴承压入机实现。一旦宝石轴承正确地定位,外托架的枢轴就被放置在表宝石轴承中。当然,可以理解,该过程是费劲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提出一种表机芯来解决前面提到的缺点,其中,外托架的移动和/或小齿轮和固定轮之间的啮合间隙可以以简单的方式调节而不必拆卸陀飞轮。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机芯。

借助于平移元件可以使表宝石轴承或枢轴移位,通过这样做,可以调节两个宝石轴承之间的间隙和/或托架在其旋转轴线上的位置,以及因此调节外托架的移动和/或小齿轮和固定轮之间的啮合间隙。

因此可以想到两个实施例。第一实施例在权利要求2中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外托架的移动和小齿轮与固定轮之间的啮合间隙可以如下调节:通过使表宝石轴承中的其中一个宝石轴承相对于另一宝石轴承移位来调节外托架的移动,通过使两个表宝石轴承同时移位以使表宝石轴承在相同的方向上移位而同时保持表宝石轴承之间的相同间隙,从而调节啮合间隙。

第二实施例在权利要求3中限定。

在权利要求4至10中限定了本发明的其它有利变型,所述有利变型可以单独考虑或根据所有技术上的可能组合来考虑。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从下面给出的描述中将清楚地理解其它特征和优点,所述描述用于信息目的而非限制性的,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在两个承载件之间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的双轴陀飞轮,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在两个承载件之间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的图1中的陀飞轮,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在两个承载件之间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的图1中的陀飞轮,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在两个承载件之间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的图1中的陀飞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在两侧由表机芯的框架10的承载件20、30支承的陀飞轮40。

这里示出的陀飞轮40包括两个同心托架,第一托架被称为外托架41,第二托架被称为内托架42。内托架42容纳摆轮50、游丝、擒纵叉和擒纵轮51等。内托架42沿着旋转轴线a2以枢转的方式安装在外托架41上。陀飞轮40因此包括轴43,轴43被约束为与内托架42一起旋转并且沿着第二旋转轴线a2延伸穿过外托架41。轴43包括两个末端,所述两个末端由位于外托架41的两个相对壁上的两个表宝石轴承支承。其中一个末端穿过支承它的表宝石轴承,并且因此包括延伸到外托架41的外部的端部区域。

通常被称为第二小齿轮的小齿轮60安装在该端部区域中,以便被约束为与轴43一起旋转。第二小齿轮60包括与轮70的齿部71接合的齿部61,所述轮70相对于框架10固定并且通常被称为第三固定轮。第三固定轮70与第一承载件20同心地安装,所述第三固定轮的轴线在外托架41的旋转轴线a1上延伸,所述旋转轴线a1垂直于内托架42的旋转轴线a2,或者相对于内托架42的旋转轴线a2以30度和150度之间的角度倾斜。

等同于轴43的旋转的内托架42的旋转因此导致第二小齿轮60旋转,这导致外托架41通过第二小齿轮60在第三轮70的齿部71中的移位而旋转。

外托架41包括由第一表宝石轴承52支承的第一枢轴44和由第二表宝石轴承53支承的第二枢轴45。这些枢轴44、45都位于外托架41的旋转轴线a1上并固定到外托架41的相对的壁上。第一枢轴44和第二枢轴45分别包括在外托架41的旋转轴线a1上分别穿过第一表宝石轴承52和第二表宝石轴承53的末端46和末端47。实际上,表宝石轴承在其中心处以常规方式钻孔,从而接收枢轴的末端。

在图1的实施例中,第一表宝石轴承52本身由容纳在第一承载件20的第一孔口21中的第一平移元件80支承。第一表宝石轴承52与第一平移元件80是一体的。对于第二表宝石轴承53,其由容纳在第二承载件30的第二孔口31中的第二平移元件90支承。第二表宝石轴承53与第二平移元件90是一体的。

所述孔口21、31和容纳在所述孔口21、31中的平移元件80、90在外托架41的两侧沿外托架41的旋转轴线a1延伸。每个平移元件80、90因此在外托架41侧包括面向枢轴44、45中的其中一个枢轴的第一末端。第一表宝石轴承52保持在第一平移元件80的在外托架41侧的末端的位置处,而第二表宝石轴承53保持在第二平移元件90的在外托架41侧的末端的位置处。平移元件80、90例如是中空的,并且表宝石轴承52、53容纳在这些腔室中。自然地,表宝石轴承52、53的轴线与外托架41的旋转轴线a1、平移元件80、90的轴线以及枢轴44、45的轴线重合。可以理解的是,使平移元件80、90移位使得可以使表宝石轴承52、53移位,表宝石轴承与平移元件是一体的。

在图4中示出的是另一实施例,其中,表宝石轴承52、53不是与平移元件80、90一体的,而是与框架10一体的。更具体地说,第一表宝石轴承52与第一承载件20是一体的,第二表宝石轴承53与第二承载件30是一体的。此外,第一平移元件80搁靠在第一枢轴44的末端46上,第二平移元件90搁靠在第二枢轴45的末端47上。因此,可以理解,使平移元件80、90移位使得可以使枢轴44、45相对于表宝石轴承52、53移位。

如在图4的实施例中一样,在图1的实施例中,每个平移元件80、90在其与在外托架41侧的末端相对的末端处包括致动装置82、92。平移元件80、90可以通过工具和致动装置82、92之间的配合移位。致动装置82、92可通过孔口21、31从外部接近。因此,两个平移元件80、90可通过致动装置82、92在外托架41的旋转轴线a1上移位。

有利地,第一平移元件80和第二平移元件90是两个至少部分地带有螺纹的套管。在所示出的示例中,这些套管中的每一套管都包括圆柱形的带螺纹部分81、91和圆柱形的无螺纹部分。带螺纹部分81、91的直径小于无螺纹部分的直径。自然地,由于其接收平移元件中的其中一个平移元件,每个孔口21、31都包括与带螺纹部分81、91直径相同的圆柱形的带螺纹部分22、32,以及与无螺纹部分直径相同的圆柱形的无螺纹部分。当平移元件80、90是至少部分地具有螺纹的元件并且更特别地是套管时,致动装置82、92通常是槽,所述槽中可插入螺丝刀,以便向平移元件80施加螺旋运动。

此外,为机芯提供重定位元件是有利的。重定位元件的存在是可选的。重定位元件使得可以确保外托架在受到冲击时保持在其初始位置或立即返回其初始位置。

在图2中示出并且构成图1中的实施例的改进的实施例中,重定位元件是容纳在第二平移元件90的腔室中的磁体100,因此与第二平移元件90是一体的。磁体100抵靠第二表宝石轴承53而被保持,更具体地说,在第二表宝石轴承53的与存在外托架41的一侧相对的那侧。如前所述,第二表宝石轴承53在其中心钻孔,从而接收第二枢轴45的末端47,所述钻孔在第二表宝石轴承53的在外托架41的一侧出现的表面和相对的表面之间沿外托架41的旋转轴线a1延伸。因此,磁体100与第二枢轴45的所述末端47接触或至少紧邻第二枢轴45的末端47。通过选择适于第二枢轴45的材料,例如铁,使得在磁体100和第二枢轴45之间存在吸引力。

在图2中,结合图1中的实施例描述了磁体,但是应当理解,它可以与图4中的实施例结合。在图4的实施例中,在第二平移元件90中创建腔室并将磁体100定位在该腔室中以使得磁体与末端47接触就足够了,其中,所述腔室在第二枢轴45的末端47的位置处开口(discharging)。

如果机芯受到冲击而导致外托架41远离第二承载件30移动,则磁体100确保第二枢轴45以及外托架41恢复其初始位置。更一般地说,在外托架41的枢轴44、45中的其中一个枢轴附近或与其接触的磁性元件的添加使得可以使所述枢轴44、45保持在或者返回到与支承所述枢轴44、45的表宝石轴承52、53的强制接触中。这种强制接触确保了外托架41的恒定位置,并且以相同的方式确保了小齿轮60和固定轮70之间的一致的啮合中心距。通常地,小齿轮和固定轮之间的啮合中心距必须精确到0.02毫米以内,陀飞轮外托架的移动最大约为0.05毫米;因此,应该理解的是,强制枢轴中的其中一个枢轴抵靠其表宝石轴承接触是有利的。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重定位元件是由弹簧101和活塞102构成的组件,在这种情况下安装在第一平移元件80的一侧。应注意,第一平移元件80的致动装置82于是不可接近,因为弹簧101和活塞102阻挡了对所述致动装置82的接近,并且因为第一孔口21不是横向贯穿的。因此,仅第二平移元件90可以通过经由第二孔口31触及致动元件92而移位。

活塞102的轴沿外托架41的旋转轴线a1穿过第一平移元件80并且抵靠第一枢轴44的末端46。活塞102的在第一平移元件80的外部的头部抵靠在弹簧101上,弹簧101也沿外托架41的旋转轴线a1延伸。弹簧101容纳在第一承载件20的第一孔口21中,所述第一孔口21还容纳第一平移元件80。如前所述,第一孔口21不是横向贯穿的:在其与活塞102相对的末端处,弹簧101因此可以抵靠在第一孔口21的壁上。当机芯受到冲击而引起外托架41远离第二承载件20移动时,第一枢轴44对活塞102施加压力,在活塞的头部的位置处反馈到弹簧101上并压缩所述弹簧101。通过试图返回到其初始位置,弹簧101使活塞102在外托架41的方向上移动,活塞102的轴于是对第一枢轴44施加压力,导致外托架41恢复到其初始位置。

在图3中,所示出的第一平移元件80与图1中所示的类型相同,但是自然没有什么能阻止它与图4中所示的类型相同。这样做就足够了:在第一平移元件80上设置从一侧到另一侧穿过它的腔室,以便从那一点插入活塞102的轴。此外,也没有什么能阻止第二平移元件90与图4所示的类型相同。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所示示例,而是适用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不同变型和修改。特别地,陀飞轮可以包括两个以上的托架,本发明涉及尤其外托架的附接。

附图标记清单

10框架

20第一承载件

21第一孔口

22螺纹

30第二承载件

31第二孔口

32螺纹

40陀飞轮

41外托架

42内托架

43轴

44第一枢轴

45第二枢轴

50摆轮

51擒纵轮

52第一表宝石轴承

53第二表宝石轴承

60小齿轮

61齿部

70固定轮

71齿部

80第一平移元件

81螺纹

82致动装置

90第二平移元件

91螺纹

92致动装置

100磁体

101弹簧

102活塞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