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钟表机芯的弹簧滑块离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5500发布日期:2018-08-31 23:08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钟表机芯的弹簧滑块离合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石英钟表的机芯调时有2种方式,一种是分轮摩擦式调时;另一种是过轮与分轮离合式调时。为实现过轮与分轮离合,都是将过轮装在离合杆上,且离合杆都是冲压件,过轮的细轴(下轴)要装配到离合杆的小孔上。因离合杆要弹性离合,所以要有细的弹性臂,且要直径约0. 2的过轮孔,这种零件冲压难度非常大,且离合杆易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钟表机芯的弹簧滑块离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钟表机芯的弹簧滑块离合结构,包括有主夹板、调时离合装置,所述调时离合装置包含滑块、离合杆、柄轴,所述主夹板上设置有安装柱A、安装柱B,滑块上设置有安装通孔,滑块经安装通孔与安装柱A套接并能绕安装柱A旋转,滑块与过轮相连接,所述离合杆为钢丝绕制的螺旋弹簧,离合杆安装在主夹板的安装柱B上并能绕安装柱B旋转,滑块上设置有容纳离合杆端部的卡槽A,离合杆一端放入卡槽A,另一端卡在主夹板的槽内,离合杆与滑块插接那端与柄轴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离合杆包括螺旋部、分别设置在螺旋部两端的端杆部A、端杆部B,端杆部A、端杆部B的内端部连接螺旋部,端杆部A的外端部卡在主夹板的槽内,端杆部B的外端部放入卡槽A,柄轴上环设有卡槽B,端杆部B的杆身与卡槽B卡接。

进一步的,端杆部B的外端折弯形成折弯部,折弯部与卡槽A插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块包括拐部A、拐部B,拐部A、拐部B内端相连接,卡槽A设置在拐部A、拐部B的连接部,安装通孔设置在拐部A的外端,过轮安装在拐部B的外端。

进一步的,所述卡槽A中部两侧对称设置有向卡槽A内凸的凸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对离合装置进行优化,使过轮不装配在离合杆上,增加滑块,滑块可绕固定轴旋转,过轮装配在滑块孔上,解决了离合杆生产困难及离合杆易变形问题,同时解决了过轮下轴断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一步说明。

图1是滑块、离合杆、柄轴的配合图;

图2是滑块、离合杆、柄轴装配在主夹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滑块;101-安装通孔;102-拐部A;103-卡槽A;104-拐部B;105-过轮;2-离合杆;201-螺旋部;202-端杆部A;203-端杆部B;204-折弯部;3-柄轴;301-卡槽B;4-安装柱A;5-安装柱B;6-主夹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钟表机芯的弹簧滑块离合结构,钟表机芯包括有主夹板、上夹板、轮系、电子件、正极、负极、调时离合装置,弹簧滑块离合结构包括有主夹板、调时离合装置、正极上的拉档,所述调时离合装置包含滑块、离合杆、柄轴,所述主夹板上设置有安装柱A、安装柱B,滑块上设置有安装通孔,滑块经安装通孔与安装柱A套接并能绕安装柱A旋转,滑块与过轮相连接,所述离合杆为钢丝绕制的螺旋弹簧,离合杆安装在主夹板的安装柱B上并能绕安装柱B旋转,滑块上设置有容纳离合杆端部的卡槽A,离合杆一端放入卡槽A,另一端卡在主夹板的槽内,离合杆与滑块插接那端与柄轴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卡槽A的内径由中部至两端逐渐增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离合杆包括螺旋部、分别设置在螺旋部两端的端杆部A、端杆部B,端杆部A、端杆部B的内端部连接螺旋部,端杆部A的外端部卡在主夹板的槽内,端杆部B的外端部放入卡槽A,柄轴上环设有卡槽B,端杆部B的杆身与卡槽B卡接。

在本实施例中,端杆部B的外端折弯形成折弯部,折弯部与卡槽A插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块包括拐部A、拐部B,拐部A、拐部B内端相连接,卡槽A设置在拐部A、拐部B的连接部,安装通孔设置在拐部A的外端,过轮安装在拐部B的外端, 拐部B的外端设置有用以安装过轮的过轮装配孔。

在本实施例中,拐部A、拐部B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直角或钝角。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槽A中部两侧对称设置有向卡槽A内凸的凸起。

在本实施例中,拐部A、拐部B制成一体。

在本实施例中,离合杆为钢丝做的弹簧,充当离合和导通正极的作用。

当柄轴推进去后,柄轴推动离合杆,离合杆带动滑块向分轮中心方向转动,使装在其上的过轮与分轮啮合,当柄轴拉出到调时档位时,柄轴把离合杆拉向另一个方向转动,离合杆带动向远离分轮中心方向转动,使装在其上的过轮与分轮脱啮。离合杆的螺旋部被线路板压着,线路板此处刚好是正极的铜箔,即可让离合杆和线路板正极连通。

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