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阶梯及复式结合结构的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4654发布日期:2019-01-13 16:15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具有阶梯及复式结合结构的手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阶梯及复式结合结构的手表。



背景技术:

手表是指戴在手腕上用以计时、显示时间的仪器,因其具有很好的便利性,而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随着时代的变化,手表已不仅仅只是一种用于显示时间的仪器,其还成为了一种引领时尚的饰品。

手表通常都包括有表壳、表带及连接于表壳与表带的两壳耳,两所述壳耳分别设置于表壳的两侧。为方便建模、打磨及节约成本等因素,传统的表盘通常设置为单层结构,结构过于单一,时尚感有所欠缺。

此外,现有技术中的壳耳基本都是包括两一体连接于表壳上的头粒,两所述头粒对称设置,两头粒间通过一生耳枢接,所述生耳用于固定安装表带。上述结构的壳耳结构过于固定、单一,对消费者而言缺乏吸引力,从而不利于手表的销售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阶梯及复式结合结构的手表,以解决传统手表的结构过于单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阶梯及复式结合结构的手表,其包括表壳、表圈、表盘、表针组、底盖、表芯及表盖;所述表盘装设于表壳内侧中部,底盖装设于表壳内侧底部,所述表壳、表盘及底盖围合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表芯装设于该容置空间内;所述表针装设于表芯上并显示于表盘上,表芯驱动表针组旋转;所述表圈装设于表壳顶部,所述表盖装设于表圈上并密封于表盘上;所述表壳的两相对侧面上均设置有壳耳,所述壳耳包括两左右对称设置的头粒组;所述头粒组包括第一头粒及第二头粒,所述第一头粒的一端连接于表壳外表面上端,另一端朝向外侧下方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头粒的一端装设于表壳外表面下端,另一端向外侧下方倾斜延伸;所述第一头粒的外侧端与第二头粒的外侧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头粒、第二头粒与表壳之间围合形成一镂空孔;所述表盘包括自下向上依次设置的底板、外表盘、内表盘、限位框、定位框及装饰件组;所述装饰件组将底板、外表盘、内表盘、限位框、定位框依次固定连接;所述内表盘包括设置于内侧的时针盘及外侧的分针盘,所述时针盘及分针盘上各设置有一显示窗;所述时针盘、分针盘及外表盘自外向内呈逐渐上升的阶梯状设置;所述定位框包括内侧限位部及外侧安装部,所述安装部、限位部及限位框自外向内呈逐渐下降的阶梯状设置;所述时针组包括连接于表芯上的时针、分针及秒针,所述分针及时针为设有刻度的圆盘,且分针及时针的刻度显示于所述时针盘及分针盘的显示窗上。

进一步地,所述装饰件组包括若干装饰件,所述装饰件包括支架及装设于支架上的锁紧件;所述装饰件的锁紧件自上向下依次穿设于支架、定位框、限位框、外表盘、底板及表芯。

进一步地,所述表芯包括机芯及设置于机芯外侧的外壳,所述装饰件的锁紧件的底端锁定于所述外壳上,所述外壳及所述底板对机芯进行上下方向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机芯包括本体部及设置于本体部上的时针旋转部、分针旋转部及秒针旋转部,所述表针装设于对应的旋转部上,旋转部驱动表针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头粒为一体成型于所述表壳上,所述第二头粒为可拆卸式地装设于表壳上;所述表壳的底面上对应于所述第二头粒的安装位置设有相应的容置槽,所述第二头粒装设于安装槽内,且其底部与表壳底面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头粒包括一连接部及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装设于所述容置槽内,并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表壳上,该固定部外表面设有一沉孔,螺钉嵌于沉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表壳的上端内侧面上向下凹陷有一环形限位台阶,所述底板架设于限位台阶上,外表盘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表圈底端卡设于外表盘与表壳内侧面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表圈包括主体部及自底部内侧向下延伸设置的安装部,所述外表盘、底板及表壳之间围合形成一限位槽,所述安装部装设于该安装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表壳的顶端内侧还设有一卡槽,所述卡槽内装设有一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将表圈及表壳之间的间隙密封住。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框、限位框及底板均呈方形设置,所述外表盘、内表盘均呈圆形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呈圆柱或圆鼓状设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具有镂空双表耳结构的表耳,增加了手表的功能,且提高了其结构新颖性及美观度。通过设置向自外向内递减的三层方形阶梯及自内向外递减的三层圆形阶梯的结构,结构新颖,且具有较好的时尚感。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广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阶梯及复式结合结构的手表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手表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手表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2中表盘及表针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阶梯及复式结合结构的手表,所述具有阶梯及复式结合结构的手表包括表身及装设于表身上的表带(图未示),所述表身包括表壳10、表圈20、表盘30、表针组、底盖50、表芯60及表盖70。所述表盘30装设于表壳10内侧中部,所述底盖50装设于表壳10内侧底部,所述表壳10、表盘30及底盖50围合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表芯60装设于该容置空间内。所述表针组装设于表芯60上并显示于表盘30上,表芯60驱动表针组旋转。所述表圈20装设于表壳10顶部,所述表盖70装设于表圈20上并密封于表盘30上。

所述表壳10包括主体部11及设置于主体部11两相对侧面上的壳耳,所述壳耳包括两左右对称设置的头粒组12。所述头粒组12包括第一头粒13及第二头粒14,所述第一头粒13的一端连接于表壳10外表面上端,另一端朝向外侧下方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头粒14的一端装设于表壳10外表面下端,另一端向外侧下方倾斜延伸。所述第一头粒13的外侧端与第二头粒14的外侧端相连接,且所述第二头粒14在水平方向设置于第一头粒13的外侧。具体地,所述第一头粒13的外侧端与第二头粒14的外侧端设有同轴的安装孔(图未标),该安装孔内装设于用于将第一头粒13与第二头粒14安装固定的螺钉。此外,两头粒组之间还可能过生耳穿过安装孔连接固定,以将表带安装于生耳上。

所述第一头粒13、第二头粒14与表壳10之间围合形成一镂空孔,所述壳耳上的两镂空孔也可用于安装表带;从而使所述壳耳可同时安装两种表带,增加了其适用范围。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头粒13的倾斜角度为30-60度,所述第二头粒14的倾斜角度为10-20度;所述第二头粒14的倾斜角度的设置,可提高表带与手腕佩戴后的舒适度。

所述第一头粒13为一体成型于所述表壳10上,所述第二头粒14为可拆卸式地装设于表壳10上。所述表壳10的底面上对应于所述第二头粒14的安装位置设有相应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贯穿表壳的一侧面及底面。所述第二头粒14包括一连接部141及一固定部(图未示),所述固定部装设于所述容置槽内,并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表壳10上,且固定部外表面上设有一沉孔,螺钉嵌于所述沉孔内,从而可避免螺钉凸出于表壳外。所述固定部的外表面与表壳的底面平齐,从而使固定部与表壳10可呈现出一体连接的效果。

所述表壳10的上端内侧面上向下凹陷有一环形限位台阶15,该限位台阶用于对表盘30及表圈20进行限位。所述表盘30包括自下向上依次设置的底板31、外表盘32、内表盘33、限位框34、定位框35及装饰件组36,所述底板31的外部尺寸与所述限位台阶15相同,所述外表盘32装设于底板31上,外表盘32的外径小于所述底板31的外部尺寸。所述内表盘33装设于外表盘32上,内表盘33的外径小于外表盘31的外径。所述内表盘33包括设置于内侧的时针盘331及外侧的分针盘332,所述时针盘331及分针盘332上各设置有一显示窗333(334),优选地,所述时针盘331与分针盘332的显示窗口为设置与同一侧,从而便于查看时间。此外,所述时针盘331、分针盘332及外表盘32自外向内呈逐渐上升的阶梯状设置,且两相邻盘之间设有一倾斜向上的倾斜面,该倾斜面上设置有装饰纹,以增强各盘之间阶梯设置的立体感。

所述限位框34的外框呈方形设置,限位框34的内侧面设有与外表盘32的外表面弧度相同的内弧,其用于对外表盘32进行限位。所述定位框35包括内侧限位部351及外侧安装部352,所述限位部351的位置低于安装部352的位置。所述安装部352、限位部351及限位框34自外向内呈逐渐下降的阶梯状设置。所述装饰件组36包括若干装饰件,所述装饰件36包括支架361及装设于支架361上的锁紧件362,本实施例中的锁紧件362为螺母与螺丝配合安装件;所述支架361为镂空压弯成型的桥梁型结构。

安装时,所述锁紧件362自上向下依次穿过支架361、定位框35、限位框34、外表盘32、底板31及表芯60,以将手表内部结构连接成一整体。本实施例中,所述装饰件36的数量为四个,四所述装饰件36分别设置于定位框35的四转角位置,且该四装饰件36指示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所述支架361包括一固定端及一延伸端,所述固定端通过锁固件362固定于所述定位框35的安装部352上,所述延伸端自外侧向表盘内侧方向弯曲延伸,四所述装饰件36的设置使表盘呈现出了跑车、飞碟的外观效果。所述锁紧件362的设置,不仅可用于将手表内部部件安装固定为一个整体、将支架361锁定于表盘上,并可起到装饰的作用。

所述表圈20包括主体部及自底部内侧向下延伸设置的安装部(图未标),所述外表盘32、底板31及表壳10之间围合形成一限位槽,所述安装部装设于该安装槽内。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定位孔,所述表壳10上对应于定位孔位置设置有相应的固定孔,螺钉自定位孔穿入至固定孔内,从而将表圈20与表壳10连接固定。此外,所述表壳10的顶端内侧还设有一卡槽(图未标),所述卡槽内装设有一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设置,可避免水汽自表圈20及表壳10之间的间隙进入到手表内部。

所述表芯60包括机芯及设置于机芯外侧的外壳61,所述装饰件36的锁紧件362底端锁定于所述外壳61上,从而将外壳61安装固定。所述机芯上设置有一凸起部,所述外壳61上对应位置设有一凹陷部,所述凸起部卡设于凹槽内,所述底板31及外壳61分别自上下两侧对机芯进行限位。从而使机芯安装更加稳固。所述机芯包括本体部62及设置于本体部62上的时针旋转部、分针旋转部及秒针旋转部;所述时针旋转部、分针旋转部及秒针旋转部均分别自身旋转。

所述表针组包括时针41、分针42及秒针43,本实施例中,所述时针41及分针42为丝印有刻度的超薄圆盘;所述秒针43为指针。本实施例中,所述时针41外径小于分针42外径,且分针42呈透明设置,从而便于佩戴者自时针盘的显示窗口处查看到时针41的刻度。此外,所述外表盘32上设置有秒针刻度盘。所述秒针43装设于所述秒针旋转部上,所述分针42装设于分针旋转部上,所述时针43装设于时针旋转部上;机芯驱动各表针对应的旋转部分别带动各自的表针旋转。此外,所述分针42、时针41及秒针43自上向下依次间隔设置,从而,使各表针具有充足的旋转空间。所述表盘30上设置有指针线,所述指针线用于指示时针41及分针42的刻度。

使用时,所述机芯驱动时针旋转部、分针旋转部及秒针旋转部旋转,时针旋转部、分针旋转部及秒针旋转部旋转分别带动相应的表针旋转,时针41及分针42上的刻度旋转至所述指针线位置时即为相应的时间;所述秒针43旋转至外表盘32上的对应刻度就为相应的时间,且本实施例中,所述秒针为凸显于表盘的上方,较时针、分针相比,其更为突出,从而可起到提示人们珍惜分分秒秒的作用。

此外,所述表壳10于垂直于两壳耳排列方向的外侧面上均设置有装饰部,所述装饰部上设置有多个横向延伸的条纹凸起。其中一所述装饰部上设置有表冠80,所述表冠80包括连接杆及旋转头,所述连接杆自表壳10穿入并连接于所述表芯60上,所述旋转头凸出于表壳10外表面上。所述旋转头的外周缘上设置有纵向延伸的若干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装饰部相呼应,从而可增加手表外观的观赏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具有镂空双表耳结构的表耳,增加了手表的功能,且提高了其结构新颖性及美观度。通过设置向自外向内递减的三层方形阶梯及自内向外递减的三层圆形阶梯的结构,结构新颖,且具有较好的时尚感。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广意义。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