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48699发布日期:2019-09-12 09:12阅读:6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械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钟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机械表。



背景技术:

机械表,是通过机械能转换为时针和分针的转动,达到计时的目的,机械表示通过表芯的法条存储机械能,然后再进行释放,提供表针需要的动力。随着机械表的发展,在表盘上也为了让机械表所展现的功能增多,在表盘上增设新的功能,如增加日期、星期、白天黑夜等功能,而这些功能的实现都是在时针轮的转动下带动其转动,因此,调整的过程中也是通过时针轮进行波动进行调整,从而调节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表,其通过转动杆的滑动和转动调节,让整个功能盘的调节直接通过对其进行波动进行,降低调节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械表,包括表芯体以及安装在表芯体上的日历盘,所述日历盘包括分别标刻有内盘和外盘,所述内盘与外盘同轴设置,且外盘与内盘上分别设置有外调节齿和内调节齿,所述表芯体上安装有用于调节内盘和外盘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转动组件和内波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杆以及固定在转动杆上的波动齿轮,所述转动杆延其轴向方向活动插接在表芯体上,所述内波动组件置于外盘内侧,且内波动组件与外调节齿分别置于波动齿轮两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内外盘的设置,让表盘的功能比较多,同时不会增加表的厚度,再通过转动杆的滑动和转动调节,让整个功能盘的调节直接通过对其进行波动进行,从而降低调节的难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波动组件包括与波动齿轮相匹配的第一内波动轮、与内调节齿啮合的第二内波动轮以及用于连接第一内波动轮和第二内波动轮的传动齿轮,所述第一内波动轮、第二内波动轮以及传动齿轮均安装在表芯体上且与表芯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内波动轮与外调节齿分别置于波动齿轮两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内波动轮能传接于波动齿轮,从而在转动杆转动波动齿轮时,可以带动第一内波动轮转动,再通过传动轮,调整传动的比例,最终通过第二内波动轮带动功能盘,达到调节的目的,而将第一内波动轮和外调节齿轮至于波动齿轮两侧,让波动齿轮能够分开进行配合,达到单独调节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内波动轮与传动齿轮上覆盖有盖板,所述盖板与表芯体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盖板的设置,能够将传动轮以及第一内波动轮进行盖住,并且让其能够在表芯体上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弹性条,所述弹性条与内调节齿抵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性条的设置能够让其对内调节齿进行压紧,从而在功能盘转动时能够让其转动的距离比较稳定,从而日期跳动能够显示全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条上设置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与内调节齿抵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卡接块的设置能够对内调节齿转动形成阻碍,从而在调节时,能够让内盘的转动段落感更强,进而达到调节时能够让其调动的更加明显,调节更加准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内波动轮厚度大于第一内波动轮厚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内波动轮的厚度增大设置,让其能够与内调节齿进行啮合,达到调节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表芯体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外调节齿抵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件端部设置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与外调节齿抵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槽的设置方便弹性件的安放,并且弹性件的设置与弹性条类似,再通过抵接块,让外盘调节过程中能够将数字或者显示的内容更加完整全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采用内外盘的设置,让表盘的功能比较多,同时不会增加表的厚度,再通过转动杆的滑动和转动调节,让整个功能盘的调节直接通过对其进行波动进行,从而降低调节的难度;

(2)通过弹性条和弹性件的设置让功能盘的调节能够具有段落感,让其与显示的内容相匹配,从而能够达到显示完整准确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机械表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示出调节组件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示出内波动组件结构图;

图4为示出转动组件结构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6为示出弹性件结构图。

附图标记:1、表芯体;11、安装槽;2、日历盘;3、内盘;31、内调节齿;4、外盘;41、外调节齿;5、调节组件;6、转动组件;61、转动杆;62、波动齿轮;7、内波动组件;71、第一内波动轮;72、第二内波动轮;73、传动齿轮;74、盖板;75、弹性条;76、卡接块;8、弹性件;81、抵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

一种机械表,包括表芯体1以及安装在表芯体1上的日历盘2,日历盘2包括分别标刻有日期或者其他数字的内盘3和外盘4,内盘3与外盘4同轴设置,且外盘4与内盘3上分别设置有外调节齿41和内调节齿31,表芯体1上安装有用于调节内盘3和外盘4的调节组件5,调节组件5包括转动组件6和内波动组件7,转动组件6包括转动杆61以及固定在转动杆61上的波动齿轮62,转动杆61延其轴向方向活动插接在表芯体1上,内波动组件7置于外盘4内侧,且内波动组件7与外调节齿41分别置于波动齿轮62两侧。内外盘4的设置,让表盘的功能比较多,同时不会增加表的厚度,再通过转动杆61的滑动和转动调节,让整个功能盘的调节直接通过对其进行波动进行,从而降低调节的难度。

内波动组件7包括与波动齿轮62相匹配的第一内波动轮71、与内调节齿31啮合的第二内波动轮72以及用于连接第一内波动轮71和第二内波动轮72的传动齿轮73,第一内波动轮71、第二内波动轮72以及传动齿轮73均安装在表芯体1上且与表芯体1转动连接,第一内波动轮71与外调节齿41分别置于波动齿轮62两侧。第一内波动轮71能传接于波动齿轮62,从而在转动杆61转动波动齿轮62时,可以带动第一内波动轮71转动,再通过传动轮,调整传动的比例,最终通过第二内波动轮72带动功能盘,达到调节的目的,而将第一内波动轮71和外调节齿41轮至于波动齿轮62两侧,让波动齿轮62能够分开进行配合,达到单独调节的目的。第二内波动轮72厚度大于第一内波动轮71厚度。将第二内波动轮72的厚度增大设置,让其能够与内调节齿31进行啮合,达到调节的目的。

第一内波动轮71与传动齿轮73上覆盖有盖板74,盖板74与表芯体1固定连接。盖板74的设置,能够将传动轮以及第一内波动轮71进行盖住,并且让其能够在表芯体1上更加稳固。盖板74上设置有弹性条75,弹性条75与内调节齿31抵接。弹性条75的设置能够让其对内调节齿31进行压紧,从而在功能盘转动时能够让其转动的距离比较稳定,从而日期跳动能够显示全面。弹性条75上设置有卡接块76,卡接块76与内调节齿31抵接。卡接块76的设置能够对内调节齿31转动形成阻碍,从而在调节时,能够让内盘3的转动段落感更强,进而达到调节时能够让其调动的更加明显,调节更加准确。

表芯体1上开设有安装槽11,安装槽11内安装有弹性件8,弹性件8与外调节齿41抵接。弹性件8端部设置有抵接块81,抵接块81与外调节齿41抵接。安装槽11的设置方便弹性件8的安放,并且弹性件8的设置与弹性条75类似,再通过抵接块81,让外盘4调节过程中能够将数字或者显示的内容更加完整全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