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09645发布日期:2019-10-19 02:39阅读:592来源:国知局
手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存在的手表产品基本都有防水要求,而且防水等级都是相对较为严苛的IPX7以上或者5ATM之类的,主要是为了适应用户在游泳、潜水等环境下佩戴。而手表按键的防水设计是较为困难的,需要保证小空间下的活动按键既能够运动顺畅,保证手感,又能够在压力环境下有效防水。

现有技术中,手表按键通常为可弹性按压的按压式按键,其在手表上的安装多为按键杆+弹簧+垫片+O型圈+卡簧组成或者为按键杆+弹簧+垫片+O型圈+卡簧+按键套,即如图1所示,手表壳体2上设有按键安装孔1,按键包括硬质的按键主体3(金属或塑料按键)、复位弹簧4、O型圈5、弹簧垫片6、卡簧7、硅胶材质的按键套8、PCB板9和DOME按键10,O型圈5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在按键安装孔1内以起到防水的作用,复位弹簧4及弹簧垫片6套设在按键主体3的按键轴上并位于O型圈5和按键主体3的按压部之间,对按键主体3起到按压后复位的作用,按键套8包裹按键主体3的按键轴触发端,以避免与PCB板9上的DOME按键10冲击性接触损坏DOME按键10,而按键套8通常是以倒扣或点胶的形式固定在按键主体3的触发端,存在脱落风险;卡簧7套设在按键主体3的按键轴上以对按键主体3在轴向上进行限位,保证其安装可靠。

现有手表存在以下缺点和不足:按键主体为一具有按键帽的杆状结构,是一整体件,O型圈套设在其杆部上且与按键安装孔为过盈配合,以起到防水的作用,导致按键主体按压活动时摩擦力大,按压手感差,若按压用力较小存在按键触发失效的问题,且若按压用力过大,易导致按键主体冲击性接触DOME按键而导致损坏DOME按键。

因此,亟待设计一种新型的手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表,在保证按键安装处防水效果的基础上改善按键的按压手感。

为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手表,包括壳体、按键和置于壳体内的按键弹片,所述壳体上设置按键孔,所述按键可按压地安装在所述按键孔内;所述按键为分体结构,包括用于按压的按键杆和用于触发所述按键弹片的按键柱;所述按键杆的内端插设于所述按键孔内且内端上安装有防止其脱离所述按键孔的限位件,所述按键杆的外端向外伸出所述按键孔,所述按键孔内安装有供所述按键杆复位的弹性件;所述按键柱位于所述按键孔内,且位于所述按键杆的内端和所述按键弹片之间,所述按键柱上套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按键孔过盈配合。

所述按键柱与所述按键杆的内端之间设有弹性垫片,且所述按键弹片、所述按键柱、所述弹性垫片及所述按键杆之间依次零间隙配合。

所述手表还包括巴管,所述巴管的内端过盈连接于所述按键孔,所述巴管的外端向外伸出所述按键孔,所述按键杆穿插通过所述巴管。

所述巴管为内端小外端大的阶梯管。

所述弹性件为套设在所述按键杆上的弹簧,所述弹簧一端抵靠在所述按键杆的外端上,另一端抵靠在所述巴管内壁上。

所述按键杆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外侧的帽部和穿插通过所述巴管的杆部,所述帽部包围所述巴管的外端。

所述壳体包括内侧的塑胶壳体和外侧的金属表耳,所述按键孔由位于所述塑胶壳体上的内孔和位于所述金属表耳上的外孔构成,所述内孔和所述外孔同轴线,所述按键柱位于所述内孔内,所述限位件止挡在所述金属表耳的内壁上。

所述巴管的内端过盈装配于所述外孔。

所述限位件为卡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手表,其按键为分体结构,包括用于按压的按键杆和用于触发按键弹片的按键柱,弹性件对按键杆起到复位作用,则在按动按键杆时,先由弹性件对按压力进行缓冲,然后再作用在按键柱上,可避免现有技术中整体结构的按键若按压力过大易导致按键损坏按键弹片,可在按键柱的触发端不再设置硅胶材质的按键套,进而避免了按键套脱落的问题;

2、起到防水作用的密封圈是套设在按键柱上,而按键杆与按键柱分开,则按动按键杆的初始阶段时,按键杆只需克服弹性件的弹力,无需克服密封圈与按键孔之间的过盈摩擦力,仅在接触到按键柱后才需克服密封圈与按键孔之间的过盈摩擦力,则手表按键的按压过程摩擦力减小,改善了按压手感。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防水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手表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2的I部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首先,对本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位词“内”、“外”进行说明,以靠近手表主体部中心的方向为“内”,远离手表主体部中心的方向为“外”。

参考图2,图示了示例性手表,其主体部100包括壳体110、按键120和置于壳体内的按键弹片130,壳体110上设置按键孔111,按键120可按压地安装在按键孔111内;同时,参考图3,按键120为分体结构,包括用于按压的按键杆121和用于触发按键弹片130的按键柱122;按键杆121的内端插设于按键孔111内且内端上安装有防止其脱离按键孔111的限位件123,按键杆121的外端向外伸出按键孔111,按键孔111内安装有供按键杆121复位的弹性件124;按键柱122位于按键孔111内,且位于按键杆121的内端和按键弹片130之间,按键柱122上套设有密封圈125,密封圈125与按键孔111过盈配合。

具体地说,手表100可以为智能手表/手环、普通电子手表,但不限于此;按键弹片130在本实施例中为DOME(即锅仔片),设置在手表100内部的PCB板上。按键120的两部分中,按键杆121作为按压部件,按键柱122作为触发按键弹片130的触发部件,弹性件124仅对按键杆121起到复位作用,不接触按键柱122;在按动按键杆121时,先由弹性件124进行缓冲按压力,然后再作用在按键柱122上,可避免现有技术中为一体件的按键若按压力过大易导致按键损坏按键弹片130,可在按键柱122的触发端不再设置硅胶材质的按键套,进而避免了按键套脱落的问题;同时,起到防水作用的密封圈125是套设在按键柱122上,而按键柱122与按键杆121分开,则按动按键杆121的初始阶段时,按键杆121只需克服弹性件124的弹力,无需克服密封圈与按键孔111之间的过盈摩擦力,仅在接触到按键柱122后才需克服此过盈摩擦力,则手表按键的按压过程摩擦力整体减小,则可相应减小按压力,改善了按压手感。当松开按键100时,按键柱122在按键弹片130的反弹力作用下向外运动复位,按键杆121在弹性件124及按键柱22的推动下复位,复位效果好。

为了改善滚动或跌落时按键对按键弹片的损伤,现有技术中常规做法在按键的触发端上安装硅胶材质的按键套进行缓冲,然而,对于内部结构空间狭小的手表,在按键触发端组装按键套难度较大。为使本实施例同样适用于内部结构空闲狭小、按键柱122长度较小无法安装按键套进行缓冲的手表,也能进一步改善滚动或跌落时按键对按键弹片的损伤,本实施例中在按键柱122与按键杆121的内端之间组装有弹性垫片126,比如硅胶垫,且保证按键弹片130、按键柱122、弹性垫片126和按键杆121之间依次零间隙配合,即按键弹片130与按键柱122之间零间隙配合,按键柱122与弹性垫片126之间零间隙配合,弹性垫片126与按键杆121之间零间隙配合,以减小占用装配空间,进一步便于狭小空间安装。

同样,为了进一步减小按键装配结构对手表内部空间的占用,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手表还包括巴管140,巴管140的内端过盈连接于按键孔111,巴管140的外端向外伸出按键孔111,即巴管140外露于手表壳体100,按键杆121穿插通过巴管140。通过在壳体100上外延增设巴管140,且按键杆121的靠壳体100外侧的部分穿设在巴管140内,可减小按键杆121内端在按键孔111内的占用空间,进而减小对手表内部空间的占用,且巴管140与按键孔111过盈连接,也起到了防水作用,则按键杆121由巴管140进行防水,按键柱122处由密封圈125进行防水,大大增强了按键120安装处的防水效果。

进一步地,巴管140为内端小外端大的阶梯管,以便于弹性件124的安装。

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24为套设在按键杆121上的弹簧,弹簧一端抵靠在按键杆121的外端上,另一端抵靠在巴管140的内壁上,具体是抵靠在巴管140的阶梯部位上。

为便于按压,按键杆121包括位于壳体110外侧的帽部1211和穿插通过巴管140的杆部1212,帽部1211增大了按压面积,从而便于按压,同时,帽部1211包围巴管140的外端,也可起到保护巴管140、防尘、防水的作用。

当本实施例手表具有金属表耳时,即其壳体110包括内侧的塑胶壳体112和外侧的金属表耳113,则此时,如图3所示,按键孔111由位于塑胶壳体112上的内孔1111和位于金属表耳113上的外孔1112构成,内孔1111和外孔1112同轴线,按键柱122位于内孔1111内,限位件123止挡在金属表耳123的内壁上。其中,限位件123在本实施例中为卡簧,当然,也可其他具有相同作用的限位部件,对此可不做具体限制。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巴管140的内端过盈装配于外孔1112,以尽可能地使巴管140露出于壳体100,以减小对手表内部空间的占用。

本实施例手表,其按键120在按键孔111内组装时,先将巴管140通过比如铆接的方式过盈装配在金属表耳113的外孔1112上,依次组装按键杆121、弹性件124、限位件123,再在将密封圈125置于按键柱122上,再将按键柱122置于塑胶壳体112的内孔1111内。该按键的防水原理为,巴管140和金属表耳113通过过盈配合,实现防水,当巴管140变形或者过盈量不足时有一部分水进入金属表耳113和塑胶壳体112处时,因密封圈125和塑胶壳体112之间为过盈量配合阻止水进入手表内部,从而有效防水。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