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24970发布日期:2020-10-23 19:32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技术的发展,终端的种类越来越丰富。例如,出现了便于携带的可穿戴设备;并且,可穿戴设备不仅具有其基础功能,还具有通信功能。例如,可穿戴设备为手表,手表不仅具有显示时间的功能,还具有打电话、发消息等通信功能。

相关技术中,手表包括本体、天线模组、主板和表带;表带的两端分别与本体的两端连接,天线模组设置在本体内。天线模组的引脚以焊接的方式与主板上的引脚电性连接,从而天线模组与主板通过焊接的引脚实现数据传输。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能够节省可穿戴设备的电量。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本体、主板、外接功能组件和用于对所述本体进行固定的穿戴组件;

所述主板设置于所述本体内,所述穿戴组件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穿戴组件上设置与所述外接功能组件匹配的第一安装槽,所述外接功能组件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中;

所述外接功能组件包括功能模组和第一数据传输模组,所述主板包括第二数据传输模组,所述主板和所述功能模组通过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组和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组实现数据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组包括第一数据传输接口;所述功能模组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接口电性连接,所述功能模组的数据传输引脚暴露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接口中;

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组包括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接口匹配的第二数据传输接口,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接口暴露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主板的数据传输引脚暴露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接口中;

所述功能模组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中,且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接口和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接口可拆卸电性连接,所述主板和所述功能模组通过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接口和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接口实现数据传输。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接口为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头,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接口为与所述usb接头匹配的usb接口。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接口上设置第一接触点,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接口上设置第二接触点;

所述第二接触点暴露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接触点与所述第二接触点通过滑动方式连接;

其中,响应于所述第一接触点在所述第二接触点的位置,所述第一接触点与所述第二接触点连接,所述第一接触点未在所述第二接触点的位置,所述第一接触点与所述第二接触点断开连接。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组包括第一无线传输模块;

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组包括第二无线传输模块;

所述主板和所述功能模组通过所述第一无线传输模块和所述第二无线传输模块实现数据传输。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接功能组件还包括电池模组,用于为所述功能模组和所述第一无线传输模块供电。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功能模组包括天线模组、扩音模组、数据采集模组或手势控制模组中的至少一个。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安装槽匹配的填充组件;

响应于所述外接功能组件未与所述主板连接,所述填充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中。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槽设置于所述穿戴组件上且与所述本体靠近的位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穿戴组件为y字型穿戴组件,所述y字型组件的头部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槽设置于所述y字型穿戴组件的头部。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可穿戴设备的穿戴组件上设置第一安装槽,外接功能组件通过第一安装槽实现与本体可拆卸连接,并且,外接功能组件和主板通过数据传输模组实现数据传输。这样,无需将外接功能组件与主板进行焊接,使得外接功能组件能够在不使用时不与主板连接,从而外接功能组件在不使用时无需被供电,节省了可穿戴设备的电量。

附图说明

图1示例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例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例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例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外接功能组件的三视图;

图5示例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外接功能组件的三视图;

图6示例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例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天线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例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第一数据传输模组和第二数据传输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可穿戴设备;

11:本体;12:主板;13:外接功能组件;14:穿戴组件;

121:第二接触点;131:功能模组;132:第一数据传输模组;141:第一安装槽;142:y字型穿戴组件的头部;

1321:第一接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图1示例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穿戴设备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可穿戴设备1包括:本体11、主板12、外接功能组件13和用于对该本体11进行固定的穿戴组件14;该主板12设置于该本体11内,该穿戴组件14与该本体11连接,该穿戴组件14上设置与该外接功能组件13匹配的第一安装槽141,该外接功能组件13可拆卸设置于该第一安装槽141中;该外接功能组件13包括功能模组131和第一数据传输模组132,该主板12包括第二数据传输模组121,该主板12和该功能模组131通过该第一数据传输模组132和该第二数据传输模组121实现数据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1包括本体11、主板12和外接功能组件13和穿戴组件14;在穿戴组件14上设置第一安装槽141,将外接功能组件13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安装槽141中,通过在外接功能组件13和主板12上分别设置第一数据传输模组132和第二数据传输模组121,使得外接功能组件13和主板12可以通过该第一数据传输模组132和第二数据传输模组121实现数据传输。这样,无需将外接功能组件13与主板12进行焊接,从而使外接功能组件13能够在不使用时不与主板12连接,使得外接功能组件13在不使用时无需被供电,节省了可穿戴设备1的电量。

另外,外接功能组件13与主板12可拆卸连接,从而本体11能够实现外接功能组件13对应的功能,进而在增加新功能时,仅开发新功能对应的外接功能组件13即可,无需重新开发新的可穿戴设备1,降低了可穿戴设备1的开发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可穿戴设备1的开发效率。

并且,通过在穿戴组件14上设置第一安装槽141,使得外接功能组件13可以通过该第一安装槽141与本体11实现可拆卸连接,从而外接功能组件13可以设置在本体11外部,无需占用本体11内部的空间资源,从而减少了天线模组在本体11中占用的空间,进而减小了本体11的体积。

其中,可选地,可穿戴设备1为手表、手环、眼镜、耳机或挂件等可穿戴设备1中的任一种。本体11为可穿戴设备1中除穿戴组件14和外接功能组件13以外的其他部分。参见图2,该主板12设置在本体11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本体11中设置第二安组装槽,该主板12设置在第二安装槽111中。其中,该主板12中可以集成处理器、存储器、连接该可穿戴设备1的各个结构的连接组件以及支撑各个结构的支撑组件。例如,该主板12中包括可穿戴设备1的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gpu(graphicsprocessingunit,图像处理器)等。该主板12上设置第二数据传输模组121,该第二数据传输模组121用于实现与功能组件的数据传输。可选地,该本体11中还包括摄像组件、音频组件等。

该主板12可以为任一类型的主板12,例如,该主板12可以为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board,柔性印刷电路板)和pcb(printedcircuitboard,印刷电路板)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另外,本体11包括壳体和显示组件;该第二安装槽111设置在壳体上,该显示组件在该第二安装槽111中;且该显示组件设置在该主板12的上表面;该穿戴组件14与该壳体连接。其中,该显示组件用于向用户展示显示画面,可选地,该显示组件为:液晶显示屏、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显示屏、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等。

可选地,该壳体与该穿戴组件14一体成型或通过卡扣或转轴连接。其中,可选地,该壳体为硬质塑料、金属、塑胶或硅橡胶等至少一种材料制成的壳体。

该穿戴组件14由可弯曲的柔性材料制成,该柔性材料可以为塑胶、硅橡胶、动物皮质或金属材料等。可选地,该穿戴组件14根据可穿戴设备1的类型进行设置。例如,该可穿戴设备1为手表或手环,则该穿戴组件14为表带;该可穿戴设备1为眼镜,则该穿戴组件14为眼镜腿;该可穿戴设备1为耳机,则该穿戴组件14为用于固定耳机的耳机外壳;该可穿戴设备1为挂件,则该穿戴组件14为项链等。

另外,该穿戴组件1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两个。响应于该穿戴组件14的数量为一个,该穿戴组件14的两端可以分别与本体11连接,则用户可以通过钻套的方式穿戴该可穿戴设备1;或者,该穿戴组件14的一端与本体11连接,在用户穿戴好后,将穿戴组件14的另一端与本体11连接。响应于该穿戴组件14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穿戴组件14中每个穿戴组件14的其中一端与本体11连接,用户在穿戴该可穿戴设备1时,将每个穿戴组件14的另一端连接起来实现穿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该可穿戴设备1的穿戴方式不作具体限定。

该第一安装槽141设置在穿戴组件14上,该穿戴组件14的宽度大于该第一安装槽141的宽度。可选地,该第一安装槽141设置于该穿戴组件14上的任一位置。可选地,该第一安装槽141设置于该穿戴组件14上且与该本体11靠近的位置。

在本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安装槽141设置于与本体11靠近的位置,由于在穿戴该可穿戴设备1时,靠近本体11位置的穿戴组件14不易发生形变,因此,从而在穿戴可穿戴设备1时,第一安装槽141也不易发生形变,从而保证外接功能组件13和本体11的连接正常。

可选地,该穿戴组件14为等宽的穿戴组件14,或者,参见图3,该穿戴组件14为y字型穿戴组件14,该y字型穿戴组件的头部142与该本体11连接,该第一安装槽141设置于该y字型穿戴组件的头部142。

在本实现方式中,将穿戴组件14设置为y字型穿戴组件14,从而将第一安装槽141设置于y字型穿戴组件14中较宽的一端,从而在保证了第一安装槽141在穿戴组件14内的同时,可以减小穿戴组件14的体积,从而降低了可穿戴设备1重量和穿戴组件14的宽度,保证了可穿戴设备1穿戴的舒适性。

另外,该第一安装槽141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并更改,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该第一安装槽141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定。并且,第一安装槽141可以设置在本体11的同侧的穿戴组件14上,也可以设置在不同侧的穿戴组件14上,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该第一安装槽141的数量和位置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现方式中,通过在不同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安装槽141中的从而可以使可穿戴设备1同时实现多个外接功能组件13的功能,且不增加可穿戴设备1的体积。

该外接功能组件13包括功能模组131和第一数据传输模组132。该功能模组131和该第一数据传输模组132电性连接。可选地,参见图4,图4示例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外接功能组件13的三视图,该第一数据传输模组132设置于该功能模组131的中间位置。参见图5,图5示例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外接功能组件13的三视图,该第一数据传输模组132与该功能模组131设置为“l”型连接方式。在申请实施例中,对该天线模组和接头的相对位置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该功能模组131包括天线模组、扩音模组、数据采集模组或手势控制模组中的至少一个。一个功能模组131可以实现至少一种功能,相应的,响应于该功能模组131可以实现多种功能时,该功能模组131中可以集成多个功能模块,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该功能模组131可实现的功能不作具体限定。

响应于该功能模组131为天线模组。可选地,该天线模组为毫米波天线模组,该毫米波天线模组可以由至少一个天线单元组成,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该毫米波天线模组的天线单元数量不作具体限定。可选地,该多个天线单元设置在同一第一安装槽141内;或者,参见图6,该多个天线单元设置在多个第一安装槽141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该多个天线单元的设置方式不作具体限定。

另外,毫米波天线模组由天线模块和馈电网络模块组成。其中,每个模块都有多层结构组成。参见图7,该毫米波天线模组由8层结构组成,其中,顶部四层属于天线模块,底部四层数据馈电网络模块。该毫米波天线模组包括介质基板、负极点库、正极和接口电路、核心处理器、射频电路和信号源。该毫米波天线可以为提供频射信号的天线,例如,该毫米波天线可以为通过信号源rfic(radiofrequencyintegratedcircuit,频射集成电路)提供频射信号的天线。

可选地,该扩音模组为扬声器等扩音设备,该手势控制模组为信号红外信号接收设备、超声波信号接收设备等。该数据采集模组为摄像设备、录音设备等。另外,该外籍功能模组131为接口转换模组等其他天线模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现方式中,通过将不同的功能模组131集成到功能模组131中,使得外接功能组件13至少可以实现一种功能,丰富了外接功能组件13可实现的功能的种类。并且,响应于开发新的功能时,只需要开发新的外接功能组件13,就可以在可穿戴设备1上通过添加新的外接功能组件13实现新的功能,简化了可穿戴设备1的开发过程。

该功能模组131在使用时,可以通过第一安装槽141使外接功能组件13的第一数据传输模组132与主板12上的第二数据传输模组121连接,从而实现本体11对该外接功能组件13进行供电以及数据传输,实现该外接功能组件13中天线模组可实现的功能。可选地,该第一数据传输模组132与第二数据传输模组121通过任一连接方式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数据传输模组132包括第一数据传输接口;该功能模组131与该第一数据传输接口电性连接,该功能模组131的数据传输引脚暴露于该第一数据传输接口中;该第二数据传输模组121包括与该第一数据传输接口匹配的第二数据传输接口,该第二数据传输接口暴露于该第一安装槽141内,该主板12的数据传输引脚暴露于该第二数据传输接口中;该功能模组131可拆卸设置于该第一安装槽141中,且该第一数据传输接口和该第二数据传输接口可拆卸电性连接,该主板12和该功能模组131通过该第一数据传输接口和该第二数据传输接口实现数据传输。

在本实现方式中,通过分别将用于数据传输的引脚暴露与不同的数据传输接口中,通过将数据传输接口连接,实现引脚的连接,从而实现了功能模组131和主板12之间的数据传输,同时实现了外接功能组件13能够可拆卸的与本体11连接。

可选地,该第一数据传输接口为usb(universalserial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头,该第二数据传输接口为与该usb接头匹配的usb接口。相应的,该第一数据传输接口与第二数据传输接口通过usb接头和usb接口包含的总线进行连接。在本实现方式中,功能模组131与主板12通过usb接头和usb接口实现可拆卸连接,拆装较为方便,且固定能力较好,不易脱落,保证外接功能组件13正常使用。

可选地,该第一数据传输接口和该第二数据传输接口通过滑动的触点方式连接。相应的,参见图8,该第一数据传输接口上设置第一接触点1321,该第二数据传输接口上设置第二接触点121;该第二接触点121暴露于该第一安装槽141内,该第一接触点1321与该第二接触点121通过滑动方式连接;其中,响应于该第一接触点1321在该第二接触点121的位置,该第一接触点1321与该第二接触点121连接,该第一接触点1321未在该第二接触点121的位置,该第一接触点1321与该第二接触点121断开连接。其中,该第一接触点1321和该第二接触点121设置分别设置与该接头和接口的接触面上。

在本实现方式中,在连接该第一数据传输接口和第二数据传输接口时,将该第一数据传输接口推入该第二数据传输接口对应的位置,相应的,该第一数据传输接口和第二数据传输接口中第一接触点1321与第二接触点121接触时停止推入,实现连接。其中,第一接触点1321的位置和第二接触点121的位置匹配。通过接触点的方式进行连接,操作工艺简便,节省了生产成本。

另外,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本体11通过该接头和该接口与该外接功能组件13进行数据传输。在本实现方式中,可穿戴设备1通过该连接的第一数据传输接口和第二数据传输接口实现数据传输,从而使可穿戴设备1可以实现外接功能组件13的功能。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数据传输模组132包括第一无线传输模块,该第一无线传输模块设置于该外接功能组件13中;该第二数据传输模组121包括第二无线传输模块,该第二无线传输模块设置于该主板12上;该主板12和该功能模组131通过该第一无线传输模块和该第二无线传输模块实现数据传输。

可选地,该第一数据传输模组132和第二数据传输模组为蓝牙模块、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模块等模块。

在本实现方式中,通过向外接功能组件13和主板12中安装第一数据传输模组132和第二数据传输模组实现本体11与该外接功能组件13进行数据传输,从而保证了外接功能组件13和本体11之间能够通过外加的数据传输模组实现数据传输,从而保证了主板12和外接功能组件13之间数据传输的质量。

另外,该外接功能组件13还包括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设置于该外接功能组件13内,用于为该功能模组131和该第一无线传输模块供电。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外接功能组件13还包括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设置于该外接功能组件13内,用于为该功能模组131和该第一无线传输模块供电。

在本实现方式中,外接功能组件13通过电池模组进行供电,从而无需可穿戴设备1的本体11为外接功能组件13供电,提高了本体11一次充电的使用时长。

另外,该功能模组131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该功能模组131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定。例如,该功能模组131的数量可以为1、2或4等。并且,响应于该功能模组131的数量为多个,该多个功能模组131可以同时可拆卸连接在该本体11上。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可穿戴设备1还包括与该第一安装槽141匹配的填充组件;响应于该外接功能组件13未与该主板12连接,该防填充件设置于该第一安装槽141中。

其中,该填充组件的材料可以为塑胶、硅橡胶等材料,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该填充组件的材料不作具体限定。并且,该填充组件的形状与第一安装槽141的形状匹配,响应于第一安装槽141中不存在其他外界组件时,将该填充组件设置在第一安装槽141中,防止灰尘、水渍等进入第一安装槽141,造成连接外接功能组件13时,外接功能组件13与本体11接触不良,从而提高了可穿戴设备1的使用寿命。

其中,可选地,该填充组件为与穿戴组件14相互独立的填充组件,即填充组件与穿戴组件14之间相互不连接,取走填充组件后填充组件与穿戴组件14分离。可选地,该填充组件与穿戴组件14旋转连接,其中,填充组件的一端与穿戴组件14连接,另一端与穿戴组件14分离,响应于第一安装槽141中插入外界组件,填充组件的一端与穿戴组件14分离,另一端与填充组件可旋转连接。

在本实现方式中,通过设置填充组件的一端与穿戴组件14连接,从而保证了第一安装槽141被使用时,填充组件也可以与穿戴组件14连接,防止填充组件丢失。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可穿戴设备的穿戴组件上设置第一安装槽,外接功能组件通过第一安装槽实现与本体可拆卸连接,并且,外接功能组件和主板通过数据传输模组实现数据传输。这样,无需将外接功能组件与主板进行焊接,使得外接功能组件能够在不使用时不与主板连接,从而外接功能组件在不使用时无需被供电,节省了可穿戴设备的电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程序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