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丢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10046发布日期:2021-02-27 11:56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丢失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防丢失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
[0003]
因此,通常会在有记忆障碍的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手腕处佩戴腕带式的定位手表,以便于患者意外走失时的位置锁定,使看护着能够将走失的患者及时找回。然而现有的腕带,通常采用外显的扣环扣接或外显的自锁连接扣连接等方式实现腕带在腕部的佩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可以很容易解开腕带,使定位手表脱离患者。此时定位手表的定位功能正常,却不能真正反映患者的实际位置,因此看护人员不能监测定位手表的佩戴情况,对走失患者的找寻带来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防丢失装置,在现有定位手表的定位功能上,增设手表佩戴状态的监测功能,使定位手表能够真正反映患者的实际位置;同时通过改进腕带的结构设计,使得患者不能轻易将定位手表从手腕上解除。
[0005]
为实现上述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
一种防丢失装置,包括腕带、带有定位功能的定位表,所述腕带的中部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定位表通过两个位于安装座底部的螺钉固定于安装座的顶部;
[0007]
所述定位表的顶面内嵌有与定位表内的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的指示灯;
[0008]
所述腕带包括位于安装座两侧的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所述第一带体的自由端部活动插接于第二带体的自由端部内,并通过插接杆销轴连接;
[0009]
所述第一带体内包含有两条平行设置的第一导电条,所述第二带体内包含有两条平行设置的第二导电条;
[0010]
所述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的内侧面上均嵌装有多个体温感应装置,所述体温感应装置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两条第一导电条/第二导电条电性连接,多个体温感应装置并联后串接于指示灯的供电线路上。
[0011]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的顶面设置有嵌槽,嵌槽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对位凸起、另一侧内壁上设置有另个第二对位凸起;
[0012]
两个所述第一导电条的一端分别裸露于两个第一对位凸起的顶部,两个所述第二导电条的一端分别裸露于两个第二对位凸起的顶部。
[0013]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表的底面两侧分别开设有与第一对位凸起相匹配的第一对位槽口、与第二对位凸起相匹配的第二对位槽口,且每个第一对位槽口和每个第二对位槽口
内均设置有与定位表内的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的对接导电片。
[0014]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的底面设置有哑铃状的凹槽,两个所述螺钉位于凹槽内,凹槽内嵌装有位于螺钉外部的第一封口塞。
[0015]
进一步的,所述体温感应装置包括哑铃状的底板、固定于底板表面中心处的温度传感器;
[0016]
所述底板的表面固定有分别位于温度传感器两侧的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温度传感器的两个电极电性连接;
[0017]
所述体温感应装置的两端均开设有安装过孔。
[0018]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的内侧面上均嵌装有位于体温感应装置外侧的第二封口塞。
[0019]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条、第二导电条的端部均对应地开设有用于插接插接杆的插接孔,所述插接孔的两端分别嵌装有位于插接杆外侧的第三封口塞。
[0020]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1]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定位表的表盘上增设指示灯,并在腕带内侧设置多个体温感应装置,通过指示灯的工作状态来反映体温感应装置对温度的感知情况,并连同定位信号一同发送给接收端,能够可靠监测患者佩戴腕表的情况,防止因该防丢装置的丢失而造成接收端收到的定位信息与患者实际位置信息不一致的现象,以便看护人员及时核实患者的位置信息;
[0022]
2、本实用新型的腕带采用隐式的插接连接方式,能够防止患者轻易将腕带解开,定位表也采用隐式的螺钉连接方式,能够防止患者轻易将定位表从腕带上移除,从而保证了该防丢失装置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4]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5]
图3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
图4为所述腕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
图5为所述定位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
图6为所述体温感应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
其中:1腕带、11第一带体、12第二带体、13第一导电条、14第二导电条、15嵌装槽、2定位表、21指示灯、22第一对位槽口、23第二对位槽口、24螺纹孔、3螺钉、4插接杆、5体温感应装置、51底板、52温度传感器、53第一电极片、54第二电极片、55安装过孔、6安装座、61第一对位凸起、62嵌槽、63凹槽、64第二对位凸起、7第一封口塞、8第二封口塞、9第三封口塞。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31]
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防丢失装置,包括腕带1、带有定位功能的定位表2。腕带1采
用橡胶材料制成,便于弯曲佩戴且对皮肤无害。定位表2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带有gps定位和位置信息反馈等功能的定位手表,并在结构上作出适当改进,其内部控制模块现有功能的实现原理此处不作赘述。
[0032]
腕带1的中部设置有安装座6,腕带1包括位于安装座6两侧的第一带体11和第二带体12。本实施例中,安装座6与腕带1为一体成型结构,以增强整体的强度,也避免常规分体式结构的装配操作。如图4所示,安装座6的顶面设置有嵌槽62,嵌槽62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对位凸起61、另一侧内壁上设置有另个第二对位凸起64。如图5所示,定位表2的底面两侧分别开设有与第一对位凸起61相匹配的第一对位槽口22、与第二对位凸起64相匹配的第二对位槽口23。定位表2放置于嵌槽62内后,通过两个第一对位槽口22和两个第一对位凸起61的匹配配合、两个第二对位槽口23与两个第二对位凸起64的匹配配合,可使定位表2快速地与安装座6准确对位,便于组合安装。
[0033]
如图3所示,安装座6的底面设置有哑铃状的凹槽63,凹槽63的槽底面上开设有两个螺钉过孔。如图5所示,定位表2的底面设置有两个螺纹孔24。两个螺钉3位于凹槽63内,定位表2通过两个位于凹槽63内的螺钉3固定于安装座6的顶部。采用隐式的螺钉连接方式,使得该防丢失装置在佩戴状态、腕带1处于未解开的状态下,是无法直接将定位表2从安装座6上拆卸的,保证定位表2与腕带1的同步佩戴,则定位表2反馈的的位置信息与该定位追踪腕表正常佩戴状态时患者的实际位置是一致的。
[0034]
优选的,凹槽63的底部嵌装有位于螺钉3外部的第一封口塞7。第一封口塞7的底面形状与安装座6的底面形状匹配,使安装座6的底面平整光滑,患者佩戴该腕表时腕部不会产生不适感。
[0035]
如图1所示,定位表2的顶面内嵌有与定位表2内的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的指示灯21,用于该定位追踪腕表正常佩戴与否的状态显示。该定位追踪腕表正常佩戴时,指示灯21正常点亮;该定位追踪腕表未正常佩戴时,指示灯21处于熄灭状态,并通过定位表2内的控制模块向信号接收端发送警示信号。具体实现的方式如下:
[0036]
如图4所示,第一带体11内包含有两条平行设置的第一导电条13,第二带体12内包含有两条平行设置的第二导电条14。第一导电条13和第二导电条14均采用柔韧性较好的金属材质制成,便于第一导电条13/第二导电条14跟随第一带体11/第二带体12弯曲。第一带体11和第二带体12的内侧面上均开设有嵌装有多个(本实施例中为5个)哑铃状的嵌装槽15,第一导电条13/第二导电条14贯穿嵌装槽15。
[0037]
每个嵌装槽15内均安装有一个体温感应装置5,每个体温感应装置5的两个电极分别于两个第一导电条13/第二导电条14固定连接。如图6所示,所述体温感应装置5包括哑铃状的底板51、固定于底板51表面中心处的温度传感器52。底板51的形状与嵌装槽15的形状相匹配,使得底板51可快速、准确地嵌入嵌装槽15内,便于体温感应装置5在嵌装槽15内的连接固定。温度传感器51采用gy-906-bcc红外测温模块,可非接触地测量患者腕部的温度。
[0038]
底板51的表面固定粘结有分别位于温度传感器52两侧的第一电极片53和第二电极片54,第一电极片53和第二电极片54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温度传感器52的两个电极电性连接。体温感应装置52的两端均开设有安装过孔55,底板51嵌入嵌装槽15中后,通过两个连接螺钉穿过安装过孔55将底板51紧定在嵌装槽15中,实现体温感应装置5的安装固定。同时,两个连接螺钉与第一电极片53和第二电极片54可靠接触,使第一电极片53和第二电极
片54分别通过连接螺钉与两个第一导电条13/第二导电条14电性连接。
[0039]
如图4所示,两个第一导电条13的一端分别裸露于两个第一对位凸起61的顶部,两个第二导电条14的一端分别裸露于两个第二对位凸起64的顶部。每个第一对位槽口22和每个第二对位槽口23内均设置有与定位表2内的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的对接导电片(图中未示出)。定位表2正确安装于安装座6上时,两个第一导电条13/第二导电条14裸露于第一对位凸起61/第二对位凸起64上的部分与两个第一对位槽口22/第二对位槽口23的对接导电片分别可靠插接,使得体温感应装置5通过第一导电条13/第二导电条14形成的导电线路串接于指示灯21的供电线路上。多个体温感应装置5并联工作,同时对指示灯21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确保监测功能的稳定性。
[0040]
当任意一个体温感应装置5能正常检测到体温时(即该防丢失装置正常佩戴状态),指示灯21正常通电而点亮,定位表2内的控制模块向接收端发出正常信号;当所有体温感应装置5都检测不到体温时(即该防丢失装置非正常佩戴状态),指示灯21断电而熄灭,定位表2内的控制模块向接收端发出警示信号。因此,通过指示灯21的通电与否可以判断体温感应装置5靠近患者皮肤的远近情况,即佩戴是否正常。接收端接收到的警示信号只能在看护人员确认的情况下手动设置解除,不会因体温感应装置5重新检测到温度而自动解除。
[0041]
当接收端知接收到任何警示信号时,看护人员结合定位表2发出的定位信息的变化,来判断出该防丢装置的佩戴情况。当定位信息不变动时,可初步判定该防丢装置已被患者取下,需要确认取下的原因以及患者是否走失;当定位信息正常变动时,可初步判定该防丢装置的监测功能出现故障,需要及时检修排查,以确保正常运行。
[0042]
优选的,第一带体11和第二带体12的内侧面上的嵌装槽15内均嵌装有位于体温感应装置5外侧的第二封口塞8。第二封口塞8的表面与第一带体11/第二带体12的内侧面平齐,使第一带体11/第二带体12的内侧面平整光滑,患者佩戴该装置时腕部不会产生不适感。
[0043]
进一步的,第二封口塞8的中部开设有与温度传感器52的位置相对应的通孔,且通孔的轮廓尺寸小于温度传感器52的轮廓尺寸,以保证温度传感器52对体表温度的正常检测。
[0044]
防止佩戴该防丢装置的患者轻易解除第一带体11与第二带体12之间的连接,在第二带体12的自由端设置插接口,第一带体11的自由端部活动插接于第二带体12的自由端部的插接口内,实现隐式连接。同时,为实现第一带体11与第二带体12插接位置的锁定,第一带体11与第二带体12通过插接杆4销轴连接。为此,在第一带体11和第二带体12的自由端部插接段均对应地开设有多个插接孔,用于插接插接杆4。插接孔的轴线与第一带体11/第二带体12的长度方向相垂直,且插接孔沿第一带体11/第二带体12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相邻两个插接孔的间距为5mm至10mm(本实施例中为5mm)。
[0045]
优选的,第一带体11的外表面设置有刻度线(图中未示出),便于标识第一带体11插入第二带体22内的深度,使得第一带体11与第二带体12上的插接孔能够能够准确对位,保证插接杆4能够顺利插入插接孔内,从而实现连接位置的锁定。
[0046]
进一步的,插接孔的两端分别嵌装有位于插接杆4外侧的第三封口塞9,以避免插接杆4的端部外露,增加佩戴者移除插接杆4的难度。作为优选的,第三封口塞9的表面突出于第二带体12的表面1mm至2mm,以便于需要将腕表从佩戴者腕部上取下时,看护人员可将
第三封口塞9顺利取出。
[004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