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91243发布日期:2022-04-06 13:27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可穿戴终端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的散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终端。


背景技术:

2.手表等可穿戴终端,通常具有主控盒对设备的工作进行控制,主控盒内由电路板及电池等部件。可穿戴设备使用时,底部需要与皮肤接触,进而实现稳固穿戴或完成相关数据的检测。可穿戴终端的主控电路板上的芯片发热较为严重,若设备正常或高速率运行时,容易将产生的大量热量传递至电池,无法保证电池安全的运行。同时,设备与皮肤接触的位置的温度也容易较高,超过可接触温度的限值。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穿戴终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可穿戴设备主控电路板上的芯片等部件产生的热量容易大量传递至电池,影响电池的安全运行的问题。
4.为达此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可穿戴终端,包括顶部具有开口的壳体、安装于所述开口处的显示屏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的主控电路板、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池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导热灌封胶;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主控电路板间隔设置;所述导热灌封胶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接触设置,且所述导热灌封胶与所述主控电路板接触设置。
6.壳体内的主控电路板上具有主控芯片等部件,工作时发热较为严重。由于导热灌封胶与壳体的内表面接触并与主控电路板接触,因此发热严重的部件产生的热量直接于主控电路板处传递至导热灌封胶,导热灌封胶再将热量于壳体的内表面传递至壳体。
7.电池组件与主控电路板间隔设置,且导热灌封胶的导热性能优于空气,因此主控电路板产生的热量主要传递至导热灌封胶,而不易于通过空气向电池组件传递。
8.壳体具有足够大的表面积,可将热量快速传递至空气中,可保证主控电路板产生的热量向导热灌封胶传递的速率。进一步实现主控电路板产生的热量不易于向电池组件传递的效果。终端设备的主控电路板高效工作产生较大的热量时,电池组件的温度也不易于受到其影响,可持续保证安全的工作状态。
9.可选的,壳体可为便于散热的金属壳体,同时具有较好的屏蔽性能,终端内部器件工作不易于受外部干扰。
10.可选的,壳体的开口处的内壁可设置有安装槽,显示屏组件嵌设于该安装槽内,一方面便于安装,另一方面保证安装后的稳定性,位置不易于搓动。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灌封胶完全覆盖所述壳体的内表面。进而与壳体的内表面的各处均充分的接触,提升热传递的面积,进而提升热传递的速率,使得终端内部的热量及时快速的向外传递散发。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灌封胶完全覆盖所述显示屏组件的内表面。显示屏组件位于壳体内的表面的部分均被导热灌封胶覆盖,显示屏组件产生的热量也可被及时通过
导热灌封胶传递至壳体,然后向空气中散发。显示屏组件产生的热量不易于影响壳体内的电池组件的温度,进一步减少终端发热部件对电池组件的影响。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灌封胶完全包覆于所述主控电路板的表面。将导热灌封胶完全包覆于所述主控电路板的表面,保证主控电路板与导热灌封胶接触的面积足够大热传递的面积足够大,热量可快速的通过导热灌封胶传递至壳体,避免壳体内部温度过高,减低电池组件受影响的可能性。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灌封胶完全包覆于所述电池组件的表面。将导热灌封胶完全包覆于电池组件的表面,保证电池组件与导热灌封胶接触的面积足够大热传递的面积足够大,热量可快速的通过导热灌封胶传递至壳体,避免电池组件自身的温度过高,可持续的保持高效稳定的运行。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灌封胶填充于所述壳体内的所有间隙。也即壳体、主控电路板、电池组件及显示屏组件之间的间隙均被导热灌封胶填充,一方面保证壳体内具有足够多的导热灌封胶,在保证主控电路板上的热量快速向壳体传递外,还可将电池组件及显示屏组件产生的热量快速传递至壳体,进而将终端设备内部的热量快速向外传递。终端设备的内部的温度不易于过高,可直接及间接的保证电池组件安全运行,还可保证显示屏组件及主控电路板的高效正常工作。
16.另一方面,由于导热灌封胶填充于所述壳体内的所有间隙,且导热灌封胶自身材质较软,有固体橡胶和硅凝胶两种形态,能够消除大多数的机械应力并起到减震保护效果。
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控电路板上设有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位于所述主控电路板的远离所述电池组件的一侧。芯片作为主控电路板上发热最严重的部件,将其设置在主控电路板的远离所述电池组件的一侧,最大程度的减少芯片产生的热量向电池组件传递的可能性,使得芯片的热量被快速的传递至导热灌封胶,而不会直接传递至电池组件处,进一步保护电池组件不易于被主控电路板的发热影响正常运行。
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灌封胶为有机硅导热凝胶。
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组件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
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穿戴终端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壳体的底部的隔热装饰片。
21.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电池组件与主控电路板间隔设置,且导热灌封胶的导热性能优于空气,因此主控电路板产生的热量主要传递至导热灌封胶,而不易于通过空气向电池组件传递。壳体具有足够大的表面积,可将热量快速传递至空气中,可保证主控电路板产生的热量向导热灌封胶传递的速率。进一步实现主控电路板产生的热量不易于向电池组件传递的效果。终端设备的主控电路板高效工作产生较大的热量时,电池组件的温度也不易于受到其影响,可持续保证安全的工作状态。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可穿戴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可穿戴终端的剖视图;
25.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可穿戴终端的分解图;
26.图中:
27.1、壳体;101、开口;2、显示屏组件;3、主控电路板;4、电池组件;5、导热灌封胶;6、隔热装饰片。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2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30.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2.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33.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可穿戴终端,包括顶部具有开口101的壳体1、安装于开口101处的显示屏组件2、设于壳体1内的主控电路板3、设于壳体1内的电池组件4,以及设于壳体1内的导热灌封胶5;电池组件4与主控电路板3间隔设置;导热灌封胶5与壳体1的内表面接触设置,且导热灌封胶5与主控电路板3接触设置。
34.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壳体1的顶部具有开口101,终端的各个部件从开口101处装配至壳体1内,然后再将显示屏组件2安装于壳体1的开口101处,封闭该开口101,完成终端的装配。
35.壳体1内的主控电路板3上具有主控芯片等部件,工作时发热较为严重。由于导热灌封胶5与壳体1的内表面接触并与主控电路板3接触,因此发热严重的部件产生的热量直接于主控电路板3处传递至导热灌封胶5,导热灌封胶5再将热量于壳体1的内表面传递至壳体1。
36.电池组件4与主控电路板3间隔设置,且导热灌封胶5的导热性能优于空气,因此主控电路板3产生的热量主要传递至导热灌封胶5,而不易于通过空气向电池组件4传递。
37.壳体1具有足够大的表面积,可将热量快速传递至空气中,可保证主控电路板3产生的热量向导热灌封胶5传递的速率。进一步实现主控电路板3产生的热量不易于向电池组件4传递的效果。终端设备的主控电路板3高效工作产生较大的热量时,电池组件4的温度也不易于受到其影响,可持续保证安全的工作状态。
38.可选的,壳体1可为便于散热的金属壳体1,同时具有较好的屏蔽性能,终端内部器件工作不易于受外部干扰。
39.可选的,壳体1的开口101处的内壁可设置有安装槽,显示屏组件2嵌设于该安装槽内,一方面便于安装,另一方面保证安装后的稳定性,位置不易于搓动。
40.请参阅图2,作为本技术提供的可穿戴终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导热灌封胶5完全覆盖壳体1的内表面,进而与壳体1的内表面的各处均充分的接触,提升热传递的面积,进而提升热传递的速率,使得终端内部的热量及时快速的向外传递散发。
41.请参阅图2,作为本技术提供的可穿戴终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导热灌封胶5完全覆盖显示屏组件2的内表面。
42.也即在该实施例中,显示屏组件2位于壳体1内的表面的部分均被导热灌封胶5覆盖,显示屏组件2产生的热量也可被及时通过导热灌封胶5传递至壳体1,然后向空气中散发。显示屏组件2产生的热量不易于影响壳体1内的电池组件4的温度,进一步减少终端发热部件对电池组件4的影响。
43.请参阅图2,作为本技术提供的可穿戴终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导热灌封胶5完全包覆于主控电路板3的表面。
44.将导热灌封胶5完全包覆于主控电路板3的表面,保证主控电路板3与导热灌封胶5接触的面积足够大热传递的面积足够大,热量可快速的通过导热灌封胶5传递至壳体1,避免壳体1内部温度过高,减低电池组件4受影响的可能性。
45.请参阅图2,作为本技术提供的可穿戴终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导热灌封胶5完全包覆于电池组件4的表面。
46.将导热灌封胶5完全包覆于电池组件4的表面,保证电池组件4与导热灌封胶5接触的面积足够大热传递的面积足够大,热量可快速的通过导热灌封胶5传递至壳体1,避免电池组件4自身的温度过高,可持续的保持高效稳定的运行。
47.请参阅图2,作为本技术提供的可穿戴终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导热灌封胶5填充于壳体1内的所有间隙,也即壳体1、主控电路板3、电池组件4及显示屏组件2之间的间隙均被导热灌封胶5填充,一方面保证壳体1内具有足够多的导热灌封胶5,在保证主控电路板3上的热量快速向壳体1传递外,还可将电池组件4及显示屏组件2产生的热量快速传递至壳体1,进而将终端设备内部的热量快速向外传递。终端设备的内部的温度不易于过高,可直接及间接的保证电池组件4安全运行,还可保证显示屏组件2及主控电路板3的高效正常工作。
48.另一方面,由于导热灌封胶5填充于壳体1内的所有间隙,且导热灌封胶5自身材质较软,有固体橡胶和硅凝胶两种形态,能够消除大多数的机械应力并起到减震保护效果。
49.可选的,导热灌封胶5可选择以液态的状态填充至壳体1内,进而实现填充的足够充分,不易于产生间隙。
50.请参阅图2,作为本技术提供的可穿戴终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主控电路板3上设有控制芯片,控制芯片位于主控电路板3的远离电池组件4的一侧。
51.芯片作为主控电路板3上发热最严重的部件,将其设置在主控电路板3的远离电池组件4的一侧,最大程度的减少芯片产生的热量向电池组件4传递的可能性,使得芯片的热量被快速的传递至导热灌封胶5,而不会直接传递至电池组件4处,进一步保护电池组件4不
易于被主控电路板3的发热影响正常运行。
52.请参阅图2,作为本技术提供的可穿戴终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导热灌封胶5为有机硅导热凝胶,价格便宜,导热方案成本低,且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具备较好的耐高低温性,可在-50~200℃范围内长期工作。优异的耐候性,在室外长达20年以上仍能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而且不易黄变。4)具有优异的电气性能和绝缘能力,灌封后有效提高内部元件以及线路之间的绝缘,提高电子元器件的使用稳定性。具有的返修能力,可快捷方便的将密封后的元器件取出修理和更换。
53.请参阅图1-图2,作为本技术提供的可穿戴终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显示屏组件2与壳体1密封连接,具体可采用密封胶或密封圈实现显示屏组件2与壳体1之间间隙的密封。使得导热灌封胶5不易于外漏,保证产品散热的性能和结构的稳定性。
54.可选的,可在壳体1上开设密封槽,密封槽内设置密封圈,再装配显示屏组件2实现密封连接的效果。
55.也可单独或在设置密封圈的基础上,再设置密封胶实现密封连接。异物不易于进入壳体1的内部。
56.请参阅图1-图2,作为本技术提供的可穿戴终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可穿戴终端还包括套设于壳体1的底部的隔热装饰片6。由于导热灌封胶5的设置,终端内部的热量均快速的传递至壳体1上,壳体1的温度会随着热量的传递而升高。在终端长时间或高性能运转时,壳体1的温度可能升高至人体皮肤可接触的范围外,此时壳体1的底部直接与皮肤接触的话,容易损伤皮肤。隔热装饰片6的设置,可避免壳体1的底部及部分侧端面与皮肤的直接接触。
57.可选的,隔热装饰片6与壳体1可设置为可拆卸连接,进而根据需求更换不同材质或者颜色的隔热装饰片6。
58.当导热灌封胶5充满于壳体1内的间隙时,由于导热灌封胶5的导热系数远远大于空气,采用导热灌封胶5厚整个腔体温度相对均匀,在相同体积下内部热阻最小。
59.同时由于内部热阻低,芯片温度和壳体1的温度相差较小,而壳体1有较严格的温度规格(48℃)而芯片的温度规格较大(cpu 90℃),为了使整个系统带走更多的热量又收获更好的用户体验,可以增加一个隔热装饰片6,使与人直接接触的部分温度较低,同时隔热装饰片6和壳体1的距离可调节,带来最佳的用户体验。
60.可以理解的是,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方案可为在其他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的可实现的实施方案。
61.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