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型机械手表机芯的前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06997发布日期:2022-01-08 02:02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薄型机械手表机芯的前阀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手表机芯,具体涉及一种超薄型机械手表机芯的前阀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美的需求也越来越时尚及多样化,期待也越来越高。就机械手表而言,人们不禁将机械手表看做是日常使用的计时工具,也视为一种装饰品,相对机械手表机芯的整体布局,零部件的造型及装饰愈加受到关注及重视。目前市场上流行的薄型机械手表机芯,如附图2所示,其前阀机构是通过拉档部件、摇板部件、离合杆、定档板相互叠加而成,其拉档到拨针轮轴向厚度为1.12mm,造成机芯厚度在4.1mm-4.8mm,其厚度相对较大,在造型上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走在当前流行时尚元素的前沿,满足时尚消费者的需求,需要推出超薄型机械手表机芯。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薄型机械手表机芯的前阀结构,结构为平辅形式,使得机芯轴向尺寸减小,增强了机芯的艺术美感,提升了手表的艺术效果。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超薄型机械手表机芯的前阀结构,包括拉档部件、离合杆、定档板和摇板部件,所述机芯仅设有上夹板和主夹板,所述拉档部件、离合杆、定档板和摇板部件设置在所述主夹板上呈平铺状态布置。
6.进一步地,所述的超薄型机械手表机芯的前阀结构,所述拉档部件包括拉档板、拉档轴和拉档柱,所述拉档轴和拉档柱固定设置在所述拉档板上,所述拉档轴与所述主夹板之间形成转动连接,所述拉档柱插入柄轴的凹槽内形成间隙配合,所述拉档板上的拉档换档工作点与所述离合杆的前端接触。
7.进一步地,所述的超薄型机械手表机芯的前阀结构,所述离合杆的尾端设有旋转轴与所述主夹板之间形成转动连接,所述离合杆的前端设有离合杆上弦档点、离合杆速拨档点和离合杆拨针档点;立轮固定设置在柄轴上,离合轮安装在柄轴上,柄轴的方榫与离合轮的方孔间隙配合,所述离合杆的杆身放置在离合轮的凹槽内形成间隙配合;离合杆簧安装在所述主夹板上,离合杆簧用于对所述离合杆施加推力使得离合轮接近立轮;离合杆压片固定设置在所述主夹板上且盖在所述离合杆、离合杆簧及拉档板上以对其实施轴向定位。
8.进一步地,所述的超薄型机械手表机芯的前阀结构,所述定档板上设有定档柱,所述主夹板上设有定档轴,所述定档板套在所述定档轴上形成转动连接;所述拉档板上设有拉档异型孔,所述定档柱放置在所述拉档异型孔内将所述定档板与所述拉档板连接;所述定档板上设有定档板一档点、定档板二档点和定档板三档点,定档板簧安装在所述主夹板上,定档板簧用于卡接在所述定档板上以实施定档。
9.进一步地,所述的超薄型机械手表机芯的前阀结构,所述摇板部件包括摇板、拨针轮和拨针轮桩,所述主夹板上设有摇板柱,所述摇板套装在所述摇板柱上形成转动连接,所述拨针轮桩固定设置在所述摇板上,所述拨针轮套装在所述拨针轮桩上形成转动连接;摇板簧安装在所述上夹板上,摇板簧用于对所述摇板施加推力使得所述拨针轮远离所述机芯中心处。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不在轴向上增加厚度,机芯仅设两层夹板,前阀结构轴向厚度为0.82mm,充分利用径向平面空间,实现机芯超薄的特点,机芯总厚度3.4mm。适用于各种外观造型,结构可靠。
附图说明
11.图1为超薄型机械手表机芯的前阀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薄型机械手表机芯前阀机构示意图;图中,41为原柄轴,42为原立轮,43为原离合轮,44为原拉档部件,45为原离合杆,46为原拨针轮,47为原摇板部件,48为原定档簧;
13.图3为拉档板示意图;
14.图4为离合杆示意图;
15.图5为定档板示意图;
16.图6为日快拨轮盖片示意图;
17.图7为超薄型机械手表机芯的前阀结构一档上弦状态结构图;
18.图8为超薄型机械手表机芯的前阀结构一档上弦状态装配示意图;
19.图9为超薄型机械手表机芯的前阀结构一档上弦状态展开示意图;
20.图10为超薄型机械手表机芯的前阀结构二档速拨日历状态结构图;
21.图11为超薄型机械手表机芯的前阀结构二档速拨日历状态展开示意图;
22.图12为超薄型机械手表机芯的前阀结构三档校对时间状态结构图;
23.图13为超薄型机械手表机芯的前阀结构三档校对时间状态展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如图1、3-5、7所示,一种超薄型机械手表机芯的前阀结构,包括拉档部件、离合杆5、定档板6和摇板部件,所述机芯仅设有上夹板和主夹板,所述拉档部件、离合杆5、定档板6和摇板部件设置在主夹板上呈平铺状态布置。
25.所述拉档部件包括拉档板4、拉档轴401和拉档柱402,所述拉档轴401和拉档柱402固定设置在所述拉档板4上,所述拉档轴401与所述主夹板之间形成转动连接,所述拉档柱402插入柄轴1的凹槽内形成间隙配合,所述拉档板4上的拉档换档工作点403与所述离合杆5的前端接触。
26.所述离合杆5的尾端设有旋转轴与所述主夹板之间形成转动连接,所述离合杆5的前端设有离合杆上弦档点501、离合杆速拨档点502和离合杆拨针档点503;立轮2固定设置在柄轴1上,离合轮3安装在柄轴1上,柄轴1的方榫与离合轮3的方孔间隙配合,所述离合杆5的杆身放置在离合轮3的凹槽内形成间隙配合;离合杆簧29安装在所述下夹板上,离合杆簧29用于对所述离合杆5施加推力使得离合轮3接近立轮2;离合杆压片30固定设置在所述主夹板上且盖在所述离合杆5、离合杆簧29及拉档板4上以对其实施轴向定位。
27.所述定档板6上设有定档柱604,所述主夹板上设有定档轴,所述定档板6套在所述定档轴上形成转动连接;所述拉档板4上设有拉档异型孔404,所述定档柱604放置在所述拉档异型孔404内将所述定档板6与所述拉档板4连接;所述定档板6上设有定档板一档点601、定档板二档点602和定档板三档点603,定档板簧33安装在所述主夹板上,定档板簧33用于卡接在所述定档板6上以实施定档。
28.所述摇板部件包括摇板17、拨针轮桩16、拨针轮15,所述主夹板上设有摇板柱32,所述摇板17套装在所述摇板柱32上形成转动连接,所述拨针轮桩16固定设置在所述摇板17上,所述拨针轮15套装在所述拨针轮桩16上形成转动连接;摇板簧34安装在所述主夹板上,摇板簧34用于对所述摇板17施加推力使得所述拨针轮15远离所述机芯中心处。
29.如图7-9所示,上述前阀结构一档上弦工作过程如下:拉档板4上的拉档换档工作点403与离合杆5的离合杆上弦档点501接触,定档板簧33卡接在定档板6上的定档板一档点601处;顺时针转动柄轴1带动离合轮3顺时针转动,离合杆簧29给离合杆5向外的推力,在离合杆5的推动下离合轮斜齿301与立轮斜齿201啮合与拨针轮15脱开,柄轴1带动立轮2顺时针转动,立轮直齿202与上条轮7啮合,上条轮7与上条过轮8啮合,上条过轮8与上条介轮9啮合,上条介轮9逆时针旋转时与上条棘轮12啮合并带动上条棘轮12转动(上条介轮9在上夹板异型孔11中滑动,上条介轮9逆时针旋转时与上条棘轮12啮合,上条介轮9顺时针旋转时与上条棘轮12脱开),上条棘轮12带动条轴13转动,条轴13旋转带动发条14卷紧,实现上弦功能,为手表正常走时储存能量。
30.如图10、11所示,上述前阀结构二档速拨日历工作过程如下:柄轴1从一档向外拉出至二档,柄轴1带动拉档板4以拉档轴401为中心旋转,拉档板4的拉档换档工作点403逐渐从离合杆上弦档点501移动到离合杆速拨档点502处,推动离合杆5移动,离合杆5推动离合轮3在柄轴1上向机芯圆心方向移动,使离合轮3与立轮2脱开,离合轮3与拨针轮15啮合;拉档板4旋转时带动定档板柱604在拉档异型孔404中滑动,使定档板6旋转,定档板簧33卡接在定档板6上的定档板二档点602处;摇板簧34给摇板17施加推力,使拨针轮15与离合轮直齿302啮合可靠,拨针轮15与一个日快拨过轮18啮合,另一个日快拨过轮18与日快拨轮19啮合,两个日快拨过轮18之间互相啮合,日快拨轮19的日快拨爪拨动日历环21转动,日定位杆36切入日历环21的齿中,在日定位杆簧37的压力下起定位作用,达到速拨日历功能。
31.如图6、12、13所示,上述前阀结构三档校对时间工作过程如下:柄轴1从二档向外拉出至三档,柄轴带动拉档板4以拉档轴401为中心旋转,拉档板4的换档工作点403逐渐从离合杆速拨档点502移动到离合杆拨针档点503处,推动离合杆5移动,离合杆5推动离合轮3在柄轴1上向机芯圆心方向移动,推动过程中离合轮3始终与拨针轮15啮合,使拨针轮15与跨轮26啮合,拨针轮15与日快拨过轮18脱开,同时拉档板4旋转时带动定档板柱604在拉档异型孔404中滑动,使定档板6旋转,定档板簧33卡接在定档板6上的定档板三档点603处;摇板簧34给摇板17施加推力,使拨针轮15与离合轮直齿301啮合可靠;日快拨轮盖片20上的三档限位点200的作用下,使拨针轮15与跨轮26啮合可靠;跨轮26带动分轮28,跨齿轴38带动时轮27转动,达到校对时间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