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27079发布日期:2022-09-14 14:47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智能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电子行业的发展,智能手表设备因为其功能强大、方便携带而受到了各年龄段用户的喜爱。但是智能手表在用户不使用的时候,内部的负载依然会持续地持续地耗电,浪费了电池的电量,缩短了智能手表的续航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手表,旨在提高智能手表的续航能力。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手表,所述智能手表包括:表盘,内设置有电路组件;第一表带,内设置有无线通讯组件,所述无线通讯组件用于与所述电路组件通讯连接;第二表带,内设置有辅电池;所述第一表带和所述第二表带可拆卸电连接;所述辅电池,用于在所述第一表带和所述第二表带处于连接关系时,输出第一电压信号至所述无线通讯组件;所述无线通讯组件,用于在接收到第一电压信号时,处于上电状态,并输出开启信号至所述电路组件;所述电路组件,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开启信号时,处于上电状态;所述电路组件,还用于在未接收到所述开启信号时,处于下电状态。
5.可选的,所述电路组件包括:主电池;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用于与所述无线通讯组件通讯连接;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主电池电连接,所述开关组件的受控端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功能负载,所述功能负载的电源端与所述开关组件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开启信号时,控制所述开关组件处于闭合状态,以导通所述主电池和所述功能负载之间的通路;所述控制组件,还用于在未接收到所述开启信号时,控制所述开关组件处于打开状态,以断开所述主电池和所述功能负载之间的通路。
6.可选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主控制器和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的无线通讯接收组件;其中,所述主控制器和所述无线通讯接收组件集成在同一集成芯片内。
7.可选的,所述控制组件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开启信号时,进入工作状态;
所述控制组件还用于在未接收到所述开启信号时,进入休眠状态。
8.可选的,所述第二表带与所述表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表带与所述表盘的固定处内设置有腔体;所述表盘内还设置有与所述主电池电连接的充电管理电路;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出端通过设置于所述腔体内的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表带内的所述辅电池电连接;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用于将所述主电池的电压进行电压转换后输出至所述辅电池,以为所述辅电池充电。
9.可选的,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受控端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开启信号时,控制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停止工作;所述控制组件还用于在未接收到所述开启信号时,控制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开始工作,以将所述电池的电压进行电压转换后输出至所述辅电池,以为所述辅电池充电。
10.可选的,所述无线通讯组件为蓝牙通讯组件。
11.可选的,所述辅电池为柔性电池。
12.可选的,所述第一表带设置有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表带设置有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卡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内设置有与所述无线通讯组件电连接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二连接端内设置有与所述辅电池电连接的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卡接连接时,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紧贴以建立电连接通路。
13.可选的,所述无线通讯组件的电源端包括电源正极端和电源负极端;所述第一表带和所述第二表带的材料为绝缘材料;所述第一表带上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有多组金属卡孔,每一组所述金属卡孔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正极金属卡孔和负极金属卡孔,每一所述正极金属卡孔与所述无线通讯组件的电源正极端连接,每一所述负极金属卡孔与所述无线通讯组件的电源负极端连接;所述第二表带的一端设置有扣环、第一金属卡舌和第二金属卡舌,所述第一金属卡舌与所述辅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金属卡舌与所述辅电池的负极连接;当所述第一表带和所述第二表带电连接时,所述第一金属卡舌和所述第二金属卡舌对应插入任一一组所述金属卡孔的所述正极金属卡孔和所述负极金属卡孔。
14.本发明智能手表包括表盘、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其中,表盘内设置有电路组件,第一表带内设置有无线通讯组件,第二表带内设置有辅电池,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可拆卸电连接。无线通讯组件用于与电路组件通讯连接;辅电池用于在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处于电连接关系时,输出第一电压信号至无线通讯组件;无线通讯组件用于在接收到第一电压信号时,处于上电状态,并输出开启信号至电路组件;电路组件用于在接收到开启信号时,处于上电状态;电路组件还用于在未接收到开启信号时,处于下电状态。如此,在实际应用中,若智能手表的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并未连接在一起,则说明此时用户并未使用智能表带的需求,那么智能表带内的电路组件便会处于下电状态,从而降低其内电池的静态功耗、节省了电池的电量,进而提高了智能手表的续航能力。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发明智能手表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智能手表另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智能手表又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智能手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智能手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00表盘01第一表带02第二表带10电路组件20无线通讯组件30辅电池11主电池12控制组件13开关组件14功能负载40充电管理电路010第一连接端020第二连接端021第一金属卡舌022第二金属卡舌011正极金属卡孔012负极金属卡孔024环扣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9.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0.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1.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
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2.随着智能电子行业的发展,智能手表设备因为其功能强大、方便携带而受到了各年龄段用户的喜爱。但是智能手表在用户不使用的时候,内部的负载依然会持续地耗电,浪费了电池的电量,缩短了智能手表的续航时间。
23.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手表,所述智能手表包括:表盘00,内设置有电路组件10;第一表带01,内设置有无线通讯组件20,所述无线通讯组件20用于与所述电路组件10通讯连接;第二表带02,内设置有辅电池30;所述第一表带01和所述第二表带02可拆卸电连接;所述辅电池30,用于在所述第一表带01和所述第二表带02处于连接关系时,输出第一电压信号至所述无线通讯组件20;所述无线通讯组件20,用于在接收到第一电压信号时,处于上电状态,并输出开启信号至所述电路组件10;所述电路组件10,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开启信号时,处于上电状态;所述电路组件10,还用于在未接收到所述开启信号时,处于下电状态。
24.在本实施例中,无线通讯组件20可以采用无线通讯芯片和其对应的天线来实现,例如蓝牙通讯芯片和蓝牙天线、4g/5g通讯芯片和4g/5g天线来实现。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智能手表在被用户佩戴的时候,表带会弯曲。因此,设置于第二表带02内的辅电池30可以为柔性电池,从而适应用户对表带的日常使用需求。
2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带01和第二表带02可拆卸电连接,例如采用卡扣电连接、卡舌/卡孔电连接等。当用户需要使用智能手表的时候,会将第一表带01和第二表带02连接在一起,此时第一表带01和第二表带02会建立电连接通路,从而使辅电池30输出第一电压信号至无线通讯组件20,以使无线通讯组件20在接收到第一电压信号时,处于上电状态,并输出开启信号至所述电路组件10。
26.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电路组件10可以包括电池模块和与其电连接的负载模块,电池模块的内部可以集成有无线通讯接收模块、bms模块和电池组,bms模块内部的主控制器在经无线通讯接收模块接收到开启信号时,会认为当前智能手表已经处于佩戴状态了,便会控制bms模块内部的开关处于闭合状态,以导通电池和负载模块之间的通路,从而使电池为电路组件10内的负载模块供电。此外,若bms模块内部的主控制器未能够接收到开启信号,则会认为当前用户已经摘下智能手表,并无使用需求,便会控制bms模块内部的开关处于打开状态,以断开电池和负载模块之间的通路,从而使电池不再为电路组件10内的负载模块供电,以使负载模块处于下电状态。
27.可选的,在另一实施例中,具体地,参考图2,所述电路组件10包括:主电池11;控制组件12,所述控制组件12用于与所述无线通讯组件20通讯连接;开关组件13,所述开关组件13的输入端与所述主电池11电连接,所述开关组件13
的受控端与所述控制组件12电连接;功能负载14,所述功能负载14的电源端与所述开关组件13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12,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开启信号时,控制所述开关组件13处于闭合状态,以导通所述主电池11和所述功能负载14之间的通路;所述控制组件12,还用于在未接收到所述开启信号时,控制所述开关组件13处于打开状态,以断开所述主电池11和所述功能负载14之间的通路。
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12包括主控制器和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的无线通讯接收组件;主控制器可以采用mcu、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数字信号处理芯片)、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可编程逻辑门阵列芯片)等来实现。无线通讯接收组件可以采用与无线通讯组件20相对应类型的无线通讯接收组件,例如蓝牙通讯接收组件、4g/5g通讯接收组件、wifi通讯接收组件等。其中,所述主控制器和所述无线通讯接收组件集成在同一集成芯片内,从而减小电路组件10的布线面积。
29.在本实施例中,开关组件13可以采用开关管例如“pmos管”、igbt管、三极管等和其对应的外围电路来实现,也可以采用开关器件来实现,例如继电器、接触器等。
30.在本实施中,功能负载14包括显示屏、效果灯、各类传感器、音响模块、健康监测模块等。
31.当第一表带01和第二表带02处于连接关系的时候,即用户佩戴上智能手表的,有使用智能手表的需求时,第二表带02内的辅电池30会输出第一电压信号以为第一表带01内的无线通讯组件20供电,无线通讯组件20会输出开启信号至控制组件12中的无线通讯接收组件,并传输至主控制器,主控制器在接收到开启信号后,会控制开关组件13会处于闭合状态,以导通所述主电池11和所述功能负载14之间的通路,从而使所有的用电负载上电。当第一表带01和第二表带02处于断连状态时,即用户无需使用智能手表时,第一表带01内的无线通讯组件20会处于下电状态,无法发出开启信号,故主控制器接收到不到开启信号,便会控制开关组件13处于打开状态,以断开所述主电池11和所述功能负载14之间的通路。从而使得在用户不使用智能手表时,智能手表内部的用电负载不会产生静态电流,从而降低了电池的静态功耗,节省了电池的电量,进而提高了智能手表的续航能力。
32.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控制组件12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开启信号时,进入工作状态;所述控制组件12还用于在未接收到所述开启信号时,进入休眠状态。
33.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组件12中的主控制器在接收到无线通讯接收组件传来的开启信号后,会被唤醒,进而处于工作状态。当用户摘下智能手表不使用的时候,主控制器会不再接收到无线通讯接收组件传来的开启信号,便会在执行了上述操作以断开功能负载14和电池之间的电连接通路后,自行进入休眠状态,从而降低自身的静态电流。同理,无线通讯接收组件在未接收到任何信号的时长达到一预设时长后,也会自助进入休眠状态,从而降低其静态电流,并等待下次传来的开启信号将其唤醒。如此,能够在用户不使用智能手表时,更进一步地降低电池的静态功耗,进而更进一步地提高是智能手表的续航能力。
34.本发明智能手表包括表盘00、第一表带01和第二表带02。其中,表盘00内设置有电路组件10,第一表带01内设置有无线通讯组件20,第二表带02内设置有辅电池30,第一表带01和第二表带02可拆卸电连接。无线通讯组件20用于与电路组件10通讯连接;辅电池30用于在第一表带01和第二表带02处于电连接关系时,输出第一电压信号至无线通讯组件20;
无线通讯组件20用于在接收到第一电压信号时,处于上电状态,并输出开启信号至电路组件10;电路组件10用于在接收到开启信号时,处于上电状态;电路组件10还用于在未接收到开启信号时,处于下电状态。如此,在实际应用中,若智能手表的第一表带01和第二表带02并未连接在一起,则说明此时用户并未使用智能表带的需求,那么智能表带内的电路组件10便会处于下电状态,从而降低其内电池的静态功耗、节省了电池的电量,进而提高了智能手表的续航能力。
35.参考图3,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表带02与所述表盘0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表带02与所述表盘00的固定处内设置有腔体;所述表盘00内还设置有与所述主电池11电连接的充电管理电路40;所述充电管理电路40的输出端通过设置于所述腔体内的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表带02内的所述辅电池30电连接;所述充电管理电路40,用于将所述主电池11的电压进行电压转换后输出至所述辅电池30,以为所述辅电池30充电。
36.此外,需要理解的是,辅电池30不能够一边充电且一边放电。为此,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管理电路40的受控端与所述控制组件12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12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开启信号时,控制所述充电管理电路40停止工作;所述控制组件12还用于在未接收到所述开启信号时,控制所述充电管理电路40开始工作,以将所述电池的电压进行电压转换后输出至所述辅电池30,以为所述辅电池30充电。
37.在本实施例中,充电管理电路40可以采用充电管理ic及其外围电路来实现,充电管理ic的外围电路可以由研发人员按照充电管理ic的对应的规格书中的外围电路布局进行设置,并且研发人员可以根据规格书中的电流设置方式来设置外围电路中的器件参数,以使充电管理ic输出预设的充电电流。
38.同时,充电管理ic还设置有使能端,充电管理ic的使能端为充电管理电路40的受控端。当控制组件12未接收到开启信号时候,即确认当前智能手表并没有被用户佩戴,便会输出为开启使能信号,例如高电平信号至充电管理ic的使能端,以使充电管理ic开始工作,从而将主电池11输出的电压进行电压转换后输出,以对辅电池30按照预设电流进行充电。当控制组件12接收到开启信号时,便会确认当前智能手表已经被用户佩戴上,随即会输出停止使能信号,例如低电平信号至充电管理ic的使能端,以使充电管理ic停止工作,从而停止对辅电池30进行充电。
39.通过上述设置,不仅仅能够实现对第二表带02内的辅电池30进行充电,还能够防止同时对辅电池30充放电从而影响辅电池30使用寿命的情况发生,保证了智能手表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0.可选的,参考图4,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带01设置有第一连接端010,所述第二表带02设置有第二连接端020,所述第一连接端010与所述第二连接端020卡接;所述第一连接端010内设置有与所述无线通讯组件20电连接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二连接端020内设置有与所述辅电池30电连接的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连接端010与所述第二连接端020卡接连接时,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紧贴以建立电连接通路。
4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都可以采用pogo-pin来实现,第一电极包括电池正电极和电池负电极,电池正电极与辅电池30的正极连接,电池负电极与辅电池30的负极连接。第二电极包括电源正电极和电源负电极,电源正电极与无线通讯组件20的电源正极端连接,电源负电极与无线通讯组件20的电源负极端连接。
42.第一连接端010可以为卡舌,第二连接端020可以为卡槽,用户在需要佩戴智能手表时,可以将卡舌卡入卡槽以实现手表的固定,此时电池正电极会和电源正电极接触,电池负电极可以和电源负电极接触。如此,辅电池30便能够输出端第一电压信号至无线通讯组件20,以为无线通讯组件20供电。
43.可选地,参考图5,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无线通讯组件20的电源端包括电源正极端和电源负极端;所述第一表带01和所述第二表带02的材料为绝缘材料;所述第一表带01上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有多组金属卡孔,每一组所述金属卡孔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正极金属卡孔011和负极金属卡孔012,每一所述正极金属卡孔011与所述无线通讯组件20的电源正极端连接,每一所述负极金属卡孔012与所述无线通讯组件20的电源负极端连接;所述第二表带02的一端设置有扣环、第一金属卡舌021和第二金属卡舌022,所述第一金属卡舌021与所述辅电池30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金属卡舌022与所述辅电池30的负极连接;当所述第一表带01和所述第二表带02电连接时,所述第一金属卡舌021和所述第二金属卡舌022对应插入任一一组所述金属卡孔的所述正极金属卡孔011和所述负极金属卡孔012。
44.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卡扣和卡舌的材料都是金属材料(为了固定的同时导电),所以第一表带01和第二表带02的材质均为绝缘材料,例如橡胶材料、硅胶材料等。其中,辅电池30埋设在第二表带02的内部,无线通讯组件20埋设在第一表带01的内部。
45.参考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带01上的多组金属卡孔沿着第一方向(表带伸出的方向)排列,每一组金属卡孔的正极金属卡孔011和负极金属卡孔012沿着第二方向排列(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平行)。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表带02的一端上还设置有环扣024,以及在第一表带01的表带主体上还设置有表带圈023。当用户需要带上智能手表时,只需要将第一表带01穿入第二表带02的环扣024,并且在合适的松紧位置,将第一金属卡舌021插入相应的一组金属卡孔的正极金属卡孔011内且与正极金属卡孔011接触,并搭在环扣024上。同理,再将第二金属卡舌022插入相同的一组金属卡孔的负极金属卡孔012内且与负极金属卡孔012接触,并搭在环扣024上。最后再将插入的第一表带01插入表带圈023以固定在第二表带02的表面。此时,辅电池30的正极经第一金属卡舌021、正极金属卡孔011和无线通讯组件20的正极连接,同理,辅电池30的负极经第二金属卡舌022、负极金属卡孔012和无线通讯组件20的负极连接,即辅电池30输出第一电压信号给无线通讯组件20供电。
46.通过上述设置,不仅仅能够实现将第一表带01内的无线通讯组件20和第二表带02内的辅电池30建立电连接通路,用户还可以根据个人的松紧需求,调整合适的表带松紧。本发明在提高了智能手表的续航时长的同时,还满足了用户对于表带松紧的不同需求,提高了用户使用的便利性。
47.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
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