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校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389174发布日期:2023-03-08 09:55阅读:91来源:国知局

1.本技术涉及区间限时通行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校准方法。


背景技术:

2.区间限时通行系统通常应用于机场航站楼等地点,交通管理部门划定相应的区间,并对车辆在该区间内停留的时间加以限制,如果车辆驶入至驶出该区间的时间间隔大于交通管理部门所限定的时间,驾驶员会受到驾驶证扣分、罚款等处罚。但目前的区间限时通行系统会出现计时不准确、误差的问题,导致交管部门误对驾驶员处罚,甚至出现纠纷,故对于交管部门而言,区间限时通行系统必须计时准确可靠。而区间限时通行系统计时的准确可靠性又需要通过校准来实现,但是目前尚没有一套用于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校准方案。
3.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9182990u提供了一种用于航站楼限时通行路段的监控系统:包括第一信息采集单元,第一信息采集单元设置在航站楼限时通行路段的入口处,采集车辆驶入图像信息及第一拍摄时间信息;第二信息采集单元,第一信息采集单元设置在航站楼限时通行路段的出口处,采集车辆驶出图像信息及第二拍摄时间信息;管理服务器及显示屏,管理服务器通信连接于第一信息采集单元及第二信息采集单元,显示屏通信连接于管理服务器。该用于航站楼限时通行路段的监控系统能够获知车辆经过航站楼限时通行路段的时间,进一步监控获知车辆是否存在违规违法现象,代替传统人工执法,便于采集证据。但该技术文件中并没有给出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校准方法。
4.可见,目前尚没有一套用于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校准方案,导致较难保证区间限时通行系统计时的准确可靠性,致使区间限时通行系统会存在计时不准确、误差的问题,导致交管部门误对驾驶员处罚,甚至出现纠纷。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尚没有一套用于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校准方案,导致较难保证区间限时通行系统计时的准确可靠性,致使区间限时通行系统会存在计时不准确、误差的问题,导致交管部门误对驾驶员处罚,甚至出现纠纷。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校准方法,能够用于校准区间限时通行系统,解决了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校准问题,且操作方便、使用灵活。
6.一种用于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校准方法,所述区间限时通行系统具有限时通行区域入口和限时通行区域出口,校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将校准装置置于所述限时通行区域入口,所述区间限时通行系统获取所述校准装置的第一照片,并获取第一计时时间t1,所述校准装置具有用于显示标准时间的显示区域,所述第一照片中具有所述显示区域的第一图像;s20.间隔随机时长后将所述校准装置置于所述限时通行区域出口,所述区间限时
通行系统获取所述校准装置的第二照片,并获取第二计时时间t2,所述第二照片中具有所述显示区域的第二图像;s30.从所述第一图像中识别获取第一标准时间t1,从所述第二图像中识别获取第二标准时间t2,标准时长t=t2-t1,计时时长t=t2-t1;s40.在所述标准时长t=所述计时时长t,且所述第一标准时间t1=所述第一计时时间t1,所述第二标准时间t2=所述第二计时时间t2的情况下,所述区间限时通行系统计时准确。
7.优选地,上述一种用于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校准方法中,还包括以下步骤:s50.在所述标准时长t≠所述计时时长t的情况下,对所述区间限时通行系统进行时间频率或时间同步校准。
8.优选地,上述一种用于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校准方法中,所述s50包括以下步骤:s51.在所述标准时长t≠所述计时时长t,且所述第一标准时间t1=所述第一计时时间t1,所述第二标准时间t2≠所述第二计时时间t2的情况下,表明所述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时间频率故障,进行时间频率校准;s52.在所述标准时长t≠所述计时时长t,且所述第一标准时间t1≠所述第一计时时间t1,所述第二标准时间t2=所述第二计时时间t2的情况下,表明所述区间限时通行系统时间同步故障,进行时间同步校准。
9.优选地,上述一种用于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校准方法中,所述s50还包括以下步骤:s53.在所述标准时长t≠所述计时时长t,且所述第一标准时间t1≠所述第一计时时间t1,所述第二标准时间t2≠所述第二计时时间t2的情况下,表明所述区间限时通行系统时间同步故障,进行时间同步校准。
10.优选地,上述一种用于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校准方法中,所述s51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标准时长t≠所述计时时长t,且所述第一标准时间t1=所述第一计时时间t1,所述第二标准时间t2≠所述第二计时时间t2的情况下,检查所述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时间频率;在所述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时间频率故障时,进行时间频率校准,在所述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时间频率无故障时,进行时间同步校准。
11.优选地,上述一种用于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校准方法中,还包括以下步骤:s60.所述区间限时通行系统当前时刻误差=t1-t1,或,所述区间限时通行系统当前时刻误差=t2-t2。
12.优选地,上述一种用于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校准方法中,还包括以下步骤:s70.所述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时间间隔误差=(t2-t1)-(t2-t1)。
13.优选地,上述一种用于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校准方法中,所述校准装置包括标准时钟和校准用车,所述标准时钟设置于所述校准用车的车牌一侧,所述标准时钟具有用于显示标准时间的所述显示区域。
14.优选地,上述一种用于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校准方法中,所述标准时钟的当前时刻误差要求为
±
0.1s,分辨力大于0.01s。
15.优选地,上述一种用于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校准方法中,所述标准时钟具有gps授
时功能。
1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校准方法,通过该方法,能够用于校准区间限时通行系统,解决了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校准问题,通过校准保证区间限时通行系统计时结果的准确可靠,确保区间限时通行系统计时结果的准确可靠性,减少或避免区间限时通行系统出现计时不准确、误差的问题,为交管部门的相关工作提供依据,避免交管部门误对驾驶员处罚,从而确保处罚的准确性,确保车辆用户的合法权益,防止出现纠纷,且通过该方法校准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过程中,操作方便、使用灵活。同时,通过对不准确计时结果的分析,针对每一种不准确计时结果对应校准措施,以方便工作人员对区间限时通行系统进行校准,为区间限时通行系统进行校准提供参考,且通过对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计时技术性能进行计量校准,确保区间限时通行系统计时系统量值准确,可靠,提高校准方法的实用性。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实施例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1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顶部”、“底部”、“底端”、“顶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1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校准方法,区间限时通行系统具有限时通行区域入口和限时通行区域出口,校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将校准装置置于限时通行区域入口,区间限时通行系统获取校准装置的第一照片,并获取第一计时时间t1,校准装置具有用于显示标准时间的显示区域,第一照片中具有显示区域的第一图像;s20.间隔随机时长后将校准装置置于限时通行区域出口,区间限时通行系统获取校准装置的第二照片,并获取第二计时时间t2,第二照片中具有显示区域的第二图像;优选地,校准装置包括标准时钟和校准用车,标准时钟设置于校准用车的车牌一侧,标准时钟具有用于显示标准时间的显示区域,进行校准时,驾驶员驾驶校准用车驶入限时通行区域入口,此时,区间限时通行系统拍摄包括显示区域图像的第一照片,并获取第一计时时间t1,驾驶员驾驶校准用车在限时通行区域内停留随机时长,然后驾驶校准用车驶出限时通行区域出口,此时区间限时通行系统拍摄包括显示区域图像的第二照片,并获取
第一计时时间t2,此种校准装置使用灵活、操作方便。
21.s30.从第一图像中识别获取第一标准时间t1,从第二图像中识别获取第二标准时间t2,计算标准时长t,t=t2-t1,计算计时时长t,t=t2-t1;s40.在标准时长t=计时时长t,且第一标准时间t1=第一计时时间t1,第二标准时间t2=第二计时时间t2的情况下,说明区间限时通行系统与标准时间同步,区间限时通行系统计时准确,在除了标准时长t=计时时长t,且第一标准时间t1=第一计时时间t1,第二标准时间t2=第二计时时间t2之外的情况下,说明区间限时通行系统存在故障,计时不准确,需要进行校准,以使区间限时通行系统能够计时准确,确保区间限时通行系统计时的准确可靠性,有效保证区间限时通行系统计时的准确可靠性,减少或避免区间限时通行系统出现计时不准确、误差的问题,避免交管部门误对驾驶员处罚,从而确保处罚的准确性,确保车辆用户的合法权益,防止出现纠纷。
22.具体地,区间限时通行系统可以为停车场系统,通过本校准方法,能够确保进入停车场内的车辆进出时间准确并以及该时间进行计费,从而确保停车费用的计算准确性,从而确停车费的准确性,确保车辆用户的合法权益。
23.如上文所述,在除了标准时长t=计时时长t,且第一标准时间t1=第一计时时间t1,第二标准时间t2=第二计时时间t2之外的情况下,说明区间限时通行系统存在故障,计时不准确,需要进行校准。具体地,还包括以下步骤:s50.在标准时长t≠计时时长t的情况下,对区间限时通行系统进行时间频率或时间同步校准,以对区间限时通行系统进行校准,为区间限时通行系统进行校准提供参考。
24.在标准时长t=计时时长t的情况下,第一标准时间t1=第一计时时间t1,第二标准时间t2=第二计时时间t2这两个条件均不满足,也会存在标准时长t=计时时长t的情况,但这种情况也是说明区间限时通行系统存在故障,计时不准确,需要进行校准,这种情况较多的问题在于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时间不同步,通过对区间限时通行系统进行时间同步校准即可解决。
25.作为优选,s5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51.在标准时长t≠计时时长t,且第一标准时间t1=第一计时时间t1,第二标准时间t2≠第二计时时间t2的情况下,表明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时间频率故障,计时节拍(频率)故障,进行时间频率校准,也有可能是时间系统同步紊乱故障,此时就需要进行时间同步校准。
26.具体地,在标准时长t≠计时时长t,且第一标准时间t1=第一计时时间t1,第二标准时间t2≠第二计时时间t2的情况下,检查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时间频率;在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时间频率故障时,进行时间频率校准,在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时间频率无故障时,进行时间同步校准。
27.s52.在标准时长t≠计时时长t,且第一标准时间t1≠第一计时时间t1,第二标准时间t2=第二计时时间t2的情况下,表明区间限时通行系统时间同步故障,时间系统同步紊乱故障,进行时间同步校准。
28.进一步地,s50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53.在标准时长t≠计时时长t,且第一标准时间t1≠第一计时时间t1,第二标准时间t2≠第二计时时间t2的情况下,表明区间限时通行系统时间同步故障,时间系统同步
紊乱故障,进行时间同步校准。
29.通过对不准确计时结果的分析,针对每一种不准确计时结果对应校准措施,以方便工作人员对区间限时通行系统进行校准,为区间限时通行系统进行校准提供参考,提高校准方法的实用性。
30.作为优选,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校准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60.区间限时通行系统当前时刻误差=t1-t1,或,区间限时通行系统当前时刻误差=t2-t2。
31.进一步地,还包括以下步骤:s70.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时间间隔误差=(t2-t1)-(t2-t1)。
32.该方法为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计时时长值溯源提供方法,通过对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计时技术性能进行计量校准,确保区间限时通行系统计时系统量值准确,可靠。该方法适用于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首次校准,后续校准和使用中校准。
33.为提高校准装置的准确性,标准时钟的当前时刻误差要求为
±
0.1s,分辨力大于0.01s。进一步地,标准时钟具有gps授时功能,使得校准装置的准确性高,避免通过准确性差的校准装置校准区间限时通行系统而导致校准结果错误,从而提高对区间限时通行系统校准结果的准确性。
3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校准方法,通过该方法,能够用于校准区间限时通行系统,解决了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校准问题,通过校准保证区间限时通行系统计时结果的准确可靠,确保区间限时通行系统计时结果的准确可靠性,减少或避免区间限时通行系统出现计时不准确、误差的问题,为交管部门的相关工作提供依据,避免交管部门误对驾驶员处罚,从而确保处罚的准确性,确保车辆用户的合法权益,防止出现纠纷,且通过该方法校准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过程中,操作方便、使用灵活。同时,通过对不准确计时结果的分析,针对每一种不准确计时结果对应校准措施,以方便工作人员对区间限时通行系统进行校准,为区间限时通行系统进行校准提供参考,且通过对区间限时通行系统的计时技术性能进行计量校准,确保区间限时通行系统计时系统量值准确,可靠,提高校准方法的实用性。
35.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3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