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响铃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58848阅读:6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动响铃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时间控制的电子装置,特别是用于控制学校、机关、厂矿作息时间电铃自动工作的装置。
目前,市场已有自动响铃控制器。如,《无线电》杂志1988年4期介绍的用4801B组装的自动响铃器,《中国青年报》1990年2月24日广告中刊登的WG33型自动响铃器等。这些响铃器,虽具有到点响铃功能,但无自身逆变或停电到点报警功能,一旦停电,电铃不能工作,值班人员又很可能以为未到时间,从而影响作息时间控制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用户提供一种有停电报警功能的自动响铃器,以便到设定的控制时间(下称到点)遇到停电,有报警信号输出提醒人工打铃。或是提供一种带有逆变电源,使电铃在停电后也能照常工作的自动响铃器,以保证用户作息时间控制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有两种可实施方案。
一种方案是,将已有的任何型号自动响铃器加以改进。在控制继电器(3)的驱动级输入端并接一个音响振荡器(12)音响振荡器(12)在备用电源支持下工作,控制继电器(3)在降压整流后的市电支持下工作。市电停电后,有定时信号输出时,继电器因断电停止工作,而音调振荡器却可照样在备用电源支持下发出音响,提醒值班人员采取人工打铃等补救措施。
第二种方案,将已有的任何型号的自动响铃器加入一逆变电源,有市电时通过整流二极管为逆变电源中蓄电池浮充电,停电后逆变电源为电铃(5)供电。市电一逆变电源到电铃(5)回路的切换由一转换继电器(29)完成。
依本实用新型上述两种方案制作的自动响铃器,可以克服已有的自动响铃器停电后即失去作用的弊病,完善了自动响铃器的功能,提高了自动响铃器的实用价值。
下面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中,(1)表示已有的任何一种自动响铃器。这里例举89年4期《无线电》杂志中登载的一种。这里数字(21)为4801B的21脚,或是任何一种自动响铃器的定时信号输出端,(2)表示电流放大三极管(可采用9012);(3)控制继电器(可采用JCZ-22F);(4)为控制继电器(3)的输出触点;(5)电铃;(6)控制继电器驱动功率管(可采用9013)。当定时时间到之后,控制继电器(3)的触点(4)闭合,电铃(5)工作。
图2中,(12)表示由门电路(7)(8)(9)(10)及呜器(11)组成的音响振荡器,其控制输入端并接在驱动功率管(6)的输入端,电流放大三极管(2)的集电极输出端。由图可见,继电器(3)动作同时,蜂呜器(11)可同时发出音响。
图3中,(14)为图1。图2中的继电器供电电源,(15)为控制器及音响振荡器中门电路(7)(8)(9)(10)的供电电源,由图可见,市电停电后,控制器(1)及音响振荡器有备用电源支持照常工作,而控制继电器(3)在市电停电后则无法工作。
图4中,(12)表示555电路构成的音响振荡器,功能和门电路构成的振荡器等同,只是这里将蜂呜器改为扬声器。并且,将扬声器串入控制继电器(3)的一个常闭触点(13)中,这样,当控制继电器(3)工作时,即电铃正常工作时,音调振荡器停止工作,仅当停电后虽到点电铃也不工作时音响振荡器(12)才可以发出声响。这里要求保护的是在电铃控制输出端接有一音响振荡器(12),而对于是什么型式时间控制器,什么型式的振荡器则不加以限制,所以不再多举例。为了减轻备用电源(16)的负担,音响振荡器可再另加一备用电源。
图5是第二种方案中逆变电源及转换单元的电原理图。(17)是一对称方波输入端。方波可以是普通方波,也可以是脉宽调制方波。因属常见技术,这里不作限制。方波入或非门(18)同时反相后入或非门(19)。(18)(19)的另一输入端并联并通过电位上拉电阻(20)接正电位。由于平时或非门(18)(19)总有一输入为1,所以两个输出端均为0,VMOS功率管(21)(22)均不导通。
转换继电器(29)是一有4组9触点的继电器。
有市电时,转换继电器(29)因通过图1中控制继电器(3)常闭触点(4)得电吸合,并经(29)触点(32)自保。220V电压经触点B(31)加在变压器(36)(28)绕组上,变压器绕组(26)、(27)两端产生的13.5V以上电压,经二极管(23)(24)整流后,对蓄电池(25)进行浮充电。220V电压经转换继电器(29)触点C(30)加给电铃。(35)为蓄电池电压检测电路,当蓄电池电压达到一定值(如15.5V)时,内部断电继电器(37)吸合,通过触点(38)将充电回路切断。(详见图6)市电断电时,因转换继电器(29)不能得电,其触点D(33)常闭触点处于闭合状态,当定时时间到,控制继电器(3)的触点(34)和(4)常开触点闭合,或非门(18)(19)上拉电阻(20)下端为0电平,方波从或非门(18)(19)输出端输出,VMOS管(21)(22)轮流导通,在变压器(35)(28)绕组两端产生220V以上电压,使电铃得电工作。变压器(35)(28)之间设抽头(36),目的在于,变压器作为充电变压器期间,绕组(26)(27)绕组之间电压高些。而变压器在停电后做为逆变变压器使用期间,绕组(35)(28)加给电铃的电压高些,从而巧妙地解决了一个变压器即做充电变压器,又做逆变器使用时变压比改变问题。
当时间到由于控制变压器(3)的触点(4)处于常开触点一侧,即使突然来电转换继电器29也会因控制继电器3的触点4处于常开一侧而不能吸合。只有当控制继电器(3)的触点(4)回到常闭一侧,转换继电器(29)才会重新导电吸合。从而避免VMOS管(21)(22)在逆变状态因突然来电造成损坏。
若将图1和图5电路结合在一起,将成为本实用新型最佳方案,图中驱动功率管(21)(22)可选用耐压50V电流10A以上任何型号VMOS管或复合晶体管,变压器功率不小于35W。其高压线圈引线(35)(28)之间设抽头(36),当变压器绕组(36)(28)为220V时,(35)(36)绕组电压在5-75之间绕组(27)(26)电压不小于13.5V。蓄电池电压为12V容量不小于10AH,方波输入端(17)的输入方波,频率在25~250HZ之间,但必须为方波或脉宽调制方波。
图6是图5中蓄电池检测电路的进一步公开。图中,(25)12V蓄电池,(37)停充继电器,(38)停充继电器常开触点,(39)门限电压阀值调节电阻。非门为CMOS电路,如CD4069等。利用CMOS电路开门电压特性,调节电阻(39),可确定蓄电池(25)充电电压上限值。
图1和图5电路结合后,均由蓄电池(25)直接或稳压后供电。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发出作息时间控制信号的自动响铃控制器,包括主控制电路[1],控制继电器[3],其特征是,在所述控制继电器[3]的驱动功率管[6]的输入端并接一音调振荡器[12],市电停电后,在备用电源[16]支持下发出音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调振荡器,〔12〕其特征在于,扬声器引线串入控制继电器〔3〕的常闭触点回路中。
3.一种用于发出作息时间控制信号的自动响铃控制器,包括主控制电路〔1〕,控制继电器〔3〕,其特征是,控制器中有一组由方波输入端〔17〕,驱动功率管〔21〕、〔22〕、变压器〔27〕、蓄电池〔25〕等组成的逆变电源和由转换继电器〔29〕的触点〔30〕、〔31〕、〔32〕、〔33〕控制继电器〔3〕的触点〔4〕、〔34〕等组成的市电一逆变转换电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波输入端〔17〕的输入方波,其特征在于其频率在25~250HZ之间的对称方波或脉宽调制方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功率管〔21〕、〔22〕,其特征在于,该管是大功率VMOS管或复合晶体管。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压器〔27〕,其特征在于,功率在35W以上,其高压线圈引线〔35〕、〔28〕之间设有抽头〔36〕且绕组〔35〕、〔36〕之间电压在5V~75V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时间控制的电子装置,特别是用于学校、机关、厂矿控制作息时间电铃自动工作的电子装置。方案一是在已有响铃控制器的输出端并接一个音响振荡器,停电后到点在备用电源支持下有报警信号输出,提醒值班人员采取人工打铃等补救措施。方案之二是将逆变电源和响铃控制器结合在一起,通过一转换继电器完成市电逆变电源的转换,以使电铃在停电后照常工作。
文档编号G04G15/00GK2067847SQ9020270
公开日1990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1990年3月8日 优先权日1990年3月8日
发明者许世祥 申请人:许世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