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87704阅读:620来源:国知局
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手表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的智能手表充电的方案有三种:
[0003]第一种是无线充电,该方案需要在表体内设置电路板,增加了表体空间,且需要在智能手表之处增加一个充电设备,使用不方便,且技术上还不太成熟,有使用风险与难度。
[0004]第二种是直接在表体上加充电接口,直接用数据线充电,该结构增加了表体空间,容易导致表体进水,防水性不好。
[0005]第三种是在表体背面加上充电触头,另外配置一个充电转换器,当要充电时把转换器扣合在表体上,把充电触头转换成通用接口来充电。该方案导致在充电时需要找充电转换器,还要将充电转换器扣合在表体上,操作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手表,旨在解决现有智能手表充电方案在结构上占用表体空间、防水性不好及需要配置数据线或充电转换器引起使用麻烦的技术问题。
[0007]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智能手表,包括表体、分别设置在所述表体的相对两端上的第一表带与第二表带、设置在所述表体内的充电电池、设置在所述第一表带的远离于所述表体的一端上的第一充电触头及与所述第一充电触头电连接的充电接口,所述表体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充电触头相插接且与所述充电电池电连接的第二充电触头,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充电电池于所述第一充电触头与所述第二充电触头相插接时电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表体包括由铁磁性材料制作的表盖,所述第二充电触头设置于所述表盖上;所述智能手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表带的远离于所述表体的一端上且用于与所述表盖磁性吸附的磁铁件。
[0009]进一步地,三个所述第一充电触头沿所述第一表带的宽度方向分布在该第一表带上,三个所述第二充电触头沿所述第一表带的宽度方向分布在所述表盖上,三个所述第一充电触头与三个所述第二充电触头一一对应相插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表带的靠近所述第一充电触头的位置上。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表带沿其宽度方向设置有便于折叠该第一表带的折叠线。
[0012]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接口为Micro USB接口。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充电触头为凸触头,所述第二充电触头为凹触头。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表带上沿其长度方向分布有供第一充电触头插接以使所述第一表带与所述第二表带相连接的若干表带孔组。
[0015]进一步地,每一所述表带孔组包括沿所述第二表带的宽度方向分布的三个通孔,三个所述第一充电触头一一对应插接于三个所述通孔。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充电触头的截面、第二充电触头的截面及所述通孔的截面均呈圆形。
[0017]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通过把主要由充电触头与充电接口组成的充电结构设置到表带上,实现了充电结构与手表的一体化。把第一充电触头与第二充电触头相插接,让表体内的充电电池与充电接口电连接,充电接口插上电源,电源即可依次经过充电接口、第一充电触头、第二充电触头传递到充电电池,充电操作方便。第一充电触头设置在第一表带的远离于表体的一端上,在结构上不占用表体空间。即使充电接口进水,也不影响表体,提高表体的防水性。还有,避免如现有技术需要配置数据线或充电转换器引起使用麻烦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第一充电触头与第二充电触头相分离。
[0019]图2是图1的智能手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第一充电触头与第二充电触头相插接。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1]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手表,包括表体10、分别设置在表体10的相对两端上的第一表带20与第二表带30、设置在表体10内的充电电池(图未不)、设置在第一表带20的远离于表体10的一端上的第一充电触头40及与第一充电触头40电连接的充电接口 50,表体10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充电触头40相插接且与充电电池电连接的第二充电触头60,充电接口 50与充电电池于第一充电触头40与第二充电触头60相插接时电连接。
[0022]通过把主要由充电触头与充电接口 50组成的充电结构设置到表带上,实现了充电结构与手表的一体化。把第一充电触头40与第二充电触头60相插接,让表体10内的充电电池与充电接口 50电连接,充电接口 50插上电源,电源即可依次经过充电接口 50、第一充电触头40、第二充电触头60传递到充电电池,充电操作方便。第一充电触头40设置在第一表带20的远离于表体10的一端上,在结构上不占用表体10空间。即使充电接口 50进水,也不影响表体10,提高表体10的防水性。还有,避免如现有技术需要配置数据线或充电转换器引起使用麻烦的情况。
[0023]可以理解地,第一表带20与第二表带30为一体成型结构。
[0024]具体地,充电接口 50与第一充电触头40之间设置有使充电接口 50与第一充电触头40电连接的转换电路,该转换电路为现有技术。
[0025]进一步地,表体10包括由铁磁性材料制作的表盖11,第二充电触头60设置于表盖11上;智能手表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表带20的远离于表体10的一端上且用于与表盖11磁性吸附的磁铁件70。该结构有利于第一充电触头40与第二充电触头60两者可靠连接,把第一充电触头40与第二充电触头60相靠近,两者即可吸附在一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