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控学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72715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群控学习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文中描述的实施例一般而言涉及群控(group control)学习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梯的群控中,当电梯被许多用户挤满时,会出现在特定楼层上的用户保持长时间等待,或者虽然轿厢(car)迅速响应但是因太多的用户已经在轿厢中而并非所有等待乘坐(mount)的用户都能乘坐。为了解决该问题,认为限制电梯停靠(stop)的楼层数是好然而,因为轿厢可以自由移动,因此简单地限制电梯停靠的楼层数未必被认为减小行进范围(travel range)。例如,紧接在办公楼的午餐时间开始之后的交通需求中,下电梯主要集中在建筑物入口的楼层(基准楼层)或食堂所在的楼层(食堂楼层)。作为在该情况下的趋势,在远离基准楼层和食堂楼层的楼层上的用户具有乘坐电梯的更多机会,而在基准楼层和食堂楼层附近的楼层上的用户具有增加的等待时间。由于来自通过顶楼层的邻近楼层的轿厢的响应增加,在特定楼层附近的楼层上的用户的等待时间如上所述增加。此夕卜,由于乘客装载因子(passenger load factor)随着轿厢接近基准楼层或食堂楼层而增力口,并且在长时间的等待之后轿厢中不存在乘坐的空间,因而会出现不能乘坐电梯的问题。 从而,不仅需要限制轿厢停靠的楼层数,还需要限制轿厢的行进范围。因此,一种限制可响应的候梯厅呼叫(hall call)的楼层数的被称为“分区 (zoning),,的群控方法已被提出了很长时间。限制可响应的候梯厅呼叫的楼层数就是限制轿厢的行进范围。在分区中,候梯厅呼叫响应表与上行和下行的每个轿厢分别关联,并基于该表而进行轿厢分配处理,在该候梯厅呼叫响应表中描述了可响应的候梯厅呼叫楼层。希望提供一种群控学习装置和方法,在该装置和方法中,可以减少满员通过而不停靠(由偏向特定轿厢的运输载荷(transport load)造成)的轿厢,从而可以改善运输效率。

发明内容
一般而言,根据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群控的群控学习装置,所述群控向每个楼层上的候梯厅呼叫分配电梯的轿厢。该装置包括第一计算单元、第二计算单元以及更新单元。第一计算单元通过平均未响应时间和乘坐比率(mounting ratio)的乘积 (multiplication)而计算每个楼层上的在轿厢的每个移动方向上的候梯厅呼叫的运输载荷。第二计算单元基于候梯厅呼叫响应表而计算在候梯厅呼叫的运输载荷被分配到轿厢时轿厢的运输载荷,所述候梯厅呼叫响应表指示出该轿厢是否能够响应每个楼层上的候梯厅呼叫。更新单元更新候梯厅呼叫响应表,以使轿厢的运输载荷均衡。


图1为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电梯装置和群控学习装置的框图;图2为示出了起始-目的地(Origin Destination, 0D)表的实例的图;图3为示出了用于计算候梯厅呼叫的运输载荷的过程的流程图;图4A、4B、4C以及4D为示出了候梯厅呼叫响应表的实例的图;图5A和5B为示出了沿每个方向和在每个楼层的乘坐比率和下梯比率(dismount ratio)的图;图6A和6B为示出了沿每个方向和在每个楼层的乘坐比率和下梯比率的图;图7A和7B为示出了用于初始设定的候梯厅呼叫响应表的图;图8为示出了候梯厅呼叫响应表的更新过程的流程图;图9为示例了服务区的更新的图;图10为示出了服务区的更新的实例的图;图11为示出了服务区的更新的实例的图;图12为示出了服务区的更新的实例的图;图13为示出了服务区的更新的实例的图;以及图14为示出了服务区的更新的实例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述实施例涉及上下按钮型电梯装置,该电梯装置具有在电梯候梯厅中的规定了目的地方向的候梯厅呼叫按钮和在轿厢中的规定了目的地楼层的轿厢呼叫按钮。实现动态分区的群控学习装置被连接到该装置。在根据实施例的动态分区中,每隔一定时间计算轿厢的运输载荷。区域设定被动态改变,以使轿厢的运输载荷均衡。根据这样的动态分区,当在拥塞期间分配轿厢时可以逐轿厢地限制可响应的候梯厅呼叫。由此,可以减少满员通过而不停靠的轿厢(由偏向特定轿厢的运输载荷造成),从而可以改善运输效率。(第一实施例)图1为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电梯装置和群控学习装置的框图。候梯厅呼叫按钮01 被设置在安装有根据实施例的电梯装置的建筑物等的每个楼层上。候梯厅呼叫停靠信息存储单元02和候梯厅呼叫信息检测单元03被连接到候梯厅呼叫按钮01,并且这些单元被连接到电梯状况把握单元08。电梯装置具有一个或多个轿厢,并且每个轿厢具有轿厢呼叫按钮04。轿厢呼叫按钮04被连接到轿厢呼叫停靠信息存储单元05和轿厢呼叫信息检测单元06,这两个单元被连接到轿厢控制器07。轿厢控制器07被连接到电梯状况把握单元08。 轿厢分配运算处理单元15被连接到电梯状况把握单元08和群控学习装置的分配限制设定单元14以控制轿厢运行控制器16。轿厢运行控制器16根据轿厢分配的运算结果控制轿厢控制器07。首先,当想要乘坐电梯的乘客按压建筑物中的候梯厅呼叫按钮01时,产生轿厢分配请求。“轿厢分配”的意思是根据这样的候梯厅呼叫而分配电梯轿厢。该轿厢分配请求被候梯厅呼叫信息检测单元03检测为“出现新的候梯厅呼叫”的形式。所检测到的候梯厅呼CN 102540885 A叫的信息包含候梯厅呼叫的时刻、候梯厅呼叫的楼层以及候梯厅呼叫的方向(上行或下行 (Up or Down))。候梯厅呼叫停靠信息存储单元02存储尚未响应轿厢分配请求的候梯厅呼叫(未响应的候梯厅呼叫)的信息、候梯厅呼叫的时刻、候梯厅呼叫的楼层以及候梯厅呼叫的方向(上行或下行)。紧接在完成轿厢分配之后从候梯厅呼叫停靠信息存储单元02删除与该候梯厅呼叫有关的信息。如果乘客乘坐该轿厢并按压轿厢内部的轿厢呼叫按钮中的目的地楼层的按钮,便产生到目的地楼层的轿厢移动请求。该轿厢移动请求被轿厢呼叫信息检测单元06检测为 “出现新的轿厢呼叫”的形式。所检测到的轿厢呼叫的信息包含与目的地楼层等有关的信息。轿厢呼叫信息被存储在轿厢呼叫停靠信息存储单元05中。如果轿厢呼叫被响应,则从轿厢呼叫停靠信息存储单元05删除对应的轿厢呼叫信息。轿厢控制器07控制轿厢,以使轿厢移动到存储在轿厢呼叫停靠信息存储单元05 中并计划停靠的楼层。电梯状况把握单元08整合在候梯厅呼叫停靠信息存储单元02和在轿厢呼叫停靠信息存储单元05中存储的信息。该信息为轿厢分配运算处理单元15对未响应的候梯厅呼叫进行分配运算所需的信息。轿厢分配运算处理单元15通过使用由电梯状况把握单元08整合的与电梯的状况有关的信息而决定将哪个轿厢分配给未响应的候梯厅呼叫。可以使用在日本专利44M979 中描述的方法作为决定分配哪个轿厢的方法。轿厢运行控制器16通过反映轿厢分配运算处理单元15的结果而计划每个轿厢的分配。根据该实施例的群控学习装置包括电梯控制结果检测单元09。电梯控制结果检测单元09被连接到电梯装置的电梯状况把握单元08。在该群控学习装置中,运输载荷计算单元10和交通需求判断单元12被连接到电梯控制结果检测单元09。运输载荷保存单元11被连接到运输载荷计算单元10,且分配限制选择单元13被连接到交通需求判断单元 12。分配限制选择单元13和运输载荷保存单元11被连接到分配限制设定单元14。分配限制设定单元14被连接到轿厢分配运算处理单元15。下面将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群控学习装置的详细配置和操作。电梯控制结果检测单元09检测来自通过电梯状况把握单元08获得的轿厢状况的可观测的信息和电梯的运行结果。可观测的信息包括未响应时间、乘坐载荷以及下梯载荷。 未响应时间为直到轿厢响应候梯厅呼叫为止所需的时间,并可在轿厢的每个移动方向上和每个楼层上获取。乘坐载荷为乘坐轿厢的载荷,并可在轿厢的每个移动方向上和每个楼层上获取。下梯载荷为下轿厢的载荷,并可在轿厢的每个移动方向上和每个楼层上获取。每隔一定时间(例如,每隔5分钟)进行对上述信息的获取。在以下说明中假设,每隔5分钟获取信息,但并局限于该实例。运输载荷计算单元10通过使用从电梯控制结果检测单元09获得的每个楼层上和每个方向上的平均未响应时间以及通过从电梯控制结果检测单元09获得的每个楼层上和每个方向上的乘坐载荷计算的乘坐比率,来计算每个轿厢的运输载荷。将描述乘坐比率。在上下按钮型电梯装置中,在乘坐候梯厅中的用户按压希望方向的按钮。此时,电梯装置仅可观察到候梯厅呼叫按钮被按压,但不知道对于按下的候梯厅呼叫按钮有多少用户正在等待以及哪个楼层是这些用户的目的地。也就是,仅仅可以测量到该楼层上在每一方向上发生多少乘坐载荷和下梯载荷。将使用图2描述乘坐载荷和下梯载荷。图2示出了表示建筑物中的交通需求的起始-目的地(OD)表的实例。OD表可被表示为矩阵,其行表示乘坐楼层且其列表示目的地楼层。将图2作为实例,测量在一定时间内总共360人的建筑物中的交通。每个矩阵分量表示多少人从某个乘坐楼层移动到某个目的地楼层。然而,仅仅在收集了与每个用户有关的信息时才可测量像图2中一样的严格的 OD0在上下按钮型电梯装置中,例如,仅仅可知这样程度的信息,即,在第2楼层上的上行乘坐的用户(即,移动到第3楼层或更高楼层的用户)的载荷的总和为5(X平均重量),该总和为上三角矩阵的第二行分量的总和。相似地,仅仅可知这样程度的信息,即,在第5楼层上的下行乘坐的载荷的总和为57 (X平均重量),该总和为下三角矩阵的第5行分量的总和。关于下梯载荷,仅仅可知这样程度的信息,即,在第3楼层上的上行下梯的用户 (即,来自第1和第2楼层的在第3楼层上下梯的用户)的载荷的总和为2 (X平均重量), 该总和为上三角矩阵的第3列分量的总和。使用这些乘坐载荷和下梯载荷,用户的总载荷为乘坐载荷的总和或下梯载荷的总和。通过将每一方向上的乘坐载荷除以总载荷,获得乘坐比率。由此,载荷比率的总和为1。关于下梯比率,可以相同的方式进行计算。将使用图 3描述使用这样的乘坐比率计算运输载荷的过程。首先,在SlOl中,运输载荷计算单元10读取候梯厅呼叫响应表。如图4A到4D 所示,候梯厅呼叫响应表是这样的表,该表示出了对于每号轿厢来自每个楼层的候梯厅呼叫是否可被响应。在由图4A和4C分别示出的候梯厅呼叫响应表T10、T20中,“ Δ ”表示上行候梯厅呼叫可被响应,“ ▼”表示下行候梯厅呼叫可被响应。这些候梯厅呼叫响应表 Τ10、Τ20可被表示为候梯厅呼叫响应表Tll (图4Β)、Τ21(图4D),候梯厅呼叫响应表Τ11、 Τ21分别具有作为分量的两个值,S卩,与“ Δ ”或“ ▼ ”的存在对应的“ 1 ”和与“ Δ ”或“ ▼ ” 的不存在对应的“0”。作为第i楼层上的上行和下行的第μ号轿厢的值,这被分别表示为
^ Mmdqwne (0,1} ο上述m[;η是候梯厅呼叫响应表的分量,并且,如果表示图4Β中的候梯厅呼叫响应表,则获得=〔m Jp1, ItiJp2, ItiJp3, Iti^p4, Iti^p5, ItiJp6, Iti^p7 ) = (0,0,0,0,0,0,0)ffidown = (mdo wn mdo wn mdo wn mdo wn mdo wn mdo wn mdo wn J = (0,i,i,0,0,0,0)mgP == (0,0,0,0,0,0,0)mgown = (mgown^ 名wn,mg 运wn,mdown^ mdown) = (0,0,0,1,1,0,θ)ffi^P = (^m^, m^, m^, m^, m^, , m^ j = (1,1,1,1,1,1,0)ffidown = (mdown, mdown, mdown, mdown, mdown, mdown, mdown ) = (0,0,0,0,0,l,l)A^p = ,rn^P, m^P, m 器,m 溫,m^, m 器)=(1,1,1,1,1,1,0)
权利要求
1.一种适用于群控的群控学习装置,所述群控向每个楼层上的候梯厅呼叫分配电梯的轿厢,该群控学习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计算单元,其通过平均未响应时间和乘坐比率的乘积而计算每个楼层上的在轿厢的每个移动方向上的候梯厅呼叫的运输载荷;第二计算单元,其基于候梯厅呼叫响应表而计算在候梯厅呼叫的运输载荷被分配到轿厢时轿厢的运输载荷,所述候梯厅呼叫响应表指示出该轿厢是否能够响应每个楼层上的候梯厅呼叫;以及更新单元,其更新所述候梯厅呼叫响应表,以使所述轿厢的所述运输载荷均衡。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检测 未响应时间,其是直到所述轿厢响应所述候梯厅呼叫为止的时间;以及乘坐载荷,其是在每个楼层上的在所述轿厢的每个移动方向上的乘坐所述轿厢的载荷,其中基于所述未响应时间而计算所述平均未响应时间,以及基于所述乘坐载荷而计算所述乘坐比率。
3.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计算单元基于预先对所述候梯厅呼叫响应表计算的所述轿厢的所述运输载荷而对所述轿厢的所述运输载荷求平均。
4.根据权利要求3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求平均为指数移动平均。
5.根据权利要求4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被配置为调整所述指数移动平均的参数和所述候梯厅呼叫响应表的更新频率的单元。
6.一种适用于群控的群控学习方法,所述群控向每个楼层上的候梯厅呼叫分配电梯的轿厢,该群控学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平均未响应时间和乘坐比率的乘积而计算每个楼层上的在轿厢的每个移动方向上的候梯厅呼叫的运输载荷;基于候梯厅呼叫响应表而计算在候梯厅呼叫的运输载荷被分配到轿厢时轿厢的运输载荷,所述候梯厅呼叫响应表指示出该轿厢是否能够响应每个楼层上的候梯厅呼叫;以及更新所述候梯厅呼叫响应表,以使所述轿厢的所述运输载荷均衡。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未响应时间,所述未响应时间是直到所述轿厢响应所述候梯厅呼叫为止的时间;以及检测乘坐载荷,所述乘坐载荷是在每个楼层上的在所述轿厢的每个移动方向上的乘坐所述轿厢的载荷, 其中基于所述未响应时间而计算所述平均未响应时间,以及基于所述乘坐载荷而计算所述乘坐比率。
全文摘要
根据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群控的群控学习装置,所述群控向每个楼层上的候梯厅呼叫分配电梯的轿厢。该装置包括第一计算单元(10)、第二计算单元(10)以及更新单元(10)。第一计算单元(10)通过平均未响应时间和乘坐比率的乘积而计算每个楼层上的在轿厢的每个移动方向上的候梯厅呼叫的运输载荷。第二计算单元(10)基于候梯厅呼叫响应表而计算在候梯厅呼叫的运输载荷被分配到轿厢时轿厢的运输载荷,所述候梯厅呼叫响应表指示出该轿厢是否能够响应每个楼层上的候梯厅呼叫。更新单元(10)更新候梯厅呼叫响应表,以使轿厢的运输载荷均衡。
文档编号G05B13/04GK102540885SQ20111042022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5日
发明者中村久仁子, 外崎幸德, 山田尚史, 杉原俊雄, 槙岡良祐, 浅野宜正, 田中俊明, 真锅嘉章 申请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