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红外辐射源的光纤热剥器温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58410发布日期:2024-03-12 20:35阅读: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红外辐射源的光纤热剥器温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红外辐射源的光纤热剥器温控系统,属于光纤修复设备。


背景技术:

1、光纤在连接时,需要热剥纤设备将光纤进行剥皮,而现有的热剥纤装置在使用时,光纤热剥器剥离外层时可能会受到热损伤,导致光纤质量下降或功能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红外辐射源的光纤热剥器温控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红外辐射源的光纤热剥器温控系统,所述光纤热剥器内设有红外辐射源,该温控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主控单元和加热控制单元,所述主控单元包括pid控制模块,所述加热控制单元包括pwm输出模块以及温度检测模块,所述pwm输出模块和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分别与所述红外辐射源连接;所述主控单元内存储有预设的加热温度值;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用于实时检测所述红外辐射源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当前温度值发送给所述主控单元;所述pid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加热温度值以及所述当前温度值,采用pid控制方法控制pwm输出模块的数字输出,再由所述数字输出对所述红外辐射源的加热过程进行控制。

3、优选的,所述加热控制单元还包括安全保护模块,用于对所述红外辐射源进行安全保护。

4、优选的,所述安全保护模块包括过热保护模块,用于对所述红外辐射源进行过热保护。

5、优选的,所述安全保护模块包括短路保护模块,用于对所述红外辐射源短路保护。

6、优选的,所述红外辐射源为isdc的ir-574/301。

7、优选的,所述温度检测模块为基恩士的数字红外温度传感器,型号为ft-h40k。

8、优选的,所述加热控制单元信号连接有人机交互界面。

9、优选的,所述人机交互界面信号连接有输入/输出设备。

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结合红外辐射源、温度传感器和pid温度控制算法,可以实现对光纤热剥过程中温度的精准控制,保证光纤热剥的质量和稳定性,并提供简单易用的人机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操作和监控;本发明具有快速响应、高效能、温度可调节、加热均匀、安全可靠等优点,适用于光纤热剥过程中对温度控制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红外辐射源的光纤热剥器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热剥器内设有红外辐射源,该温控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主控单元和加热控制单元,所述主控单元包括pid控制模块,所述加热控制单元包括pwm输出模块以及温度检测模块,所述pwm输出模块和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分别与所述红外辐射源连接;所述主控单元内存储有预设的加热温度值;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用于实时检测所述红外辐射源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当前温度值发送给所述主控单元;所述pid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加热温度值以及所述当前温度值,采用pid控制方法控制pwm输出模块的数字输出,再由所述数字输出对所述红外辐射源的加热过程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红外辐射源的光纤热剥器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控制单元还包括安全保护模块,用于对所述红外辐射源进行安全保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红外辐射源的光纤热剥器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保护模块包括过热保护模块,用于对所述红外辐射源进行过热保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红外辐射源的光纤热剥器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保护模块包括短路保护模块,用于对所述红外辐射源短路保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红外辐射源的光纤热剥器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辐射源为isdc的ir-574/3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红外辐射源的光纤热剥器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模块为基恩士的数字红外温度传感器,型号为ft-h40k。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红外辐射源的光纤热剥器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控制单元信号连接有人机交互界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红外辐射源的光纤热剥器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机交互界面信号连接有输入/输出设备。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辐射源的光纤热剥器温控系统,所述光纤热剥器内设有红外辐射源,该温控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主控单元和加热控制单元,所述主控单元包括PID控制模块,所述加热控制单元包括PWM输出模块以及温度检测模块,所述PWM输出模块和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分别与所述红外辐射源连接;所述主控单元内存储有预设的加热温度值;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用于实时检测所述红外辐射源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当前温度值发送给所述主控单元。本发明本发明具有快速响应、高效能、温度可调节、加热均匀、安全可靠等优点,适用于光纤热剥过程中对温度控制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技术研发人员:郑元伟,张猛,龙诺亚,潘昱成,撒兴杰,张菡,刘康,方继宇,肖辅盛,张晓,周骅,赵麒,陆安江,黄旺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