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18484发布日期:2023-10-14 11:56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风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电路,具体涉及一种通风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1、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汽车座椅的风扇电路采用mos管作为开关管,控制通风信号的导通和关断,并在mos管低边串联1颗限流保护电阻,通过软件采样mos管的电流来监控风扇电路的短路故障并进行关断保护。这种风扇电路有以下缺点:

2、1、mos管成本较高,导致风扇电路的成本较高。

3、2、风扇电路的短路故障保护通过软件实现,无法做到有效的自恢复。

4、3、风扇电路的短路故障保护是电流型保护,易受外部风扇接口电路的影响,误触发保护导致风扇无法开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风控制电路,以降低成本、避免误触发保护和实现有效的自恢复。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风控制电路,其输出端与一风扇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其包括设于自该通风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到地依次串联的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其中第一三极管的低压端和第二三极管的高压端直接连接,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均与一pwm信号输出端连接以接收使能控制信号,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还与一短路保护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短路保护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一三极管的低压端连接且通过一电阻接地;所述短路保护模块设置为检测其输入端的电压,若该电压为高电平,将其输出端的电压拉至使第二三极管截止的电平,否则,其输出端无电压输出。

3、所述短路保护模块包括一个分压电路和基极与分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三三极管,通过第三三极管的导通来将所述短路保护模块的输出端的电压拉至使第二三极管截止的电平。

4、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均是npn型三极管,npn型三极管的低压端为发射极,所述第三三极管的低压端接地,高压端为所述短路保护模块的输出端;或者,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均是pnp型三极管,pnp型三极管的低压端为集电极,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高压端连接一高电平电源,第三三极管的低压端为所述短路保护模块的输出端。

5、所述第三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

6、所述分压电路包括彼此串联的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的连接点为分压电路的输出端;在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的彼此远离的两端中,其中一端接地,另一端为分压电路的输入端并与第一三极管的低压端连接。

7、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一个延时电容接地,以确保第二三极管比第一三极管先导通,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导通相对于第二三极管的导通的延迟时间是毫秒级的。

8、所述通风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和第一三极管之间设有一串联的输出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高压端与输出电阻直接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低压端直接接地,所述输出电阻的电阻在20ω以内。

9、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一基极电阻与pwm信号输出端连接,并通过第二基极电阻接地;且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三基极电阻与pwm信号输出端连接,并通过第四基极电阻接地。

10、所述负载电阻是kω级别电阻。

11、所述风扇电路包括风扇电源和地之间依次串联的风扇电阻和风扇电容,风扇电阻和风扇电容的连接点为风扇电路的输入端,所述风扇电路的输入端与一风扇内部电路相连。

12、本实用新型的通风控制电路采用成本远低于mos管的三极管来代替mos管,使得通风控制电路的成本更低。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通风控制电路通过短路保护模块检测第一三极管的低压端来监控外部的风扇电路是否短路到风扇电源,实现了电压型而非电流型的监控,避免了风扇电路的影响尤其是其中电容的电流影响,避免了误触发保护导致风扇无法开启,也因此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风扇。再者,本实用新型在短路故障解除时,短路保护模块的输出端无电压输出,使得第二三极管自动恢复风扇电路正常工作时的功能,从而实现有效的自恢复,风扇电路能自动恢复正常工作。



技术特征:

1.一种通风控制电路,其输出端与一风扇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设于自该通风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到地依次串联的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其中第一三极管的低压端和第二三极管的高压端直接连接,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均与一pwm信号输出端连接以接收使能控制信号,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还与一短路保护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短路保护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一三极管的低压端连接且通过负载电阻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保护模块包括一个分压电路和基极与分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三三极管,通过第三三极管的导通来将所述短路保护模块的输出端的电压拉至使第二三极管截止的电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均是npn型三极管,npn型三极管的低压端为发射极,所述第三三极管的低压端接地,高压端为所述短路保护模块的输出端;或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电路包括彼此串联的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的连接点为分压电路的输出端;在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的彼此远离的两端中,其中一端接地,另一端为分压电路的输入端并与第一三极管的低压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一个延时电容接地,以确保第二三极管比第一三极管先导通,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导通相对于第二三极管的导通的延迟时间是毫秒级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通风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和第一三极管之间设有一串联的输出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高压端与输出电阻直接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低压端直接接地,所述输出电阻的电阻在20ω以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一基极电阻与pwm信号输出端连接,并通过第二基极电阻接地;且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三基极电阻与pwm信号输出端连接,并通过第四基极电阻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电阻是kω级别电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电路包括风扇电源和地之间依次串联的风扇电阻和风扇电容,风扇电阻和风扇电容的连接点为风扇电路的输入端,所述风扇电路的输入端与一风扇内部电路相连。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通风控制电路,其包括设于自其输出端到地依次串联的第一和第二三极管,第一三极管的低压端和第二三极管的高压端直接连接,第一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PWM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短路保护模块输出端连接,短路保护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一三极管的低压端连接且通过一电阻接地;短路保护模块检测其输入端的电压,若为高电平,将其输出端的电压拉至第二三极管的截止电平,否则,无电压输出。本技术的通风控制电路采用三极管来代替MOS管,成本更低;通过电压型的监控,避免风扇电路的影响,避免误触发保护导致风扇无法开启;且短路保护模块在故障解除时无电压输出,使第二三极管自动恢复,从而实现有效的自恢复。

技术研发人员:毛俊俊,顾胜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延锋国际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