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机载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75146发布日期:2023-09-16 17:37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机机载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远程控制,特别涉及一种无人机机载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1、近几年,无人机得到了大力的发展,经历了从军用化到民用化的过度,已经成功成为一种被广大行业所认可、能代替人力完成复杂工作的实用工具,目前无人机的使用方式是通过遥控器或者机巢的方式通过接收机及数传技术实现点对点式控制;

2、但在使用过程中,cofdm数据传输技术及目前的遥控技术容易受周围遮挡,线路通视及天气等因素影响,实际作业飞行距离收到较大限制,如果飞行线路通视不好,或被遮挡等原因,遥控及数传链路中断的情况下,无人机只能按照事先规划好的航线飞行,在此期间后端管理平台无法继续对无人机进行数据交互及控制从而使无人机在复杂地理、气象等场景存在难以控制的风险,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无人机机载控制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无人机机载控制系统,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人机机载控制系统,包括无人机本体和管理控制终端,所述无人机本体的内部设有飞控机组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通过导线与飞控机组模块电性模块,所述飞控机组模块的正面固定镶嵌有一组第一数据串口,所述飞控机组模块的正面固定镶嵌有sdk接口,所述飞控机组模块的右侧面固定镶嵌有第一供电对应接口,所述无人机本体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防护箱,所述防护箱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主控制模块和副控制模块,所述主控制模块和副控制模块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副控制模块通过数据线与sdk接口电性连接,所述主控制模块的内部设有4g/5g网络模块,所述主控制模块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一组第二数据串口,所述主控制模块的右侧面固定镶嵌有第二供电对应接口,所述第二供电对应接口通过线缆与第一供电对应接口电性连接,所述主控制模块通过无线网络与管理控制终端无线连接。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箱的右侧面固定镶嵌有信号收发器。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箱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镶嵌有观察框,所述观察框位于防护箱的中部。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箱的顶端固定镶嵌有两个稳固盘,每个所述稳固盘的上表面均与安装架的内顶壁固定连接。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箱的正面通过两个合页铰接有防护门,所述防护门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把手。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箱的上表面开设有一组穿线孔,每个所述穿线孔的内壁均卡接有防护胶套。

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9、一、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主控制模块、4g/5g网络模块、副控制模块、第一数据串口、第二数据串口、sdk接口、飞控机组模块和管理控制终端,能够通过第一数据串口和第二数据串口的线缆连与sdk接口与副控制模块的线缆连接,完成与现有无人机飞控的数据交互,完成对获取数据进行解析及转译,并通过4g/5g网络模块完成与管理控制终端的数据上下行传输,从而实现在管理平台实时掌控无人机飞行及任务状态,实时任务规划等操作,便于对无人机的远距离操控。

10、二、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电源模块、第一供电对应接口和第二供电对应接口,能够实现主控制模块的供电操作,并通过设置的信号收发器能够有效增加网络信号,便于数据的稳定传输,便于无人机的有效操作控制。

11、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技术特征:

1.一种无人机机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无人机本体(1)和管理控制终端(21),所述无人机本体(1)的内部设有飞控机组模块(4)和电源模块(7),所述电源模块(7)通过导线与飞控机组模块(4)电性模块,所述飞控机组模块(4)的正面固定镶嵌有一组第一数据串口(5),所述飞控机组模块(4)的正面固定镶嵌有sdk接口(3),所述飞控机组模块(4)的右侧面固定镶嵌有第一供电对应接口(6),所述无人机本体(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架(2),所述安装架(2)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防护箱(10),所述防护箱(10)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主控制模块(9)和副控制模块(8),所述主控制模块(9)和副控制模块(8)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副控制模块(8)通过数据线与sdk接口(3)电性连接,所述主控制模块(9)的内部设有4g/5g网络模块(20),所述主控制模块(9)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一组第二数据串口(19),所述主控制模块(9)的右侧面固定镶嵌有第二供电对应接口(18),所述第二供电对应接口(18)通过线缆与第一供电对应接口(6)电性连接,所述主控制模块(9)通过无线网络与管理控制终端(21)无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机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箱(10)的右侧面固定镶嵌有信号收发器(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机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箱(10)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镶嵌有观察框(13),所述观察框(13)位于防护箱(10)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机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箱(10)的顶端固定镶嵌有两个稳固盘(15),每个所述稳固盘(15)的上表面均与安装架(2)的内顶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机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箱(10)的正面通过两个合页铰接有防护门(11),所述防护门(1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把手(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机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箱(10)的上表面开设有一组穿线孔(17),每个所述穿线孔(17)的内壁均卡接有防护胶套(16)。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机机载控制系统,包括无人机本体和管理控制终端,所述无人机本体的内部设有飞控机组模块和电源模块,电源模块通过导线与飞控机组模块电性模块,飞控机组模块的正面固定镶嵌有一组第一数据串口,飞控机组模块的正面固定镶嵌有S D K接口,飞控机组模块的右侧面固定镶嵌有第一供电对应接口。该无人机机载控制系统,通过第一数据串口和第二数据串口的线缆连与SDK接口与副控制模块的线缆连接,完成与现有无人机飞控的数据交互,完成对获取数据进行解析及转译,并通过N BLOT4G网络模块完成与管理控制终端的数据上下行传输,从而实现在管理平台实时掌控无人机飞行及任务状态,实时任务规划等操作,便于对无人机的远距离操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云峰,李娜,王国辉,赵梓嘉,焦禹赫,田雨林,张纹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辽宁高比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7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