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温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75455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冷温控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温控器,可用作各类空调机、冷柜等制冷机械,特别是电冰箱的温度控制。
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86201024)公开了一种电冰箱电子控温器。该装置由传感电路、温度预置兼测读器、比较电路、延时电路、RS触发电路、发光指示电路等组成。以期收到成本较低、功能齐全、操作简便、性能可靠的效果,并且提高电冰箱的实用性、节电性和装饰性。然而由于装置中采用的电子元器件数量众多,不但使装置体积大、重量重、能耗大、成本较高,而且使整个控制系统的设计显得落后、累赘、可靠性低。用其取代现有的机械式温控器,还必须改动电冰箱的箱体结构,重新调整生产线。此外,该装置还只能用于双门双温电冰箱,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可靠性好、通用性强、温控范围大并且具有多种功能的温控器,以提高制冷机械、特别是电冰箱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该技术方案该制冷温控器包括传感电路、比较电路、一个控制制冷压缩机的执行电路以及一个RC降压整流电路。所说的比较电路中有一反馈支路串接着电位器W和二极管D5。
以下结合附图
所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附图是该实施例的电原理图。
图中传感电路由电阻R1和热敏电阻Rh(或者是集成恒流源)组成。电阻R2、R3起预置温度设定作用,并与电容C3、电位器W、比较器IC、二极管D5共同构成一比较电路。调节W可确定停机温度。所说的热敏电阻应安装在制冷机的蒸发器中以实现温度监控。电阻R4、继电器J、晶体管T构成一执行电路。该继电器J串接在制冷压缩机的接线上,直接控制压缩机的开和关。该继电器J也可用一双向可控硅取代。所说的降压整流电路包括一桥式整流电路D1至D4、电阻R4和电容C2。C2和R4构成的RC降压电路可使电源电压降至使用要求。自然,该降压电路也可改用一变压器。电容C1作滤波用;稳压管DW起稳压作用;D6是续流二极管;开关K可手动强制关机以使制冷机械保持常开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制冷机械启动时,由于C3的作用,比较器IC输入端1为高电平,因而输出端3亦为高电平。此电平反馈至输入端1则锁定开机状态(反馈量大小由调节W决定)。此时晶体管T导通。继电器J吸合并接通制冷压缩机电路,制冷机械即开始制冷。随着箱内温度的下降,热敏电阻Rh阻值逐渐增大,使输入端2电平不断上升。当该端电平超过输入端1时,比较器IC翻转,输出端3变为低电平(此时由于D3作用对于输入端1的反馈量为零,则锁定关机状态)。则T截止,J失电使压缩机停转,制冷机械进入保温状态。此后箱内温度逐渐上升,则热敏电阻Rh阻值也逐渐变小,输入端2的电平也逐渐降低。当该端电平低于输入端1时,比较器IC重新翻转,使制冷压缩机重新开机制冷。如此往复,可实现定温开机以及可调温度停机,满足双门双温电冰箱或其它制冷机械的工作要求。电位器W直接作为手动调节开关,以便人们根据需要来调整箱内的温度。当W调节至反馈量最大时,由于反馈至输入端1的电平较高,则制冷机械处于常闭状态(连续开机制冷)。
对于单门单温或单门双温电冰箱或制冷机械,只需将该温控器电路中的电位器W串接一电阻后与电阻R2对调位置就可适用。因此时输出端3对于输入端1的反馈量由R2、R3确定,调节W即可确定开停机温度,并使开停机温度差保持一个定值。这就实现了单门温控所需的跟随式温度控制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但具备温度设定、比较、无级调温、常开、常闭的功能,而且所采用的电子元件数量大为减少,仅为对比技术的 1/5 。体积、成本、重量,以及能耗也分别为对比技术的 1/5 、 1/3 、 1/6 和 3/5 。温度控制范围比机械式温控器大一倍。此外,该温控器可装入与原机械式温控器同样大小的外壳内,直接取代原有的机械式温控器,而无须改动原有的引接线及箱体结构,无须变动原有的箱体生产线。且性能更为可靠,通用强更强,可广泛适用于各种双门双温、单门单温以及单门双温制冷机械。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制冷机械,特别是电冰箱的制冷温控器,包括传感电路、比较电路、执行电路等,其特征在于该温控器还配有RC降压整流电路,并且所说的比较电路中还有一串接电位器W和二极管D5的反馈支路。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传感电路中采用热敏电阻Rh作为传感器。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执行电路中有一控制制冷压缩机开或关的继电器J。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制冷机械,特别是双门或单门电冰箱的制冷温控器,包括有传感电路、比较电路、执行电路以及RC降压整流电路。比较电路中有一串接电位器W和二极管D,的反馈支路;传感电路中设有热敏电阻Rh;执行电路中设有继电器J。该温控器不但具备温度设定、比较、无级调温、常开、常闭的功能,而且电子元件数量、体积、重量、成本及能耗分别为对比技术的
文档编号G05D23/24GK2036649SQ8820777
公开日1989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1988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1988年6月25日
发明者陈仲贤 申请人:陈仲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