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缸自动间歇充氧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39274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缸自动间歇充氧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缸充氧技术领域,尤指一种鱼缸自动间歇充氧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0002]氧气是鱼类及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鱼通过鳃吸收水中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一般鱼缸内的水中均含有一定的溶解氧,可供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生存,因此,水中溶解氧含量的多少,不仅关系到鱼缸内鱼的生存,而且影响到鱼的摄食、成长及生态环境的平衡稳定,鱼缸内的生态系统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细菌大多数都是好氧性细菌,如硝化细菌、枯草杆菌等就是利用溶解氧将有机物或有毒物资分解成简单的无毒物质。好氧菌的繁殖速度与溶氧量成正比,当溶氧量不足时这些细菌的机能将会受到抑制,使厌氧类细菌占据主导地位,导致氨氮积累,藻类滋生,水质恶化。鱼的吸氧相对来说是主动的,菌类是被动的,菌类是靠水流携带的溶氧呼吸的,尤其是水流较弱,水体溶氧量分布不均衡的缸中,菌类就更易乏氧。因此,鱼缸内的水是需要充氧的,但是不间歇地充氧又不是必须的,会浪费能源。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一种鱼缸自动间歇充氧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提供一种工作稳定、达到间隔充氧的目的的鱼缸自动间歇充氧控制电路。具有操作简易方便,安全稳定,寿命长的特点。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鱼缸自动间歇充氧控制电路包括工频变压器T、二极管Dl?D4、电阻Rl?R4、可调电阻RP、电解电容Cl和C2、稳压二极管D5,双向可控硅BCR、三极管Ql和Q2、光耦U2、继电器JS、三端稳压管Ul和充氧器M ; 二极管Dl?D4组成的整流桥的D2和D4的接点、Dl和D3的接点分别接工频变压器T次级线圈的两端,变压器T初级线圈的两端分别接电源的火线L端和电源零线N端,整流桥的二极管Dl和D2的接点分别与电解电容Cl的正极端和三端稳压管Ul的Vin端相连接,三端稳压管Ul的Vout端分别与电阻Rl和继电器JS的继电器线圈JS-1相连接,电阻Rl的另一端分别接可调电阻RP的一端和其移动端,可调电阻RP的另一端接继电器JS的触点I端,继电器线圈JS-1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3接光耦U2的管脚2,光耦U2的管脚3接三极管Ql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光耦U3的管脚4接双向可控硅BCR的控制极,光耦U2的管脚6接电阻R4,双向可控硅BCR的第一电极分别接电源的零线N端和电阻R4的另一端,双向可控硅BCR的第二电极接充氧器M,充氧器M的另一端接电源火线L端,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l的基极通过电阻R2分别接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端和继电器JS的触点3端,继电器JS的触点2端分别接电解电容C2的正极端和稳压二极管D5的负极端,电解电容Cl和C2的负极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三端稳压Ul的Gnd端均与整流桥的二极管D3和D4的接点连接。
[0005]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是:接通电源,工频变压器T次级线圈降压和经电解电容Cl整流后,由三端稳压管Ul稳压后对电路提供工作电源,直流电压经电阻R1、可调电阻RP和继电器常闭触点I端和2端对电解电容C2充电,当电解电容C2两端电压被充到稳压二极管D5击穿电压后,BGU BG2饱和导通,继电器JS继电器线圈JS-1通电继电器JS吸合,触点2端和3端接通,充氧器M开始工作,电解电容C2上的电压通过触点2端、3端和R2放电,维持BG1、BG2导通,继电器JS继续吸合,充氧器M继续工作;当电解电容C2两端电压下降到不能维持BGl、BC2导通时,BCl、BG2很快退出饱和区而截止,继电器JS的继电器线圈JS-1不通电继电器JS释放,触点2端、3端间断开,充氧器M停止工作,触点I端、2端接通,电解电容C2又进行第二次充电;这样周而复始,达到间隔充氧的目的。具有操作简易方便,安全稳定,寿命长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0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0007]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由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鱼缸自动间歇充氧控制电路包括工频变压器T、二极管Dl?D4、电阻Rl?R4、可调电阻RP、电解电容Cl和C2、稳压二极管D5,双向可控硅BCR、三极管Ql和Q2、光耦U2、继电器JS、三端稳压管Ul和充氧器M ; 二极管Dl?D4组成的整流桥的D2和D4的接点、Dl和D3的接点分别接工频变压器T次级线圈的两端,变压器T初级线圈的两端分别接电源的火线L端和电源零线N端,整流桥的二极管Dl和D2的接点分别与电解电容Cl的正极端和三端稳压管Ul的Vin端相连接,三端稳压管Ul的Vout端分别与电阻Rl和继电器JS的继电器线圈JS-1相连接,电阻Rl的另一端分别接可调电阻RP的一端和其移动端,可调电阻RP的另一端接继电器JS的触点I端,继电器线圈JS-1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3接光耦U2的管脚2,光耦U2的管脚3接三极管Ql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光耦U3的管脚4接双向可控硅BCR的控制极,光耦U2的管脚6接电阻R4,双向可控硅BCR的第一电极分别接电源的零线N端和电阻R4的另一端,双向可控硅BCR的第二电极接充氧器M,充氧器M的另一端接电源火线L端,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l的基极通过电阻R2分别接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端和继电器JS的触点3端,继电器JS的触点2端分别接电解电容C2的正极端和稳压二极管D5的负极端,电解电容Cl和C2的负极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三端稳压Ul的Gnd端均与整流桥的二极管D3和D4的接点连接。
[0009]使用时,接通电源,工频变压器T次级线圈降压和经电解电容Cl整流后,由三端稳压管Ul稳压后对电路提供工作电源,直流电压经电阻R1、可调电阻RP和继电器常闭触点I端和2端对电解电容C2充电,当电解电容C2两端电压被充到稳压二极管D5击穿电压后,BGUBG2饱和导通,继电器JS继电器线圈JS-1通电继电器JS吸合,触点2端和3端接通,充氧器M开始工作,电解电容C2上的电压通过触点2端、3端和R2放电,维持BG1、BG2导通,继电器JS继续吸合,充氧器M继续工作;当电解电容C2两端电压下降到不能维持BGl、BC2导通时,BCU BG2很快退出饱和区而截止,继电器JS的继电器线圈JS-1不通电继电器JS释放,触点2端、3端间断开,充氧器M停止工作,触点I端、2端接通,电解电容C2又进行第二次充电;这样周而复始,达到间隔充氧的目的。具有操作简易方便,安全稳定,寿命长的特点。
[0010]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的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鱼缸自动间歇充氧控制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的鱼缸自动间歇充氧控制电路包括工频变压器T、二极管Dl?D4、电阻Rl?R4、可调电阻RP、电解电容Cl和C2、稳压二极管D5,双向可控硅BCR、三极管Ql和Q2、光耦U2、继电器JS、三端稳压管Ul和充氧器M ; 二极管Dl?D4组成的整流桥的D2和D4的接点、Dl和D3的接点分别接工频变压器T次级线圈的两端,变压器T初级线圈的两端分别接电源的火线L端和电源零线N端,整流桥的二极管Dl和D2的接点分别与电解电容Cl的正极端和三端稳压管Ul的Vin端相连接,三端稳压管Ul的Vout端分别与电阻Rl和继电器JS的继电器线圈JS-1相连接,电阻Rl的另一端分别接可调电阻RP的一端和其移动端,可调电阻RP的另一端接继电器JS的触点I端,继电器线圈JS-1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3接光耦U2的管脚2,光耦U2的管脚3接三极管Ql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光耦U3的管脚4接双向可控硅BCR的控制极,光耦U2的管脚6接电阻R4,双向可控硅BCR的第一电极分别接电源的零线N端和电阻R4的另一端,双向可控硅BCR的第二电极接充氧器M,充氧器M的另一端接电源火线L端,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l的基极通过电阻R2分别接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端和继电器JS的触点3端,继电器JS的触点2端分别接电解电容C2的正极端和稳压二极管D5的负极端,电解电容Cl和C2的负极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三端稳压Ul的Gnd端均与整流桥的二极管D3和D4的接点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鱼缸自动间歇充氧控制电路,包括工频变压器T、二极管D1~D4、电阻R1~R4、可调电阻RP、电解电容C1和C2、稳压二极管D5,双向可控硅BCR、三极管Q1和Q2、光耦U2、继电器JS、三端稳压管U1和充氧器M;提供一种工作稳定、达到间隔充氧的目的的鱼缸自动间歇充氧控制电路。具有操作简易方便,安全稳定,寿命长的特点。
【IPC分类】G05B19-04, A01K63-04
【公开号】CN204347472
【申请号】CN201420810741
【发明人】修建东
【申请人】修建东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