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伺服器分派系统及其方法

文档序号:6608147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网路伺服器分派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网路伺服器分派系统及其方法,尤指一种适用于能依其负载指标以依序自动分派至下一个网路伺服器寻求连结的网路伺服器分派系统及其方法。
然而,传统习知分派方式需经由上述负载平衡切换器91进行分派,该负载平衡切换器91为一硬件设备,价格高昂,成本垫高,若因流量增加而需再连结数部负载平衡切换器91,诚非业者所能负担。况且,一旦负载平衡切换器91发生故障,整体分派连结作业势将停摆,均非十分理想。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网路伺服器分派系统及其方法,以便能因应各网路伺服器个别性能或特性,个别机动调整其转向条件,更具弹性。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网路伺服器分派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有一网路;复数个网路伺服器,分别连接于该网路,每一网路伺服器均有一对应的网址,并包括有一网路监视机制用以监视该网路伺服器的负载指标,以及一存储装置用以储存一转向条件、及下一个网路伺服器网址;以及复数个客户电脑,分别连接于该网路,每一客户电脑均有至少一超连结物件,每一超连结物件均有一预设网址以对应于上述其中一网路伺服器;由此,当一客户电脑点选启动其中一超连结物件时,能依该超连结物件的预设网址以寻求连结至其对应的网路伺服器,并当该网路伺服器检查其负载指标符合转向条件时便不再接受该客户电脑连结,并将下一个网路伺服器网址经由网路传送给该客户电脑以便供其另求连结。
其中该网路监视机制所监视的负载指标是指该网路伺服器的连结人数,且该转向条件是定义有当超过一特定的连结人数时,该网路伺服器便不再接受该客户电脑连结,并将下一个网路伺服器网址传送给该客户电脑以便供其另求连结。
其中该网路监视机制所监视的负载指标是指该网路伺服器的流量负载,且该转向条件是定义有当超过一特定的流量负载时,该网路伺服器便不再接受该客户电脑连结,并将下一个网路伺服器网址传送给该客户电脑以便供其另求连结。
其中该网路是指网际网路。
本发明一种网路伺服器,用以供至少一客户电脑经由网路以寻求连结,并能将该客户电脑分派至下一个网路伺服器另求连结,该客户电脑包括有一超连结物件,该超连结物件包括有一预设网址以对应于该网路伺服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网路伺服器主要包括有一网路监视机制,用以监视该网路伺服器的负载指标;以及一存储装置,储存有一转向条件、及下一个网路伺服器网址;由此,当该客户电脑点选启动其超连结物件时,能依该超连结物件的预设网址以寻求连结至其对应的该网路伺服器,并当该网路伺服器检查其负载指标符合转向条件时便不再接受该客户电脑连结,并将下一个网路伺服器网址经由网路传送给该客户电脑以便供其另求连结。
其中该网路监视机制所监视的负载指标是指该网路伺服器的连结人数,且该转向条件是定义有当超过一特定的连结人数时,该网路伺服器便不再接受该客户电脑连结,并将下一个网路伺服器网址传送给该客户电脑以便供其另求连结。
其中该网路监视机制所监视的负载指标是指该网路伺服器的流量负载,且该转向条件是定义有当超过一特定的流量负载时,该网路伺服器便不再接受该客户电脑连结,并将下一个网路伺服器网址传送给该客户电脑以便供其另求连结。
本发明一种网路伺服器分派方法,使用于一网路伺服器上,该网路伺服器能供至少一客户电脑经由网路以寻求连结,并能自行监视其负载指标,并储存有一转向条件、及下一个网路伺服器网址,上述方法用以将该客户电脑分派至下一个网路伺服器另求连结;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方法主要包括下列步骤(A)客户电脑寻求连结至该网路伺服器;(B)网路伺服器检查负载指标符合转向条件;(C)网路伺服器传送下一个网路伺服器网址给该客户电脑;以及(D)客户电脑寻求连结至下一个网路伺服器。
其中该步骤(B)所监视的负载指标是指该网路伺服器的连结人数,且该转向条件是定义有当超过一特定的连结人数时,该网路伺服器便不再接受该客户电脑连结,并将下一个网路伺服器网址传送给该客户电脑以便供其另求连结。
其中该步骤(B)所监视的负载指标是指该网路伺服器的流量负载,且该转向条件是定义有当超过一特定的流量负载时,该网路伺服器便不再接受该客户电脑连结,并将下一个网路伺服器网址传送给该客户电脑以便供其另求连结。
本发明一种电脑可读取记录媒体,使用于一网路伺服器上,该网路伺服器能供至少一客户电脑经由网路以寻求连结,并能自行监视其负载指标,并储存有一转向条件、及下一个网路伺服器网址,该记录媒体载有一软件程序,用以将该客户电脑分派至下一个网路伺服器另求连结;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软件程序主要包括第一程序码,用以接收该客户电脑的连结要求;第二程序码,用以检查负载指标符合转向条件;以及第三程序码,用以传送下一个网路伺服器网址给该客户电脑。
其中该负载指标是指该网路伺服器的连结人数,且该转向条件是定义有当超过一特定的连结人数时,该网路伺服器便不再接受该客户电脑连结,并将下一个网路伺服器网址传送给该客户电脑以便供其另求连结。
其中该负载指标是指该网路伺服器的流量负载,且该转向条件是定义有当超过一特定的流量负载时,该网路伺服器便不再接受该客户电脑连结,并将下一个网路伺服器网址传送给该客户电脑以便供其另求连结。
请一并参阅图3,本实施例是以一网际网路2环境加以说明。如图所示,复数个客户电脑30,31,32…(Client PC)分别连接于网际网路2,每一客户电脑30,31,32…均可使用如图2所示包括有复数个超连结物件的浏览器A或特用连网软件B。以客户电脑31为例,其浏览器310上的超连结物件311指向一预设网址IP11(IP Address),该预设网址IP11是对应于网际网路2上的网路伺服器11。
复数个网路伺服器11,12,13…亦分别连接于网际网路2,其皆用以提供同一服务主题(例如图2所示的线上扫毒功能)。当然,网际网路2上亦有供其他超连结物件连结的伺服器群组,例如电子报、教育学习、健康医疗、软件下载…等不同服务主题,由于其分派作业均与本例(线上扫毒)相同,经由本例以下说明后熟悉本项技术者当可依样据以实施,为简化本例说明在此无庸赘述。
图3另显示每一网路伺服器11,12,13…均有一对应的网址IP11,IP12,IP13…,每一网路伺服器均如网路伺服器11一样设有一网路监视装置111(Network Diagnostic Device)用以监视网路伺服器11的负载指标(Loading)。所谓负载指标是指连结至网路伺服器11的连结人数、或网路伺服器11的流量负载、或可作为评估网路伺服器11忙碌(Busy)指标的其他等效负载指标。
网路伺服器11另设有一存储装置112用以储存一转向条件、及下一个网路伺服器12网址IP12。同理,网路伺服器12所储存的下一个网路伺服器13网址为IP13,网路伺服器13所储存的下一个网路伺服器14网址为IP14,余此类推。
当客户电脑31点选启动超连结物件311(图2,图3)时,请一并参阅图4本例操作流程图,(步骤SA)客户电脑31便依超连结物件311的预设网址IP11指向网路伺服器11以寻求连结。(步骤SB)网路伺服器11遂检查其负载指标与存储装置12所储存的转向条件,例如符合超过某特定连结人数(200人)的转向条件、或符合超过某特定流量负载(80%)的转向条件时,网路伺服器11便不再接受客户电脑31的连结。继而(步骤SC)改将下一个网路伺服器12网址IP12传送给客户电脑31,(步骤SD)客户电脑31接收后便再指向下一个网路伺服器12,并重复上述流程以寻求网路伺服器12的连结。
倘若网路伺服器12的负载指标叉符合其转向条件,则又再重复上述流程,直到一网路伺服器13的负载指标不符合其转向条件,例如低于特定的连结人数(200人)、或流量负载(80%),则网路伺服器13便接受该客户电脑31的连结,立即将其网页110内容(详图2)传送给客户电脑31续行服务。
因此,同一服务主题的网路伺服器11,12,13…能依序自行监视负载指标是否达到其转向条件,自行决定是否接受该客户电脑31的连结,或将其分派至下一个网路伺服器寻求连结,无须额外花费设置传统负载平衡切换器,故可降低成本。
此外,网路业者可因应每一网路伺服器11,12,13…的个别性能或特性,例如频宽、连结人数…等,以个别机动调整各网路伺服器的转向条件,或遇有故障情事则立即调整上一个网路伺服器的存储装置内所储存的网址,故能切合实际或业者需求,当更具弹性能力。
本发明前揭的网路伺服器分派方法,可以电脑语言写成以便执行,而该写成的软件程序可以储存于任何微处理单元可以辨识、解读的纪录媒体,或包含有该纪录媒体的物品及装置。其不限为任何形式,该物品可为硬盘、软盘、光盘、ZIP、MO、IC晶片、随机存取存储体(RAM),或任何熟悉此项技艺者所可使用的包含有该纪录媒体的物品。由于本发明的网路伺服器分派方法已揭露完整,任何熟悉电脑语言者阅读本发明说明书即知如何撰写软件程序,故有关软件程序细节部分不在此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网路伺服器分派系统及其方法应已符合专利条件,故依法申请专利。惟应注意的是,上述诸多实施例仅是为了便于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发明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申请专利范围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权利要求
1.一种网路伺服器分派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有一网路;复数个网路伺服器,分别连接于该网路,每一网路伺服器均有一对应的网址,并包括有一网路监视机制用以监视该网路伺服器的负载指标,以及一存储装置用以储存一转向条件、及下一个网路伺服器网址;以及复数个客户电脑,分别连接于该网路,每一客户电脑均有至少一超连结物件,每一超连结物件均有一预设网址以对应于上述其中一网路伺服器;由此,当一客户电脑点选启动其中一超连结物件时,能依该超连结物件的预设网址以寻求连结至其对应的网路伺服器,并当该网路伺服器检查其负载指标符合转向条件时便不再接受该客户电脑连结,并将下一个网路伺服器网址经由网路传送给该客户电脑以便供其另求连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路伺服器分派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网路监视机制所监视的负载指标是指该网路伺服器的连结人数,且该转向条件是定义有当超过一特定的连结人数时,该网路伺服器便不再接受该客户电脑连结,并将下一个网路伺服器网址传送给该客户电脑以便供其另求连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路伺服器分派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网路监视机制所监视的负载指标是指该网路伺服器的流量负载,且该转向条件是定义有当超过一特定的流量负载时,该网路伺服器便不再接受该客户电脑连结,并将下一个网路伺服器网址传送给该客户电脑以便供其另求连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路伺服器分派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网路是指网际网路。
5.一种网路伺服器,用以供至少一客户电脑经由网路以寻求连结,并能将该客户电脑分派至下一个网路伺服器另求连结,该客户电脑包括有一超连结物件,该超连结物件包括有一预设网址以对应于该网路伺服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网路伺服器主要包括有一网路监视机制,用以监视该网路伺服器的负载指标;以及一存储装置,储存有一转向条件、及下一个网路伺服器网址;由此,当该客户电脑点选启动其超连结物件时,能依该超连结物件的预设网址以寻求连结至其对应的该网路伺服器,并当该网路伺服器检查其负载指标符合转向条件时便不再接受该客户电脑连结,并将下一个网路伺服器网址经由网路传送给该客户电脑以便供其另求连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路伺服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网路监视机制所监视的负载指标是指该网路伺服器的连结人数,且该转向条件是定义有当超过一特定的连结人数时,该网路伺服器便不再接受该客户电脑连结,并将下一个网路伺服器网址传送给该客户电脑以便供其另求连结。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路伺服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网路监视机制所监视的负载指标是指该网路伺服器的流量负载,且该转向条件是定义有当超过一特定的流量负载时,该网路伺服器便不再接受该客户电脑连结,并将下一个网路伺服器网址传送给该客户电脑以便供其另求连结。
8.一种网路伺服器分派方法,使用于一网路伺服器上,该网路伺服器能供至少一客户电脑经由网路以寻求连结,并能自行监视其负载指标,并储存有一转向条件、及下一个网路伺服器网址,上述方法用以将该客户电脑分派至下一个网路伺服器另求连结;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方法主要包括下列步骤(A)客户电脑寻求连结至该网路伺服器;(B)网路伺服器检查负载指标符合转向条件;(C)网路伺服器传送下一个网路伺服器网址给该客户电脑;以及(D)客户电脑寻求连结至下一个网路伺服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路伺服器分派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B)所监视的负载指标是指该网路伺服器的连结人数,且该转向条件是定义有当超过一特定的连结人数时,该网路伺服器便不再接受该客户电脑连结,并将下一个网路伺服器网址传送给该客户电脑以便供其另求连结。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路伺服器分派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B)所监视的负载指标是指该网路伺服器的流量负载,且该转向条件是定义有当超过一特定的流量负载时,该网路伺服器便不再接受该客户电脑连结,并将下一个网路伺服器网址传送给该客户电脑以便供其另求连结。
11.一种电脑可读取记录媒体,使用于一网路伺服器上,该网路伺服器能供至少一客户电脑经由网路以寻求连结,并能自行监视其负载指标,并储存有一转向条件、及下一个网路伺服器网址,该记录媒体载有一软件程序,用以将该客户电脑分派至下一个网路伺服器另求连结;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软件程序主要包括第一程序码,用以接收该客户电脑的连结要求;第二程序码,用以检查负载指标符合转向条件;以及第三程序码,用以传送下一个网路伺服器网址给该客户电脑。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脑可读取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负载指标是指该网路伺服器的连结人数,且该转向条件是定义有当超过一特定的连结人数时,该网路伺服器便不再接受该客户电脑连结,并将下一个网路伺服器网址传送给该客户电脑以便供其另求连结。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脑可读取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负载指标是指该网路伺服器的流量负载,且该转向条件是定义有当超过一特定的流量负载时,该网路伺服器便不再接受该客户电脑连结,并将下一个网路伺服器网址传送给该客户电脑以便供其另求连结。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主要是于一网路上连接有复数个网路伺服器,以供复数个客户电脑予以连结每一网路伺服器包括有一网路监视机制用以监视其负载指标,以及一存储装置用以储存一转向条件及下一个网路伺服器网址;当网路伺服器接收到客户电脑的连结要求时,若经检查其负载指标符合转向条件,则不再接受客户电脑连结,而将下一个网路伺服器网址经由网路传送给该客户电脑,以便供其另求连结。
文档编号G06F13/00GK1396528SQ0112008
公开日2003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12日
发明者李旭辉, 许圣伟 申请人:数位联合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