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机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58228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计算机机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计算机机箱,特别是指一种适于装设磁盘阵列系统的计算机机箱。
以使用三个硬盘的磁盘阵列系统为例,其储存资料的方式为当计算机主机欲将资料写入硬盘时,磁盘阵列系统中的控制器会将要写入的资料一分为二,第一部份资料存入第一硬盘,第二部份资料存入第二硬盘,同时将第一、第二部份资料进行运算而产生一校验码,此校验码被存入第三硬盘。控制器所产生的校验码具有重建资料的功能,即,当第一硬盘或第二硬盘损坏而导致主计算机无法读取第一部份或第二部份资料时,控制器可以将第二硬盘或第一硬盘的资料配合第三硬盘中的校验码进行运算,重新取得第一硬盘或第二硬盘的资料。此时,计算机管理员应将损坏的第一硬盘或第二硬盘更换或修复,控制器便会将复原的资料重新写入新的第一硬盘或第二硬盘中,同时依指示输出到计算机。
由于损坏的硬盘要进行更换或修复时,必须将硬盘与计算机主机分离,因此在计算机机箱中如何妥善地设置磁盘阵列系统,便成为设计者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已知的磁盘阵列系统在计算机机箱中的设置方式如图1a、图1b所示,其中图1a显示的是计算机外部,而第1b图显示的是计算机内部。
如图1a所示,计算机主机10在外观上包括一框架1、一可移除的外盖2以及一面板3;如图1b所示,在计算机主机10内部有分别设置于框架1上的一主机板4、一5.25吋宽的框架6、一3.5吋宽的框架7和设置于框架7内的一磁盘阵列系统5(在图中只显示一硬盘),主机板4和磁盘阵列系统5之间通过未图示的电路及电缆连接,另外,在计算机主机10内部的组件由于与本实用新型并无直接关系,在此省略其说明。
由图1a、图1b可知,当要更换损坏的硬盘5时,由于面板3是密闭的,因此需先将外盖2移除后,才可从框架7内拆取硬盘5,这对使用者而言并不方便。
另外,在中国台湾公告第291978号专利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读写器多余空间联结转换装置,此专利的发明人认为大型宽5.25吋高1.6吋软盘驱动器现在已很少有人使用,图1b中框架6的预留空间可容纳3个装置,而现在一般只装一个光驱,剩余的空间便闲置了。如图2所示,此专利的计算机读写器多余空间联结转换装置包含有一底端设有端子插座或电路板插座122的框匣120,框匣120内能装入三个宽3.5吋高1吋硬盘驱动器的磁盘驱动器座130,框匣120的内侧壁上并列设有三条凸轨121,得使内含宽3.5吋高1吋硬式磁盘驱动器的磁盘驱动器座130可通过其侧方的滑槽131沿凸轨121滑入,并使磁盘驱动器座130尾端凸起的端子或电路插板132能插入框匣120底端的端子插座或电路板插座122,而三个端子插座122本身具有阵列连接,并与计算机主机板连接,框匣120可用螺钉116定位于计算机110原预留给宽5.25吋装置的闲置空间111、112,使计算机110能产生新的磁盘阵列系统功能并增大其储存空间。
然而,上述专利所述的框匣120,即相当于图1b中的框匣7,因此其重点只在于框匣120可抽换地利用了图1b中框架6的剩余空间。但是对于使用者而言,运用此专利必须额外购买框匣120,而且还要进一步安装在框架6内,不很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计算机机箱设计的基本思想为以下两点1、在原有的框架中增设一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该专用框架具有可与计算机主机外部连通的开口部,方便使用者在更换损坏的硬盘时,直接从计算机主机前方将其抽出。
2、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不改变计算机机箱的原制作流程,即,在原有的制作流程下,装配者可选择装配已知的构件,或是装配本实用新型的构件,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原有生产线、且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实现上述改进。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计算机机箱,包括主框架;设置于主框架上,具有两个结合部的副框架;以及具有开口部和两个第一连接件的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借由第一连接件与结合部的结合,而以开口部面对计算机主机外部的方式固定在副框架上,且以可抽取的方式收容磁盘阵列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中,计算机机箱还包括多个螺钉,借由螺钉穿过结合部和第一连接件而使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与副框架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内设有多列导引件,磁盘阵列系统具有与导引件对应的多个突缘,借由导引件和突缘,使磁盘阵列系统可在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内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计算机机箱还包括设置于主框架上的第一面板,用以防止计算机主机的电磁干扰(EMI)外漏;以及设置于主框架上的第二面板,用以覆盖副框架和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之间的间隙,在第二面板上,对应每一个硬盘分别设有一个指示灯,以指示硬盘使用状态是否正常。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机箱,适用于装设有磁盘阵列系统的计算机主机中,包括具有四个结合部的主框架;以及由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所构成的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第一构件具有两个第二连接件、第二构件具有两个第三连接件,其中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借由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与结合部的结合而固定在主框架上,且以可抽取的方式收容磁盘阵列系统。该计算机机箱还包括多个螺钉,借由螺钉穿过结合部和第二连接件、以及结合部和第三连接件而使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与主框架结合。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计算机机箱的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设有与计算机主机外部连通的开口部,使用者在更换损坏的硬盘时,能非常方便地从计算机主机前方将其抽出,且该计算机机箱的制作不改变原有生产线、不增加成本。
以下结合
本实用新型计算机机箱的实施例。
图5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的前视图;图5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的侧视图;图6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面板的前视图;图6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二面板的前视图;图7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与副框架之间连接关系的局部放大图;图7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与主框架组合后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计算机机箱与周边组件组合后的前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与主框架组合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为一磁盘阵列系统模块40,包括一硬盘41和一外框架42,外框架42具有突缘421及卡合部422。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计算机机箱300如图4所示,适用于要安装磁盘阵列系统40的计算机主机中,包括一主框架310、一副框架380、一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320、多个螺钉330(见图5a)、一第一面板340以及一第二面板350。
本实施例的主框架310为计算机机箱300的基座,其上设有副框架380,与已知框架不同处在于其副框架380只设有两个结合部311,即在副框架两侧各设有两个穿孔311a、311b,与已知的两侧各设三个结合部的框架并不相同。
在图5a、图5b中,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320具有一开口部321、多列导引件322以及两个在下方向外延伸的第一连接件323,借由螺钉330穿过结合部311和第一连接件323、使第一连接件323与结合部311结合,而使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320以开口部321面对计算机主机外部的方式固定在主框架310的副框架380上。
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320利用导引件322和磁盘阵列系统40的突缘421、以可抽取的方式收容磁盘阵列系统40,即,磁盘阵列系统40可在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320内移动。
如图4、图6a、图6b所示,本实施例的计算机机箱300还包括一第一面板340和一第二面板350;第一面板340设置于主框架310上,用以防止计算机主机的电磁干扰外漏;第二面板350也设置于主框架310上,用以覆盖副框架380和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320之间的间隙,第二面板350上还设有数个指示灯351,用以显示内部组件的状态。
此外,本实施例的计算机机箱300在最外侧也设有装饰及保护用的第三面板360和第四面板370。
图7a、图7b为本实施例的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320与主框架310、副框架380的组合示意图,图7a为从图4中C方向所观看的视图,图7b为从图4中B方向所观看的视图,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320在侧面设有第一连接件323,借由数个螺钉330使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320的第一连接件323与副框架380连接在一起。
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320是通过螺钉330固定在副框架380上,因此一般使用者无法轻易地将两者拆离;即使使用者强行将两者拆离,本实施例的副框架380也无法装设两个5.25吋的装置,因为本实施例在副框架380两侧各只设置一个结合部311。
图8为从图4中B方向所观看的视图,图中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320、第一面板340以及第二面板350已被安装在主框架310上,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320内设有导引件322,而在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320的前方设有开口部321,与计算机主机的外部连通,且在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320的底侧设有一转接卡31,转接卡31上设有数个供硬盘41插接的插槽32。
由于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320设有可与计算机主机外部连通的开口部321,当要更换损坏的硬盘时,可直接从计算机主机前方将其抽出,非常方便。另从图示可知,本实施例的计算机机箱300的构成也不会改变原有制作流程,即,本实施例可在不改变原有生产线、且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实现上述改进。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计算机机箱400如图9所示,适用于装设有磁盘阵列系统40的计算机主机中,包括一主框架410、一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420以及多个螺钉430。
本实施例的主框架410仍为计算机机箱400的基底,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420由一第一构件421和一第二构件422所构成,且第一构件421具有两个第二连接件4211、4212,第二构件422具有两个第三连接件4221、4222,借由螺钉430穿过结合部411和第二连接件4211、4212、以及结合部411和第三连接件4221、4222使第二连接件4211、4212、第三连接件4221、4222与结合部411结合而使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420固定在主框架410上,且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420以可抽取的方式收容磁盘阵列系统40。
由本实施例的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420可知,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并非一定要由框架的形式所构成,只要其可安装于主框架上、且在其中可收容磁盘阵列系统即可。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已揭露如上,但其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所做的等同设计当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计算机机箱,包括一主框架和一副框架,其特征在于该副框架设置于该主框架上,具有两个结合部;以及该机箱还包括一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具有一开口部以及两个第一连接件,借由该第一连接件与该结合部结合而以该开口部面对该计算机主机外部的方式固定在该副框架上,且以可抽取的方式收容该磁盘阵列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计算机机箱还包括多个螺钉,借由该螺钉穿过该结合部和该第一连接件而使该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与该副框架结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算机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内设有多列导引件,该磁盘阵列系统具有与该导引件对应的多个突缘,借由该导引件和该突缘,使该磁盘阵列系统可在该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内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计算机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计算机机箱还包括一第一面板,设置于该主框架上,用以防止计算机主机的电磁干扰外漏;以及一第二面板,设置于该主框架上,用以覆盖该副框架和该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之间的间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计算机机箱,适用于装设有磁盘阵列系统的计算机主机中,包括:主框架、设置于主框架上且具有两个结合部的副框架以及具有开口部和两个第一连接件的磁盘阵列系统专用框架,借由第一连接件与结合部的结合而以开口部面对计算机主机外部的方式固定在副框架上,且以可抽取的方式收容磁盘阵列系统。本计算机机箱的设计,可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使磁盘阵列系统的抽换更为方便。
文档编号G06F1/16GK2503520SQ0126826
公开日2002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01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01年10月18日
发明者游逸, 林进来 申请人: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