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式电子器件的退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31654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模块式电子器件的退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退出机构,应用于电子装置的内建式或外接式容置槽,以退出容置于容置槽中的模块式电子器件。
针对电子装置的储存需求,又发展出多种磁盘驱动器以搭配使用,如软盘机、光驱等等,其中由于磁盘驱动器的种类繁多,所以在使用时必须将所需的其一磁盘驱动器种类配置于电子装置的容置槽(不论是内建或是外接于电子装置)才得以使用,但往往所需使用的磁盘驱动器种类并不仅止于一种,或是临时需要使用另一种磁盘驱动器时,却必须将正容置于电子装置的容置槽的磁盘驱动器做更换,而导致使用的不便,因而后来发展出一种模块式电子器件,此模块式电子器件可以为软盘机或是光驱等等,且其能够容置于电子装置的容置槽,并可以容置槽中的退出机构将其自容置槽中退出,而再将另一模块式电子器件置入容置槽中。举例来说,一般的笔记型计算机为达到轻薄短小的要求,多将磁盘驱动器设计为外接式,外接的方式有二种,一种直接在笔记型计算机上设置容置槽,一种则是设计一外接盒,再将磁盘驱动器装设于容置槽或外接盒内。
一般可见应用于电子装置的退出机构中,大多数都是在电子器件的末端设置一推杆,将组装于连接端口上的电子器件向外推出,然而此种外接式的电子器件必须确保与电子装置的连接端口电性连接,除了设计推出电子器件的推杆外,还必须设计一扣锁,当电子器件完全与连接端口电性连接后,扣锁扣住电子器件,避免电子器件受到不当外力而退出,影响工作的执行。然而由于推杆及扣锁是分别独立的设计,当使用者要退出电子器件时,必须先将扣锁解除后,方能操作推杆将电子器件退出,如此的设计并不适当。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模块式电子器件的退出机构,应用于电子装置的内建式或外接式容置槽,此机构包括有扣抵件、第一杆件及第二杆件,其中扣抵件可活动地设于容置槽的侧边,并具有尖端邻近容置槽侧边的第一楔形面、设于扣抵件与容置槽侧边间的弹性件及扣抵于模块式电子器件的扣部,第一杆件的侧边对应模块式电子器件,且枢设于容置槽及枢接于第二杆件,而第二杆件具有退出件及对应第一楔形面的第二楔形面,在朝向容置槽开口方向推动退出件时,将驱使第二杆件带动第一杆件退出模块式电子器件,并由第一、二楔形面的接触带动扣抵件使弹性件压缩,而解除扣部对模块式电子器件的扣抵。
具体地讲,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模块式电子器件的退出机构,设置于一容置槽,所述结构包括一扣抵件,可活动地设置于该容置槽的侧边,常态扣抵于一模块式电子器件;一第二杆件,可活动地设置于该容置槽并对应于该扣抵件的位置;
一第一杆件,可活动地设置于该容置槽并对应于该模块式电子器件,该第一杆件并与该第二杆件构成连动关系;及一退出件,可活动地设置于该容置槽并与该第一、二杆件一同构成连动关系,该退出件驱动该第二杆件,该第二杆件带动该扣抵件,该模块式电子器件离开该扣抵件的扣抵位置,该模块式电子器件通过该第一杆件退出该容置槽。
所述扣抵件具有尖端邻近该容置槽侧边的一第一楔形面,且该第二杆件具有对应该第一楔形面的一第二楔形面,以由该第二杆件带动该扣抵件。
所述扣抵件具有设于该扣抵件与该容置槽侧边间的一弹性件,以使该第二杆件带动该扣抵件压缩该弹性件,而向该容置槽侧边移动,以解除对该模块式电子器件的扣抵。
所述弹性件为一弹簧。
所述扣抵件具有一带动件,且该第二杆件具有对应该带动件的一第一楔形面,以由该第二杆件带动该扣抵件。
所述扣抵件具有设于其枢设点的一扭力件,以使该扣抵件可扣抵于该模块式电子器件,并使该第二杆件带动该扣抵件抵抗该扭力件的施力,以解除对该模块式电子器件的扣抵。
所述扭力件为一扭转弹簧。
所述扣抵件具有一扣部,以扣抵于一模块式电子器件。
所述退出件设置于该第二杆件,以驱动该第二杆件。
所述第二杆件与该第一杆件枢接。
所述设置于该第二杆件的该退出件突出该容置槽的侧边。
所述退出机构还包括一挡件,该挡件设于该容置槽中该第一杆件对应该模块式电子器件的相反侧边,以限制该第一杆件的移动范围。
所述退出件对应该第一杆件,以驱使该第一杆件朝向该容置槽开口方向移动,而退出该模块式电子器件,并带动该第二杆件,以驱使该扣抵件解除对该模块式电子器件的扣抵。
所述退出件包括一凸轮及突出该容置槽侧边的一板手,于拉动该板手时,该退出件会旋转,而使该凸轮距离其轴的较远程接触该第一杆件,而推动该第一杆件。
所述退出件还包括设于其枢设点的一扭力件,以使该退出件回复至对应该扣部扣抵于该模块式电子器件的位置。
所述扭力件为一扭转弹簧。
所述退出机构还包括一限制件,且该第二杆件具有一凹槽,该限制件设于该容置槽中,并置入该凹槽,以限制该第二杆件的移动方向。
所述第一杆件的侧边还具有一弹出部,且该弹出部为突出该第一杆件的弧形,并对应该模块式电子器件。
所述第二杆件还具有邻近该扣抵件的一弹性件,以使该第二杆件回复至对应该扣部扣抵于该模块式电子器件的位置。
所述弹性件为一弹簧。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6为位于容置槽外部的退出件的施力示意图;图7A、7B、7C为置入模块式电子器件于容置槽时的动作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图;图9A、9B、9C、9D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自容置槽中退出模块式电子器件的动作图;

图10为位于容置槽外部的退出件的施力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图;图12A、12B、12C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自容置槽中退出模块式电子器件的动作图;图13A、13B、13C为置入模块式电子器件于容置槽时的动作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组合图;及图15A、15B、15C、15D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自容置槽中退出模块式电子器件的动作图。
扣抵件10是可活动地设于容置槽1的侧边,并具有第一楔形面11、弹性件12、扣部13,其中第一楔形面11的尖端邻近容置槽1的侧边,弹性件12设于扣抵件10与容置槽1的侧边间,其可为一弹簧,而扣部13则供扣抵件10在常态时扣抵于模块式电子器件2。
第一杆件20可活动地设于容置槽1,并对应于模块式电子器件2,也就是枢设于容置槽1,且一端枢接于第二杆件30,第一杆件20的侧边具有弹出部21,此弹出部21为突出第一杆件20的弧形,并对应模块式电子器件2(也就是两者直接接触或仅在做动时接触皆可)。
第二杆件30可活动地设于容置槽1,对应于扣抵件10的位置,并与第一杆件20构成连动关系,其具有退出件31、第二楔形面32及凹槽33,其中退出件31突出容置槽1的侧边,并与第一杆件20及第二杆件30一同构成连动关系,用以驱使第二杆件30带动扣抵件10,而解除扣抵件10对模块式电子器件2的扣抵,并由第一杆件20将模块式电子器件2退出容置槽1,第二楔形面32对应第一楔形面11(也就是两者直接接触或仅在做动时接触皆可),凹槽33则供限制件50置入,以限制第二杆件30的移动方向。
挡件40设于容置槽1中第一杆件20对应模块式电子器件2的相反侧边,以限制第一杆件20的移动范围。
如图4所示,当上述的容置槽1供模块式电子器件2容置时,因考虑到容置槽1的连接埠3的设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也就必须设置在平行连接埠3的另一平面(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设于连接埠3之下)。
如图5A、5B、5C及图6所示,此处以光驱为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先往朝向容置槽1开口方向推动退出件31,以在凹槽33与限制件50的限制下,驱使第二杆件30带动第一杆件20以弹出部21退出模块式电子器件2,并由第一、二楔形面11、32的接触带动扣抵件10使弹性件12压缩,而解除扣抵件10的扣部13对模块式电子器件2的扣抵,而在释放退出件31后,弹性件12通过其自身的弹力使扣抵件10移动至扣部13扣抵模块式电子器件2的位置,而同样在第一、二楔形面11、32的接触及凹槽33与限制件50的限制下,扣抵件10驱使第二杆件30带动第一杆件20一同移动至对应扣抵件10的扣部13扣抵于模块式电子器件2的位置,此时挡件40将限制第一杆件20移动的范围,而使其与第二杆件30一同回复至前述位置,而如图7A、7B、7C所示的扣部13的运动方式,在置入模块式电子器件2时,则直接将其推入容置槽1中,此时扣抵件10会受到模块式电子器件2的压迫而压缩弹性件12,并待模块式电子器件2完全置入容置槽1后,扣抵件10即以扣部13扣抵于模块式电子器件2。
如图8及图9A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模块式电子器件的退出机构的第二种实施例,应用于电子装置的容置槽1,此容置槽1可以内建于电子装置中或是外接于电子装置,以容置模块式电子器件2(可以为各式磁盘驱动器等),此退出机构包括有扣抵件10、第一杆件20、第二杆件30及退出件31,以便于轻易地更换设置于电子装置的容置槽中的模块式电子器件。
扣抵件10,可活动地设于容置槽1的侧边,并具有第一楔形面11、弹性件12及扣部13,其中第一楔形面11的尖端邻近容置槽1的侧边,弹性件12设于扣抵件10与容置槽1的侧边间,其可为一弹簧,而扣部13则供扣抵件10在常态时扣抵于模块式电子器件2。
第一杆件20可活动地设于容置槽1,并对应于模块式电子器件2,也就是枢设于容置槽1,且一端对应第二杆件30的另一端(可以为图2中所示的第一杆件20与第二杆件30枢接,或是图9C中所示的第一杆件20贴合于第二杆件30的另一端),第一杆件20的侧边具有弹出部21,此弹出部21为突出第一杆件20的弧形,并对应模块式电子器件2(也就是两者直接接触或仅在做动时接触皆可)。
第二杆件30可活动地设于容置槽1,对应于扣抵件10的位置,并与第一杆件20构成连动关系,其具有第二楔形面32及凹槽33,其中第二楔形面32对应第一楔形面11(也就是两者直接接触或仅在做动时接触皆可),凹槽33则供限制件50置入,以限制第二杆件30的移动方向。
退出件31与第一杆件20及第二杆件30一同构成连动关系,以驱使第二杆件30带动扣抵件10,而解除扣抵件10对模块式电子器件2的扣抵,并由第一杆件20将模块式电子器件2退出容置槽1,也就是退出件31枢设于容置槽1,包括凸轮311、突出容置槽1侧边的板手312及扭力件313,其中在扣抵件10扣抵于模块式电子器件2时,凸轮311的距离其轴的较远程离第一杆件20较远,而其较近端则接触第一杆件20,板手312用以将模块式电子器件2退出,至于扭力件313则可为一扭转弹簧,并设置于退出件31的枢设点,用以使退出件31回复至对应扣抵件10的扣部13扣抵于模块式电子器件2的位置。
如图9A、9B、9C、9D及图10所示,在使用时,先拉动退出件31的板手312,退出件31会抵抗扭力件313的扭力而旋转,使凸轮311以距离其轴的较远程接触第一杆件20,而推动第一杆件20朝向容置槽1开口方向移动,并以弹出部21退出模块式电子器件2,并在凹槽33与限制件50的限制下带动第二杆件30,以由第一、二楔形面11、32的接触带动扣抵件10使弹性件12压缩,而解除扣部13对模块式电子器件2的扣抵,而在释放退出件31后,扭力件313以其自身的扭力使退出件31回复至对应于扣抵件10的扣部13扣抵于模块式电子器件2的位置,且弹性件12亦通过其自身的弹力使扣抵件10移动至扣部13扣抵模块式电子器件2的位置,而同样在第一、二楔形面11、32的接触及凹槽33与限制件50的限制下,扣抵件10驱使第二杆件30带动第一杆件20一同移动至对应扣抵件10的扣部13扣抵于模块式电子器件2的位置,此时退出件31也将限制第一杆件20移动的范围,而使其与第二杆件30一同回复至前述位置,而如图7A、7B、7C所示的扣部13的运动方式,在置入模块式电子器件2时,则直接将其推入容置槽1中,此时扣抵件10会受到模块式电子器件2的压迫而压缩弹性件12,并待模块式电子器件2完全置入容置槽1后,扣抵件10即以扣部13扣抵于模块式电子器件2。
如图11及图12A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模块式电子器件的退出机构的第三种实施例,系应用于电子装置的容置槽1,此容置槽1可以内建于电子装置中或是外接于电子装置,以容置模块式电子器件2(可以为各式磁盘驱动器等),此退出机构包括有扣抵件10、第一杆件20、第二杆件30及挡件40,以便于轻易地更换设置于电子装置的容置槽中的模块式电子器件。
扣抵件10枢设于容置槽1的侧边,并具有扭力件313、扣部13及带动件14,其中扭力件31 3可以为一扭转弹簧,并设于扣抵件10的枢设点,以使扣部13在常态时扣抵于模块式电子器件2。
第一杆件20可活动地设于容置槽1,并对应于模块式电子器件2,也就是枢设于容置槽1,且一端枢接于第二杆件30,第一杆件20的侧边具有弹出部21,此弹出部21为突出第一杆件20的弧形,并对应模块式电子器件2(也就是两者直接接触或仅在做动时接触皆可)。
第二杆件30可活动地设于容置槽1,对应于扣抵件10的位置,并与第一杆件20构成连动关系,其具有退出件31、第一楔形面11、凹槽33及弹性件12,其中退出件31突出容置槽1的侧边,并与第一杆件20及第二杆件30一同构成连动关系,用以驱使第二杆件30带动扣抵件10,而解除扣抵件10对模块式电子器件2的扣抵,并由第一杆件20将模块式电子器件2退出容置槽1,第一楔形面11对应带动件14(也就是两者直接接触或仅在做动时接触皆可),以经由带动件14移动第一杆件20,凹槽33供限制件50置入,以限制第二杆件30的移动方向,弹性件12则可为弹簧,并邻近扣抵件10,以使第二杆件30回复至对应扣抵件10的扣部扣抵于模块式电子器件2的位置。
挡件40设于容置槽1中第一杆件20对应模块式电子器件2的相反侧边,以限制第一杆件20的移动范围。
如图6及图12A、12B、12C所示,在使用时,先往朝向容置槽1开口方向推动退出件31,将在凹槽33与限制件50的限制下,驱使第二杆件30带动第一杆件20以弹出部21退出模块式电子器件2,并由第一楔形面11接触带动件14而使扣抵件10抵抗扭力件313的扭力旋转,而解除扣抵件10的扣部13对模块式电子器件2的扣抵,而在释放退出件31后,扭力件313通过其自身的扭力使扣抵件10旋转至扣部13扣抵模块式电子器件2的位置,而同样在带动件14与第一楔形面11的接触及凹槽33与限制件50的限制下,扣抵件10驱使第二杆件30带动第一杆件20一同移动至对应扣抵件10的扣部13扣抵于模块式电子器件2的位置,此时挡件40将限制第一杆件20移动的范围,而使其与第二杆件30一同回复前述位置,而如图13A、13B、13C所示的扣部13的运动方式,在置入模块式电子器件2时,则直接将其推入容置槽1中,此时扣抵件10会受到模块式电子器件2的压迫而抵抗扭力件313的扭力旋转,并待模块式电子器件2完全置入容置槽1后,扣抵件10即以扣部13扣抵于模块式电子器件2。
如图14及图15A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模块式电子器件的退出机构的第四种实施例,应用于电子装置的容置槽1,此容置槽1可以内建于电子装置中或是外接于电子装置,以容置模块式电子器件2(可以为各式磁盘驱动器等),此退出机构包括有扣抵件10、第一杆件20、第二杆件30及退出件31,以便于轻易地更换设置于电子装置的容置槽中的模块式电子器件。
扣抵件10枢设于容置槽1的侧边,并具有扭力件313、扣部13及带动件14,其中扭力件313可以为一扭转弹簧,并设于扣抵件10的枢设点,以使扣部13在常态时扣抵于模块式电子器件2。
第一杆件20可活动地设于容置槽1,并对应于模块式电子器件2,也就是枢设于容置槽1,且一端对应第二杆件30的另一端(可以为图2中所示的第一杆件20与第二杆件30枢接,或是图9C中所示的第一杆件20贴合于第二杆件30的另一端),第一杆件20的侧边具有弹出部21,此弹出部21为突出第一杆件20的弧形,并对应模块式电子器件2(也就是两者直接接触或仅在做动时接触皆可)。
第二杆件30可活动地设于容置槽1,对应于扣抵件10的位置,并与第一杆件20构成连动关系,其具有第一楔形面11、凹槽33及弹性件12,其中第一楔形面11对应带动件14(也就是两者直接接触或仅在做动时接触皆可),以经由带动件14移动第一杆件20,凹槽33供限制件50置入,以限制第二杆件30的移动方向,弹性件12则可为弹簧,并邻近扣抵件10,以使第二杆件30回复至对应扣抵件10的扣部13扣抵于模块式电子器件2的位置。
退出件31与第一杆件20及第二杆件30一同构成连动关系,以驱使第二杆件30带动扣抵件10,而解除扣抵件10对模块式电子器件2的扣抵,并由第一杆件20将模块式电子器件2退出容置槽1,也就是退出件31枢设于容置槽1,包括凸轮311、突出容置槽1侧边的板手312及扭力件313,其中在扣抵件10扣抵于模块式电子器件2时,凸轮311的距离其轴的较远程离第一杆件20较远,而其较近端则接触第一杆件20,板手312用以将模块式电子器件2退出,至于扭力件313则设置于退出件31的枢设点,用以使退出件31回复至对应扣抵件10的扣部13扣抵于模块式电子器件2的位置。
如图10及图15A、15B、15C、15D所示,在使用时,先拉动退出件31的板手312,退出件31会抵抗扭力件313的扭力而旋转,使凸轮311以距离其轴的较远程接触第一杆件20,而推动第一杆件20朝向容置槽1开口方向移动,以弹出部21退出模块式电子器件2,并在凹槽33与限制件50的限制下带动第二杆件30,以由第一楔形面11接触带动件14而使扣抵件10抵抗扭力件313的扭力旋转,而解除扣部13对模块式电子器件2的扣抵,而在释放退出件31后,扭力件313通过其自身的扭力使扣抵件10旋转至扣部13扣抵模块式电子器件2的位置,而同样在带动件14与第一楔形面11的接触及凹槽33与限制件50的限制下,扣抵件10驱使第二杆件30带动第一杆件20一同移动对应扣抵件10的扣部13扣抵于模块式电子器件2的位置,此时挡件40将限制第一杆件20移动的范围,而使其与第二杆件30一同回复前述位置,而如图13A、13B、13C所示的扣部13的运动方式,在置入模块式电子器件2时,则直接将其推入容置槽1中,此时扣抵件10会受到模块式电子器件2的压迫而抵抗扭力件313的扭力旋转,并待模块式电子器件2完全置入容置槽1后,扣抵件10即以扣部13扣抵于模块式电子器件2。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模块式电子器件的退出机构,其在仅需以微小的施力驱动一个退出件的情形下,即可将一种模块式电子器件自容置槽中退出,而更换成其它种模块式电子器件,因此极具便利性。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模块式电子器件的退出机构,设置于一容置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一扣抵件,可活动地设置于该容置槽的侧边,常态扣抵于一模块式电子器件;一第二杆件,可活动地设置于该容置槽并对应于该扣抵件的位置;一第一杆件,可活动地设置于该容置槽并对应于该模块式电子器件,该第一杆件并与该第二杆件构成连动关系;及一退出件,可活动地设置于该容置槽并与该第一、二杆件一同构成连动关系,该退出件驱动该第二杆件,该第二杆件带动该扣抵件,该模块式电子器件离开该扣抵件的扣抵位置,该模块式电子器件通过该第一杆件退出该容置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模块式电子器件的退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抵件具有尖端邻近该容置槽侧边的一第一楔形面,且该第二杆件具有对应该第一楔形面的一第二楔形面,该第二杆件带动该扣抵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模块式电子器件的退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抵件具有设于该扣抵件与该容置槽侧边间的一弹性件,该第二杆件带动该扣抵件压缩该弹性件,向该容置槽侧边移动,该模块式电子器件离开扣抵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模块式电子器件的退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一弹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模块式电子器件的退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抵件具有一带动件,且该第二杆件具有对应该带动件的一第一楔形面,该第二杆件带动该扣抵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模块式电子器件的退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抵件具有设于其枢设点的一扭力件,该扣抵件可扣抵于该模块式电子器件,并且该第二杆件带动该扣抵件抵抗该扭力件的施力,该模块式电子器件离开扣抵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模块式电子器件的退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件为一扭转弹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模块式电子器件的退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抵件具有一扣部,扣抵于一模块式电子器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模块式电子器件的退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出件设置于该第二杆件,驱动该第二杆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模块式电子器件的退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件与该第一杆件枢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模块式电子器件的退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于该第二杆件的该退出件突出该容置槽的侧边。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模块式电子器件的退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出机构还包括一挡件,该挡件设于该容置槽中该第一杆件对应该模块式电子器件的相反侧边,限制该第一杆件的移动范围。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模块式电子器件的退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出件对应该第一杆件,该第一杆件朝向该容置槽开口方向移动,而退出该模块式电子器件,并带动该第二杆件,驱使该扣抵件解除对该模块式电子器件的扣抵。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模块式电子器件的退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出件包括一凸轮及突出该容置槽侧边的一板手,于拉动该板手时,该退出件会旋转,而使该凸轮距离其轴的较远程接触该第一杆件,而推动该第一杆件。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模块式电子器件的退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出件还包括设于其枢设点的一扭力件,该退出件回复至对应该扣部扣抵于该模块式电子器件的位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模块式电子器件的退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件为一扭转弹簧。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模块式电子器件的退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出机构还包括一限制件,且该第二杆件具有一凹槽,该限制件设于该容置槽中,并置入该凹槽,限制该第二杆件的移动方向。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模块式电子器件的退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的侧边还具有一弹出部,且该弹出部为突出该第一杆件的弧形,并对应该模块式电子器件。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模块式电子器件的退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件还具有邻近该扣抵件的一弹性件,以使该第二杆件回复至对应该扣部扣抵于该模块式电子器件的位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模块式电子器件的退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一弹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块式电子器件的退出机构,用以退出置于电子装置容置槽中的模块式电子器件,此机构设于容置槽中,仅需通过一个推动件即可达到解除对模块式电子器件锁扣的关系及将模块式电子器件退出于容置槽外,因而可轻易地更换各类型的模块式电子器件。
文档编号G06F1/16GK2532518SQ02207929
公开日2003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19日
发明者林金正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