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传输方法及服务器计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24950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数据传输方法及服务器计算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服务器计算机的数据传输方法,特别涉及到采用索引信息的数据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便携式信息终端与服务器计算机相比,在存储装置的容量和控制装置的处理能力等方面都有所不足。因而,存在「当从服务器计算机向便携式信息终端传送数据时,也同时传送索引文件使便携式信息终端上的数据利用效率得到提高」这样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说明书摘要,段落0009)。
专利文献1特开2000-215160号公报(说明书摘要,段落0009)在向便携式信息终端发送索引信息的专利文献1中,仅仅记载有只是服务器计算机和便携式信息终端间的数据传输。因此,就以往技术来说,存在不能采用便携式信息终端简单实行服务器计算机间数据传输之类的课题。也就是说,为了实行服务器计算机间的数据传输,人们必须处于设置有服务器计算机的场所。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即使在没有设置服务器计算机的场所也能实行服务器计算机间数据传输的数据传输方法。
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数据传输方法来达到的,即通过第1服务器计算机将具有数据识别信息和地址的索引信息发送给第1便携式信息终端,第1便携式信息终端将该所发送的索引信息发送给第2便携式信息终端,第2便携式信息终端根据所发送的索引信息,发出向第2服务器计算机传输数据的请求,这种场合下第1服务器计算机向第2服务器计算机发送数据。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便携式信息终端间传输索引信息,因而在服务器计算机间也可以实行索引信息所指示的数据传输,并且从未设置服务器计算机的场所也能够实行服务器计算机间的数据传输。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示例1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同实施示例中本地服务器的框图。
图3是同实施示例中便携式信息终端的框图。
图4是同实施示例中本地服务器的硬件结构图。
图5是同实施示例中便携式信息终端的硬件结构图。
图6表示的是同实施示例中的索引信息。
图7表示的是同实施示例中的数据列表信息。
图8是表示同实施示例中与数据列表请求有关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同实施示例中与索引信息请求有关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同实施示例中与便携式信息终端间索引信息传输有关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同实施示例中与本地服务器间数据传输有关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示例2中与索引信息、简略文件及数据列表信息生成有关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示例3的概略结构图。
图14表示的是同实施示例中的索引信息。
图15是表示同实施示例中与索引信息请求有关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6表示的是本发明实施示例1的数据列表分析。
图17是表示同实施示例的概略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采用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示例。在下面的实施示例中,作为服务器计算机的示例举出本地服务器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结构图。100是数据传输源的本地服务器(home server)A,101是上述本地服务器A100的所有者携带的便携式信息终端A,110是数据传输目标的本地服务器B,111是上述本地服务器B110的所有者携带的便携式信息终端B。上述本地服务器A100和上述本地服务器B110用因特网等网络所连接。通过上述本地服务器A对所储存的数字内容等数据,生成索引信息将该索引信息发送给上述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用来保持上述索引信息,按照需要显示上述索引信息的内容。上述本地服务器B110的所有者在得到显示于上述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上的索引信息所示数据的场合下,请求从上述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向上述便携式信息终端B111发送该索引信息。
上述便携式信息终端B111若接收到该索引信息,则根据该索引信息经由因特网等网络,向上述本地服务器A发出将该索引信息所示的该数据发送给上述本地服务器B110的请求。上述本地服务器A100针对来自上述便携式信息终端B111的上述请求,经由因特网等网络将该数据发送给上述本地服务器B110。上述本地服务器B110从上述本地服务器A100接收该数据并加以保存。
图2是上述本地服务器A100的框图。本地服务器A100具备数据保存部201,用来对图像、动态图像及音乐的内容等数据进行储存;索引信息管理部202,用来生成·管理上述数据保存部201中所储存的对各数据的索引信息;便携式信息终端通信部203,用于通过红外线和无线或有线方式与便携式信息终端进行通信;网络通信部204,用来经由因特网等网络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还有,虽然作为数据传输目标的本地服务器B110也成为相同的框图,但是如果仅仅是接收数据,则索引信息管理部202和便携式信息终端通信部203也可以省去。
图3是上述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的框图。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具备便携式信息终端通信部302,用来与其它便携式信息终端进行通信;网络通信部303,用来经由因特网等网络与本地服务器等其它设备进行通信;控制部304,用来实行与索引信息有关的处理以及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整体的控制;输入部305,是输入人工接口;输出部306,是输出人工接口;索引信息保存部307,用来保存索引信息。还有,作为索引信息传送目标的便携式信息终端B111也为相同的框图。
图4是上述本地服务器A100的硬件结构图。401是对本地服务器A100方整体进行控制的CPU,用来实现图2索引信息管理部202的功能。402是主存储装置,作为暂时存储各种数据的工作存储器加以使用。403是硬盘和外部存储装置等的辅助存储装置,作为图2的数据保存部201发挥作用。404是键盘等的输入装置,用来输入处理所需的字符和命令等。405是CRT、LCD及LED等显示装置,用来显示处理的结果、错误信息及当前的状态等。406是通过LAN电缆、无线LAN及电话线路等与因特网等网络连接并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的网络通信装置,用来与其它本地服务器进行通信,作为图2的网络通信部204或便携式信息终端通信部203发挥作用。
407是红外线通信装置,用于使用红外线与便携式信息终端进行通信,作为图2的便携式信息终端通信部203发挥作用。还有,也可以取代红外线而采用无线方式和电缆与便携式信息终端进行通信。408是AV输入输出装置,用来对上述数据保存部201中所保存各种内容的图像和声音进行输入输出。这些装置通过总线409进行连接。还有,虽然上述本地服务器B110也是相同的硬件结构,但是如果本地服务器B110仅仅是接收数据,则也可以省去红外线通信装置407。另外,在与便携式信息终端进行通信的场合下,也可以省去红外线通信装置407,通过网络通信部303与便携式信息终端进行通信。
图5是上述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的硬件结构图。虽然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的硬件结构也与图4本地服务器A100的硬件结构大致相同,但是由重视便携性的硬件来构成的。501是对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侧整体进行控制的CPU,用来实现图3控制部304的功能。502是主存储装置,作为暂时存储各种数据的工作存储器加以使用。503是硬盘、闪存储器及外部存储装置等的辅助存储装置,作为图3的索引信息保存部307发挥作用。还有,辅助存储装置503最好使用重视便携性且重量轻的装置。504是按键等输入装置,用来输入处理所需的字符和命令等,作为图3的输入部305发挥作用。505是LCD和LED等显示装置,用来显示处理的结果、错误信息及当前的状态等,作为图3的显示部306发挥作用。
506是通过便携式电话网、PHS及无线LAN等与因特网等网络连接并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的网络通信装置,用来经由网络与本地服务器进行通信,作为图3的网络通信部303或便携式信息终端通信部302发挥作用。507是红外线通信装置,用于采用红外线与本地服务器或其它便携式信息终端进行通信,作为图3的服务器通信部301及便携式信息终端通信部302发挥作用。还有,也可以取代红外线而使用无线方式和电缆与本地服务器或其它便携式信息终端进行通信。另外,在通过网络通信装置506来实行全部通信的场合下,红外线通信装置507也可以省去。508是经由便携式电话网和PHS网实行通话的通话装置。还有,在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没有通话功能的场合下,也可以省去通话装置508。这些装置通过总线509进行连接。还有,上述便携式信息终端B111也是相同的硬件结构。
图6是在本实施示例中使用的上述本地服务器A100中所储存的数据索引信息一个示例。在图6中,以XML形式记述有数据被储存的上述本地服务器A100的地址、每次传输索引信息都进行增量的该索引信息代编号、表示代编号最大值的最大代编号以及该数据的信息。601所示的描述表示出,储存有该数据的本地服务器IP地址等表示服务器所在地的地址602。603所示的描述表示出,该索引信息每次传输到便携式信息终端间时都进行增量的代编号604。605所示的描述表示出上述代编号604的最大代编号606,可以限制索引信息的便携式终端间传输次数。另外,如果将与索引信息对应的数据传输只限制为1次予以发送,则可以与用户的意向无关而防止数据来回传输。607所示的描述表示,该数据的识别号码608、数据的类型609、著作权信息610、简略文件名611及数据名612等该数据的各种信息。还有,数据名612既可以是该数据的文件名,又可以指定另外的名字。另外,本地服务器A100中该数据的所在地是根据识别号码608由本地服务器A100进行管理的。因此,对本地服务器A100中所储存的每个数据分配唯一的识别号码,由本地服务器A100来管理对应表,该对应表使其识别号码和该数据所在地按一对一的形式相对应。这样,由于索引信息具有每个数据的识别号码等识别信息和本地服务器因特网上的地址,因而可以从便携式信息终端向该本地服务器进行访问,并能够指定想要传输的数据。还有,识别信息不限于号码,也可以用字符来表示。
图7是上述本地服务器A100中所储存的各数据列表信息一个示例。在图7中以XML形式描述出与各数据的索引信息相同的信息。
在本实施示例中,在将上述本地服务器A100中所储存的数据索引信息传输给上述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时,由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来显示本地服务器A100中所储存的数据列表,通过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指定数据。因此,首先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需要知道本地服务器A100中所储存的数据列表。图8是表示本实施示例中从上述便携式终端A101对上述本地服务器A100请求图7所示数据列表的一系列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在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中,从输入部305输入用户的数据列表请求或者从系统等发出数据列表请求的场合下,由控制部304生成表示数据列表请求的数据列表请求命令,从服务器通信部301向本地服务器A100发送上述数据列表请求命令(步骤S801)。本地服务器A100若通过便携式信息终端通信部203接收到上述数据列表请求命令(步骤S802),则对本地服务器A100的数据保存部201中所储存的数据实行分析(步骤S803)。还有,有关步骤S803的数据分析,是对该数据的识别号码、数据的类型及著作权信息等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在该数据是图像的场合下,由于根据图像的不同有时包含简略图,因而对该数据中是否包含简略图进行判定(步骤S804),在包含简略图的场合下,从该数据只提取简略图部分,生成简略文件(步骤S805)。
在步骤S804中该数据内未包含简略图的场合以及在步骤S805中生成简略文件之后,根据在步骤S802中所分析的各种数据信息及在步骤S805中所生成的简略文件名,制作图7所示的数据列表信息(步骤S806)。判定是否已对本地服务器A100的数据保存部201中所储存的全部数据进行分析(步骤S807),在有未分析数据的场合下,返回步骤S803反复进行处理,向数据列表信息中追加各种数据信息等。在有关全部数据分析已结束的场合下,从便携式信息终端通信部203向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发送数据列表信息(步骤S808)。还有,就步骤S808来说,在步骤S805中制作出简略文件的场合下,也发送该简略文件。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若给服务器通信部301接收到在步骤S808中所发送的数据列表信息及简略文件(步骤S809),则对所接收到的数据列表信息进行分析(步骤S810),判定有没有简略图(步骤S811),在没有简略图的场合下,将数据列表信息显示在显示部306上(步骤S812)。还有,在显示部306上没有必要显示数据列表信息的全部,而也可以只显示数据名。在步骤S811中有简略图的场合下,将数据列表信息和简略图显示在显示部306上(步骤S813)。
还有,在本实施示例中虽然通过图8所示的处理在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上显示出本地服务器A100中所储存的数据列表,但是也可以在本地服务器A100上以web内容的形式制作数据列表,在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的浏览器上进行显示。图16是对表示本地服务器A100中所储存数据列表的web内容进行制作的处理过程一个示例。首先,对本地服务器A100的数据保存部201中所储存的数据实行分析(步骤S1601)。还有,有关步骤S1601的数据分析,是对该数据的识别号码、数据的类型及著作权信息等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在该数据是图像的场合下,由于根据图像的不同有时包含简略图,因而对该数据中是否包含简略图进行判定(步骤S1602),在包含简略图的场合下从该数据只提取简略图部分,生成简略文件(步骤S1603)。在步骤S1602中该数据内未包含简略图的场合以及在步骤S1603中生成简略文件之后,根据在步骤S1601中所分析的各种数据信息及在步骤S1603中所生成的简略文件名,以HTML的形式对表示数据列表信息的web内容数据进行制作(步骤S1604)。判定是否已对本地服务器A100的数据保存部201中所储存的全部数据进行分析(步骤S1605),在有未分析数据的场合下返回步骤S1601反复进行处理,向数据列表web内容追加各种数据信息等。在有关全部数据分析已结束的场合下,结束该处理。将由该处理所制作出的web内容公开到因特网上,从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进行访问,做出数据列表显示。
这样,由于即使不将数据列表发送给便携式信息终端也可以,因而牵涉到通信费用的减少,并且可以使本地服务器A100和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间的处理得以削减。
另外,在从web内容所示的数据列表选择出用户想要指定数据的场合下,也可以只发送其所指定的索引信息。这样一来,则可以减少进行通信的数据量,并且能够减轻对于便携式信息终端存储器的负载。
在本实施示例中,通过图8及图9所示的处理,按照显示于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上本地服务器A100中所储存的数据列表来指定想要取得的数据,将该数据的索引信息保存到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中。图9是表示从上述便携式电话A101对上述本地服务器A100请求图6所示指定数据索引信息的一系列处理过程的流程图。通过图8所示的处理,按照显示于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上的数据列表,用户通过输入部305指定想要取得的数据。作为具体示例来说,按照显示于显示部306上的数据列表使游标移动,选择该数据并按下按键。根据来自输入部305的用户输入,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生成所指定的该数据索引信息请求命令,从服务器通信部301将上述索引信息请求命令发送给本地服务器A100(步骤S901)。还有,在索引信息请求命令中,根据图7所示的数据列表包含该数据的识别号码及便携式信息终端A100的识别信息。本地服务器A100若通过便携式信息终端通信部203接收到在步骤S801中所发送的索引信息请求命令(步骤S902),则根据所接收到索引信息请求命令中含有的便携式信息终端A100的识别信息,实行设备认证(步骤S903)。还有,为了实行设备认证,需要预先在本地服务器A100中登录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的识别信息。在步骤S903中认证失败的场合下,从便携式信息终端通信部203将认证失败的错误内容发送给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步骤S904)。
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若将在步骤S904中从本地服务器A100所发送的错误接收到服务器通信部301中(步骤S905),则在显示部306上显示认证失败内容(步骤S906),结束一系列的处理。在步骤S903中认证成功的场合下,通过上述索引信息请求命令中含有的指定数据识别号码,对保存于数据保存部201中的该数据加以确定,实行该数据的分析(步骤S907)。还有,有关步骤S907的数据分析,是对该数据识别号码、数据的类型及著作权信息等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在该数据是图像的场合下,由于根据图像的不同有时包含简略图,因而对该数据中是否包含简略图进行判定(步骤S908),在包含简略图的场合下,从该数据只提取简略图部分,生成简略文件(步骤S909)。在步骤S908中该数据内未包含简略图的场合以及在步骤S909中生成简略文件之后,根据在步骤S907中所分析的该数据信息和在步骤S909中所生成的简略文件名及本地服务器A100的IP地址等表示服务器所在地的地址,来制作图6所示的索引信息(步骤S910)。还有,在步骤S910中,将在索引信息中表示便携式终端间索引信息传输次数的代编号作为初始值0进行设定,并设定预先所设定的最大代编号。此后,从便携式信息终端通信部203将在步骤S910中所生成的索引信息发送给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步骤S911)。
还有,就步骤S911来说,在步骤S909中已生成简略文件的场合下,也发送该简略(thumbnail)文件。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若将在步骤S911中所发送的索引信息及简略文件接收到服务器通信部301(步骤S912),则将所接收到的索引信息及简略文件保存到索引信息保存部307中(步骤S913),结束一系列的处理。
还有,在本实施示例中,是否将本地服务器A100中所储存全部数据的索引信息传输给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是按照用户的判断做出的。可以只传输用户判断为必要的数据索引信息。还有,对于有关本地服务器A100中所储存的全部数据,在想将索引信息传输给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的场合下,可以对于全部数据实行图9所示的处理。
在本实施示例中,由于通过图9所示的处理在便携式信息终端中不是保存数据主体而是只保存小容量的索引信息及简略文件,因而可以在不挤压便携式信息终端存储容量的状况下,简单地进行传输。
下面,有关将便携式信息终端中所保存的索引信息向其它便携式信息终端进行传输的处理,予以说明。通过图9所示的处理,将在便携式信息终端中所保存的索引信息及简略图显示在显示部306上。对于显示而言,不需要显示索引信息的全部,而也可以只是数据名或简略图。还有,此时具有著作权信息的数据的数据名,最好改变颜色等使之成为用户易于辨认的显示。针对其显示,用户通过输入部305来指定想要传输的数据。作为具体示例来说,从使游标显示于显示部306上的多个索引信息及简略图移动,选择该数据并按下按键。图10是表示从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向便携式信息终端B111发送所选择出的数据索引信息的一系列处理过程的流程图。作为索引信息发送方的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对所指定数据的索引信息进行分析(步骤S1001)。还有,在步骤S1001中,是对索引文件的代编号、最大代编号以及有没有该数据的著作权信息和简略文件等进行分析。判定索引信息内的代编号是否超过最大代编号(步骤S1002),在超过的场合下由于不能传输索引信息本身,因而将该内容的错误显示在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的显示部306上(步骤S1003),结束一系列的处理。
在步骤S1002中,代编号(generation number)未超过最大代编号的场合下,判定在索引信息中是否包含著作权信息(步骤S1004)。在包含著作权信息的场合下,判定该索引信息所指示的数据是否还可以传输(步骤S1005)。在步骤S1005中为不能传输的场合下,在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的显示部306上显示不能传输该数据之意的错误(步骤S1006),结束一系列的处理。在步骤S1005中是可以传输以及在步骤S1004中未包含禁止传输的著作权信息的场合下,从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的便携式信息终端通信部302向便携式信息终端B111发送该索引信息(步骤S1007)。判定在索引信息中是否包含简略文件信息(步骤S1008),在有简略文件的场合下也发送简略文件(步骤S1009)。便携式信息终端B111若通过便携式信息终端B111的便携式信息终端通信部302接收到在步骤S1007中从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所发送的索引信息(步骤S1010),则对所接收到索引信息的代编号进行增量,使之增加一个(步骤S1011)。接着,在步骤S1009中从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发送出简略文件的场合下,便携式信息终端B111通过便携式信息终端通信部302接收简略文件(步骤S1012)。此后,将所接收到的索引信息及简略文件保存到便携式信息终端B111的索引信息保存部307中(步骤S1013),结束一系列的处理。
下面,对有关从上述便携式信息终端B111向上述本地服务器A100发出向上述本地服务器B110的数据传输请求并传输数据的一系列处理,予以说明。图11是表示在本实施示例中从上述便携式信息终端B11 1对上述本地服务器A100发出向上述本地服务器B110的数据传输请求并传输数据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图。便携式信息终端B111在得到由图10所示的处理所取得的索引信息后,立即进行分析(步骤S1101)。还有,有关步骤S1101中的索引信息分析,是取得索引信息中含有的本地服务器A100的IP地址等表示所在地的地址以及数据识别号码等信息。接着,从输入部305输入作为数据传输目标的本地服务器B110的IP地址等表示所在地的地址(步骤S1102)。还有,也可以预先在便携式信息终端B111中登录本地服务器B110的地址。据此,可以省略步骤S1102。接着,生成数据传输请求命令,该数据传输请求命令包含在步骤S1101中所取得的该数据识别号码和在步骤S1102中所输入的本地服务器B的地址,从网络通信部303利用TCP/IP等将上述数据传输请求命令发送到在步骤S1101中所取得的本地服务器A100的地址(步骤S1103)。本地服务器A100若经由因特网等网络将上述数据传输请求命令接收到本地服务器A100的网络通信部204中(步骤S1104),则根据所接收到数据传输请求命令中含有的数据识别号码,对本地服务器A100的数据保存部201中所储存的该数据加以确定,实行该数据的分析(步骤S1105)。判定该数据中有没有著作权信息(步骤S1106),在有著作权信息的场合下,判定是否仍可以传输该数据(步骤S1107)。
在步骤S1107中该数据为不能传输的场合下,从本地服务器A100的网络通信部204向便携式信息终端B111发送表示不能传输该数据的错误(步骤S1108)。便携式信息终端B111若将在步骤S1108中从本地服务器A100所发送的错误接收到网络通信部303中(步骤S1109),则在显示部306上显示不能传输该数据之意的错误(步骤S1110),结束一系列的处理。在步骤S1106中没有禁止传输的著作权信息以及在步骤S1107中该数据为可以传输的场合下,利用TCP/IP等,从本地服务器A100的网络通信部204将该数据发送到在步骤S1104中所接收到数据传输请求命令中含有的本地服务器B110的地址(步骤S1111)。本地服务器B110若经由因特网等网络将该数据接收到本地服务器B110的网络通信部204中(步骤S1112),则将所接收到的该数据保存到本地服务器B110的数据保存部201中,结束一系列的处理。
根据本实施示例,由于只是在便携式信息终端间传输索引信息,因而在本地服务器间也可以实行索引信息所指示的数据传输,也能够从住所外等未设置服务器的场所实行服务器间的数据传输。
另外,由于携带便携式信息终端,因而也可以实现这种使用方法,即能在与数据传输相关的当事人面前得到数据传输的确认。这种场合下,在当事人间的面前做出确认,是令人放心的。
另外,根据本实施示例由于可以在便携式信息终端中仅仅对小容量的索引信息及简略图进行处理,因而在便携式信息终端中没有必要事先保持大容量的数据,而可以节约便携式信息终端的存储容量,并且能够减少服务器和便携式信息终端间以及便携式信息终端之间的通信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施示例,由于可以对在便携式信息终端间所传输的索引信息传输次数进行限制,并与数据复制次数的限制一起,可以防止索引信息的复制被反复实行。
就本实施示例中的服务器间数据传输系统来说,虽然本地服务器中所储存的数据所在位置通过识别号码相关联,但是也可以在索引信息中包含数据的所在位置。例如,在本地服务器的文件系统具有目录构造的场合下,也可以将该数据文件来自根目录的绝对路径或来自当前目录的相对路径包含于索引信息中。据此,没有必要由本地服务器对数据识别号码进行管理。
就本实施示例中的服务器间数据传输系统来说,虽然只在原图像包含简略图的场合下实行图像简略文件的制作,但是对于未包含简略图的图像,也可以通过缩小其图像尺寸来制作简略文件。另外,对于动态图像,也可以缩小动态图像最初的画面来制作简略文件。在动态图像是MPEG形式的场合下,也可以取出最初的I画面将其尺寸缩小来制作简略文件。还有,在简略文件的制作时,考虑到便携式信息终端的显示能力,最好制成也能由便携式信息终端进行显示的尺寸的简略图。据此,对于其它图像和动态图像而言,也可以进行简略显示。
就本实施示例中的服务器间数据传输系统来说,虽然在图10便携式信息终端间的索引信息传输处理过程中,在接收方的便携式信息终端,将索引信息保存到索引信息保存部中,但是也可以不保存索引信息,而立刻实行图11所示的服务器间数据传输处理。据此,即使省略代编号和最大代编号以及图10步骤S1002的判定处理,也可以防止索引信息的复制被反复实行。
还有,就此前的实施示例来说虽然对全部数据进行分析,但是也可以通过便携式信息终端对所指定区域的数据进行分析。这样一来,则本地服务器中的负载被减轻。
还有,在图1中虽然数据传输目标的本地服务器是一台,并且该本地服务器所有者携带的便携式信息终端是1台,但是也可以各自是多台。采用图17来说明该示例。图17是向图1的系统进一步追加便携式信息终端C121及本地服务器C120的示例。
在此,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对便携式信息终端B已经发送索引信息。此后,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将所保存的索引信息发送给便携式信息终端C121。由于使用所发送的索引信息,便携式信息终端C121发出从本地服务器A100向本地服务器C120发送数据的请求,因而可以简单地进行数据传输。在该示例中,由于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已经具有索引信息,因而没有必要对本地服务器A100请求进一步的索引信息发送。
本实施示例虽然与实施示例1大致相同,但是制作索引信息、简略文件及数据列表信息的时间有所不同。就实施示例1来说如图8所示,若从便携式信息终端向本地服务器发送出数据列表请求命令,则本地服务器中所储存数据的简略文件及数据列表请求命令被生成。另外,就实施示例1来说如图9所示,若从便携式信息终端向本地服务器发送出索引信息请求命令,则本地服务器中所储存数据的简略文件及索引信息被生成。就本实施示例来说,每次在本地服务器的数据保存部201中保存数据时,都制作该数据的索引信息。还有,在该数据与实施示例1相同是图像和动态图像的场合下,在索引信息生成的同时还制作简略文件。有关数据列表信息,则在数据保存部201中最初保存数据时新制作,此后每次保存数据都向该所制作出的数据列表信息追加所保存的数据信息。另外,在将本地服务器的数据保存部201中所保存的数据删除的场合下,每次删除时也将所删除数据的索引信息删除。在所删除的索引信息具有简略文件的场合下,同时也删除简略文件。然后,从数据列表信息删除与所删除数据有关的信息。
图12是表示在本实施示例中向本地服务器的数据保存部201保存数据时处理过程的流程图。若向本地服务器的数据保存部201保存数据(步骤S1201),则实行所保存数据的分析(步骤S1202),针对所保存的数据制作图6所示的索引信息(步骤S1203)。对所保存的数据判定有没有简略图(步骤S1204),在有的场合下制作简略文件(步骤S1205)。此后,判定是否已经存在数据列表信息(步骤S1206),在不存在的场合下生成图7所示的数据列表信息(步骤S1207)。在步骤S1206中已经存在数据列表信息的场合下,向该数据列表信息追加所保存数据的信息(步骤S1208)。此后,将所制作出的索引信息、简略文件及数据列表信息保存到数据保存部201中,结束处理。
根据本实施示例,可以省略图8所示的处理过程之中步骤S803到步骤S807的处理。另外,可以省略图9所示的处理过程之中步骤S907到步骤S910的处理。据此,没有必要为每个数据列表的请求和索引信息的请求,制作数据列表信息、索引信息及简略文件,而可以减轻本地服务器所负担的负载。
本实施示例虽然与实施示例1大致相同,但是服务器间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要件稍稍有所不同。就实施示例1来说如图1所示,虽然便携式信息终端有下述两个便携式信息终端,一是数据传输源的本地服务器所有者携带的便携式信息终端,二是数据传输目标的本地服务器所有者携带的便携式信息终端,但是本实施示例中的便携式信息终端只是数据传输源的本地服务器所有者携带的便携式信息终端。
图13是本实施示例的概略结构图。1300是与实施示例1中的本地服务器A100相同的本地服务器C,1301是与实施示例1中的便携式信息终端A101相同的便携式信息终端C,1310是与实施示例1中的本地服务器B110相同的本地服务器D,1320是与实施示例1中的因特网120相同的因特网1320。
本实施示例中的索引信息是将图6所示实施示例1的索引信息和图7所示的数据列表信息合并后的信息。在图14中表示本实施示例中的索引信息示例。图14所示的索引信息以XML形式描述出,储存有数据的本地服务器C1300的IP地址等表示所在地的地址1401以及本地服务器C1300的数据保存部201中所储存全部数据的数据信息1402。还有,数据信息1402与实施示例1中包含于索引信息内的数据信息相同。
在本实施示例中,首先向便携式信息终端1301传输本地服务器C1300中所储存对数据的索引信息。在图15中示出表示其处理过程的流程图。虽然图15所示的处理与实施示例1中图9所示的处理大致相同,但是索引信息生成过程中的处理稍稍有所不同。根据来自输入部305的用户输入或系统的请求,便携式信息终端1301生成索引信息请求命令,通过服务器通信部301将上述索引信息请求命令发送给本地服务器C1300(步骤S1501)。还有,在索引信息请求命令中包含便携式信息终端1301的识别信息。本地服务器C1300若通过便携式信息终端通信部203接收到在步骤S1501中所发送的索引信息请求命令(步骤S1502),则根据所接收到索引信息请求命令中含有的便携式信息终端1301的识别信息,实行设备认证(步骤S1503)。还有,为了实行设备认证,需要预先向本地服务器C1300登录便携式信息终端1301的识别信息。
在步骤S1503中认证失败的场合下,通过便携式信息终端通信部203将表示认证失败的错误发送给便携式信息终端1301(步骤S1504)。便携式信息终端1301若将在步骤S1504从本地服务器C1300所发送的错误接收到服务器通信部301中(步骤S1505),则在显示部306上显示表示认证失败的内容(步骤S1506),结束一系列的处理。在步骤S1503中认证成功的场合下,对数据保存部201中所保存的数据实行分析(步骤S1507)。还有,有关步骤S1507的数据分析,是对该数据的识别号码、数据的类型及著作权信息等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在该数据是图像的场合下,由于根据图像的不同有时包含简略图,因而对该数据中是否包含简略图进行判定(步骤S1508),在包含简略图的场合下从该数据只提取简略图部分,生成简略文件(步骤S1509)。在步骤S1508中该数据内未包含简略图的场合以及在步骤S1509中生成简略文件之后,根据在步骤S1507中所分析的该数据信息、在步骤S1509中所生成的简略文件名以及本地服务器C1300的IP地址等表示服务器所在地的地址,来制作图14所示的索引信息(步骤S1510)。判定是否已对本地服务器C1300的数据保存部201中所储存的全部数据进行分析(步骤S1511),在有未分析数据的场合下返回步骤S1507,反复实行处理,向数据列表信息追加各种数据信息等。
在有关全部数据分析已结束的场合下,将索引信息从便携式信息终端通信部203发送给便携式信息终端1301(步骤S1512)。还有,就步骤S1512来说,在步骤S1509中制作出简略文件的场合下,也发送该简略文件。便携式信息终端1301若将在步骤S1512中所发送的索引信息及简略文件接收到服务器通信部301中(步骤S1513),则将所接收到的索引信息及简略文件保存到索引信息保存部307中(步骤S1514),结束一系列的处理。
在本实施示例中,将通过图15所示的处理所取得的索引信息及简略图显示在显示部306上。然后,在有本地服务器D1310所有者想要得到的数据的场合下,通过便携式信息终端1301的输入部305来指定想要得到的数据。此后,发出将所指定的数据从本地服务器C1300传输给本地服务器D1310的请求,而其处理过程与实施示例1的图11所示处理过程相同。根据本实施示例,可以得到与实施示例1相同的效果,并且减少系统的结构要件。
在上面的实施示例中虽然使用便携式信息终端,但是不限定于此而也可以在使用一般信息终端的系统中加以应用。也就是说,在从下述第1信息终端A对第2信息终端B发送其索引信息并且使用该索引信息发出向本地服务器B110的传输请求的场合下,可以从本地服务器A向本地服务器B简单地发送数据,上述第1信息终端已从本地服务器A100接收到索引信息。
这样一来,在对从本地服务器A向第2信息终端B的数据传输有限制的场合下,例如数据容量的最大值已确定并且想要传输的数据容量已超过的情形以及根据数据内容的不同而不想向第2信息终端B传输数据的情形等,可以通过索引信息进行判断,向没有那种限制的本地服务器B直接发送数据。
权利要求
1.一种数据传送方法,使用于具备第1服务器计算机、第2服务器计算机、第1携带信息终端及第2携带信息终端的系统中,其特征为上述第1服务器计算机生成数据的识别信息和表示服务器计算机的网络上的地址的索引信息,向上述第1携带信息终端发送上述索引信息,上述第1携带信息终端接收被发送的上述索引信息,向上述第2携带信息终端发送接收到的索引信息,上述第2携带信息终端根据接收到的上述索引信息,将向上述第2服务器计算机发送上述数据的请求信号,发送给上述第1服务器计算机,上述第1服务器计算机根据上述请求信号,向上述第2服务器计算机发送上述数据。
2.一种服务器计算机,用来保存数据,其特征为具有索引信息管理部,用来生成并保存索引信息,该索引信息具有上述数据的识别信息和上述服务器计算机网络上的地址;通信部,将由上述索引信息管理部保存的索引信息发送给第1携带信息终端;上述通信部在根据从上述第1携带信息终端传送的上述索引信息,从作为上述索引信息的传送目的地的第2携带信息终端接收到附加了其它服务器计算机网络上的地址的传送请求信号的场合下,将上述数据发送给上述其它服务器计算机。
3.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服务器计算机,其特征为上述索引信息具有该索引信息的传送次数和可以传送的最大传送次数。
4.根据权利要求3记载的服务器计算机,其特征为上述数据对向上述其它服务器计算机发送后的复制次数进行限制。
5.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服务器计算机,其特征为上述索引信息管理部被上述第1携带信息终端请求索引信息的发送,制作索引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服务器计算机,其特征为上述索引信息管理部在保存数据时,制作该数据的索引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服务器计算机,其特征为上述通信部具有数据列表制作装置,用来在从上述第1携带信息终端接收到数据列表请求信号后,对所保存的数据进行解析,制作数据列表,上述通信部将上述数据列表发送给上述第1携带信息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服务器计算机,其特征为具备数据传送装置,用来在由数据保存装置所保存的数据中包括著作权信息并且上述著作权信息禁止传送上述数据的场合下,不通过网络通信装置向其它设备传送上述数据。
9.一种数据传送方法,采用了保存有数据的服务器计算机,其特征为将具有上述数据的识别信息和上述服务器计算机的网络上的地址的索引信息,发送给第1携带信息终端,根据从上述第1携带信息终端传送的上述索引信息,在由作为上述索引信息传送目的地的第2携带信息终端产生了向其它服务器计算机的传送请求的场合下,将上述数据发送给上述其它服务器计算机。
10.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数据传送方法,其特征为上述系统进一步具有第3服务器计算机和第3携带信息终端,上述第1携带信息终端将上述接收到的索引信息发送给上述第3携带信息终端,上述第3携带信息终端根据被发送的上述索引信息,将向上述第3服务器计算机发送数据的请求信号发送给上述第1服务器计算机,上述第1服务器计算机根据上述请求信号,向上述第3服务器计算机发送上述数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没有设置服务器的场所也能实行服务器间数据传输的服务器间传输系统。对传输源服务器中储存的数据生成索引信息,该索引信息包含该数据的识别号码、数据种类、著作权信息等的数据信号以及储存有数据的服务器地址,只将索引信息发送给传输源服务器所有者携带的便携式信息终端加以保持。根据便携式终端所保持的上述索引信息和传送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从便携式信息终端向传送目标服务器发出将索引信息所示的数据传输给发送对方服务器的数据传输请求。针对数据传输请求,发送源服务器将该数据发送给发送对方服务器。
文档编号G06F12/00GK1627693SQ200410071329
公开日2005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8日
发明者若林升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