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馈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53985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馈纸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馈纸装置(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ADF),特别涉及一种在倾斜进纸匣中配置承载板于弹性组件上的自动馈纸装置。
背景技术
图1A显示传统的自动馈纸装置的结构剖面图。在图1A中,自动馈纸装置100包括水平进纸匣104、自动馈纸滚轮组106、托纸板108及弹簧111,用以将待走纸102馈入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及传真机等事务机(未显示于图1A中)。水平进纸匣104用以放置待走纸102,而自动馈纸滚轮组106的轮缘与馈纸垫110相邻接触而形成馈入端112,并且自动馈纸滚轮组106以轮轴116为圆心做顺时针运转而带动待走纸102前进。托纸板108的一端与水平进纸匣104枢接,使得托纸板108可以在进纸匣104上转动。弹簧111的一端固定于水平进纸匣104的凹槽113内,且弹簧111的另一端固定于托纸板108的另一端下,使得托纸板108与水平进纸匣104之间存在一夹角θ1。
图1B显示将纸张叠114置于图1A中的自动馈纸装置的结构剖面图。在图1B中,将纸张叠114置于水平进纸匣104上,纸张叠114自上而下分别为纸张102a及102b、纸张叠114a及纸张102c。因为纸张叠114的重力远大于图1A中单一待走纸102的重力,因此图1B中,托纸板108与水平进纸匣104间的夹角小于图1A的夹角θ1。由于纸张叠114的重量比较重,弹簧111的弹力必须够大,方可撑高纸张叠114的前缘至馈纸垫110,而且纸张102a的前缘亦刚好抵住馈入端112。
当自动馈纸滚轮组106逐次地将纸张102a、102b及纸张叠114a带动而完全馈入至事务机时,水平进纸匣104上只剩下纸张102c,此时情况跟图1A相同。因为弹簧111的向上弹力作用,使得托纸板108与水平进纸匣104之间的夹角变大为θ1,用以将纸张102c向上推,使纸张102c的前缘抵住馈入端112。因此自动馈纸滚轮组106得以将纸张102c往馈入端112带动,用以完成自动馈纸装置100的自动馈纸步骤。
然而,由于水平进纸匣104为水平结构的设计,弹簧111必须提供一向上弹力以克服纸张的重量,使得托纸板108可以将纸张撑高,让纸张的前端抵住馈入端112。当托纸板108所承托的纸张数量越多时,弹簧111的弹力也必须跟着变大,方可确保最上层的纸张可以抵住馈入端112。此种水平进纸匣104、弹簧111及托纸板108的组合设计,由于其组合结构较为复杂,因此在生产过程中的组装不易,成本也较高。
图2A显示中华民国专利公告号第509143号所揭露的自动馈纸装置200的结构剖面图。在图2A中,自动馈纸装置200包括倾斜进纸匣204、自动馈纸滚轮组206及弹性薄片(Mylar)208,用以将待走纸202馈入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及传真机等事务机(图2A中未显示)。倾斜进纸匣204用以放置待走纸202,而自动馈纸滚轮组206与馈纸垫210皆位于倾斜进纸匣204的底部,且自动馈纸滚轮组206的轮缘与馈纸垫210相邻接触而形成馈入端212,此外,自动馈纸滚轮组206以轮轴216为圆心做顺时针运转而带动纸张202前进。弹性薄片208又包括接合部208a及承托部208b,接合部208a紧密平贴于倾斜进纸匣204上,而承托部208b与倾斜进纸匣204之间具有夹角β1。随着弹性薄片208承托纸张量愈多,承托部208b与倾斜进纸匣204之间的夹角愈小。弹性薄片208藉由其本身结构上具有的弹力承托待走纸202,且在倾斜进纸匣204为倾斜结构的设计下,待走纸202的前端将因重力作用而滑至馈入端212,使得自动馈纸滚轮组206可将待走纸202往馈入端212带动。
图2B显示放入纸张叠214于图2A中的自动馈纸装置200的结构剖面图。在图2B中,将纸张叠214放置于倾斜进纸匣204上,其中,纸张叠214由上而下分别为纸张202a、202b、纸张叠214a及纸张202c。因为纸张叠214的向下重力远大于图2A中单一待走纸202的重力且大于弹性薄片208的向上弹力,此时,承托部208b与倾斜进纸匣204之间的夹角比β1小,甚至导致弹性薄片208的承托部208b的底面接触到倾斜进纸匣204。同时,纸张叠214的前缘接触到馈纸垫210,而且纸张202a的前缘亦刚好接触到馈入端212。
当自动馈纸滚轮组206逐次地将纸张202a、202b及纸张叠214a带动而完全馈入至事务机时,此时倾斜进纸匣204上只剩下纸张202c,此时情况跟图2A相同。因为弹性薄片208的向上弹力作用,使得承托部208b与倾斜进纸匣204之间的夹角变大为β1,用以将纸张202c向上推,使纸张202c的前缘抵住馈入端212。因此,自动馈纸滚轮组206可将纸张202c往馈入端212带动完成自动馈纸装置200的自动馈纸过程。
然而,由于弹性薄片208本身的结构相当薄弱,且直接暴露在倾斜进纸匣204上,在长时间使用自动馈纸装置200的情况下,或者是在使用者不小心的操作下,非常容易造成弹性薄片208的毁损。一旦弹性薄片208毁损后,自动馈纸装置208将无法发挥正常的走纸动作,使用者也必须将自动馈纸装置200送厂修理,于是增加使用者对于机器的维修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自动馈纸装置,其在倾斜进纸匣上配置承载板的设计,可以保护承载板的下方的弹性薄片避免被破坏,降低弹性薄片的毁损机率,而保障弹性薄片的使用寿命,且维持自动馈纸装置的运作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出一种自动馈纸装置,包括倾斜进纸匣、承载板和弹性组件,所述倾斜进纸匣具有承载待走纸的承载面;所述承载板的一端与所述倾斜进纸匣的承载面可转动地枢接,所述承载板的另一端与待走纸的底面抵触;在所述倾斜进纸匣的承载面与所述承载板的底面之间设置有所述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抵住该承载板的底面,所述承载板与所述倾斜进纸匣之间具有一夹角。其中,弹性组件例如是弹性薄片或弹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提出一种自动馈纸装置,包括倾斜进纸匣、承载板和弹性组件,所述倾斜进纸匣具有承载待走纸的承载面;所述承载板的一端与所述倾斜进纸匣的承载面可转动地枢接,所述承载板的另一端与待走纸的底面抵触;在所述倾斜进纸匣的承载面与所述承载板的底面之间设置有所述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抵住该承载板的底面,所述承载板与所述倾斜进纸匣之间具有一夹角。弹性组件包括一接合部及一承托部,接合部紧密平贴于倾斜进纸匣上。承托部与倾斜进纸匣之间具有另一夹角,承托部弹动承载板。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两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A显示传统的自动馈纸装置的结构剖面图。
图1B显示放入纸张叠于图1A中的自动馈纸装置的结构剖面图。
图2A显示中华民国专利公告号第509143号所揭露的自动馈纸装置的结构剖面图。
图2B显示放入纸张叠于图2A中的自动馈纸装置的结构剖面图。
图3A显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自动馈纸装置的结构剖面图。
图3B显示放入纸张叠于图3A中的自动馈纸装置的结构剖面图。
图4A显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自动馈纸装置的结构剖面图。
图4B显示放入纸张叠于图4A中的自动馈纸装置的结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图3A显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自动馈纸装置300的结构剖面图。在图3A中,自动馈纸装置300包括倾斜进纸匣304、自动馈纸滚轮组306、馈纸垫310、承载板307及弹性组件,弹性组件可以是弹簧或弹性薄片(Mylar)308,自动馈纸装置300用以将待走纸302馈入至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及传真机等事务机(图3A中未显示)。倾斜进纸匣304放置待走纸302,而自动馈纸滚轮组306与馈纸垫310皆位于倾斜进纸匣304的下端,且自动馈纸滚轮组306的轮缘与馈纸垫310相邻接触而形成馈入端312。自动馈纸滚轮组306以轮轴316为圆心做顺时针运转而带动纸张302前进。
承载板307的一端与倾斜进纸匣304枢接,使得承载板307可以在倾斜进纸匣304上转动,承载板307的另一端用以抵住待走纸302。弹性薄片308配置于倾斜进纸匣304及承载板307之间,并以可弹动的方式抵住承载板307,使得承载板307与倾斜进纸匣304之间具有一夹角ω1。
弹性薄片308包括相连接的接合部308a及承托部308b,接合部308a紧密平贴于倾斜进纸匣304上。承托部308b与倾斜进纸匣304之间具有另一夹角,且承托部308b弹动承载板307。随着承载板307承托纸张量愈多,承载板307与倾斜进纸匣304之间的夹角愈小,承托部308b与倾斜进纸匣304之间的夹角也越小。承载板307藉由弹性薄片308的弹力承托待走纸302,使待走纸302的前端与馈入端312接触,使得自动馈纸滚轮组306可将待走纸302往馈入端312带动。
图3B显示放入纸张叠314于图3A中的自动馈纸装置300的结构剖面图。在图3B中,将纸张叠314放置于倾斜进纸匣304上,其中,纸张叠314由上而下分别为纸张302a、302b、纸张叠314a及纸张302c。因为纸张叠314的向下重力远大于图3A中单一待走纸302的重力且大于弹性薄片308的向上弹力。承载板307与倾斜进纸匣304之间的夹角还比图3A的夹角ω1小。甚至导致弹性薄片308的承托部308b的底面接触到倾斜进纸匣304,且承载板307的底面接触到接合部308a的一端。同时,纸张叠314的前缘接触到馈纸垫310,而且纸张302a的前缘亦刚好接触到馈入端312。
当自动馈纸滚轮组306以轮轴316为圆心开始转动时,由于纸张302a的前缘接触到馈入端312,所以自动馈纸滚轮组306的转动将带动纸张302a往馈入端312移动。因此,当纸张302a完全通过馈入端312而被自动馈纸滚轮组306带动后,藉由弹性薄片308的向上弹力,使得纸张302b的前缘接触到馈入端312,自动馈纸滚轮组306亦可如上所述的过程将纸张302b带动。依此方式,当纸张叠314的纸张量愈来愈少时,相对地,纸张叠314的向下重力愈来愈小,而由于弹性薄片308的向上弹力作用,使得承载板307与倾斜进纸匣304之间的夹角越来越大,用以承托住纸张叠314剩余的纸张的重量。并且,纸张叠314的剩余纸张的前缘得以依序抵住馈入端312,让自动馈纸滚轮组306依序将纸张叠314的纸张往前带动。
当自动馈纸滚轮组306逐次地将纸张302a、302b及纸张叠314a带动而完全馈入至事务机时,此时倾斜进纸匣304上只剩下纸张302c,此时情况跟图3A相同。因为弹性薄片308的向上弹力作用,使得承载板307与倾斜进纸匣304之间的夹角变大为ω1,用以将纸张302c向上推,使纸张302c的前缘抵住馈入端312。因此,自动馈纸滚轮组306可将纸张302c往馈入端312带动完成自动馈纸装置300的自动馈纸过程。
实施例二图4A显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自动馈纸装置400的结构剖面图。在图4A中,此自动馈纸装置400包括倾斜进纸匣404、自动馈纸滚轮组406、馈纸垫410、承载板407及弹性组件,弹性组件可以是弹簧或弹性薄片408,自动馈纸装置400用以将待走纸402馈入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及传真机等事务机(图4A中未显示)。倾斜进纸匣404放置待走纸402,而自动馈纸滚轮组406与馈纸垫410皆位于倾斜进纸匣404的下端,且自动馈纸滚轮组406的轮缘与馈纸垫410相邻接触而形成馈入端412,此外,自动馈纸滚轮组406的轮缘与倾斜进纸匣404的下端的馈纸垫410相邻接触而形成馈入端412,并且自动馈纸滚轮组406以轮轴416为圆心做顺时针运转而带动纸张402前进。
承载板407的一端与倾斜进纸匣404枢接,使得承载板407可以在倾斜进纸匣404上转动,承载板407的另一端用以抵住待走纸402。弹性薄片408配置于倾斜进纸匣404及承载板407之间,并以可弹动的方式抵住承载板407,使得承载板407与倾斜进纸匣404之间具有一夹角Ψ1。
弹性薄片408包括接合部408a、承托部408b及折弯部408c,承托部408b连接接合部408a及折弯部408c,接合部408a紧密平贴于倾斜进纸匣404上,而承托部408b与倾斜进纸匣404之间具有另一夹角,且承托部408b用以弹动承载板407。折弯部408c与承托部408b之间亦具有固定或可变动的夹角,且折弯部408c的末端嵌入倾斜进纸匣404的凹槽413。随着承载板407承托纸张量愈多,承载板407与倾斜进纸匣404之间的夹角愈小,而折弯部408c可于凹槽413中往凹槽413内滑动。承载板407藉由弹性薄片408的弹力承托待走纸402,使待走纸402的前端与馈入端412接触,使得自动馈纸滚轮组406可将待走纸402往馈入端412带动。
图4B显示放入纸张叠414于图4A中的自动馈纸装置400的结构剖面图。在图4B中,将纸张叠414放置于倾斜进纸匣404上,其中,纸张叠414由上而下分别为纸张402a、402b、纸张叠414a及纸张402c。因为纸张叠414的向下重力远大于图4A中单一待走纸402的重力且大于弹性薄片408的向上弹力,此时,承载板407与倾斜进纸匣404之间的夹角还比图4A的夹角Ψ1小,且折弯部408c于凹槽413由外往内滑动。甚至导致弹性薄片408的承托部408b的底面接触到倾斜进纸匣404,折弯部408c完全嵌入于凹槽413中,且承载板407的底面接触到接合部408a的一端。同时,纸张叠414的前缘接触到馈纸垫410,而且纸张402a的前缘亦刚好接触到馈入端412。
当自动馈纸滚轮组406逐次地将纸张402a、402b及纸张叠414a带动而完全馈入至事务机时,此时倾斜进纸匣404上只剩下纸张402c,此时情况跟图4A相同。因为弹性薄片408的向上弹力作用,使得承载板407与倾斜进纸匣404之间的夹角变大为Ψ1,而折弯部408c于凹槽413中由内往外滑动,用以将纸张402c向上推,使纸张402c的前缘抵住馈入端412。因此,自动馈纸滚轮组406可将纸张402c往馈入端412带动完成自动馈纸装置400的自动馈纸过程。
然而熟悉此技艺者亦可以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并不局限在此,例如,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倾斜进纸匣为倾斜结构的设计,当纸张进入倾斜进纸匣后,纸张会以倾斜的方式位于承载板上。此时,纸张的前缘会自动滑到馈入端。所以,本实用新型的弹性组件的向上弹力不需要设计跟图1A的弹簧的向上弹力一样大,弹力可以小一点,只要让纸张因重力关系滑进倾斜进纸匣后,纸张的前缘抵住馈入端即可。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自动馈纸装置,其在倾斜进纸匣上配置承载板的设计,可以保护承载板的下方的弹性薄片避免被破坏,降低弹性薄片的毁损机率,而保障弹性薄片的使用寿命,且维持自动馈纸装置的运作稳定性。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后面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附图符号说明100、200、300、400自动馈纸装置102、202、302、402待走纸102a、102b、102c、202a、202b、202c、302a、302b、302c、402a、402b、402c纸张104水平进纸匣106、206、306、406自动馈纸滚轮组108托纸板110、210、310、410馈纸垫111弹簧112、212、312、412馈入端113、413凹槽114、114a、214、214a、314、314a、414、414a纸张叠116、216、316、416轮轴204、304、404倾斜进纸匣
208、308、408弹性薄片307、407承载板208a、308a、408a接合部208b、308b、408b承托部408c折弯部θ1托纸板与水平进纸匣之间的夹角β1承托部与倾斜进纸匣之间的夹角ω1实施例一中的承载板与倾斜进纸匣之间的夹角Ψ1实施例二中的承载板与倾斜进纸匣之间的夹角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馈纸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自动馈纸装置包括倾斜进纸匣、承载板和弹性组件,所述倾斜进纸匣具有承载待走纸的承载面;所述承载板的一端与所述倾斜进纸匣的承载面可转动地枢接,所述承载板的另一端与待走纸的底面抵触;在所述倾斜进纸匣的承载面与所述承载板的底面之间设置有所述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抵住该承载板的底面,所述承载板与所述倾斜进纸匣之间具有一夹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馈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是一弹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馈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是一弹性薄片。
4.如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馈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一接合部,该接合部紧密平贴于该倾斜进纸匣上;以及一承托部,该承托部与该倾斜进纸匣之间具有另一夹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馈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进一步包括一折弯部,位于该承托部的末端,并向该倾斜进纸匣的一侧弯曲。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馈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馈纸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凹槽,位于该倾斜进纸匣上且与该折弯部相对应,该折弯部嵌入该凹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馈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馈纸装置进一步包括一自动馈纸滚轮组,位于该倾斜进纸匣的下端,馈入该待走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馈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馈纸装置进一步包括一馈纸垫,位于该倾斜进纸匣的下端,并与该自动馈纸滚轮组的轮缘接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馈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走纸是一纸张。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馈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走纸是一纸张叠。
专利摘要一种自动馈纸装置,包括倾斜进纸匣、承载板和弹性组件,所述倾斜进纸匣具有承载待走纸的承载面;所述承载板的一端与所述倾斜进纸匣的承载面可转动地枢接,所述承载板的另一端与待走纸的底面抵触;在所述倾斜进纸匣的承载面与所述承载板的底面之间设置有所述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抵住该承载板的底面,所述承载板与所述倾斜进纸匣之间具有一夹角。弹性组件包括一接合部及一承托部,接合部紧密平贴在倾斜进纸匣上。承托部与倾斜进纸匣之间具有另一夹角,承托部弹动承载板。
文档编号G06K15/02GK2704571SQ20042001920
公开日2005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2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2日
发明者连思惠, 林献琪 申请人: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