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与作业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42770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与作业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上的外围设备通过客户机计算机等,在用户使用时进行作业统计的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与作业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与网络连接的打印机(印刷装置)与扫描器、复印机等外围设备,都是根据用户的判断进行利用。因此,即使外围设备或网络的管理者(操作者)能够预想利用各外围设备的用户利用状况的概要,但难以掌握和管理各外围设备以怎样的目的被利用或各外围设备进行什么样的处理。
此外,在用户能对外围设备的利用设置限制时,管理者虽可掌握外围设备的利用状况,根据其利用状况计算有关限制并将此限制通知用户,但这对于管理者成为负担。于是,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提出了相对于外围设备的利用进行作业统计的作业统计系统(特开2001-282475号公报)。此种作业统计系统如图16所示。
图16中,以往的作业统计系统包括信息处理装置即客户机计算机1410与1420;基地服务器计算机1430;具有用于保持作业历史(印刷历史)的作业历史保持功能的印刷机1440;具有印刷机功能、计算机功能、扫描器功能以及作业履历保持功能的MFP(多功能打印机)1450;不具有作业历史保持功能的打印机1460。
客户机计算机1410中,当用于生成文件的应用程序1411调用操作系统(以下简记为“OS”)的作为图形引擎的GDI(图形设备接口)1412时,GDI 1412根据应用程序1411的指示,用打印机驱动程序生成印刷数据,将此印刷数据发送给假脱机程序1413。
作业统计客户机应用程序1414是为了进行作业统计而安装的软件模块,监视(钩)应用程序1411的GDI 1412的调用(印刷请求),存储包含印刷数据的印刷作业的作业信息。这种作业信息包括印刷张数、页数、印刷规格、纸张类型、单面印刷或是双面印刷的信息、n合1(n in 1)的印刷信息(示明于各张纸1面上的是否将印刷N页的信息)。然后,作业统计客户机应用程序1414定期地将存储的作业信息发送给基地服务器计算机1430内的作业统计服务器应用程序1431。
另一方面在客户机计算机1420中,作业统计客户机应用程序1424定期地监视假脱机程序1423。此时,当假脱机程序1423中存在有假脱机的印刷作业时,作业统计客户机应用程序1424用API(应用程序接口)取得该印刷作业的作业信息。然后作业统计客户机应用程序1424将定期地监视假脱机程序1423取得的作业信息发送给据点服务器计算机1430内的作业统计服务器应用程序1431。
这样,以往的作业统计系统中,当客户机计算机1410取得印刷张数、纸张尺寸等作业信息时,作业统计客户机应用程序1414通过对应用程序1411的GDI 1412的调用进行钩取得作业信息,或是通过参考监视Windows(注册商标)上的逻辑打印机,从印刷作业接收到删除之间定期地发行“Win 3 LAPI Get Job”取得作业信息。于是,在以往的作业统计系统中,由于不经意地浪费了客户机计算机1410中CPU的使用时间与资源,就会增大客户机计算机1410的负载,而这种可能性也会出现于客户机计算机1420中。
为了解决上述的以往作业统计系统的种种问题,可以考虑利用作业统计系统专用的端口监视器的方法。例如在客户机计算机1410中,通过将作业统计系统专用的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设定为打印机驱动程序的输出目的地,在将印刷数据发送给外围设备时,可起动该设定的作业统计系统的专用端口监视器,此端口监视器构造成将印刷作业的作业信息通知作业统计客户机应用程序1414。通过采用此种结构,不需对应用程序1411的GDI 1412的调用进行钩或定期地监视假脱机程序1413。
但是,已有的客户机计算机1410由于是通过OS设定了打印机驱动程序与端口监视器,因而各用户需在作业统计系统内对作业统计系统的专用端口监视器进行变更打印机驱动程序的输出目的地的作业。
此外,近年来的印刷系统中,网络上众多的共用印刷机是为许多的客户机所利用,于是当前的情形是,在各客户机中都装有许多打印机驱动程序。这样,当新引入作业统计系统时,对于成为管理对象的许多客户机的用户,要将安装于各客户机中的许多打印机驱动程序的各输出目的地的端口变更为作业统计系统专用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这对于作业统计系统的管理者与用户是非常费事的工作,成为引入作业统计系统的一个严重障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引入作业统计系统时能减轻管理者与用户的负担,可进行高效的作业管理的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与作业管理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与至少一个外围设备连接且其中安装有至少一个设备驱动程序用来生成将输出给上述外围设备的输出作业,其特征在于,具有为了监视上述设备驱动程序的输出目的地的端口而预设定的第一端口监视器,该第一端口监视器接收上述设备驱动程序生成的输出作业并将其输出给上述外围设备;第二端口监视器,接收上述设备驱动程序生成的输出作业,将上述输出作业输出给上述外围设备,并且收集该输出作业的作业信息;变更装置,在构成利用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取得上述作业信息的系统时,将上述设备驱动程序的输出目的地的端口从上述第一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变更为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
根据上述结构,在构成接收由设备驱动程序生成的输出作业且利用输出给外围设备的第二端口监视器取得该输出作业的作业信息的系统时,由于将设备驱动程序的输出目的地的端口从第一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变更到第二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于是利用此信息处理装置的用户与管理者就不必要由手动变更设备驱动程序的端口监视器,而能减轻引入作业统计系统时管理者与用户的负担,高效地进行作业管理。
最好是,上述变更装置具有判别装置,判别上述信息处理装置中登录的上述外围设备的设备驱动程序的输出目的地的端口;以及选择装置,显示上述判别装置判别出的输出目的地的端口与上述设备驱动程序的名称,并且从该显示的设备驱动程序的名称中选择变更上述输出目的地的端口的设备驱动程序,上述变更装置将上述选择装置所选择的设备驱动程序的输出目的地的端口变更为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
最好是,还具有判断装置,在构成利用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取得上述作业信息的系统时,用于判断是根据用户的选择指示由上述变更装置从上述第一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变更为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还是自动地由上述变更装置从上述第一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变更为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
最好是,在构成利用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取得上述作业信息的系统时,上述变更装置识别上述第一端口监视器是否是预定的端口监视器,在上述第一端口监视器为预定的端口监视器时,将上述输出目的地的端口变更为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而在上述第一端口监视器不是上述预定的端口监视器时进行警告显示。
最好是,还具有作业信息收集装置,用于将上述作业信息通过应用程序接口收集并将所收集的作业信息通知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在上述输出作业被接收时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通知上述作业信息收集装置上述输出作业已接收。
最好是,上述至少一个外围设备包括打印机、复印机与扫描器。
为了达到前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的信息处理方法,上述信息处理装置与至少一个外围设备连接且其中安装有至少一个设备驱动程序用来生成将输出给上述外围设备的输出作业,通过监视作为上述设备驱动程序的输出目的地的端口而预设定的端口的第一端口监视器或者监视作为上述设备驱动程序的输出目的地的端口而可以设定的端口的第二端口监视器将上述输出作业输出到上述外围设备,其特征在于,该信息处理方法具有输出和收集步骤,利用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接收上述设备驱动程序所生成的输出作业,将该输出作业输出给上述外围设备,并且收集该输出作业的作业信息;变更步骤,在构成利用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取得上述作业信息的系统时,将上述设备驱动程序的输出目的地的端口从上述第一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变更为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
根据上述结构能获得与上述第一方面相同的效果。
最好是,上述变更步骤具有判别步骤,判别上述信息处理装置中登录的上述外围设备的设备驱动程序的输出目的地的端口;以及选择步骤,显示由上述判别步骤判别出的输出目的地的端口与上述设备驱动程序的名称,并且从该显示的设备驱动程序的名称中选择变更上述输出目的地的端口的设备驱动程序,上述变更步骤将由上述选择步骤所选择的设备驱动程序的输出目的地的端口变更为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
最好是,还具有判断步骤,在构成利用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取得上述作业信息的系统时,用于判断是根据用户的选择指示由上述变更步骤从上述第一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变更为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还是自动地由上述变更步骤从上述第一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变更为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
最好是,在构成利用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取得上述作业信息的系统时,上述变更步骤识别上述第一端口监视器是否是预定的端口监视器,在上述第一端口监视器为预定的端口监视器时,将上述输出目的地的端口变更为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而在上述第一端口监视器不是上述预定的端口监视器时进行警告显示。
最好是,还具有作业信息收集步骤,用于将上述作业信息通过应用程序接口收集并将所收集的作业信息通知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控制步骤,控制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以在上述输出作业被接收时上述作业信息收集装置通知上述输出作业已接收。
最好是,上述至少一个外围设备包括打印机、复印机与扫描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作业管理系统,具有信息处理装置和作业管理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安装有用于生成输出到至少一个外围设备的输出作业的至少一个设备驱动程序,通过监视作为该设备驱动程序的输出端口而预先设定的端口的第一端口监视器将上述输出作业输出到上述外围设备,该作业管理装置从上述信息处理装置取得上述输出作业的作业信息进行管理,其特征在于,上述信息处理装置具有第二端口监视器,接收上述设备驱动程序生成的输出作业,将该输出作业输出给上述外围设备,并且收集该输出作业的作业信息;变更装置,在构成利用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取得上述作业信息的系统时,将上述设备驱动程序的输出目的地的端口从上述第一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变更为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
根据上述结构,能取得与上述第一方面相同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点与优点,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所作的详述描述获得更清楚的了解。


图1示明包含本发明第一实施形式的信息处理装置的作业统计系统的基本结构。
图2是示明图1中客户机计算机与基地服务器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结构的框图。
图3示明图2的RAM中加载到的程序与数据的存储映射。
图4示明图2的HD中存储的程序与数据的存储映射。
图5是示明图1中外围设备的基本硬件结构的框图。
图6是示明图1中作业信息管理模块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7是示明由图6的作业信息部分进行的作业信息登录处理的流程图。
图8例示登录于图6的作业历史数据库中的作业信息例。
图9A和9B是示明端口监视器的变更处理的流程图。
图10例示用于进行图9的端口监视器的变更处理的GUI。
图11例示图9处理中进行警告时所显示的GUI。
图12例示存储于本发明第二实施形式的基地服务器计算机内数据库中的用户管理信息。
图13是示明由基地服务器计算机执行的对客户机计算机的指示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示明端口监视器的变更处理的流程图。
图15说明将图4所示程序与数据提供给计算机的方法。
图16是以往的作业统计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参考示明其最佳实施形式的附图作详细说明。在所附各图中,一致的部件与部分将附以相同的标号而略去其重复性的说明。
图1示明本发明第一实施形式的信息处理装置的作业统计系统的基本结构。
图1中,此作业统计系统(作业管理系统)包括信息处理装置的客户机计算机1010、1020;基地服务器计算机1030(作业管理装置);具有用于保持印刷历史(作业历史)的作业历史保持功能的打印机1040;具有打印机功能、复印机功能、扫描器功能与作业历史保持功能的MFP(多功能打印机)1050;不具有作业历史保持功能的打印机1060。
信息处理装置的客户机计算机1010与1020、基地服务器计算机1030、外围设备的打印机1040与1060以及MFP1050通过网络1080连接,能相互进行通信,它们还能与连接到网络1080上的其他装置(未图示)进行通信。
客户机计算机1010作为软件结构具有用于生成文件的应用程序1011、作为操作系统(以下简记为“OS”)的描绘引擎的GDI(图形设备接口)1012、假脱机程序1013、作业统计客户机应用程序1014、打印机驱动程序1015(设备驱动程序)、可监视打印机驱动程序1015的输出目的地端口的预设的第一端口监视器1017以及监视作业统计系统专用的作业统计用端口的第二端口监视器1016。
于客户机计算机1010中,应用程序1011调用GDI 1012,应用程序1011相对于GDI 1012输出描绘函数(GDI函数图形设备接口)。GDI 1012根据应用程序1011的指示将GDI函数变换为可由打印机驱动程序1015解释的描绘函数(DDI函数设备驱动器接口),输出给打印机驱动程序1015。
打印机驱动程序1015基于从GDI 1012接收的DDI函数,生成用于由输出目的地的打印机印刷的印刷数据,指示印刷数据的输出目的地的端口监视器将此印刷数据发送给假脱机程序1013、当印刷数据于假脱机程序1013中假脱机后,设定为打印机驱动程序1015的输出目的地端口的第二端口1016,将输出打印机驱动程序1015生成的印刷数据的输出作业输出给外围设备,再收集该输出作业的作业信息。具体地说,第二端口监视器1016将印刷数据为假脱机程序1013假脱机的事件通知作业统计客户机应用程序1014。在此,当作业统计客户机应用程序1014未起动时则促令其起动。此外,当打印机驱动程序的输出目的地设定为由第一端口监视器1017监视的端口(例如标准TCP/IP端口或LPR端口)时,此第一端口监视器1017内不具有作业信息的收集(记录管理)功能,只将由假脱机程序1013假脱机的印刷数据的输出作业输出给外围设备后即结束处理。
作业统计客户机应用程序1014从第二端口监视器1016接收到通知后,用API(应用程序接口)对OS请求印刷作业(输出作业)的作业信息,取得此作业信息。作业信息中包含印刷张数或页数、印刷规格、所用纸的类型、单面印刷或双面印刷的信息、N合1印刷信息(示明于各张纸1面上的是否将印刷N页的信息)、有关发出印刷请求的用户的信息(用户信息)、有关彩色印刷的信息(彩色信息)、拟印刷的文件名的信息(文件名称)。
第二端口监视器1016通过网络1080与外围设备(打印机1040与1060、MFP1050)通信,印刷数据的输出目的地的外围设备处于备用状态时,发送印刷数据。作业统计客户机应用程序1014将取得的作业信息发送给基地服务器计算机1030内的作业统计服务器应用程序1031。
客户机计算机1020作为软件结构具有应用程序1021;GDI 1022;假脱机程序1023;打印驱动程序1025(设备驱动程序);预设定成监视作为打印机驱动程序1025的输出目的地的端口的第一端口监视器1027;以及此作业统计系统的专用于监视作业统计端口的第二端口监视器1026。应用程序1021、GDI 1022、假脱机程序1023、打印机驱动程序1025、第一端口监视器1027与第二端口监视器1026,分别具有与上述的应用程序1010、GDI 1012、假脱机程序1013、打印机驱动程序1015、第一端口监视器1017以及第二端口监视器1016相同的功能。此外,打印机驱动程序1015、1025也可对应于与网络1080连接的外围设备数而为多数。
基地服务器计算机1030是在与网络1080连接的打印机1040或MFP1050等外围设备通过客户机计算机1010等而为用户利用时进行作业统计的作业统计服务器。此基地服务器计算机1030作为软件结构具有作业统计服务器应用软件1031。
作业统计服务器应用程序1031具有用户信息管理模块1031a、设备信息管理模块1031b、作业信息管理模块1031c与应用状况输入/输出模块1031d。
用户信息管理模块1031a管理基地服务器计算机1030内未图示的存储装置所存储的用户信息。用户信息是特定(识别)利用外围设备的用户的信息,例如利用外围设备的用户的计算机登录名称(用户用于在计算机中登录而输入的名称)以及网络登记名称(用户用于在网络中登记而输入的名称)。
设备信息管理模块1031调查与网络1080连接的外围设备是否具有作业历史保持功能。将具有作业历史保持功能的外围设备和不具有作业历史保持功能的其他设备的设备信息存储于基地服务器计算机1030内的存储装置(未图示)中进行管理。设备信息中例如包括外围设备的印刷速度、颜色信息以及网络地址等。
作业信息管理模块1031c从作业统计客户机应用程序1014、1024接收作业信息,保存于作为后述的作业历史数据库的D/B 1090中。此外,作业信息管理模块1031c对具有作业历史保持功能的外围设备(例如打印机1040)请求历史信息(作业信息),经由利用状况输入/输出模块1031d,从外围设备接收作业信息。这种从外围设备请求与接收作业信息的顺序处理不限于1次而定可以定期地进行。再有,当外围设备的作业历史信息存储部分(未图示)的存储容量变小时,即将此事实通知利用状况输入/输出模块1031d,此时也可进行上述处理。
利用状况输入/输出模块1031d从具有作业历史保持功能的外围设备获得包含作业历史(作业信息)的该外围设备的利用状况的信息。利用状况输入/输出模块1031d基于所取得的信息,将利用状况报告(示明各个用户已进行了多少作业的报告)打印输出给外围设备或由监视器显示。
图1的作业统计系统的管理者(操作者)借助利用状况输入/输出模块1031输出利用状况报告,可以获得外围设备的利用状况。具体地说,利用状况输入/输出模块1031d基于未图示的存储装置中存储的用户信息、设备信息以及作业信息,输出各种利用状况报告。管理者能对利用状况输入/输出模块1031d指定其输出形式(输出格式)。
此利用状况报告例如虽可显示于基地服务器计算机1030的显示装置(未图示)中,但此报告的输出数据也可发送给客户机计算机1010、1020,而将其内容显示于客户机计算机1010、1020的显示装置(未图示)上。
利用状况报告中输出各用户的利用量(可用于输出的纸张数与墨粉量)以及外围设备的利用时间。此外可按彩色印刷与双面印刷等的外围设备的工作方式(功能)输出利用状况、按所用纸的规格与所用纸的种类输出利用状况。再有,通过将外围设备的用费设定于设备信息中,能按不同外围设备或不同用户输出应付费用。
通过于设备信息中设定不用作业方式的用费,不同纸张规格的用费、不同纸张类型的用费,则能对各个用户根据其所用的纸、所用的作业方式、所用的外围设备及其进行的印刷量等,就可输出相应的用费。
管理者通过用户信息管理模块1031a与设备信息管理模块1031b,就能按不同功能、不同用户、不同使用部门、不同的所用设备设定应用限制。作为可设定的限制信息包括用费、页数、所用纸张数等项。
利用状况输入/输出模块1031d监视设定的限制(限制信息)与印刷历史信息(作业信息)进行比较,在外围设备的利用超过限度时,将此结果输出。这一结果的输出可以由显示装置显示,也可采用邮件之类的其他通信方式。
作业信息管理模块1031c监视对各用户设定的限制与印刷历史信息,进行比较,当特定用户的利用超过限制时,客户机计算机1010或外围设备本身就会拒绝用户使用。再有,当特定用户的利用超过限制时,也可于显示装置上进行警告显示或以邮件类其他通信方式作出警告。
图2是示明图1的客户机计算机1010、1020与基地服务器计算机1030的基本硬件结构的框图。
图2中,客户机计算机1010、1020与基地服务器计算机1030具有CPU(中央处理机)201、ROM(只读存储器)202、RAM(随机存取存储器)203、KBC(键盘控制部)204、CRTC(显示器控制部)205、HD(硬盘装置)206、通信部分207与系统总线208。
CPU 201进行装置总体的控制与运算处理等。ROM202具有存储系统起动程序的信息等的存储区域。RAM203具有对使用不限制的数据存储区域。
KBC204接收从装置附属的键盘(未图示)键入的数据,将键入的数据传送给CPU201,CRTC205对显示装置进行显示控制。HD206存储OS、应用程序、设备驱动程序(打印机驱动程序以与通信控制用程序以及数据等。)这些程序与数据可根据需要加载到RAM203中,由CPU201执行。
基地服务器计算机103内的HD206中存储用于进行后述处理的程序(作业管理程序)以及用户信息、设备信息与作业信息(作业历史数据库)。HD206可代之以外存储装置的可换磁盘装置、SRAM(非易失性存储装置)以及CD-ROM等。
通信部分207用于控制网络通信。利用此通信部分,可与连接到网络1080上的其他计算机和外围设备通信。系统总线208将上述CPU201、ROM202等各组成部分之间连接,进行数据交换。此外,图中虽未示明,客户机计算机1010等还具有作为操作部的鼠标等指点装置。
上述HD206与可换磁盘装置以及CD-ROM等之中存储的程序与相关数据的存储映射(存储区域)400示明于图4,从HD206等加载到到RAM203中,能由CPU201执行的应用程序等的存储映射示明于图3。
图3中,存储映射300包括基本I/O程序301、操作系统302、包括作业统计客户机应用程序1014与用于后述处理的程序的程序303、相关数据304以及CPU201在执行程序303等之时所用的工作区305。
图4中,存储映射400包括卷信息401、目录信息402、作业统计客户机应用程序1014等应用程序执行文件403以及作业统计的相关数据文件404等。
图5是示明图1中外围设备的基本硬件结构的框图。
图5中,作为外围设备的打印机1040、1060与MFP1050,其基本的硬件结构包括有控制部分605、引擎部分606、通信部分607与系统总线608。控制部分605具有CPU601、ROM602、RAM603以及HD604,控制设备的全部操作。
CPU601进行控制部分605与外围设备整体的控制与运算处理等。ROM602是只读存储器,具有存储系统起动程序等存储区域。RAM603是随机存取存储器,具有数据存储区域。HD604是硬盘装置,但可由SRAM等其他非易失性存储装置取代。
具有作业历史保持功能的打印机1040与MFP1050将作业历史信息存储于RAM603或HD604中。操作系统、通信控制用程序以及引擎部分控制用程序加载到RAM603中,由CPU601执行。
引擎部分606具体地说是由打印机引擎或是由扫描器引擎或是由此两者构成,在控制部分605的控制下,它们进行印刷作业或图像读取作业。通信部分607控制网络通信。利用通信部分607,外围设备能与客户机计算机1010与基地服务器计算机1030通信。系统总线608将上述CPU601等各组成部分之间连接,进行数据交换。
图6是示明图1的作业信息管理模块1031c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6中,作业信息管理模块1031c具有作业信息接收部分701、作业信息登录部分702以及作业历史数据库703。
作业信息接收部分701通过网络1080,从作业统计应用程序1014、1024与具有作业历史保持功能的打印机1040、MFP1050接收作业信息。作业信息登录部702将从作业信息接收部701接收到的作业信息登录于历史数据库703中。
通过参考作业历史数据库703的数据,就能判别何时、由谁、用何种外围设备进行何种数量(页数、排送的纸张数、纸张类型)的作业(印刷作业、复印作业以及FAX作业等),而可进行详细的统计。
下面参照图7说明,将图6的作业信息接收部分701接收到的作业信息登录于作业历史数据库703中时有关作业信息登录部分702的处理。
图7是示明图6中作业信息登录部702进行作业信息登录处理的流程图。
图7中,作业信息登录部分702首先判别作业信息接收部分701中是否有未处理的作业信息(步骤S801)。当不存在未处理的作业信息时(于步骤S801,“否”),结束此处理。另一方面,当存在未处理的作业信息时(于步骤S801,“是”),作业信息登录部分702从作业信息接收部分701取得作业信息(步骤S802)。
然后,在步骤S803,作业信息登录部702判别取得的作业信息是否伴随有排纸作业。当此判别结果为取得的作业信息不伴随排纸时(于步骤S803,“否”),则返回步骤S801。另一方面,当取得的作业信息是伴随有排纸时,则进行步骤S804。从步骤S804到步骤S807的处理是用于将作业信息登录于作业历史数据库703中的处理。
首先于步骤S804,作业信息登录部702判别此作业信息是否是通过外围设备的作业历史保持功能取得的。当此判别结果是,作业信息是通过外围设备的作业历史保持功能取得的时(于步骤S804,“是”),由于没有可能重复登录作业信息故进到步骤S807,将作业信息登录到作业历史数据库703中,返回步骤S801。在登录作业信息时,用作业信息进行检索,求出此作业信息是否已作为暂时性作业信息(作业历史)登录,当作为暂时性作业信息登录时,将暂时性标记设为OFF,登录作业信息。另一方面,当未作为暂时性的作业信息登录时,则新登录此作业信息。
当步骤S804的判别结果为,作业信息不是通过外围设备的历史保持功能取得时(于步骤S804,“否”),作业信息登录部分702即判别作业信息是否是由作业统计客户机应用程序1014、1024取得的(步骤S805)。当此判别结果为,作业信息是由作业统计客户机应用程序1014、1024取得的时(于步骤S805,“是”),由于没有可能重复登录作业信息,于是进到步骤S807,进行作业信息的登录。
另一方面,当作业信息不是通过作业统计客户机应用程序1014、1024取得的时(于步骤S805,“否”),将示明作业信息为暂时性作业信息(作业历史)的暂时性标志设为ON(步骤S806),进到步骤S807,新登录作业信息。
图8例示登录于图6的作业历史数据库703中的作业信息。
图8中,作业历史数据库703由项目与此项目内容构成。901为作业信息的输出设备,也即示出将所获得的作业信息由哪个外围设备处理。此外,对于不伴随排纸的作业信息的情形,则登录文件名(原文的扫描结果)、传真发送以及其他不伴随排纸的作业这三者中之某一。902示明作业信息的取得方法。作业信息的取得方法有通过钩取得,从假脱机程序取得以及从作业历史保持功能取得(设备的作业历史)等方法。
903指的是执行的作业的起始时刻或结束时刻。904表明排送的纸张类型。905示明输出的页数。906示明排送的纸的张数。907表明作业信息是否是接收到由客户机计算机1010等共用的打印机1040等之中。908示明作业信息的发布者的用户名。909示明用于识别作业信息是彩色印刷用还是单色印刷用的方式。910示明印刷的文件名。911表明识别是单面印刷还是双面印刷的信息。912是示明识别相对于纸张的1面印刷页数的N合1的印刷信息。913是示明作业信息是暂时性历史(暂时性标志,ON)还是最终的历史(OFF)的暂时性标志。
以下用图9-11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特征结构的,在未设定第二端口监视器1016的客户机计算机1010中,于加载到了作业统计客户机应用程序1014之后接着进行的端口监视器的变更处理,也即将打印机驱动程序1015的输出目的地,从由作为打印机驱动程序1015的输出目的地端口预定的第一端口监视器1017所监视的端口,变换为作业统计系统专用的第二端口监视器1016所监视的端口的处理。
图9是流程图,示明在构成利用第二端口监视器1016取得作业信息的系统之际的,亦即在作业统计客户机应用程序1014与第二端口监视器1016加载到客户机计算机1010之后执行的设备驱动程序输出目的地的端口监视器变换处理流程。在以下处理中,将成为端口监视器变更对象的标准端口(由第一端口监视器1017监视的端口)作为“标准TCP/IP”或“LPR”,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将其他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变换为由第二端口监视器1016所监视的端口。
图9中,于步骤S1001进行作业统计客户机应用程序1014与第二端口监视器1016的安装处理。由于这种软件模块的安装处理是周知的故略去其说明,执行该处理后,作业统计客户机应用程序1014与第二端口监视器1016的各个模块(未图示)复制到OS上预定的文件夹内,并改写用于程序登录的OS入口项。
于步骤S1002中,作业统计客户机应用程序1014与第二端口监视器1016的安装模块确认登录于客户机计算机1010内的打印机信息。具体地说,作业统计客户机应用程序1014对OS发布称作为“EnumPrinters”周知的API,接收其返回值,取得已安装于客户机计算机1010中打印机驱动程序名(打印机名)。
此外,作业统计客户机应用程序1014通过发布称之为“EnumPorts”周知的API,取得监视安装于客户机计算机1010中的打印机驱动程序输出目的地的端口的端口监视器的设定。此时,当打印机驱动程序安装有多个的情形,则分别取得各打印机驱动程序的端口监视器(分别相当于第一端口监视器)的设定。
然后于步骤S1003中,由CRTC205将对话画面(未图示)显示于显示装置上,判别是否选择了默示方式。具体地说,判别是否是将安装于客户机计算机1010中所有打印机驱动程序的各端口监视器为对象自动进行端口监视器变换处理的默示方式,还是相对于安装在客户机计算机1010中的打印机驱动程序个别地进行端口监视器的变换处理。当此判别结果为未选择默示方式时(于步骤S1003,“否”),则于步骤S1004中,将用于进行图10所示端口监视器变换处理的对话画面显示于客户机计算机1010的显示器装置上。
图10例示用于进行图9的端口监视器变换处理的GUI。
图10中,于列表框内列举了现在安装于客户机计算机1010中打印机驱动程序的打印机名1001、端口名1002以及打印机驱动程序名1003。在逐个地选择设置于打印机名1001前头的复选框或是压下“Select All(全选)”按钮1004使所有的复选框处于选择状态后,通过压下“Replace(变换)”按钮1005,执行从监视各打印机驱动程序的端口监视器的端口到监视作业统计系统专用端口监视器的端口的变换处理。
返回图9,于步骤S1005,在选择了对话显示结束时,亦即压下图10的1006的按钮时,结束本处理,而在不如此的情形,则于步骤S1006中进行变换端口监视器的打印机(打印机驱动程序)的选择处理。此时接收用户的指示,如上所述,对列表框1000的复选框进行逐个地选择或是压下“Select All”1004的按钮使所有的复选框处于选择状态。
再于步骤1007,压下“Replace”按钮1005时,(于步骤S1007,“是”),于步骤S1008判别由步骤S1006所选择的打印机的打印机驱动程序中是否存在有未进行端口监视器的变换处理的程序,亦即是否有成为变更对象的打印机驱动程序,若是不存在有成为变更对象的打印机驱动程序时(于步骤S1008,“否”)则返回步骤S1005,而当存在有成为变更对象的打印机驱动程序时(于步骤S1008,“是”),进到步骤S1009。
于步骤S1009,判别成为变更对象的打印机驱动程序的输出目的地端口是否是为标准地采用的预定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即是否是“Standard(标准)TCP/IP”或“LPR”。通过确认由步骤S1002发布“EnumPorts”取得的打印机驱动程序输出目的地端口的设定,就能进行上述判别。
当步骤S1009的判别结果是,成为变更对象的打印机驱动程序的输出目的地的端口是与前述端口(“Standard TCP/IP”或“LPR”)的种类不同时(于步骤S1009,“否”),则在步骤S1010中于显示器装置上显示图11所示的不应进行端口监视器变更为内容的警告对话1101,返回到步骤S1008。
另一方面,当成为变更对象的打印机驱动程序输出目的地的端口是“Standard TCP/IP”或“LPR”时(于步骤S1009,“是”),则在步骤S1011中执行从该端口到作业统计系统专用的端口监视器(第二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的变更处理,然后返回步骤S1008。
于步骤S1003选择默示方式时(于步骤S1003,“是”),则于步骤S1012判别客户机计算机1010中已安装的所有打印机驱动程序中是否有未进行端口监视器变更处理的打印机驱动程序,即是否存在要成为变更对象的打印机驱动程序。
当步骤S1012的判别结果为不存在成为变更对象的打印机驱动程序时(于步骤S1012,“否”),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当存在成为变更对象的打印机驱动程序时(于步骤S1012,“是”),则于步骤S1013中判别成为变更对象的打印机驱动程序输出目的地的端口是否为“Standard TCP/IP”或“LPR”。当此判别结果为,成为变更对象的打印机驱动程序输出目的地的端口与上述端口(“Standard TCP/IP”或“LPR”)的种类不同时(于步骤S1013,“否”),则在步骤S1014于显示装置上显示不应进行端口监视器变更为内容的警告对话1101然后返回到步骤S1012。
另一方面,当成为变更对象的打印机驱动程序的输出目的地端口为“Standard TCP/IP”或“LPR”时(于步骤S1013,“是”),则在步骤S1015中执行从该端口到作业统计系统专用端口监视器(第二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的变更处理,然后返回步骤S1012。
另一方面,当成为变更对象的打印机驱动程序的输出目的地端口是“Standard TCP/IP”或“LPR”时(于步骤S1013,“是”),则在步骤S1015中执行从该端口到作业统计系统专用端口监视器(第二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的变更处理,然后返回步骤S1012。
根据上述第一实施形式,在未设第二端口监视器1016的客户机计算机1010中所安装的作业统计客户机应用程序1014,确认该客户机计算机1010内安装的打印机(打印机驱动程序)(步骤S1002),在已安装的所有打印机驱动程序中判别未进行端口监视器变更处理的打印机驱动程序(步骤S1012),当所判别的打印机驱动程序的输出目的地端口是“Standard TCP/IP”或“LPR”时(于步骤S1012,“是”),则变更为作业统计系统专用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因此在将作业统计系统导入共用多个外围设备的网络中时,对于该系统的管理者与成为作业管理对象的许多客户机的各个用户,由于可不进行将安装在各客户机中的许多打印机输出程序的各输出目的地的端口变更为作业统计系统专用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的作业,故可减轻管理者与用户的负担,能高效地引入作业统计系统,同时能高效地进行作业管理。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式。第二实施形式的结构(图1-6)与上述第一实施形式的相同,故略去其说明。
在此第二实施形式中,基地服务器计算机1030对客户机计算机1010指示进行端口监视器的变更。现用图12-14说明客户机计算机1010根据基地服务器计算机1030的指示执行端口监视器的变更处理。
图12例示存储于基于服务器计算机1030内D/B 1090中的用户管理信息。
本实施形式的作业管理系统中,作为作业管理装置的基地服务器计算机1030,根据图12所示用户管理信息对各客户机计算机的用户(例如客户机用户A、客户机用户B)管理打印机驱动程序输出目的地端口的监视器。
图12中,用户管理信息存储于D/B 1090中。管理各客户机计算机的用户。1501指作业统计客户机应用程序(JACA)的模块。1502指各客户和用户例如客户机计算机1010中登录的打印机名(打印机驱动程序名),1503指打印机驱动程序中设定的输出目的地的端口信息。
图13是流程图,示明由基地服务器计算机1030执行的对客户机计算机1010进行端口监视器变换的指示处理。
图13中,于步骤S1301,基地服务器计算机1030内的作业统计服务器应用程序1031确认基地服务器计算机1030中已登录的客户机的端口信息。具体地说,作业统计服务器应用程序1031参考D/B 1090中存储的用户管理信息。
其次于步骤S1302中,基地服务器计算机1030的CRTC 205使显示装置上显示基于用户管理信息的对话画面,得以从基地服务器计算机1030的管理者接受成为端口监视器变更对象的客户机的选择。
随后于步骤S1303中,例如在由步骤S1302选择客户机计算机1010时,对客户机计算机1010作变更端口监视器的指示。再于步骤S1304中,基于客户机计算机1010通知的信息,更新D/B 1090中存储的用户管理信息,结束本处理。
图14是示明由客户机计算机1010执行的端口监视器变更处理的流程图。
图14中,于步骤1103,客户机计算机1010内的作业统计客户机应用程序1014判别是否有来自基地服务器计算机1030的指示。当此判别结果为无指示时(于步骤S1103,“否”),则定期地重复此判别处理,当有指示时(于步骤S1103,“是”),则于客户机计算机1010的显示器装置上显示使用户选择是否进行端口监视器的自动变更处理的对话画面(未图示)。当根据所显示的对话画面指示不进行端口监视器的自动变更处理时(于步骤S1104,“否”)则结束本处理,而当指示进行端口监视器的自动变更时(于步骤S1104,“是”)则进行步骤S1105。
于步骤S1105,作业统计客户机应用程序1014与图9的步骤S1002相同,确认客户机计算机1010中已登录的打印机信息。然后于步骤S1106,判别客户机计算机1010中已安装的所有打印机驱动程序中有无未进行端口监视器变更处理的,亦即有无成为变更对象的打印机驱动程序。
当步骤S1106的判别结果为存在成为变更对象的打印机时(于步骤S1106,“是”),于步骤S1108判别成为变更对象的打印机驱动程序的输出目的地端口是否为“Standard TCP/IP”或“LPR”。若此判别结果为,成为变更对象的打印机驱动程序输出目的地的端口与“Standard TCP/IP”或“LPR”的种类不同时(于步骤S1108,“否”),则在步骤S1109中于显示装置上显示不进行端口监视器变更为内容的警告对话,然后返回步骤S1106。
另一方面,当成为变更对象的打印机驱动程序输出目的地的端口是“Standard TCP/IP”或“LPR”时(于步骤S1108,“是”),则于步骤S1110中执行从该端口到作业统计系统专用端口监视器(第二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的变更处理,然后返回步骤S1106。
于步骤S1106,当成为变更对象的打印机驱动程序的端口监视器的变更处理完全结束时(于步骤S1106,“否”),则将已变更的端口监视器的信息通知基地服务器计算机1030(步骤S1107)而结束本处理。
根据本实施形式,基地服务器计算机1030对于管理者所选择的客户机计算机1010指示其进行端口监视器的变更(图13的步骤S1303),该客户机计算机1010则根据基地服务器计算机1030的指示执行端口监视器的变更处理。因此当将作业统计系统引入共用多个外围设备的网络中时,就能减轻该系统的管理者与成为作业管理对象的许多客户机的各个用户的负担,同时能有效地引入作业统计系统和有效地进行作业统计系统的版本更新作业。
在本实施形式中是由基地服务器计算机1030指示客户机计算机1010进行端口监视器的变更,故在客户机计算机1010一侧能进行端口监视器的变更处理,但如前述第一实施形式所说明的,也可以在紧接安装了作业统计客户机应用程序1014之后进行端口监视器的变更处理。
本发明也可以通过将实现上述实施形式的功能软件的程序提供给计算机或CPU,读出供给该计算机或CPU的程序来执行而达到其目的。
上述程序只需能在计算机上实现上述各实施形式的功能。而此程序的形式可以具有由目标代码、解释器执行的程序或供给于OS的脚本数据等形式。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也可以通过将记录有用于实现其实施形式功能的软件的程序代码的存储媒体提供给于系统或装置,而由此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CPU或MPU等)读出和执行此存储媒体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来达到。
此时,通过从存储媒体读出的程序代码本身实现上述实施形式的功能。由此,此程序代码与存储了该程序代码的存储媒体便构成了本发明。
作为用于提供程序代码的存储媒体例如可以采用软盘(floppy,注册商标名)、硬盘、磁光盘、CD-ROM、CD-R、CD-RW、DVD-ROM、DVD-RAM、DVD-RW、DVD+RW、磁带、非易失性存储卡与ROM等。此外,上述程序可以通过与因特网、商用网或局域网等连接的未图示的其他计算机或数据库等下载供给。
通过执行计算机读出的程序代码不仅能实现上述实施形式的功能,而且基于此程序代码的指示,使在计算机上工作的OS(操作系统)等进行实际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这种处理也能实现上述实施形式的功能。
此外,从存储媒体读出的程序代码在写入设于插入计算机的功能扩展板中或与计算机连接的功能扩展单元中的存储器之后,基于此程序代码的指示,能进行此功能扩展板或功能扩展单元中所设CPU等实际处理的一部或全部,而通过这种处理也能实现上述实施形式的功能。
上面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形式,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式的结构,而是要是能实现专利权要求范围所示的功能或实施形式结构具有的功能的结构都是可以采用的。
由于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内可以给出本发明的显而易见的众多的不同实施形式,故应理解到本发明除了后附权利要求书所规定的内容外是不受其特殊实施形式之限。
权利要求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与至少一个外围设备连接且其中安装有至少一个设备驱动程序用来生成将输出给上述外围设备的输出作业,其特征在于,具有为了监视上述设备驱动程序的输出目的地的端口而预设定的第一端口监视器,该第一端口监视器接收上述设备驱动程序生成的输出作业并将其输出给上述外围设备;第二端口监视器,接收上述设备驱动程序生成的输出作业,将上述输出作业输出给上述外围设备,并且收集该输出作业的作业信息;变更装置,在构成利用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取得上述作业信息的系统时,将上述设备驱动程序的输出目的地的端口从上述第一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变更为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上述变更装置具有判别装置,判别上述信息处理装置中登录的上述外围设备的设备驱动程序的输出目的地的端口;以及选择装置,显示上述判别装置判别出的输出目的地的端口与上述设备驱动程序的名称,并且从该显示的设备驱动程序的名称中选择变更上述输出目的地的端口的设备驱动程序,上述变更装置将上述选择装置所选择的设备驱动程序的输出目的地的端口变更为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
3.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还具有判断装置,在构成利用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取得上述作业信息的系统时,用于判断是根据用户的选择指示由上述变更装置从上述第一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变更为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还是自动地由上述变更装置从上述第一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变更为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
4.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在构成利用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取得上述作业信息的系统时,上述变更装置识别上述第一端口监视器是否是预定的端口监视器,在上述第一端口监视器为预定的端口监视器时,将上述输出目的地的端口变更为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而在上述第一端口监视器不是上述预定的端口监视器时进行警告显示。
5.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还具有作业信息收集装置,用于通过应用程序接口收集上述作业信息并将所收集的作业信息通知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在上述输出作业被接收时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通知上述作业信息收集装置上述输出作业已接收。
6.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上述至少一个外围设备包括打印机、复印机和扫描器。
7.一种信息处理装置的信息处理方法,上述信息处理装置与至少一个外围设备连接且其中安装有至少一个设备驱动程序用来生成将输出给上述外围设备的输出作业,通过监视作为上述设备驱动程序的输出目的地的端口而预设定的端口的第一端口监视器或者监视作为上述设备驱动程序的输出目的地的端口而可以设定的端口的第二端口监视器将上述输出作业输出到上述外围设备,其特征在于,该信息处理方法具有输出和收集步骤,利用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接收上述设备驱动程序所生成的输出作业,将该输出作业输出给上述外围设备,并且收集该输出作业的作业信息;变更步骤,在构成利用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取得上述作业信息的系统时,将上述设备驱动程序的输出目的地的端口从上述第一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变更为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
8.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中上述变更步骤具有判别步骤,判别上述信息处理装置中登录的上述外围设备的设备驱动程序的输出目的地的端口;以及选择步骤,显示由上述判别步骤判别出的输出目的地的端口与上述设备驱动程序的名称,并且从该显示的设备驱动程序的名称中选择变更上述输出目的地的端口的设备驱动程序,上述变更步骤将由上述选择步骤所选择的设备驱动程序的输出目的地的端口变更为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
9.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中还具有判断步骤,在构成利用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取得上述作业信息的系统时,用于判断是根据用户的选择指示由上述变更步骤从上述第一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变更为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还是自动地由上述变更步骤从上述第一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变更为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
10.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中在构成利用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取得上述作业信息的系统时,上述变更步骤识别上述第一端口监视器是否是预定的端口监视器,在上述第一端口监视器为预定的端口监视器时,将上述输出目的地的端口变更为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而在上述第一端口监视器不是上述预定的端口监视器时进行警告显示。
11.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中还具有作业信息收集步骤,用于通过应用程序接口收集上述作业信息并将所收集的作业信息通知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控制步骤,控制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以在上述输出作业被接收时上述作业信息收集装置通知上述输出作业已接收。
12.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中上述至少一个外围设备包括打印机、复印机与扫描器。
13.一种作业管理系统,具有信息处理装置和作业管理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安装有用于生成输出到至少一个外围设备的输出作业的至少一个设备驱动程序,通过监视作为该设备驱动程序的输出目的地的端口而预先设定的端口的第一端口监视器将上述输出作业输出到上述外围设备,该作业管理装置从上述信息处理装置取得上述输出作业的作业信息进行管理,其特征在于,上述信息处理装置具有第二端口监视器,接收上述设备驱动程序生成的输出作业,将该输出作业输出给上述外围设备,并且收集该输出作业的作业信息;变更装置,在构成利用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取得上述作业信息的系统时,将上述设备驱动程序的输出目的地的端口从上述第一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变更为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所监视的端口。
全文摘要
提供了引入作业统计系统时能减轻管理者与用户负担,可高效进行作业管理的信息处理装置,客户机(1010)与一个外围设备连接且于其中安装有至少一个设备驱动程序用来生成将输出给上述外围设备的输出作业。预设有用于监视打印机驱动程序(1015)的输出目的地的端口的第一端口监视器(1017),接收打印机驱动程序(1015)生成的输出作业而输出给外围设备。第二端口监视器(1016)接收上述打印机驱动程序(1015)生成的输出作业将此输出作业输出给外围设备的同时,收集该输出作业的作业信息。在构成利用上述第二端口监视器(1016)以取得上述作业信息的系统时,CPU(201)将上述打印机驱动程序(1015)的输出目的地的端口从上述第一端口监视器(1017)监视的端口变更到第二端口监视器(1016)监视的端口。
文档编号G06F3/12GK1677334SQ200510059600
公开日2005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30日
发明者堀山润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