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码扫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49880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条形码扫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条形码扫描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于扫描两对象之间的条形码的条形码扫描装置。
背景技术
条形码与条形码扫描装置的发展,带给人们相当多的便利性。举凡报税、商品的标示、存货管理、身份数据辨识等等。小小的条形码,可记录大量的数据。且条形码制造成本相当便宜,仅需以单色复印方式即可复制。因此条形码与条形码扫描装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请参照图1A,其示出传统的条形码扫描装置的示意图。条形码扫描装置101射出一扫描光线L1,扫描光线L1为一准直光线。一条形码70置于扫描光线L1的路径上,其中条形码70具有明暗相间的色块,用以代表一资料。扫描光线L1投射至条形码70的色块上,并且反射出一具有光讯号的反射光线L2。条形码扫描装置101接收反射光线L2以读取反射光线L2的光讯号,因此获得条形码70的数据。
请参照图1B,其示出传统的扫描仪欲读取一光学读取头及一电路板之间的条形码时的状态的示意图。光学读取头40相对应设置于电路板50上方。条形码70设置于光学读取头40邻近于电路板50的一表面41,即条形码70设置于光学读取头40及电路板50之间。由于光学读取头40及电路板50之间的空隙很小,导致条形码扫描装置101无法置入光学读取头40与电路板50之间。因此,条形码扫描装置101将无法读取条形码70的数据,大大地降低编码扫描装置的实用性。
同样的,位于任二对象之间的条形码皆会面临无法被传统条形码扫描装置读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条形码扫描装置,其透过支撑结构设置反射镜组于机壳上的设计,可以使得部分的反射镜组及支撑结构深入二对象之间。因此,本发明的条形码扫描装置射出的扫描光线可透过反射镜组投射至二对象之间的条形码,并且条形码的反射光线可借由反射镜组顺利被条形码扫描装置所接收。如此一来,本发明的条形码扫描装置将可读取二对象之间的条形码的数据,大大的增加了条形码扫描装置的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一种条形码扫描装置,用以扫描二对象之间的一条形码。条形码扫描装置包括一机壳、一反射镜组及一支撑结构。反射镜组设置于机壳外,用以导引条形码扫描装置所产生的扫描光线照射至条形码。反射镜组并导引条形码的反射光线被条形码扫描装置接收,使条形码扫描装置读取条形码的数据。支撑结构设置于机壳上,用以支撑反射镜组,使部分的反射镜组深入二对象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再提出一种条形码扫描装置,用以扫描一光学读取头及一电路板之间的一条形码。条形码扫描装置包括一机壳、一第一反射镜、一第二反射镜、一第一延伸部及一第二延伸部。第一反射镜及第二反射镜设置于机壳外,用以导引条形码扫描装置所产生的扫描光线照射至条形码。第一反射镜及第二反射镜并导引条形码的反射光线被条形码扫描装置接收,使条形码扫描装置读取条形码的数据。第一延伸部的一端连接于机壳上,第二延伸部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延伸部的另一端。第二延伸部用以支撑第一反射镜及第二反射镜。当第二延伸部深入光学读取头及电路板之间时,第一反射镜位于光学读取头及电路板之间,第二反射镜位于光学读取头及电路板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再提出一种条形码扫描装置,用以扫描一光学读取头及一电路板之间的一条形码。条形码扫描装置包括一机壳、一第一反射镜、一第二反射镜、一第一延伸部及一第二延伸部。第一反射镜及第二反射镜设置于机壳外,用以导引条形码扫描装置所产生的扫描光线照射至该条形码。第一反射镜及第二反射镜并导引条形码的反射光线被条形码扫描装置接收,使条形码扫描装置读取条形码的数据。第一延伸部的一端以转动的方式连接于机壳上,第一延伸部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延伸部之中间部位。第二延伸部用以支撑第一反射镜及第二反射镜。当第二延伸部深入光学读取头及电路板之间时,第一反射镜位于光学读取头及电路板之间,第二反射镜位于光学读取头及电路板的外侧。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A示出传统的条形码扫描装置的示意图。
图1B示出传统的扫描仪欲读取一光学读取头及一电路板之间的条形码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示出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条形码扫描装置的示意图。
图3示出图2中反射镜组移动至二对象之间的示意图。
图4示出乃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条形码扫描装置的示意图。
图5示出图4中反射镜组转动至二对象之间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机壳20反射镜组21第一反射镜22第二反射镜40光学读取头41表面50电路板70条形码100、101、200条形码扫描装置130、230支撑结构131、231第一延伸部132、232第二延伸部233枢轴L1、L3扫描光线L2、L4反射光线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请参照图2,其示出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条形码扫描装置的示意图。条形码扫描装置100可以为一激光扫描仪(Laser Scanner)或一电荷耦合器件扫描仪(CCD Scanner)。条形码扫描装置100用以扫描一第一对象40及一第二对象50之间的一条形码70,亦可扫描一般对象上的条形码。条形码70设置于第一对象40邻近于第二对象的一表面41上。条形码扫描装置100包括一机壳10、一反射镜组20及一支撑结构130。反射镜组20设置于机壳10外,用以导引条形码扫描装置100所产生的扫描光线L3照射至条形码。反射镜组20并导引条形码70的反射光线L4被条形码扫描装置100接收,使条形码扫描装置100读取条形码70的数据。支撑结构130设置于机壳10上,用以支撑反射镜组20,使部分的反射镜组20深入第一对象40及第二对象50之间。
上述的扫描光线L3可由条形码扫描装置100的光源提供。条形码扫描装置100的光感测单元可以接收反射镜组20所导引的反射光线L4,将光讯号转成电讯号后,以获得条形码的资料。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对象40以一光学读取头为例作说明,第二对象50以一电路板为例作说明。并且条形码70系具有光学读取头的一激光功率及激光电流关系曲线和一激光功率及感测电压关系曲线。激光功率及激光电流曲线表示光学读取头的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输入一电流所对应输出的光功率的关系曲线,激光功率及感测电压关系曲线表示光学读取头的正向感应器(Forward Senor)感应一光功率所对应输出的一电压关系曲线。并且条形码70系可以为一二维条形码或一三维条形码。
至于支撑结构130的设计在此举例说明如下,但本发明的技术并不局限在此。
如图2所示出,支撑结构130具有一第一延伸部131及一第二延伸部132。第一延伸部131的一端连接于机壳10上。第二延伸部132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延伸部131的另一端。第一延伸部131与第二延伸部132形成一L型结构。第一延伸部131及第二延伸部132可以为组合式结构或一体成型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131及第二延伸部132以一体成型的结构作说明,且支撑结构130固定不动地位于机壳10上。
反射镜组20包括一第一反射镜21及一第二反射镜22。第一反射镜21及第二反射镜22承载于第二延伸部132上。
请同时参照图2及图3,图3示出图2中反射镜组移动至二对象之间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出,支撑结构130及反射镜组20皆位于第一对象40及第二对象50的外侧。如图3所示出,若欲以条形码扫描装置100扫描条形码70时,直线移动条形码扫描装置100以靠近第一对象40及第二对象50,直到第一反射镜21及部分的第二延伸部132深入于第一对象40及第二对象50之间且第一反射镜21对应于条形码70为止。但,第二反射镜22及第一延伸部131仍然位于第一对象40及第二对象50的外侧。当条形码扫描装置100扫描完条形码70时,可依反方向直线移动条形码扫描装置100,直到第一反射镜21及部分的第二延伸部132抵达第一对象40及第二对象50的外侧为止。
此外,第二延伸部132及反射镜组20深入第一对象40及第二对象50之间的结构可以相对于第一对象40及第二对象50之间的空隙大小而设计,使第二延伸部132及反射镜组30可以深入第一对象40及第二对象50之间的空隙。并且支撑结构130的材质及结构设计以不影响条形码条形码装置100扫描条形码70时所产生的光路为主。
如图3所示出,当条形码扫描装置100进行扫描动作时,条形码扫描装置100可射出一扫描光线L3投射至第二反射镜22上。接着,扫描光线L3透过第二反射镜22反射至第一反射镜21。然后扫描光线L3再经由第一反射镜21投射至条形码70上。由于条形码70具有数个色块,扫描光线L3投射至条形码70上后,依据数个色块反射出一具有光讯号的反射光线L2。
接着反射光线L4投射至第一反射镜21,并反射至第二反射镜22。然后反射光线L4透过第二反射镜22顺利反射回条形码扫描装置100内。借此条形码扫描装置100接收反射光线L4,并读取反射光线L4的光讯号后,即可获得条形码70的数据。
第二实施例请参照图4,其示出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条形码扫描装置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条形码扫描装置200与第一实施例的条形码扫描装置100不同处在于支撑结构230,其余相同之处沿用相同的标号并不再赘述。如图4所示出,支撑结构230具有一第一延伸部231及一第二延伸部232。第一延伸部231的一端可转动式连接于机壳10上,第一延伸部231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延伸部232的中间部位。第一延伸部231与第二延伸部232形成一T型结构。第一延伸部231及第二延伸部232可以为组合式结构或一体成型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231及第二延伸部232以一体成型的结构作说明。
请同时参照图4及图5,图5示出图4中反射镜组转动至二对象之间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出,支撑结构130及反射镜组20皆位于第一对象40及第二对象50的外侧。如图5所示出,若欲以条形码扫描装置200扫描条形码70时,透过一枢轴(hinge)233转动条形码扫描装置200的支撑结构230以靠近第一对象40及第二对象50,直到第一反射镜21及部分的第二延伸部232深入于第一对象40及第二对象50之间且第一反射镜21对应于条形码70为止。但,第二反射镜22及第一延伸部231仍然位于第一对象40及第二对象50的外侧。当条形码扫描装置200扫描完条形码时,可依反方向转动支撑结构230,直到第一反射镜21及部分的第二延伸部232抵达第一对象40及第二对象50的外侧为止。
根据以上二个实施例,虽然反射镜组20以一第一反射镜21及一第二反射镜22为例作说明,然本发明的反射镜组20亦可以为一个反射镜或多个反射镜的组合。只要是利用光学反射机构设计,以达到扫描光线L3投射至条形码70而反射出反射光线L4,并且反射光线L4借由反射镜组20顺利被条形码扫描装置所接收的目的,皆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根据以上两个实施例,虽然反射镜组20以设置于支撑结构130上为例作说明,然支撑结构130及反射镜组20亦可设置于光驱的壳体上。只要传统的条形码扫描装置投射扫描光线至反射镜组,反射镜组依然可以导引传统的条形码扫描装置所产生的扫描光线照射至条形码。并导引条形码的反射光线被传统的条形码扫描装置接收,以达到传统的条形码扫描装置读取条形码的数据的目的,均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条形码扫描装置,其透过支撑结构设置反射镜组于机壳上的设计,可以使得部分的反射镜组及支撑结构深入二对象之间。因此,本实施例的条形码扫描装置射出的扫描光线可透过反射镜组投射至二对象之间的条形码,并且条形码的反射光线可借由反射镜组顺利被条形码扫描装置所接收。如此一来,本实施例的条形码扫描装置将可读取二对象之间的条形码的数据,大大的增加了条形码扫描装置的实用性。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任何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条形码扫描装置,用以扫描二对象之间的一条形码,该条形码扫描装置包括一机壳;一反射镜组,设置于该机壳外,用以导引该条形码扫描装置所产生的一扫描光线照射至该条形码,并导引该条形码的一反射光线被该条形码扫描装置接收,使该条形码扫描装置读取该条形码的数据;以及一支撑结构,设置于该机壳上,用以支撑该反射镜组,使部分的该反射镜组深入该二对象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形码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支撑结构包括一第一延伸部,其一端连接于该机壳上;以及一第二延伸部,其一端连接于该第一延伸部的另一端,该第二延伸部用以支撑该反射镜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条形码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延伸部与该第二延伸部形成一L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条形码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延伸部及该第二延伸部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条形码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延伸部可直线移动于该二对象之间,使部分的该反射镜组进出该二对象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形码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支撑结构包括一第一延伸部,其一端以转动的方式连接于该机壳上;以及一第二延伸部,该第一延伸部的另一端连接于该第二延伸部的中间部位,该第二延伸部用以支撑该反射镜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条形码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延伸部与该第二延伸部形成一T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条形码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延伸部及该第二延伸部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条形码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延伸部可相对于该机壳转动,使部分的该反射镜组进出该二对象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形码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反射镜组包括一第一反射镜及一第二反射镜,当该支撑结构深入该二物间之间时,该第一反射镜位于该二对象之间,该第二反射镜位于该二对象外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形码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二对象为一光学读取头及一电路板,该条形码位于该光学读取头邻近该电路板的一表面。
全文摘要
一种条形码扫描装置,用以扫描二对象之间的一条形码。条形码扫描装置包括一机壳、一反射镜组及一支撑结构。反射镜组设置于机壳外,用以导引条形码扫描装置所产生的一扫描光线照射至条形码。反射镜组并导引条形码的一反射光线被条形码扫描装置接收,使条形码扫描装置读取条形码的数据。支撑结构设置于机壳上,用以支撑反射镜组,使部分的反射镜组深入二对象之间。
文档编号G06K7/10GK1949243SQ20051011400
公开日2007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3日
发明者陈启鸿 申请人: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