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按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53431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按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键,特别是多功能按键。
背景技术
随着笔记本电脑及各类电子产品功能不断增加,相应的按键数量也就随之增多。另一方面,各类便携式产品越来越向小型化发展,需要将按键接触面积尽可能缩小。然而缩小按键面积会让使用者容易同时按下多个键或者按错键,导致误操作,带来使用上的不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有采用单个按键完成多个操作指令的设计,通常称为多功能按键,并运用于各类消费性电子产品中。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多功能按键,应用于一电子设备中,该电子设备设有若干按压埠。所述多功能按键包括一圆形主体部、二圆柱体固定臂、一平底凸条、二触压元件。所述二固定臂位于所述圆形主体部直径方向的二侧边,所述电子设备上进一步设有与所述二圆柱体固定臂相配合的半圆形凹槽。安装该多功能按键至所述电子设备时,所述二圆柱体固定臂置于所述半圆形凹槽中,并且所述之二圆柱体固定臂可自由旋转。所述二触压元件分别位于所述平底凸条的两侧,而触压元件之间的连线和圆柱体固定臂所在直线垂直。当二触压元件中任一触压元件被压下,二圆柱体固定臂开始旋转,由于所述平底凸条的支撑,另一触压元件将向上台起,避免了二触压元件同时被压下的情况。
然而,当所述多功能按键的一端被压下后,该多功能按键并不能恢复到初始状态,以准备下一次的按压动作。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自行恢复初始状态的多功能按键。
一种多功能按键,所述多功能按键包括一主体部和二弹性栓。所述二弹性栓与所述主体部侧边相连,二弹性栓用于固定所述多功能按键。所述主体部设有二触压元件和一支撑元件,所述支撑元件位于所述二触压元件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多功能按键之二触压元件中任一触压元件被压下,迫使所述二弹性栓发生弹性形变,凭借二弹性栓自身的弹力,使多功能按键恢复初始状态。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多功能按键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的立体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多功能按键与线路板及底框分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多功能按键正面立体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多功能按键背面立体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多功能按键与线路板及底框装配后的立体视图图6为沿图5中VI-VI线的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多功能按键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的立体视图。笔记本电脑10设有触摸板12,可通过手指触摸所述触摸板12控制鼠标箭头17在屏幕18上的移动。触摸板12位于笔记本电脑10的键盘14的下方,以利于用户操作。用户在使用笔记本电脑10的过程中,时常要进行翻滚页面的操作,等同于鼠标滚轮的功能。为此,本实施例之多功能按键20设置于触摸板12的下方,左键16a和右键16b之间,用来实现翻页等动作的控制。
请参阅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多功能按键与线路板及底框分解视图。其相关部件包括收容于笔记本电脑10中的底框24和线路板26。其中,线路板26位于多功能按键20与底框24之间。线路板26开设一通孔264,通孔264两对应边上设有二按压埠260。底框24设有与通孔264对应的填充块240。线路板26和多功能按键20均固定安装于所述底框24上,装配后,填充块240置于通孔264内。
请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多功能按键20正面立体视图。多功能按键20包括一主体部300和二弹性弹性栓400。所述主体部300具有一矩形按压面312及沿其边垂直延伸的侧臂314,侧臂314地步水平延伸形成一帽沿310。所述二弹性栓400与主体部300两对应侧边相连,所述二弹性栓400靠近主体部300部分开设一缺口402,该缺口402的开口朝向主体部300。二弹性栓400之自由端各设有一装配孔404,可使用螺丝或铆钉等固定器件通过该装配孔404将该多功能按键20固定于所述底框24上。
请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多功能按键背面立体视图。主体部300内表面设有二触压元件304、一凸条306和二支撑块308,所述凸条306自由端为圆弧形,所述二支撑块308为半圆形。凸条306最高点与二支撑块308最高点在一平面上。所述凸条306、二支撑块308和所述二弹性栓400位于同一轴线320。其中,二支撑块308处于凸条306的两端,与侧臂304相连。所述二触压元件304则分别位于凸条306所在直线的两侧,二触压元件304的连线与所述凸条306所在直线垂直。所述二触压元件304用于触动线路板26上对应的二按压埠260。
所述凸条306所在直线将多功能按键20分为两部分,用户按压其中任一部分后,迫使二弹性栓400发生弹性形变。按压多功能按键20的外力消失后,二弹性栓400凭借自身变形产生的弹力使多功能按键20恢复到初始状态。又因为二弹性栓400靠近主体部300部分开设的缺口402,该缺口402将每一弹性栓400分成两段,并分别位于凸条306所在直线的二侧。弹性栓400产生形变时,此两段同时产生方向相反的弹力,获得更好的弹性效果,从所述多功能按键20的两个部分施力,共同使多功能按键20恢复初始状态。
如图5所示,其为本实施例之多功能按键20于底框24和线路板26装配后的立体视图,请同时参阅图6,其为沿图5中VI-VI线的剖面视图。没有外力按压的情况下,凸条306最高点与二支撑块308最高点与底框24项接触,主体部300与线路板26基本平行。
当二触压元件304所在的任一部分受到外力按压,该触压元件304以二弹性栓400所在的直线作为轴线转动,并触动线路板26上相应按压埠260。因支撑块308和凸条306顶端都为圆弧形,使得多功能按键20旋转顺畅。同时,由于凸条306和二支撑块308的支撑,另一触压元件向上台起,避免了二触压元件304同时被按下的情况发生。按压多功能按键20的外力消失后,凭借所述二弹性栓400自身的弹力,多功能按键20可立即恢复初始状态,为下一次按键操作做好准备。所述凸条306进一步起到加固主体部300机械强度的作用,使得多功能按键20不易损坏。
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其中主体部300的形状可为任意形状。弹性栓400的数量、位置和结构都可改变为其他形式,只需具备弹性特征即可。支撑块308的数量、形状和位置也可依设计要求做适当变更。主体部300背面的触压元件304的形状和数量也可以依照设计要求而改变。整个多功能按键20可一体成型。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按键,所述多功能按键包括一主体部,该主体部设有二触压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进一步设有一支撑元件,该支撑元件位于所述二触压元件之间,所述多功能按键包括二用于固定所述多功能按键的弹性栓,所述二弹性栓与所述主体部侧边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包括二支撑块,所述二支撑块之连线与所述二触压元件之连线垂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支撑块呈半圆形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包括一凸条,所述凸条所在直线与所述二触压元件之连线垂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顶端为圆弧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弹性栓具有相同的轴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弹性栓靠近主体部的一端开设一缺口,该缺口的开口朝向主体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一矩形按压面及沿其边垂直延伸的侧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弹性栓分别位于所述矩形主体部的二相对侧边,并与所述支撑元件位于同一直线上。
10.如权利要求1~9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按键为一体成型。
专利摘要一种多功能按键,所述多功能按键包括一主体部和二弹性栓,该主体部设有二触压元件和一支撑元件,该支撑元件位于所述二触压元件之间,所述二弹性栓与所述主体部侧边相连,二弹性栓用于固定所述多功能按键。上述多功能按键之二触压元件中任一触压元件被压下,迫使二弹性栓发生弹性形变,凭借二弹性自身的弹力,使多功能按键恢复初始状态。
文档编号G06F3/02GK2842551SQ20052006497
公开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3日
发明者简志纬, 陈章玄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