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标签、rfid读写器、rfid系统及rfid系统的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6560279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Rfid标签、rfid读写器、rfid系统及rfid系统的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读写器和RFID标签的RFID系统,特别涉及到使用于包含通信方式不同的多种RFID标签的RFID系统中的、有效的技术。
背景技术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系统如

图1所示,一般具有被称为读写器R/W的终端和多个RFID标签(RFID)。R/W例如具有与天线ATN_R连接的通信电路RF、存储电路MEM1及控制这些电路的控制电路CPU等,并以无线通信方式对保存在RFID中的数据进行读写。具体而言,R/W对RFID传送电波(非调制波或调制波)102,RFID接收从R/W所发射的电波并进行解调,根据需要,按照内置数据进行再发射,R/W对其进行接收及解调。
目前,已提出了该R/W、RFID间的无线通信方式的多种方式,并且存在与该多种方式相应的RFID系统。例如,在ISO(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国际标准化组织)及IEC(International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中,作为UHF频带(860MHz~960MHz)的空中接口、协议规格,ISO/IEC 18000-6类型A、类型B这2种已被标准化。另一方面,在EPC全球(作为国际性条形码标准化组织的国际EAN(European Article Numbering欧洲商品编码)协会及美国UCC(Uniform Code Council统一编码委员会)所共同设立的为电子标签标准化的非营利组织)中,也在UHF频带上进行了独自的标准化。
图2表示由ISO/IEC做出国际标准化的UHF频带的方式列表。如上所述,在ISO/IEC中,ISO/IEC 18000-6类型A、类型B这2种被标准化,但是目前从EPC全球向ISO/IEC提出类型C,并且正在审议中(下面将ISO/IEC 18000-6类型A、类型B、类型C称为类型A、类型B、类型C)。从图2可知,作为从读写器R/W到RFID标签(RFID)的发送接口,在类型A、类型B、类型C中通信速度尚未统一,分别为33kbps、10或40kbps、40~160kbps。另外,可知在编码方式方面也没有统一,在类型A、C中使用PIE(Pulse IntervalEncoding脉冲间隔编码)方式,在类型B中使用曼彻斯特码。
如上所述,若多个无线通信方式混合存在,则因为不知道在物品等上粘贴了哪种方式的RFID,所以需要R/W具有多种方式,一边依次一个一个地转换该多种方式,一边和RFID进行通信。这样,若一边依次转换多种方式一边和RFID进行通信,则通信时间延长到多倍,对于RFID在传送带或卡车等上进行高速移动的那种应用来说,则不能使用。
若用图14来说明其状态,就是R/W因为不知道存在哪种通信方式的RFID,所以首先读取通信方式(A)的RFID(A)。通常情况下,假定R/W预先读取N个左右的RFID,并与之相应发送询问指令。最初发送的询问指令1(A)(未图示)设定出以后发送的询问指令的个数。RFID(A)若接收到询问指令1(A),则随机决定对询问指令1(A)或以后发送的多个询问指令(A)的某一个进行响应。R/W通常对于询问指令1(A)或询问指令(A),只能接收一个RFID(A)。图14的情况下,由于存在RFID(A),因而N个RFID(A)分别对从R/W发送的询问指令(A),进行响应。
接着,为了读取RFID(B),R/W发送询问指令1(B)(未图示)及询问指令(B)。因为RFID(B)不存在,所以没有来自RFID(B)的响应,但是R/W经过数次持续发送询问指令(B)。但是,因为没有来自RFID(B)的响应,所以根据询问指令(B)的次数或时间来识别不存在RFID(B)。接着,R/W发送询问指令1(C)(未图示)及询问指令(C),读取RFID(C)。X个RFID(C)分别对询问指令(C)进行响应。

发明内容
这样,虽然不存在RFID(B),却发生读取RFID(B)的时间,总计的通信时间延长。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特别在和具有多种通信方式的RFID标签进行通信时,实现其通信时间的缩短。根据本说明书的记述及附图可以明确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和新特征。
如下简单说明本申请中公示的发明之中代表性的发明概要。
根据本发明的RFID系统具备第1RFID标签,对应第1通信方式;第2RFID标签,对应第2通信方式;RFID读写器,可以在第1及第2RFID标签之间进行无线通信。而且,该RFID系统具有下述功能,该功能为,使多个第1RFID标签向RFID读写器同时进行响应,并使多个第2RFID标签向RFID读写器同时进行响应。
根据这种结构,例如可以实现如下的处理顺序。也就是说,首先读写器在进行逐一的RFID标签读写之前,以作为多种通信方式之一的第1通信方式,发送使具有该第1通信方式的多个第1RFID标签同时响应的第1指令。然后,通过确认有没有来自第1RFID标签的响应,来确认是否存在具有第1通信方式的RFID标签,在有响应时,一边通过第1通信方式进行拥塞控制,一边对各RFID标签进行读写。如果在没有响应时,则读写器通过和上面不同的第2通信方式,发送使具有该第2通信方式的多个第2RFID标签同时进行响应的第2指令,以此来确认是否存在具有第2通信方式的RFID标签。
另外,例如还可以实现如下的处理顺序。也就是说,首先读写器在进行逐一的RFID标签读写之前,发送包含多种通信方式的多个RFID标签所通用的第3指令。此时,预先对于各RFID标签,根据自身的通信方式唯一定义对第3指令进行响应的定时(时隙或时间)。这样一来,读写器例如可以同时接收来自第1通信方式的第1RFID标签的响应,并且紧接着继续同时接收来自第2通信方式的第2RFID标签的响应。读写器通过检测这些响应及响应的接收电平,来确认第1通信方式的第1RFID标签及第2通信方式的第2RFID标签的存在。
若使用如上的处理顺序,则例如在具备某种通信方式的RFID标签不存在时,因为可以迅速确认该不存在的状况,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实现通信时间的缩短。
如果简单说明由本申请公示的发明之中代表性的发明得到的效果,就是能够实现通信时间的缩短。
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表示RFID系统结构例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由ISO/IEC规定的UHF频带无源RFID系统规格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RFID系统中读写器及RFID标签间的处理的一例的顺序图。
图4是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RFID系统中读写器控制方式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接着图4的读写器控制方式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RFID系统中从读写器朝向RFID标签的指令格式一例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使用图6的指令格式在读写器及RFID标签间进行通信时的处理的一例的时序图,(a)是对询问指令1的附图,(b)是对询问指令ALL的附图。
图8是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RFID系统中RFID标签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9是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RFID系统中RFID标签控制方式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RFID系统中RFID标签控制方式的另一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RFID系统中读写器及RFID标签间的处理的一例的顺序图。
图12是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RFID系统中读写器及RFID标签间的处理的一例的顺序图。
图13是在图12的顺序中表示RFID标签响应动作的一例的时序图。
图14是表示在作为本发明的前提所研究的RFID系统中读写器及RFID标签间的处理的一例的顺序图。
具体实施万式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有,在用来说明实施方式的全部附图上,对相同的部件原则上附上相同的符号,其重复的说明予以省略。
(实施方式1)通常情况下,在数米范围内进行通信的RFID系统中,在读取多个RFID标签(RFID)时,读写器R/W为了避免来自RFID的响应冲突,采用时隙阿罗哈(slot Aloha)或二叉树(binary tree)等拥塞控制方式来读取RFID。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特征为,通过与其通信方式相应的拥塞控制,使RFID同时进行响应,检测响应的冲突,并且在确认RFID的存在之后进行和各RFID的通信。
若使用图3进行说明,则R/W针对多个RFID,以某个特定的通信方式对具有拥塞控制方式(A)的RFID(A)发送RFID(A)可以接收及解释的询问指令ALL(A)。在该询问指令ALL(A)中事先设定为,具有该拥塞控制方式(A)的RFID(A)同时以相同的定时进行响应。在可以接收及解释该询问指令ALL(A)的RFID(A)有1个以上时,立刻进行响应。在图3中,假定有N个RFID(A)的情形,并且响应1(A)~响应N(A)回发给R/W。
R/W由于N个RFID(A)同时以相同的定时进行响应,因而可能发生RFID(A)的响应冲突而不能正常接收。但是,由于接收电平大于等于RFID(A)响应的电平,因而可以识别出数个RFID(A)进行了响应。此外,有时离R/W最近的RFID(A)的响应电平较高,该RFID(A)的响应也可以正常接收。R/W在针对询问指令ALL(A)检测出大于等于响应电平的接收电平或进行了正常接收时,识别出RFID(A)存在1个以上,此后进入逐一接收RFID(A)的过程。也就是说,发送询问指令1(A)(未图示)及询问指令(A),逐一接收对该询问指令1(A)及询问指令(A)进行响应的RFID(A),来识别N个RFID(A)。
接着,以和RFID(A)不同的通信方式(B)对具有拥塞控制方式(B)的RFID(B)发送RFID(B)可以接收及解释的询问指令ALL(B)。该询问指令ALL(B)也事先设定为,具有该拥塞控制方式(B)的RFID(B)同时以相同的定时进行响应。在图3中,假定RFID(B)1个也没有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没有来自RFID(B)的响应,因而R/W可以立刻识别出没有RFID(B)的状况。
接着,以和RFID(A)、RFID(B)不同的通信方式对具有拥塞控制方式(C)的RFID(C)发送RFID(C)可以接收及解释的询问指令ALL(C)。该询问指令ALL(C)也事先设定为,具有该拥塞控制方式(C)的RFID(C)同时以相同的定时进行响应。在有1个以上可以接收及解释该询问指令ALL(C)的RFID(C)时,立刻进行响应。R/W在针对询问指令ALL(C)检测出大于等于响应电平的接收电平或进行了正常接收时,识别出RFID(C)存在1个以上,此后进入逐一接收RFID(C)的过程。也就是说,发送询问指令1(C)(未图示)及询问指令(C),逐一去接收对该询问指令1(C)及询问指令(C)进行响应的RFID(C),来识别X个RFID(C)。
上面那种通信方式更为具体而言,例如可以通过下面所述的那种R/W及RFID的控制方式来实现。
图6是表示从R/W朝向RFID的指令格式的一例的说明图。在图6中,分别表示出上述询问指令1、询问指令和询问指令ALL的指令格式的一例。询问指令1例如由指令设定部601a、标签选择条件设定部602a、时隙数设定部603a及错误检查部604a等构成。询问指令例如由指令设定部601b和标签选择条件设定部602b等构成。询问指令ALL例如和询问指令1相同,由指令设定部601c、标签选择条件设定部602c、时隙数设定部603c及错误检查部604c等构成。
指令设定部601a~601c是表示询问内容的位串,并且按每个询问内容而位串有所不同。例如,识别RFID标签时发行的询问指令是“0001”,RFID标签的存储器读取指令是“100”。标签选择条件设定部602a~602c表示对该询问内容进行响应的RFID标签的种类、RFID标签的状态及RFID标签的响应条件等。若该条件不符合,则RFID标签不进行响应。所谓RFID标签的种类例如表示具有某个ID的RFID标签等,所谓标签的状态表示标签ID是否已被R/W读取过等,所谓标签的响应条件表示RFID标签的通信速度和编码方式等。
时隙数设定部603a、603c表示RFID标签进行响应的时隙数。RFID标签在该所指定的时隙数之间进行响应。在存在多个标签时,该时隙数通常设定多值。在此,具备图3所示那种功能的询问指令ALL例如可以通过将该时隙数设定部603c中的时隙数设定为‘0’,来实现。错误检查部604a、604c是检测该询问指令的数据错误等的位串,例如是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码等。
采用这种指令格式在R/W及RFID标签间进行通信时,例如为图7所示的那种时序图。图7(a)对应于通过逐一识别RFID标签来确认存在某种通信方式的RFID标签这样的所谓图14所述的现有技术的处理顺序。这里,假定存在5个RFID标签并且在上述的询问指令1中将时隙数设定为‘3’的情形。
图7(a)中的RFID标签识别方法为,例如按照R/W所发生的询问指令1,各RFID标签分别发生与时隙数相应的随机数,该所发生随机数的值为‘0’(时隙0)的RFID标签朝向R/W回发响应。接着,在询问指令1之后,R/W依次发生与时隙数相应的次数的询问指令,各RFID标签每次接收该询问指令,都将上述自身随机数的值(时隙)减去1。例如,在图7(a)中,按照询问指令1发生随机数‘0’(时隙0)的只是RFID标签3,只有RFID标签3回发了响应。对于接下来的询问指令来说,因为在最初的询问指令1中发生随机数‘1’(时隙1)的RFID标签1和4根据该询问指令对时隙进行减法运算,其结果成为时隙0,所以分别回发了响应。
另一方面,图7(b)是本实施方式的询问指令ALL,这里,因为如上所述将时隙数定义为‘0’,所以全部的RFID标签1~5都在1个相同的时隙(时隙0)发生。因而,接收到询问指令ALL的多个RFID标签在接收询问指令ALL之后,立刻以几乎相同的定时进行响应。还有,该询问指令ALL的实现方式不言而喻,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构建下述规格,即设计新的指令,接收到该指令的多个RFID标签以根据自身的通信方式唯一确定的固定定时进行响应。
图4及图5是表示R/W控制方式的一例的流程图。R/W在步骤401中,在发送出询问指令ALL(在图3的示例中,是询问指令ALL(A))之后,在步骤402中接收来自RFID的响应。在接收到来自RFID的响应时,在步骤403中发送询问指令1(在图3的示例中,是询问指令1(A)),此后依次通过发送询问指令的来读取各RFID。
另一方面,在步骤402中不能接收RFID的响应时,在步骤404中判断步骤402的RFID接收时所取得到的接收电平是否大于等于和RFID接收响应电平相等的YdBm。如果是大于等于YdBm的接收电平,则进入步骤403的询问指令1发送的过程。如果是未达到YdBm的接收电平,则设为没有来自RFID的响应,而发送作为下个通信方式的步骤405的询问指令ALL(在图3的示例中,是询问指令ALL(B))。借此,可以立刻发现具有多种通信方式的RFID,能够减少识别多个RFID时的时间。
在发送出图4的步骤403的询问指令1之后,为了识别各个RFID标签(在图3的示例中,是各个RFID(A)),例如进行图5的那种处理。还有,该处理为上述图7(a)的那种时序图。在图5中,在步骤403中根据图6设定希望的时隙数来发送出询问指令1之后,在步骤501中确认有没有来自RFID的响应。有响应时,在步骤502中,将询问指令1的设定时隙数减去1。没有响应时,在步骤503中等待一定时间响应之后,因超时而转移到步骤502。
在步骤502中将时隙数减去1之后,在步骤504中判断时隙数的值是否是‘0’。是‘0’时,转移到希望的下个处理。另一方面,不是‘0’时,在步骤505中发送询问指令,并返回到步骤501。也就是说,只发行基于时隙数的次数的询问指令。
图8是表示RFID标签结构例的框图。图8所示的RFID标签(RFID)例如具有天线ATN_T、解调电路DEM、电源生成电路VG、调制电路MOD、控制电路CTL及存储电路MEM2等。解调电路DEM对从ATN_T所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将时钟信号clk和数据信号data输出给控制电路CTL。电源生成电路VG根据从ATN_T所接收到的载波信号,经过整流等生成电源电压Vdd,对各电路进行供应。调制电路MOD对从控制电路CTL所输出的数据信号data进行调制,并通过ATN_0T朝向R/W进行发送。控制电路CTL例如进行通过DEM所得到的指令信号的解释、存储电路MEM2的读出/写入控制以及将来自MEM2的读出数据发送给MOD的处理之类的各种基带的处理。
图9及图10是表示RFID标签控制方式的一例的框图。与图4及图5中所述的R/W的处理相对应,RFID进行图9及图10所示的那种处理。在图9中,RFID若从R/W接收到询问指令1(步骤901),则判断询问指令1内的标签选择条件的一致/不一致(步骤902)。一致时,在步骤903中判断询问指令1内的时隙数是否是‘0’。不一致时,在步骤904中成为指令的接收等待状态。
在步骤903中,在时隙数是‘0’时,RFID朝向R/W回发响应(步骤905)。在时隙数不是‘0’时,在步骤906中发生与时隙数的值(N)相应的0~N中的某一个的随机数(时隙)。该所发生时隙的值是‘0’时(步骤907),在步骤908中回发响应。另一方面,不是‘0’时,成为指令接收等待状态(步骤909)。而且,在这种状态下,在接收到指令时(步骤910),判断是否是询问指令(步骤910)。是询问指令时,在步骤911中将时隙的值减去1,并返回到步骤907。不是询问指令时,进行与指令相应的处理。
另外,在图10中,RFID若从R/W接收到询问指令ALL(步骤1001),则判断询问指令ALL内的标签选择条件的一致/不一致(步骤1002)。一致时,朝向R/W回发响应(步骤1003),不一致时,成为指令的接收等待状态(步骤1004)。这样,RFID接收询问指令ALL,并且在其标签选择条件(例如通信方式等)一致时,立刻回发响应。因而,在存在相同通信方式的多个RFID时,也如图7(b)所示,能以相同的定时同时进行响应。
上面,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1的RFID系统,可以在通信方式不同的多个RFID混合存在的情况下,如图3等所示,实现它们的读取时间的高速化。因而,可以缩短通信时间。
(实施方式2)在本实施方式2中,和上述的图3等不同,其特征为,在通信的初始阶段,早期识别多个RFID标签中所包含的单个或多个通信方式。
若采用图11进行说明,就是R/W若为了识别存在具有哪种通信方式的RFID,发送了询问指令ALL(A),则由于返回来自N个RFID(A)的响应,因而R/W识别出RFID(A)存在1个以上。接着,发送询问指令ALL(B)之后,由于没有响应,因而识别出没有RFID(B)。接着,若发送了询问指令ALL(C),则由于返回来自X个RFID(C)的响应,因而R/W识别出RFID(C)存在1个以上。
其结果为,R/W可以识别存在1个以上的RFID(A)及1个以上的RFID(C)。在此,R/W可以根据应用的必要性,选择是只接收RFID(A)或RFID(C)的哪一个,还是先个别接收RFID(C)等。在图11中表示出,与RFID(A)相比更早接收RFID(C)的示例。
这样,通过事先检测存在哪种通信方式的RFID,除了实施方式1的效果之外,还能够实现与各用途相对应的读取方法。因而,可以缩短通信时间,使通信处理的灵活性得到提高等。
(实施方式3)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2中表示出,通过以1次的指令使具备相同通信方式的多个RFID标签同时进行响应来依次识别各通信方式的示例,但是在本实施方式3中,其特征为,以1次的指令使具备不同通信方式的多个RFID标签进行响应,一并识别各通信方式。
根据通信方式的不同,存在通信方式的通用部分,有时多种通信方式的RFID可以识别来自R/W的指令。这种情况下,通过从R/W发送多种通信方式的RFID可识别的询问指令ALL,可以使多个RFID进行响应,同时识别存在哪种通信方式的RFID。
若采用图12、图13进行说明,就是在图12中,R/W若发送了多种通信方式的RFID可识别的询问指令ALL,则RFID(A)及RFID(C)进行响应。由于RFID(B)不存在,因而不进行响应。作为响应的定时,例如图13所示,对R/W发送的询问指令ALL预先唯一定义各个通信方式的响应定时。
例如,对于RFID(A)来说,在接收到询问指令ALL之后,在大于等于0且未达到t1的时间内进行响应。RFID(B)在接收到询问指令ALL之后,在大于等于t1且未达到t2的时间内进行响应。RFID(C)在接收到询问指令ALL之后,在大于等于t2且未达到t3的时间内进行响应。若进行了这种定义,则由于各个通信方式的响应定时不产生冲突,因而可以识别RFID(A)、(B)、(C)的存在。在此再次重复说明,虽然各个通信方式的响应定时不同,但在有多个相同通信方式的RFID时,由于以相同的定时回发响应,因而有时存在能够正常接收多个RFID之中的某几个的情形,还存在不能正常接收但检测到接收电平而识别该通信方式RFID的存在的情形。另外,在图12、图13的示例中,虽然记述了3种通信方式,但是也可以对应1到N种通信方式。
随后,R/W如图12所示,识别对询问指令ALL响应的RFID(A)及RFID(C)的存在,此后可以逐一读取各个RFID。这样,通过用1次的询问指令ALL来识别多个RFID标签之中包含的不同通信方式,可以进一步实现通信时间的缩短。
上面,根据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人做出的发明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不言而喻,可以在不脱离其发明构思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本发明的RFID系统是特别适合使用于包含通信方式不同的多种RFID标签的RFID系统中的、有用的技术。
权利要求
1.一种射频识别系统,具备单个或多个第1射频识别标签,对应第1通信方式;单个或多个第2射频识别标签,对应第2通信方式;射频识别读写器,可以在上述单个或多个第1射频识别标签及上述单个或多个第2射频识别标签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功能,该第1功能为,使上述单个或多个第1射频识别标签朝向上述射频识别读写器同时进行响应,并使上述单个或多个第2射频识别标签朝向上述射频识别读写器同时进行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在上述射频识别读写器中设置第1指令和第2指令来实现上述第1功能,该第1指令使上述单个或多个第1射频识别标签同时进行响应;该第2指令使上述单个或多个第2射频识别标签同时进行响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给上述单个或多个第1射频识别标签设定第1定时,给上述单个或多个第2射频识别标签设定比上述第1定时靠后的第2定时,并且在上述射频识别读写器中设置第3指令,来实现上述第1功能,该第3指令使上述单个或多个第1射频识别标签在上述第1定时同时进行响应,接着使上述单个或多个第2射频识别标签在上述第2定时同时进行响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射频识别读写器在使上述单个或多个第1射频识别标签进行响应时,通过检测可否接收来自上述单个或多个第1射频识别标签的响应或接收电平的大小,来识别与上述第1通信方式对应的第1射频识别标签的存在。
5.一种射频识别标签,对应于从射频识别读写器所发送的指令,朝向上述射频识别读写器回发响应,其特征在于,上述射频识别标签具备根据自身的通信方式唯一定义的固定响应定时,来作为按照上述指令进行回发的定时。
6.一种射频识别读写器,可以在与第1通信方式对应的单个或多个第1射频识别标签及与第2通信方式对应的单个或多个第2射频识别标签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具备使上述单个或多个第1射频识别标签同时进行响应并使上述单个或多个第2射频识别标签同时进行响应的指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射频识别读写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指令包含第1指令,使上述单个或多个第1射频识别标签同时进行响应;第2指令,使上述单个或多个第2射频识别标签同时进行响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射频识别读写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指令是第3指令,该第3指令使上述单个或多个第1射频识别标签在第1定时同时进行响应,接着使上述单个或多个第2射频识别标签在比上述第1定时靠后的第2定时同时进行响应。
9.一种射频识别系统的处理方法,该射频识别系统,具备单个或多个第1射频识别标签,对应第1通信方式;单个或多个第2射频识别标签,对应第2通信方式;射频识别读写器,可以在上述单个或多个第1射频识别标签及上述单个或多个第2射频识别标签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该处理方法具有第1步骤,从上述射频识别读写器朝向上述单个或多个第1射频识别标签及上述单个或多个第2射频识别标签发送第1指令;第2步骤,上述单个或多个第1射频识别标签朝向上述射频识别读写器同时回发第1响应;第3步骤,上述射频识别读写器检测可否接收上述第1响应或接收电平的大小;第4步骤,从上述射频识别读写器朝向上述单个或多个第1射频识别标签及上述单个或多个第2射频识别标签发送第2指令;第5步骤,上述单个或多个第2射频识别标签朝向上述射频识别读写器同时回发第2响应;第6步骤,上述射频识别读写器检测可否接收上述第2响应或接收电平的大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射频识别系统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上述第1步骤~上述第6步骤之后,执行个别识别上述单个或多个第1射频识别标签或者不进行个别识别的步骤,个别识别上述单个或多个第2射频识别标签或者不进行个别识别的步骤。
11.一种射频识别系统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射频识别系统具备单个或多个第1射频识别标签,对应第1通信方式;单个或多个第2射频识别标签,对应第2通信方式;射频识别读写器,可以在上述单个或多个第1射频识别标签及上述单个或多个第2射频识别标签之间进行无线通信;该处理方法具有第1步骤,从上述射频识别读写器朝向上述单个或多个第1射频识别标签及上述单个或多个第2射频识别标签发送第3指令;第2步骤,上述单个或多个第1射频识别标签朝向上述射频识别读写器在第1定时同时回发第1响应;第3步骤,上述射频识别读写器检测可否接收上述第1响应或接收电平的大小;第4步骤,上述单个或多个第2射频识别标签朝向上述射频识别读写器在比上述第1定时靠后的第2定时同时回发第2响应;第5步骤,上述射频识别读写器检测可否接收上述第2响应或接收电平的大小。
全文摘要
在RFID系统中,缩短RFID标签和RFID读写器间的通信时间。例如,读写器R/W朝向具备通信方式(A)的N个RFID标签(A)和具备通信方式(C)的X个RFID标签(C),发送使通信方式(A)的RFID标签同时进行响应的询问指令ALL(A)。这种情况下,R/W因为从N个RFID标签(A)接收响应,所以可以根据其接收电平等识别出存在具备通信方式(A)的RFID标签。接着,R/W发送使通信方式(B)的RFID标签同时进行响应的询问指令ALL(B)。这种情况下,R/W因为没有接收响应,所以能够迅速识别不存在具备通信方式(B)的RFID标签。
文档编号G06K19/07GK1952956SQ200610105760
公开日2007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8日
发明者山添孝德, 福岛真一郎, 桑名利幸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