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协同工作的知识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61266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面向协同工作的知识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知识管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面向协同工作的知识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已经取决于其知识生产、获取、共享和利用的有效性和效率,或者说取决于知识在流动过程中的价值增值。同时出现了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的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和信息已经成为企业关键性的资产。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已成为新兴且日益重要的研究课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研究机构正在谋求通过KM来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了有效地管理知识,当前企业需要一种类似工业制造企业CMIS的企业集成管理模式和系统。
目前企业内各项任务的完成总是由多个部门的不同员工协作的结果,因此企业不仅要改进产品开发流程,建立高效的工作团队,而且要建立支持团队工作的协同化的工作环境,即把支持产品开发的工具和团队工具集成在统一的环境中,在信息集成的基础上,实现过程控制与管理。
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环境为实现团队的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团队成员仅需在自己的终端便可获得所需的信息,在工作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审和信息反馈。因此在协同工作环境下不同的参与者需要使用企业知识库中的各类知识,同时工作过程中将生成大量有用的经验、成果。因此协同工作平台需要为该环境下的用户提供方便的知识管理工具,在用户需要时刻提供合适的知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的质量。
但是,目前已有知识管理系统都孤立于协同工作系统,其最大的问题是将知识提供者和使用过程相割裂,从而导致知识管理系统只能提供通用的知识,缺乏针对特定用户和特定操作的服务,也即缺乏个性化的知识服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面向协同工作的知识管理系统,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服务,将知识提供者和知识的使用过程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方便各种知识之间的交互,提高知识的利用率,从而为知识型企业建立起一个协同化的工作环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协同工作的知识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桌面端系统1010,用于将其它桌面应用整合到所述知识管理系统中,为用户1020提供所述知识管理系统中与该用户有关的各类消息,并实时监控本地文件的变化,自动提交相关的工作成果;门户系统1030,用于为用户1020提供统一的协同和使用所述知识管理系统内各种知识的访问入口;应用安全模块1040,通过对用户1020和知识的分别采用相应的安全机制,对用户1020进行管理,维护访问控制信息,为知识的应用提供安全性保护;知识管理模块1050,用于实现对知识的采集、分析、存储、查询和浏览;知识-工作流关联模块1060,用于维护用户、流程和知识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对知识的个性化使用;协同工作模块1070,用于为用户1020提供协同工作的环境,实现组织内多个工作人员之间的协作;知识使用分析模块1080,用于跟踪和记录各员工对知识的使用情况,并分析该用户对知识的使用模式,建立个性化知识库10601。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这样的有益效果,即通过使用本发明所述的知识管理系统,为知识型企业建立起了一个协同化的工作环境,该工作环境能够提供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功能、能够自动协调企业内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各种活动、自动存储员工在各个阶段的成果、从而维护和利用企业内的各种资源;在所述工作环境下,各个用户还能以适当的身份,在适当的时间,使用适当的知识,即可维护组织内部的各种知识,及时提供工作人员决策所需的各类知识;本发明所述的知识管理系统由于实现了上述个性化知识的服务,从而使得单一的办公系统都能够得到必要的知识的支持,提高了知识的利用率、加快了知识更新的速度、方便了知识在各种用户间的交互。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示出了本发明所述知识管理系统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所述应用安全模块1040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发明所述知识管理模块1050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发明所述协同工作模块1070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发明所述知识使用分析模块1080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使用本发明所述知识管理系统实现个性化知识使用时知识在所述系统中的流向的示意图;图7示出了使用本发明所述知识管理系统实现个性化知识服务的一个示例性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知识管理系统包括以下几个模块桌面端系统1010、门户系统1030、应用安全模块1040、知识管理模块1050、知识-工作流关联模块1060、协同工作模块1070和知识使用分析模块1080。该知识管理系统所面向的用户1020包含种组织内工作的各种人员,如普通用户、管理人员或知识工程师等。
其中,桌面端系统1010用于将其它桌面应用整合到所述知识管理系统中,为用户1020提供所述知识管理系统中与该用户有关的各类消息,并实时监控本地文件的变化,自动提交相关的工作成果,从而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快速使用知识并实现在不同知识使用者之间进行通信的工具。桌面端系统1010可管理和显示系统中的各类消息,如系统内部消息、邮件、即时消息、专题应用消息等。由这些消息组成的消息列表可以根据消息的日期、用户名称和类型进行排序显示;此外为了支持在协同工作过程中多个用户需要利用同一组文件,桌面端系统1010在后台启动了一个用于文件监控的模块来管理这组文件的状态的变化,一旦文件发生变化将立即通知于此文件有关用户;为了方便用户有关功能,桌面端系统1010提供的功能集成到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桌面和有关应用系统上的菜单,这样用户1020可以如同使用本地文件系统一样使用远程系统中的各种文档和知识。
门户系统1030,用于为用户1020提供统一的协同和使用所述知识管理系统内各种知识的访问入口。一旦用户1020登录知识管理系统后将可以方便地通过Web方式使用所述知识管理系统内的各种知识,门户系统1030将主要采用知识地图和知识检索工具的方式来辅助用户查找和使用所述知识管理系统中已有的知识。门户系统1030所采用的知识检索工具可提供从最简单的关键词搜索,到具备复杂运算功能的高级搜索条件设定,快速又精确的全文检索,为使用者做第一道信息筛选的工作,找出符合需要的所有可能知识。使用者可以键入关键词做基本搜索,也可以设定多重的高级搜索条件指定标题、作者,或内文要包含某些字符串,并利用布尔函数(AND、OR、NOT)加以组合。搜索结果会列出关键词前后文并标记关键词。配合维护同音、同义或其他字库,还可以做模糊搜索,找出概念相近的文章。同时门户系统1030还可根据知识之间通过关联关系构成的一种网状结构,即知识地图,它有利于用户全面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常见的各种关系有从属、相关、同类、演化、用户自定义,通过分析用户使用关联关系的情况,将动态修改知识之间的关联关系的强度,并在列举出存在关联关系知识时按照强度排序。
由此可知,通过所述门户系统1030,可使本发明所述知识管理系统建立在Web技术之上,从而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协同工作和使用知识的门户。此外考虑到目前大多数的工作有关的应用是建立在桌面上的,因此通过本发明所述的桌面端系统1010,实现了桌面应用与门户系统1030的无缝集成。
应用安全模块1040,通过对用户1020和知识分别采用适当的安全机制,用于对用户1020进行管理,以维护访问控制信息,为知识的应用提供安全性保护。
该应用安全模块1040采用两种安全机制,即针对知识的强制安全机制和针对用户1020的基于角色的安全机制来实现对知识的安全性保护。强制安全机制,是指将知识本身分成如下三个安全等级即机密、秘密和共享;其中,机密和秘密的知识只有组织内具备机密型和秘密型访问的角色和用户才能使用这些知识,所述的共享知识则通过授权机制来控制其访问权限。在查询访问权限时首先根据该用户本身分配的权限然后加上所属的角色和用户组具备的权限来返回最终的权限值。为了实现这两种安全机制,如图2所示,将该应用安全模块1040进一步分为权限设置模块10401,角色、用户组、用户数据10403,角色用户访问权限库10402,以及权限查询模块10405等几个部分。
(1)角色、用户组和用户数据10403是用来维护组织内部所有的用户信息,组织内各种角色以及根据工作需要临时建立的用户。每一个用户可能对应了多个角色和用户组。权限设置可以在角色,用户组以及用户上进行,这种多粒度的授权管理机制可以实现精细授权与便捷管理的有机统一。为了实现强制安全机制,用户,角色都被分为三种类访问类型机密型、秘密型和共享型。
(2)角色用户访问权限库10402,用来以<角色,知识,访问权限>的形式存放不同角色和用户对每一个知识数据的访问权限。
(3)权限设置模块10401,用来维护不同角色和用户对每一个知识数据的访问权限,即根据各个角色和用户的实际权限需求来设置<角色,知识,访问权限>中的数据。
(4)权限查询模块10405,根据角色用户访问权限库10402中的数据,查询当前用户对某个知识的访问权限。
知识管理模块1050,可通过采用一定的知识管理技术,提供对知识的采集、分析、存储、查询和检索查询等功能。如图3所示,该模块进一步包括知识采集模块10501、知识加工模块10502、知识存取模块10505、知识查询模块10503及一个用于存放各类知识的知识库10504;(1)知识采集模块10501是知识管理系统建立知识库10504的基础,同时本系统中采用知识采集模块也作为协同工作中自动存储工作成果,也是技术资料管理库以及项目文档进入项目的入口。知识采集模块10501可以根据用户的指定各种外部数据源10506如文件服务器中的文件、邮件服务器Email、Web服务器上的网页数据上智能收集数据(知识),然后通过知识加工模块10502进行一定处理后,调用知识存储模块将所采集到的数据以知识列表的形式存入知识库10504中。
(2)知识加工模块10502的作用是通过文本处理技术,将由知识采集模块10501收集到的知识进行合理分类、关联、索引,以建立起一个结构化的知识系统,这是有效使用知识的前提。该模块包括的知识评价功能,利用知识转移过程中的跟踪、统计功能,及在知识共享过程中通过跟帖的方式,要求用户对所检索知识进行简要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今后的使用者可以便于筛选使用。此外加工功能根据分类特性,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关系,以便进行知识导航过程中提供高度相关的文档资料作为参照。该知识加工模块10502还要根据文本间的相似性,计算/统计不同知识之间的相似度,是实现知识自动分类和关联的基础。建立相似性可以根据知识子网、知识的文本来进行比较。根据相似性程度由高到低,取值区间为
。为了便于用户了解知识的要点和适用的领域,该知识加工模块10502还克采用特有的文本摘要功能,来实现在输入存放有知识的文档(如Word、PDF、HTML、文本)后,自动提取该文档中的摘要信息。
(3)知识查询模块10503,主要是提供按照关键字和样本文件在知识库中进行检索的功能。同时检索出来的知识需要根据安全管理模块设置的用户权限进行过滤,只能将授权的知识返回给发出查询的用户。
(4)知识存取模块10505,用于将知识以知识列表的形式高效地存放在知识库10504中,并且提供用户1020依据其在安全管理模块中被设定的权限10402对所述知识列表中的知识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在添加新的知识,同时维护知识的摘要信息以及与其它知识之间的关联关系数据。
(5)知识库10504,用来知识列表的形式存放经过知识加工过后的各类知识数据以及关于如何使用这些知识的说明信息及元知识。同时为了便于检索和查询知识库,知识库中同时存放了知识之间的关联关系。
协同工作模块1070为用户1020提供协同工作的环境,实现组织内多个工作人员之间的协作。如图4所示,该协同工作模块1070进一步包括工作流定义模块10701,工作流程库10702,工作流引擎10703,消息系统10705以及用于组织日程管理的项目任务列表10705和个人任务列表10706。本项目的特点就是能够根据用户的配置,将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自动存放到知识库10504中。
(1)工作流定义模块10701,提供一种直观的描述组织内各种业务的流程中需要经过的各个步骤以及各个步骤之间的相互关系。本系统中的流程定义规范符合WMFC标准。
(2)工作流程库10702,用来存放10701中定义的各种流程,每一个流程对应着企业内的某个业务活动。如果用户需要开展某个活动时需要从流程库中选择一个流程进行执行。
(3)工作流引擎10703,用来管理和解释用户定义的工作流。当用启动一个流程之后,工作流引擎负责维护该工作流的状态,管理该流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和事件。
(3)消息系统10704,消息为协同工作提供统一的消息服务,支持包括括邮件,即时消息,论坛,电子白板等多种形式的消息。
(4)个人日程安排10706,用来记录和提醒每个用户需要完成的各项工作,本系统中的个人日程安排时考虑了于该用户所有的项目任务列表之间的关系,并为用户提供了选择冲突解决的方法。
(5)项目任务列表10705,是为完成特定任务而为参与成员提供共同活动安排的数据结构。例如为了完成某个系统开发而成立一个工作小组,对于该小组的所有任务安排都存放在相应的项目任务列表中。任务列表可以看成是项目组成员的一个共享的日程安排,其日程一般不与个人的日程安排冲突,但是其优先级高于个人的日程安排。
知识-工作流关联模块1060用于维护用户、流程和知识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对知识的个性化使用。当某个工作流执行到某步时,可以查询和显示当前用户在此步骤上需要参考的知识列表。经验告诉我们,工作性质的不同决定了要完成该工作所需具备的知识也不同;而且,由于不同工作人员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的不同,其知识结构也是不同的,例如销售人员需要即时了解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方面和产品性能方面的知识,而对于生产人员则需要了解生产的工艺要求,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因此不同岗位上的员工需要更新和了解的知识是不同的。为了解决不同的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同的问题,可以让知识专家和企业内管理人员(经验丰富的员工)使用知识-工作流关联模块1060以手工方式将不同工作环节上需要用到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教训等积累的知识与工作流程关联起来。当一个员工进入该处理环节时自动将这些知识以列表方式通知该员工注意参考和使用这些知识,以顺利完成工作任务。
本系统可以采用员工以手工方式将需要注意的知识与工作流程关联起来,该过程可以在工作过程中查阅知识库是动态完成;另一种方法是管理人员根据用户的完成该任务的情况来调整其应当参阅和使用的知识列表。此外还可以根据绩效系统中优秀员工使用知识的情况为模板设置某个员工使用的知识,然后通过不断地调整,使得知识管理系统能够根据每个员工的特点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知识使用分析模块1080,用于跟踪和记录每个员工1020对知识的使用情况,通过分析用户对知识的使用模式(如经常用到的知识点、对哪些知识的需求量较大等),建立个性化知识库。例如,可将知识管理系统与组织考核管理结合,通过该知识使用分析模块1080分析不同员工在完成同一工作任务时由于使用不同知识于完成的绩效所带来的不同,分析该员工缺乏的技巧,概念和规范等,从而为不同的员工推荐知识库10504中不同的知识列表,从而实现个性化服务。如图5所示,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所述知识使用分析模块1080进一步包括知识使用日志维护模块10302,知识使用历史数据库10802,知识使用模式分析10801。
(1)日志维护模块10302,用来将用户使用知识的情况存放在知识使用历史库10802中。例如记录哪个用户在什么时间,查询了哪些知识,浏览了哪些知识。
(2)知识使用历史库10802,用来存放用户使用知识的历史。
(3)知识使用模式分析10801,根据用户使用知识历史获得用户操作的模式,例如某个用户在完成某类工作时通常会查询和浏览企业的某项规章制度,或者某类知识是销售人员最常访问的类别。如果形成这些模式后就可以为用户建立个性化的知识库。
(4)个性化知识库10601,用来存放每个用户感兴趣或需要察看和浏览的知识。这些知识是知识工程师根据知识使用模式,将某类知识推送到到个性化知识库10601中。
如图6所示为知识在本发明所述知识管理系统中流向的示意图,反映了参与者与主要处理过程和信息在所述知识管理系统中的主要流向。知识在知识管理系统中包括两个主要的流向知识在采集时的流向以及在工作过程中使用时的流向。图6还体现了一个重要思想,即知识来源于工作环境,同时为工作环境中人员服务。
下面就知识在系统中的这两个流向作一个简要描述桌面系统1010监控到用户1020完成了某项工作后,该系统自动将与此项活动有关的文档自动提交到成果库中,知识采集系统10501如果发现有新的文档加入后,且该文件是用户1020感兴趣的对象,那么知识加工模块10502对该文档作适当的加工处理(摘要、全文索引、关键词提取)后将形成的知识分类存储到知识库10504中,并建立初始的授权关系。为安全的使用知识库10504中的知识,系统用户1020可以通过权限设置机制10401维护不同用户1020对知识的使用权限,并将这些设置存入到角色、用户权限库10402中。
当用户查询、修改和添加知识的时候知识使用模块10301将根据角色、用户权限库10402中的配置信息判断用户是否具备这些操作的权限。与此同时角色、用户信息,使用的知识,用户1020所处的工作流状态信息将存放到知识使用历史库10802中。
通过本发明所述知识管理系统,知识“在工作过程中使用时的流向”可体现如下一个重要的思想“知识的价值必须体现在工作流程中”,即系统通过跟踪用户的工作流程,并根据当前的工作性质,自动提示用户可以使用的相关知识;同时还可根据用户的属性,动态调整这些提示信息,从而实现个性化的服务。
根据信息论,信息量取决于用户使用信息后事物不确定性减少的多少,同样,知识价值的多少也取决于用户在决策阶段对事物不确定性减少的量上。显然对于同样的知识,不同的用户面临相同决策任务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因为不同用户的知识结构、工作经验、工作习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为了实现知识服务的个性化,本系统将根据知识在应用环境中的重要程度来排序,推荐用户注意使用那些与决策有关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对于用户而言还没有完全掌握,从而实现知识使用的个性化。
为了在工作过程中实现个性化的知识使用,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采用以下的方法例如用户1020可以通过知识-工作流关联模块1060来建立与在组织内填写报销费用申请时,需要了解组织内报销费用的有关规章和制度,这些制度就可以看成一个与该工作流程相关的静态关联的知识列表。用户定义工作流10701并将工作流定义存入流程定义库10702后,中管理人员可以使用流程知识关联模块1060指定与某个特定环节,如报销费用申请相关联的知识列表。如果一个用户1020是第一次进入该工作流程,则向用户1020推送与此流程关联的知识,用户1020可以修改和恢复与该工作流程关联的知识列表。该项工作结束后由知识使用分析模块1080根据用户1020使用的情况,动态调整用户1020与此工作流程关联的知识,从而有针对性地使用知识。
如图7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说明了本发明所述知识管理系统实现个性化知识服务的基本流程流程从S40开始,此时用户1020进入需要完成协同工作中的某步工作;如果用户是第一次执行该操作,那么根据管理用户建立的知识-流程关联库中所存放的数据,在步骤S41自动向用户1020显示该步操作可能需要使用的知识列表,此时由于用户1020的经验和知识结构的不同,他可能会去掉其中一些知识或者再添加一些知识列表,即用户自己定制该步操作需要的知识;如果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存在使用知识的行为,即在S42步骤中使用了知识库中的知识,就会触发使用知识的事件S43,然后在步骤S44为知识管理系统在用户的知识使用历史库10802中记录下这些使用知识的操作,如操作用户,浏览了哪些知识,按照什么关键字查询了哪些知识。任务完成后用户和管理人员将对该用户完成情况进行评价S45,根据评价的结果,用户和管理人员都可以针对该用户和该流程关联更具针对性的知识。赋予某个用户特定知识可以是其它优秀员工的经验以及其它曾经发生事件的教训,也可以是从外部获取的新的技术资料,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完善组织内所有员工的知识结构和工作经验。
经过S45之后用户对于该流程中某个环节需要利用的知识将发生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多个流程中反映出来用户需要同样知识的支持,那么可以将这些知识在知识门户的显眼位置通知用户特别注意,并具体掌握这些知识。当用户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后,系统将适应这种变化将这些知识项从提示知识列表中删除。通过上述流程使得知识管理系统最终能够适应用户的知识结构,并满足用户工作的需要,为用户完成工作任务在最适合的时机提供最适当的知识服务,即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服务。
权利要求
1.一种面向协同工作的知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桌面端系统(1010),用于将其它桌面应用整合到所述知识管理系统中,为用户(1020)提供所述知识管理系统中与该用户有关的各类消息,并实时监控本地文件的变化,自动提交相关的工作成果;门户系统(1030),用于为用户(1020)提供统一的协同和使用所述知识管理系统内各种知识的访问入口;应用安全模块(1040),通过对用户(1020)和知识的分别采用相应的安全机制,对用户(1020)进行管理,维护访问控制信息,为知识的应用提供安全性保护;知识管理模块(1050),用于实现对知识的采集、分析、存储、查询和浏览;知识-工作流关联模块(1060),用于维护用户、流程和知识三者之问的关系,实现对知识的个性化使用;协同工作模块(1070),用于为用户(1020)提供协同工作的环境,实现组织内多个工作人员之间的协作;知识使用分析模块(1080),用于跟踪和记录各员工对知识的使用情况,并分析该用户对知识的使用模式,建立个性化知识库(106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协同工作的知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桌面端系统(1010)进一步包括一个运行于后台的文件监控系统,用于实时地监控文件状态的变化;集成到系统桌面和各种应用系统上的菜单,用于使得用户(1020)能够像使用本地文件系统一样使用远程系统中的各种文档和知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协同工作的知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户系统(1030)通过Web方式使用所述知识管理系统内的各种知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面向协同工作的知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户系统(1030)主要采用知识地图和知识检索工具的方式来辅助用户查找和使用所述知识管理系统中已有的知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向协同工作的知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知识检索工具提供关键词搜索、高级条件搜索和全文检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向协同工作的知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知识地图指将根据知识之间的关联关系构成的一种网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协同工作的知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安全模块(1040)采用如下两种安全机制针对知识的强制安全机制和针对用户(1020)的基于角色的安全机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向协同工作的知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知识的强制安全机制指将知识本身分成机密、秘密和共享三个安全等级;其中,所述机密和秘密的知识只有组织内具备一定的角色的人员才能使用,而不论其是否被授权;而所述共享的知识则需通过授权机制来控制其访问权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向协同工作的知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用户(1020)的基于角色的安全机制通过采用通用组织、角色、用户层次结构的方式来定义系统中的各类用户(1020),并通过对组织、角色、和用户进行授权的方式来设置各用户(1020)对具备一定安全等级的知识的访问权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面向协同工作的知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授权关系可继承,即具备角色的用户可继承所有角色的权限,同时用户也可继承所属组织的权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协同工作的知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安全模块(1040)进一步包括权限设置模块(10401),用来维护不同角色和用户对每一个知识数据的访问权限;角色、用户组、用户数据(10403),用来维护组织内部所有的用户信息,组织内各种角色以及根据工作需要临时建立的用户;角色用户访问权限库(10402,用来以<角色,知识,访问权限>的形式存放不同角色和用户对每一个知识数据的访问权限;权限查询模块10405,用于根据角色用户访问权限库10402中的数据,查询当前用户对某个知识的访问权限。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协同工作的知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知识管理模块(1050)进一步包括知识采集模块(10501),用于根据用户的指定在文件服务器、邮件服务器或Web服务器收集相关的知识;知识加工模块(10502),用于将知识采集模块(10501)收集到的知识进行合理分类、关联、索引,建立起一个结构化的知识系统;知识查询模块(10503),用于提供按照关键字和样本文件在知识库(10504)中进行检索的功能;知识存取模块(10505),用于将知识以知识列表的形式存放在知识库(10504)中,并且提供用户(1020)依据其在安全管理模块中被设定的权限(10402)对所述知识列表中的知识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知识库(10504),用来知识列表的形式存放经过知识加工过后的各类知识数据以及关于如何使用这些知识的说明信息及元知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面向协同工作的知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为了通过所述知识加工模块(10502)对知识进行自动分类和关联,应根据文本间的相似性,计算或统计不同知识之间的相似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面向协同工作的知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知识加工模块(10502)还能采用特有的文本摘要功能,完成在输入存放有知识的文档后,自动提取所述文档中的摘要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协同工作的知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知识-工作流关联模块(1060)通过采用员工以手工的方式将需要注意的知识与一定的工作流程关联起来,该过程能在工作过程中查阅知识库是动态完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协同工作的知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知识-工作流关联模块(1060)通过采用由管理人员根据用户的完成该任务的情况来调整其应当参阅和使用的知识列表。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协同工作的知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知识-工作流关联模块(1060)根据绩效系统中优秀员工使用知识的情况为模版设置某个员工使用的知识。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协同工作的知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同工作模块(1070)进一步包括工作流定义模块(10701),提供一种直观的描述组织内各种业务的流程中需要经过的各个步骤以及各个步骤之间的相互关系;工作流程库(10702),用来存放所述工作流定义模块(10701)中定义的各种流程,其中每一个流程对应着企业内的某个业务活动;工作流引擎(10703),用来管理和解释用户定义的工作流;消息系统(10704),用于为协同工作提供统一的消息服务;个人日程安排(10706),用来记录和提醒每个用户需要完成的各项工作;项目任务列表(10705),为完成特定任务而为参与成员提供共同活动安排的数据结构。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协同工作的知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知识使用分析模块(1080)进一步包括日志维护模块(10302),用来将用户使用知识的情况存放在知识使用历史库(10802)中;知识使用历史库(10802),用来存放用户使用知识的历史;知识使用模式分析(10801),用于根据用户使用知识历史获得用户操作的模式;个性化知识库(10601),用来存放每个用户感兴趣或需要察看和浏览的知识。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协同工作的知识管理系统,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服务,将知识提供者和知识的使用过程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方便各种知识之间的交互,提高知识的利用率,从而为知识型企业建立起一个协同化的工作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桌面端系统1010、门户系统1030、应用安全模块1040、知识管理模块1050、知识-工作流关联模块1060、协同工作模块1070和知识使用分析模块1080。
文档编号G06Q10/00GK1963851SQ200610119189
公开日2007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6日
发明者李志国, 郭睿智, 张大林, 钟将 申请人: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