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读音器变得简便的文字处理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62214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使读音器变得简便的文字处理法的制作方法
使读音器变得简便的文字处理法技术领域一种文字处理方法,尤其是使读音器变得简便的文字处理方法。
技术背景目前能将汉字读出的读音器尚未能广泛使用,其原因之一是读音器对汉字的 识别还必须和电脑配套,并且为识别这些多音字,会使电脑载入资源量过大, 尤其是汉字的十个高频率字中就有"的"、"一"、"了"、"不"、"和"、"大"六个多音字,常用汉字中约有400个多音字,故读音器必须依靠电脑处理系统才 能对汉字进行识别,并且汉字许多字非常相近,所以读音器还必须配备质量上 乘的扫描仪,为此整套读音设备的价格较贵,目前除了实验室或极少数部门使 用外,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存在。而且即使通过电脑对多音字词组的排对认定, 据统计也只能辩出91.4 %的多音字,也就是说即使经电脑处理后读音器第一次 读出时,其多音字仍有将近十分之一不能正确读出,而且这种人工修改的服务 对象也只是拥有某台电脑读音器的个体,而缺少一个被服务的大众群体。但如 果将文档字体全部用现有拼音符号来表达,虽然读音器能认辨,但普通人要通 过拼音来看懂文稿, 一般很难接受,因为它会使人们对汉字文稿中字义的理解 产生混乱,很可能会因对字义的理解不同而产生不同解释;如果在普通汉字下 面注上拼音符号,则不仅纸张会浪费,汉字也会因注音符号长短不一而字的间 隔也难以统一。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推出一种用户只需在读音器中安装较为简单的处理系
统,就能使读音器中第一次读出的多音字正确率得到提高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利用改变笔画方位和笔触,在汉字上设计 出包括多音字符号在内的发音标记,使其成为一字一音的音息字体,将这种音 息字体存入电脑汉字字库中,且将这种音息字体的字模代码存入读音器的字模 存储器,当输入完一篇文档或将现有文档作字体转换后,根据多音字标记对文 档中的多音字作修订,然后打印成文稿,读音器的扫描仪将从文稿上采集到的 音息字码输入到字符甄别系统中,字符甄别系统将存储器中的字模代码和扫描 仪输入的音息字码一一对照,选择两者最近似的一组数字码输出到发音配接器 中进行配接,配接器将触发属于该代码固有的发音块,触发后的发音块通过功 放电路带动扬声器发音,其特征是上述音息字体将原来的多音字改变为一字 一形的汉字,使由读音器检出的每个汉字都只有一个发音。这样,当人们需要听读某个文书时,只要在打印时对文书中的多音字或全 部汉字运用这种带有标记的音息字体进行打印,即可将原来只有一种字状的多 音字改变为多种字状的音息字体,由于这种所谓的"音息字体",实际是在普通 汉字的基础上再加上标记,而且此种标记在读音器的甄别系统中,表现为比一 般笔画有显著的特征,甚至可以只把每个字的发音标记部分作字模代码,使发 音标记相同的汉字都只作为同一个字模代码,以此减少参加鉴别的字量,这样 对读音器的甄别系统就要求较低,对纸张的放置位置也就相对不太讲究,既方 便了使用者,又降低了整台仪器的成本,使读音器成为普通群体都能使用的仪 器,如盲人只要用这种特殊的音息字体打印成文本,他们就可以从读音器中 听到文本上的内容。并且由千这种文字上己经标有多音符号,在读音器中,都 第一次就能正确读出,不需要对多音字文稿进行听读、各自修正,即使是盲人 群体,他们只要得到由音息字体打印的文书,放进读音器中,不需作修改,就 能一次性听到正确的读音,这要比他们获得盲文,简单得多。


图1是本发明的原理方框图。图2是字码代码采用改变笔画方位只将多音字变为一字一音的方式。图3是字码代码采用艺术字体的笔触把所有汉字变为音息艺术字体的方式。图4是采用只把每个字的发音标记部分作字模代码的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原理方框图。图中有许多框格,其中1表示字模代码,2 表示字模存储器,3表示字符甄别系统,4表示扫描仪,5表示带有发音标记的 文稿,6表示发音配接器,7表示发音块,8表示发音器。图中l是我们根据多 音字(或其它汉字)的发音而使汉字字体上带有艺术笔触或方位记号的字模代 码,我们将这种字模代码保存在由2表示的"字模存储器"中,当扫描仪4对 已经正确打印的带有多音字方位记号或艺术笔触的文稿5进行扫描后,扫描仪 4即将扫描得到的字码输入到字符甄别系统3中,字符甄别器用字模存储器2 中得到的字模代码和扫描仪得到的字码在其系统中将两者进行计算比对,将最 接近的一组数字码输入到配接器6中,配接器6中有汉字1000多个发音的电子 配接线路,该线路和存有1000多种发音的发音块7对应连接,推动发音器8发 出相对于最接近的一组数字码的声音。图2是改变笔画方位只将多音字变为一字一音的方式。图中的l、 2、 3、 4代表多音字"落"的竖笔,5、 6代表多音字"落"的横笔,由于多音字"落" 共有ldi、 16o、 lu6三种发音,而我们利用现有的造字软件将图2中的三个落字 笔画方位略加改动,文中需要第一种发音时,我们输入的"落"字,它的竖笔 画l、 2之间分得特别开;而需要第二种发音时它不仅竖笔画3、 4间靠得拢, 而且横笔5提上;若再需要第三种发音时,它的横笔画6又移下。把这三种不
同的"落"放置在字模存储器中,这样扫描仪扫到不同的"落",经字模甄别器 甄别后,发音器就会发出16、 16o、 lu6三种不同的声音。图3是采用艺术字体的笔触把所有汉字变为音息艺术字体的方式。图中是 一首用繁体艺术字写的唐诗电脑书法作品,它所用的每个汉字的笔画上,着墨 较浓的笔触就是它的发音标记,如粗横笔,就可用来代表拼音"i ",粗竖笔 就可用来代表"tl",字的左右二角上各有一个尖头朝上的黑三角,就可以用它 来代表"sh"的发音,以此类推,由于汉字艺术笔触还有很多,汉字的方位也 可以划分成多个,因此它口J以组成所有汉字的全部发音标记,并形成一种特殊 的字体。将这种字体做成字模代码,设置在字模存储器中和扫描到的这种艺术 字体的字码在字模甄别器中进行甄别,取出最接近的一组数码输入配接器和发 音模块相配接后发出读音。由于发音标记的笔触较粗,所以扫描时对角度要求 就低,即使扫描线和字行线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扫出来的符号特征还是会很明 显, 一般文字甄别都连有方位识别,这样字模代码上的发音标记即使和扫描到 的字码标记不在同一个小区域内,但只要处在一个较大的区域中,仍可以达到 正确识别。图4是只把每个字的发音标记部分作字模代码的方式。图中的1、 3表示 二个中间有十字形虚线分划成四个方位的汉字框。现以汉字框1为例来作说明, 图中的2、 6是汉字框中的发音标记,上右方位中有一个上平三角形,左下方位 中有一个上尖三角形,这二个三角形在汉字框中组成一个"pfl "的发音标记, 并被做成字模代码设置在字模存储器中,而在下面第一行的"甫、葡、菩"三 个汉字中,它们的上右方位中也都有一个上平三角形,如图4中的4,而它们 的左下方位中也都有-个Jt尖三角形,如图4中的5。当读音器的扫描器通过 扫描将此字码输入到字模甄别器中,和字模存储器中的"pfl "字模代码相比较, 由于它们在同一个区位中有相同的发音标记,因此它们在字码甄别器中就很容 易被认定为二者最接近,于是将它们的相配数码输入配接器后在发音器中读出
"pfl "音。图4中的第二行汉字"漫、慢、谩"上面也都有带三角形状的发音 标记,它们和用3表示的汉字框中的发音标记是相同的,故它们在甄别器中也 就容易认定为最接近者,由于用3表示字框内的标记是作为发"m6i"音的字模 代码存入字模存储器中的,同理扫描仪扫到"漫、慢、谩"时,读音器将发出"mdd"音。在汉字中读同一个音,其发音标记在字框中又可以放在相同方位中 的字很多,这样我们就可以做一个字模样代码来当作多个汉字的字模代码,由 于字码代码少了许多,对字模甄别器的处理芯片要求就低了。
权利要求
1.使读音器变得简便的文字处理法,它利用改变笔画方位和笔触,在汉字上设计出包括多音字符号在内的发音标记,使其成为一字一音的音息字体,将这种音息字体存入电脑汉字字库中,且将这种音息字体的字模代码存入读音器的字模存储器,当输入完一篇文档或将现有文档作字体转换后,根据多音字标记对文档中的多音字作修订,然后打印成文稿,读音器的扫描仪将从文稿上采集到的音息字码输入到字符甄别系统中,字符甄别系统将存储器中的字模代码和扫描仪输入的音息字码一一对照,选择两者最近似的一组数字码输出到发音配接器中进行配接,配接器将触发属于该代码固有的发音块,触发后的发音块通过功放电路带动扬声器发音,其特征是上述音息字体将原来的多音字改变为一字一形的汉字,使由读音器检出的每个汉字都只有一个发音。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读音器变得简便的文字处理法,其特征是: 字码代码采用改变笔画方位只将多音字变为一字一音。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读音器变得简便的文字处理法,其特征是: 字码代码采用艺术字体的笔触把所有汉字变为音息艺术字体。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读音器变得简便的文字处理法,其特征是: 只把每个字的发音标记部分作字模代码。
全文摘要
一种使读音器变得简便的文字处理法,它利用改变笔画方位和笔触,在汉字上设计出包括多音字符号在内的发音标记,使其成为一字一音的音息字体,将这和音息字体存入电脑汉字字库中,在汉字输入法中增加和字库相配的多音字输入,且将这种音息字体的字模代码1存入读音器的字模存储器2中,读音器的扫描仪4将从文稿5上采集到的音息字码输入到字符甄别系统3中,字符甄别系统将存储器中的字模代码和扫描仪输入的音息字码一一对照,选择两者最近似的一组数字输出到发音配接器6中,配接器将触发属于该代码固有的发音块7,触发后的发音块通过发音器8发音,上述音息字体将原来的多音字改变为一字一形的汉字,使由读音器检出的每个汉字都只有一个发音。
文档编号G06F17/28GK101162457SQ20061013910
公开日2008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10日
发明者傅雅芬, 陈宜中 申请人:陈宜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