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型”汉字、汉词电脑、计算机“音乐”输入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62872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树型”汉字、汉词电脑、计算机“音乐”输入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为将汉字、汉词更方便、快捷、精确完备在电脑、计算机上进行输入,针对其功能特点而进行的符号设计和编码,以及输入方法的方案设计。
相关
背景技术
1、汉字输入法的知识(参见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新编电脑基础·完全自学手册》、中国人事出版社《国家公务员计算机基础知识读本》、重庆大学出版社《计算机操作与应用教程》(上册))。2、汉字、汉语的知识(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现代汉语·增订三版》、《GB13000·1字符集汉字笔顺规范》、《GB13000.1字符集汉字字序(笔划序)规范》)。3、数学知识(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数学是什么?》、人民教育出版社《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复习丛书·数学(下册)·增订本》)。
发明“树型”汉字、汉词电脑、计算机“音乐”输入法的目的,是对现有的各种输入法一次“吸长弃短”而进行的崭新构思和创造的设计,使汉字、汉词的输入在简便易懂、快捷准确、输入量大范围广等方面的综合指标上,达到更好、更优的性能标准,并能普遍推广应用.
技术方案A一、首先,我将每一个汉字看成是一棵棵不同的树,这一棵棵树从“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展示伸延自己的枝丫,而这“枝丫”就是汉字在四个方向展示伸延的笔划状态。一位大哲学家曾说“世上绝无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理,每一个汉字“树”向四面展示伸延自己的“枝丫”形状也是难以完全相同的,将一个汉字四面展示伸延的“枝丫”形状,即将其四面展示伸延的笔划状态进行归纳、组合、编码等并通过特定设计的电脑、计算机键码以及特定设计的击键手法的输入,便会准确、便捷、充分地输入每一个汉字。
然而,如何编码而设定特定形码以及设计形码键、击键方法达到精确、简明、便捷,充分地输入汉字,则是一个难题。客观因素的制约使众多的输入方法总是显出挖东墙补西墙的窘迫局面,要想面面俱到都很完美,事实证明也许是一个空想。我们得换个思路,一个最好的输入方法也许应该是把各种难度都集中转移在人们最易接受的一个方面,而这一难度人们也最易克服,并且能成为人们培养一新的才艺的启蒙和基础。而这便是把难度留给手指的击键,通过增设各种各样左右手指配合的同时双击或三击、四击的击健手法的设计,将其它各方面的难度降为最低,而手指的此类击键并不太难,熟练后仍会很轻松快捷,犹如象在钢琴等键盘上左右手指配合灵巧快捷地弹奏出音乐的旋律和和弦、和声一样,击键输字亦是左右手指配合在电脑键盘上灵巧快捷地打出字的和声和旋律。这样的输入方法使其它指标达到十分优化,更使人们培养了音乐的手指以及感悟(因可设计输出对应的音乐)。基于这总的构思和创意,我们进行以下的编码及形码布置和击键设计汉字四面展示伸延的“枝丫”形态虽然多样,我们设计其都由八种基本的“枝丫”形式,即最基本的笔划类型构成,我们将它们称之谓“形元”。这八种“形元”一是称“横”指的是汉字以“横枝”的形式向四面展示伸延,它含指“横”和“提横”两笔划。二是称“竖”指的是汉字以“竖枝”的形式向四面展示伸延,它含指“竖”和“竖钩”两笔划;三是称“斜”指的是汉字以“斜枝”的形式向四面展示伸延,含指“平撇”和“竖撇”两笔划;四是称“点”它是指汉字以点状的形式向四面展示伸延,含指“点”和“捺”两笔划;五是称“横折”含指汉字笔划“折"中的 七个附笔划;六是称“竖折”含指汉字笔划“折”中的 七个附笔划;七是称“横折钩”含指汉字笔划“折”中的 六个附笔划;八是称“竖折钩”含指汉字笔划“折”中的四个附笔划。我们以“1”、“2”“3”“4”“5”“6”“7”“8”这八个阿拉伯数字来分别给它们标号,也可念着唱名1(do)2(re)3(mi)4(fa)5(so)6(1a)7(si)8(do高八度)。
汉字展示于外的“形元”究竟归于哪一面,要从“形元”所代表的笔划整个处于的位置以及外显于哪一面来判断,这叫“归面”。1、一个“形元”如果整个处于汉字某一面的端头,而在其它面上并不外展于最端头,便只能归于这一端头方面。2、一个“形元”也可能在不同的面上多重显现,归于两个以上的面。3、当一个“形元”在字中的位置,在两个面的选择上,我们难判断归于哪一面时,我们判定它同时归于这两个面。4、一个“形元”虽某部分被其它“形元”在某面上所隔挡,而它的另某部分能在此面上突出外显,超出或并齐此面隔挡它的外展形元,而未被“隔封”,并符合选择此面外展形元的条件,仍可作为外展的形元选用。
二、针对电脑、计算机26个英文字母键的特点,我们将汉字的这八个基本“形元”以外展于某面的“形元”与被其隔挡于某面的最相邻层的“形元”相互两两组合,便得出汉字显露及被隔挡于某面的28个“形苗”,体现了汉字某面的第一层形元和第二层形元的一种组合关系。这28个“形苗”(取形状“苗头”意)分别是(横/竖12)(横/斜13)(横/点14)(横/横折15)(横/竖折16)(横/横折钩17)(横/竖折钩18)(竖/斜23)(竖/点24)(竖/横折25)(竖/竖折26)(竖/横折钩27)(竖/竖折钩28)(斜/点34)(斜/横折35)(斜/竖折36)(斜/横折钩37)(斜/竖折钩38)(点/横折45)(点/竖折46)(点/横折钩47)(点/竖折钩48)(横折/竖折56)(横折/横折钩57)(横折/竖折钩58)(竖折/横折钩67)(竖折/竖折钩68)(横折钩/竖折钩78)。可看出“形苗”可用以“1”至“8”的数字符号的组合来标示,为记忆和操作的方便,我们将两数字组合中数小的排前,数大的排后。结合我们输入方法和电脑、计算机键面的特点,经过研究,除去(18)(28)(38)……(78)以及(47)(57)(67)这十个“形苗”以“双击”手法表示(后面将予以介绍)外,我们将八个“形元”和其余的18个“形苗”与电脑、计算机的26个英文字母键分别对应如下(附

图1*为A和B方案的形码键安排示意图)(1A)(2E)(3W)(4Q)(5Z)(6X)(7S)(8C)(12)F)(13G)(14H)(15J)(16K)(17L)(18R)(23T)(24Y)(25U)(26I)(270)(28P)(34B)(35N)(36M)(37V)(38D)这对应于“形元”、“形苗”输入意含的26个英文键,我们称之谓输入汉字的“形码”键。
第一次击“形苗”对应字母键,输入的是展示于上面最左边的“形元”与被它直接隔挡的最靠左的“形元”组合。第二次击“形苗”对应字母键,输入的是展示于左面的最下边的“形元”与被它直接隔挡的最靠下的“形元”组合。击第三次“形苗”对应字母键,输入的是最末笔划所体现的“形元”(常在下面)与展示于右面的“形元”数目的组合(在这里,其中一“形元”体现的阿拉伯数字序号成为指谓展示于右面的“形元”数目)。击第四次“形苗”对应字母键,输入的是展示与右面 形元与其被直接隔挡的最靠上的“形元”组合(右面若仅展示两“形元”,取上边“形元”,展示三“形元”取中间“形元”)。
选取被隔“形元”时1、我们首先选取的是在同被直接隔挡形元中被外展“形元”以“面”的形式充分隔挡的“形元”,其次才选取被“形元”以端点的“点”形式未充分隔挡的“形元”。选取被隔形元顺序为“首看层(直接隔挡),次看隔形式,再看偏靠方向”。2、选取被隔“形元”时,仅要求被“隔挡”而不要求在某方向面上完全被“隔封”。3、某“形元”以整个“面”的形式外显于某面,仅两头端点与其它形元相交,不算被隔挡。4、“形元”键的第一、二、三、四次单击,输入的意义与“形苗”键外展“形元”的意义相同。
我们这样来设计“双击”键码的手法并付之以输入意义1、单手或双手的手指 敲击两键称为“双击”。我们设计“形苗”(18)(28)(38)……(78)以及(47)(57)(67)由左手指同时“双击”左边键面对应的“形元”键来输入。并且,设计“D”键与(1)……(8)“形元”键“双击”时,输入展示与外及被隔与内的相同“形元”组合的“形苗”。2、击“形苗”键时,四次击键均设计可与同排右最相邻键进行“双击”,第一、二、四次击“形苗”键,单击指令的是组成该“形苗”的体现数字大的“形元”为展示与外的“形元”,“形苗”键与同排右最相邻键“双击”指令的是体现数字小的“形元”为展示与外的“形元”(标示为“形苗”对应的英文字母右下写小“1”)。第三次击“形苗”键,单击指令的是组成该“形苗”的体现数字大的为最末笔“形元”,与同排右最相邻键“双击”指令的是体现数字小的为最末笔“形元”。“形苗”键除却(38)键外,其它键与上一排左最相邻键“双击”输入“形苗”时并指令输入的该字与上一字有词连关系(标志为对应的英文字母左上加小号“↑”)。并且,除“L”键外,任何形元、形苗键若与键面右侧的“;”键进行双击或多击,便会指令输入的该字与上字有词连关系。
三、我们把“形元”间的组合的概念扩展,将三个“形元”以上的“形元”组合称为“形雏”(指字形初显之意),在此个设计方案中,三个“形元”或四个“形元”的“形雏”组合,表示的是在字的某面上 的隔挡与被隔挡的“形元”组合,而这从外到内依次交替隔与被隔的“形元”组合,成一形元的依存排列的层次;被最外展形元(即第一层形元)所隔挡的形元称为第二层形元,被第二层形元隔挡的形元称为第三层形元,被第三层形元隔挡的形元称为第四层形元。选取它们作为各隔与被隔形元的规则与方法与组合“形苗”在选取被隔挡“形元”时的规则与方法相同不变。在四次的击键中,我们都可设计用右边“形苗”(除却(38))键与左边“形元”键配合同时进行的“双击”、“三击”或“四击”来打出在不同面上的组合出的这些“形雏”。进一步设定右边的“形苗”键与左边的一“形元”键进行的“双击”或“三击”打出的三个形元组合的“形雏”,“形苗”键输入的是一、二层“形元”,“形元”键输入的是第三层“形元”,右边“形苗”键与左边两“形元”键(或“形元”键与“D”键)进行的“三击”或“四击”而打出的四“形元”组合的“形雏”,我们设定右边“形苗”键输入的是第一、二层“形元”,两形元键或形元键与D键输入的是第三、四层形元。具体到输入某字的每一次击键,我们设定第一、二、四次这样的三击或四击输入的分别是从字的上面、左面、右面从外到内组合的各种“形雏”,第三次这样的三击或四击有所区别输入的是某字末笔划的体现的“形元”与其展示于右面的形元数目、字的结构类别(1、独体,2、上下,3、左右,4、半包围,5、全包围,6、叠,7、排,8、穿插)或者还和字的第二笔划所体现的形元的组合,在这里,第二层形元体现的数字序号指谓展示与右面的形元数目,第三层形元体现的数字序号指谓相同数字序号的结构类型,第四层形元为某字第二笔划所体现的形元。(若在字输入中不需某次击键可以打空格键替代)。
有了上面的多种“形元”、“形苗”、“形雏”的意含设计和相应的键码设计及“单击”、“双击”、“三击”、“四击”设计,再将“形元”的1、2、3、4、5、6、7、8符号标示分别设定为音乐的1、2、3、4、5、6、7、 以及将每一次击键设定为四分音符的一拍,设置对应的音乐软件,我们便可在击键时打出某字的和声和音乐。下面我们来作输入演示输入“耕”字。上面“形苗”(12)“F”键与左边(1)键“A”及“D”键同时进行“三击”,输入由上到内一、二、三、四层形元组合,击键英文标示为FAD,音乐标示可为 左面“形苗”(23)“T”键与左边(3)“W”键及(2)“E”键同时进行“三击”,输入由左到内一、二、三、四层形元组合,击键英文标示TWE,音乐标示可为 该字取键为FADTWE,音乐标示 输入“种”字。上面“形苗”(23)“T”键与上一排左最相邻键双击输入形苗(23)亦打出与“耕”字词连关系,标示为↑T,并同时与形元(1)“A”键“三击”,输入由上到内一、二、三层形元,英文标示 音乐标示 左面“形苗”(23)“T”键与形元(4)“Q”键和(2)“E”键同时进行“三击”,输入由左到内一、二、三、四层形元,英文标示TQE,音乐标示可为 该字取键为↑TATQE,音乐标示为 从上可看出,通过左右手手指配合双击或多击的手法往往只需两次击键便可输入一字,手指输入汉字的同时也可看作在电脑键盘上作音乐弹奏的训练,一举双得,何乐不为?特别是针对众多学习电脑输入汉字的青少年们。
技术方案B以上是“树型”汉字、汉词电脑、计算机“音乐”输入法的A方案。我们还可设计出B方案。B方案在“形元”、“形苗”的设计方案及输入意含、择取多层形元的规则与方法、键面形元、形苗键的安排设定,一、二、三、四次击键输入单纯形元或“形苗”的意含及转指意含以及输入“词连关系”的击键设定、音乐设定都与A方案相同一致。区别在于1、形苗键与右边相应键的第一、二、四次双击,输入的是在字某面一、二层形元与第三层汉字的笔划(按5种笔划分类)组合的“形雏”。“形苗”键与同排右最相邻键双击(标示为“形苗”键对应英文字母右下写小号“1”),是与笔划“横”组合,与同排右次相邻键双击(形苗键对应英文字母右下写小号“2”),是与笔划“竖”组合,与上一排右最相邻键双击(字母右上写小号“3”),是与笔划“撇”组合,与上一排右次相邻键双击(字母右上写小号“4”),是与笔划“点”组合,与上一排右次次相邻键双击(字母右上写小号“5”),是与笔划“折”组合。第三次“双击”输入的是某字末笔划代表的形元与右面外展的形元数目以及某字第二书写笔划的组合,而输入的笔划是为某字第二笔的笔划。
2、“形苗”键的此种双击与左边的形元键配合形成三击,在第一、二、四次击键中,输入的是在字的某面上由外到内一、二、三、四层形元及笔划组合的“形雏”。在此种“形雏”中,左边的“形元”键输入的是第三层的形元,而输入的笔划则是为第四层的笔划。在第三次击键中,此种三击输入的是某字末笔划体现的形元与外展右面的形元数目以及字体的结构类别和第二笔划的组合,其中左边形元的阿拉伯数字序号指谓字体相同数序的结构类别,笔划输入的则是某字的第二笔划。3、形苗键若与左边两形元键配合三击,均在第一、二、三、四次击键中,是输入的在字的某面一、二层形元与 由外到内一、二层形元组合的“形雏”,其中两“形元”键输入的是相反面一、二层的形元;“形苗”键和右边键配合,与左边两形元键“四击”,每次输入的是在字的某面一、二、三层形元及笔划与相反面由外到内一、二层形元组合的“形雏”,左边两形元键输入的为相反面的一、二层形元。当然,“形苗”键也可与左边一“形元”键进行“双击”,第一、二、四次这样的击键输入的是字体某面一、二、三层形元组合的“形雏”,形元键输入的是第三层“形元”,第三次击键输入的是某字末笔划体现的形元与右面外展的形元数目以及字体结构的组合,左边的形元体现的数字序号指谓字体的结构类型。在击键中若不需某次击键可用空格键替代。
演示如下输入“频”字第一次击键“形苗(12)“F”键和同排右最相邻键(输入上面“形雏”)与左边(4)“Q”键(5)“Z”键(输入相反面“形苗”)进行“四击”,该字便可一次输入。击键英文标示为F1QZ,音乐标示可为 五、技术方案C。
C方案中的“形元”、“形苗”与“形雏”的意含设计(除却未有形苗与笔划组合的“形雏”这一区别)一、二、三、四次击键的多样意含与设计、音乐设计都与B方案相同一致。区别在于1、键面设计的不同。在26个英文字母键上设置了左、中、右三组(1)至(8)的“形元”键,中组称为“1组”,内含形元用(1)、(2)、(3)……(8)来表示,右组为“2组”,内含形元用(12)、(22)、(32)……(82)来表示,左组为“3组”,内含形元用(13)、(23)、(33)……(83)来表示,将它们与英文字母键对应,第一组为(1H)(2G)(3F)(4Y)(5T)(6R)(7B)(8V),第三组为(13D)(23S)(33E)(43W)(53A)(63C)(73X)(83Z);第二组为(12J)(22K)(32U)(42I)(52N)(62M)(72O)(82L);“Q”键与“P”键为特定输入键。(附图2*为C方案的形码键安排示意图)2、我们设定(1)第一组内形元键单击输入为在字的某面最外层的形元或末笔形元,相互第一、二、四次双击输入的是在字某面一、二层形元组合的“形苗”,第三次击键输入的是末笔形元与右面外展形元数目的组合。
(2)第一组一形元键与第二组或第三组一形元键双击,输入意义同第一组形元键双击,只是此种双击更明确其中第一组形元键输入的是字某面的第一层形元或末笔形元。
(3)第三组内形元键“双击”输入的是在字某面第三、四层形元的组合(第三次击键输入的是某字结构与第二笔划形元的组合)。第二组内形元键的“双击”输入的是 由外到内一、二层形元的组合。
(4)第一组两形元键或第一、二组两形元键配合与第三组内一形元或两形元键“三击”或“四击”,在第一、二、四次击键中输入的是字某面一、二、三层或一、二、三、四层形元组合的“形雏”,其中第三组形元键输入的是第三层或三、四层“形元”,在第一、二组的形元健的配合中第一组形元键输入的是第一层形元;第三次击键输入的是某字末笔形元、右面外展形元数目、字体结构或再加上第二笔“形元”的组合,其中第三组形元键输入的是字体结构或字体结构与第二笔形元的组合,在第一、二组形元键的配合中第一组形元键输入的是末笔“形元”。
(5)每次第一组内两形元键或第一、三组两形元键配合与第二组两形元键进行“四击”,输入的是在字某面一、二层形元与相反面由外到内一、二层形元的组合“形雏”,其中第二组两形元键输入的是 一、二层形元,第一、三组的配合中第一组形元键输入的是字某面的第一层形元。
(6)“Q”键与第三组内形元键双击输入的是在字某面第三、四层相同形元,“P”键与各组形元键配合双击或多击输入形元或其组合等信息同时指令输入的该字与上字有词连关系;“P”键单击为预设三字以上的词连关系。
C方案最大满足了输入各种组合“形苗”、“形雏”的需要,并具强大、多样、灵活的输入功能。输字演示输入“瓶”字,第一次击键(4)“Y”键、(12)“J”键、(33)“E”键、(13)“D”键“四击”,打出从上到内第一、二、三、四层形元组合,英文标示YJED,音乐标示可为 第二次击键(3)“F”键、(23)“S”键、(72)“0”键、(42)“I”键“四击”,输入左面一、二层形元与相反面一、二层形元的组合,英文标示FSOI,音乐标示可为 “瓶”字即输入。
输入“鸬”字。第一次击键(2)“G”键、(52)“N”键、(13)“D”键“三击”,输入字上面一、二、三层形元,英文标示GND,音乐标示 第二次击键(3)“F”键、(13)“D”键、(72)“O”键、(42)“I”键“四击”,输入左面第一、二层形元与相反面一、二层形元的组合,英文标示FDOI,音乐可标示 “鸬”字即可输入。(在击键中,若不需某次击键可击空格键替代)。
六、技术方案D。
D方案的形元、形苗、形雏的设计原理及一、二、三、四次击键的设计意含以及音乐意义与前三个方案都多方面一致。区别在于1、将基本形元的数目紧缩为六个,它们分别为(1横)(2竖)(3斜)(4点)(5折)(6折钩——从“折”分离),对应的左边英文键为(1S)(2A)(3W)(4Q)(5X)(6Z),其余的20个英文键设定为每一键输入在字某面依次隔与被隔一、二、三层3个相异形元组合的“形雏”,20个这样的“形雏”刚好对应20个英文字母键,它们对应关系为(123D)(124F)(125G)(126H)(134J)(135K)(136L)(145E)(146R)(156T)(234Y)(235U)(236I)(2450)(246P)(256C)(345V)(346B)(356N)(456M)。(附图3*为D方案的形码键安排示意图)2、左边形元键单击,设定为输入字某面的外展形元,双击设定为输入第一、二层隔与被隔形元组合的“形苗”,形元键与“C”键双击,输入的是第一、二层相同形元,形元单键与形雏键(除却C键)配合同时击键,在第一、二、四次击键中,形雏键输入的是字某面由外到内一、二、三层形元,形元键输入的是第四层的形元,在第三次击键中形雏键输入的是其体现的末笔形元、右面外展形元数目、字体结构,形元键输入的是第二笔形元;而形元双键或形元和C键与形雏键配合同时击键,此时形雏键输入的是字某面一、二、三层形元,形元键却输入的是 由外到内的一、二层形元。
3、形雏键单击输入时,输入的是序数最大的形元为外展形元的“形雏”,而其余二、三层形元按从大到小序数排列,形雏键与上一排最右相邻键双击,第一层形元不变,而二、三层形元是按从小到大序数排列;形雏键与同排右最相邻键双击,输入的是序数次大的形元为外展形元,二、三层形元以从大到小序数排列,与上一排右次相邻键双击,外展形元不变,而二、三层形元以从小到大序数排列;形雏键与同排右次相邻键双击,输入的外展形元为序数最小的形元,二、三层形元以从大到小序数排列,形元键与上一排右次次相邻键双击,外展形元不变,此时二、三层形元以从小到大序数排列。形雏键的此种双击标示为形雏对应的英文字母右下或右上写另键小号字母。形雏键与上一排左最相邻键双击输入形雏同时指定该字与上字有词连关系。
D方案输入演示输入“榄”字。第一次击键(213)“D”键和上一排右次相邻键同形元(6)“Z”键、(5)“X”键“四击”,输入字上面由外到内一、二、三层形元与下面一、二层形元的组合。英文标示 音乐标示可为 第二次击键击空格键替代。第三次击(642)“P”键,输入末笔形元、右面外展形元数、字体结构,英文标示P,音乐标示为 “榄”字即输入。
技术方案E一、E方案的总体创意和构想与上述方案一致并有所发展.
首先,将每一个汉字看成是一棵棵不同的树,这一棵棵树从“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展示伸延自己的枝丫,而这“枝丫”就是汉字在四个方向展示伸延的笔划状态。一位大哲学家曾说“世上绝无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理,每一个汉字“树”向四面展示伸延自己的“枝丫”形状也是难以完全相同的,将一个汉字四面展示伸延的“枝丫”形状,即将其四面展示伸延的笔划状态进行归纳、组合、编码等并通过特定设计的电脑、计算机键码以及特定设计的击键手法的输入,便会准确、便捷、充分地输入每一个汉字。
然而,如何编码而设定特定形码以及设计形码键、击键方法达到精确、简明、便捷,充分地输入汉字,则是一个难题。客观因素的制约使众多的输入方法总是显出挖东墙补西墙的窘迫局面,要想面面俱到都很完美,事实证明也许是一个空想。我们得换个思路,一个最好的输入方法也许应该是把各种难度都集中转移在人们最易接受的一个方面,而这一难度人们也最易克服,并且能成为人们培养一新的才艺的启蒙和基础。而这便是把难度留给手指的击键,通过增设各种各样左右手指配合的同时双击或三击、四击等的击健手法的设计,将其它各方面的难度降为最低,而手指的此类击键并不太难,熟练后仍会很轻松快捷,犹如象在钢琴等键盘上左右手指配合灵巧快捷地弹奏出音乐的旋律和和弦、和声一样,击键输字亦是左右手指配合在电脑键盘上灵巧快捷地打出字的和声和旋律。这样的输入方法使其它指标达到十分优化,更使人们培养了音乐的手指以及感悟(因可设计输出对应的音乐)。基于这总的构思和创意,我们进行以下的编码及形码布置和击键设计
汉字四面展示伸延的“枝丫”形态虽然多样,我们设计其都由八种基本的“枝丫”形式,即最基本的笔划类型构成,我们将它们称之谓“形元”。这八种“形元”一是称“横”指的是汉字以“横枝”的形式向四面展示伸延,它含指“横”和“提横”两笔划。二是称“竖”指的是汉字以“竖枝”的形式向四面展示伸延,它含指“竖”和“竖钩”两笔划;三是称“斜”指的是汉字以“斜枝”的形式向四面展示伸延,含指“平撇”和“竖撇”两笔划;四是称“点”它是指汉字以点状的形式向四面展示伸延,含指“点”和“捺”两笔划;五是称“横折”含指汉字笔划“折”中的 七个附笔划;六是称“竖折”含指汉字笔划“折”中的 七个附笔划;七是称“横折钩”含指汉字笔划“折”中的 乛 六个附笔划;八是称“竖折钩”含指汉字笔划“折”中的四个附笔划。我们以“1”、“2”“3”“4”“5”“6”“7”“8”这八个阿拉伯数字来分别给它们标号,也可念着唱名1(do)2(re)3(mi)4(fa)5(so)6(la)7(si)8(do高八度)。
汉字展示于外的“形元”究竟归于哪一面,要从“形元”所代表的笔划整个处于的位置以及外显于哪一面来判断,这叫“归面”。1、一个“形元”如果整个处于汉字某一面的端头,而在其它面上并不外展于最端头,便只能归于这一端头方面。2、一个“形元”也可能在不同的面上多重显现,归于两个以上的面。3、当一个“形元”在字中的位置,在两个面的选择上,我们难判断归于哪一面时,我们判定它同时归于这两个面。4、一个“形元”虽某部分被其它“形元”在某面上所隔挡,而它的另某部分能在此面上突出外显,超出或并齐此面隔挡它的外展形元,而未被“隔封”,并符合选择此面外展形元的条件,仍可作为外展的形元选用。
二、针对电脑、计算机26个英文字母键的特点,我们将汉字的这八个基本“形元”以外展于某面的两个相邻形元组合以及外展于某面的“形元”与被其隔挡于某面的最相邻层的“形元”相互两两组合,便得出汉字外展与某面和显露及被隔挡于某面的每组28个两组“形苗”,体现了汉字某面的第一层外展形元间和第一层形元与第二层形元间的一种特殊组合关系。这每组28个的两组“形苗”(取形状“苗头”意)的形元组合形式分别都为(横/竖12)(横/斜13)(横/点14)(横/横折15)(横/竖折16)(横/横折钩17)(横/竖折钩18)(竖/斜23)(竖/点24)(竖/横折25)(竖/竖折26)(竖/横折钩27)(竖/竖折钩28)(斜/点34)(斜/横折35)(斜/竖折36)(斜/横折钩37)(斜/竖折钩38)(点/横折45)(点/竖折46)(点/横折钩47)(点/竖折钩48)(横折/竖折56)(横折/横折钩57)(横折/竖折钩58)(竖折/横折钩67)(竖折/竖折钩68)(横折钩/竖折钩78)。可看出“形苗”可用以“1”至“8”的数字符号的组合来标示,为记忆和操作的方便,我们将两数字组合中数小的排前,数大的排后。结合我们输入方法和电脑、计算机键面的特点,经过研究,除去(18)(28)(38)……(78)以及(56)(57)(67)这十个“形苗”以“双击”手法表示(后面将予以介绍)外,我们将八个“形元”和其余的18个“形苗”与电脑、计算机的26个英文字母键分别对应如下(附图4*为E和F方案的形码键安排示意图)(1A)(2E)(3W)(4Q)(5Z)(6X)(7S)(8C)(12R)(13F)(14V)(15T)(16G)(17B)(23Y)(24H)(25N)(26U)(27J)(34M)(35I)(36K)(370)(45L)(46P)(47D)这对应于“形元”、“形苗”输入意含的26个英文键,我们称之谓输入汉字的“形码”键。
在E方案中里,我们把汉字面向四个方向的形元组合化分为四个区域,一是上左区域,二是 右区域,三是 下区域,四是 上区域,分别定义为汉字的1区、2区、3区、4区,在输入汉字时,我们按其区域的阿拉伯数字顺序依次输入汉字每区作为形元的笔划组合。在1区,我们一般输入汉字 最左边外展形元和在这方向上被其直接隔挡的最左边形元以及与左外展形元最相邻的外展形元的组合;在2区,我们输入汉字 右边外展形元和在这方向上被其直接隔挡的最右边形元以及与右外展形元最相邻外展形元的组合;在3区,我们输入汉字 最下边外展形元和在这方向上被其直接隔挡的最下边形元以及与下外展形元最相邻的外展形元的组合;在4区,我们输入汉字 最上边外展形元和在这方向上被其直接隔挡的最上边形元以及与上外展形元最相邻的外展形元的组合;汉字在这四个区域以 组合形式形成的“三形元”的独特组合,我们称之为汉字的四区“形雏”(取字形初显之意),一般来讲,汉字大都具有这四区“形雏”,输入汉字的过程,亦是按第一、二、三、四次击形元、形苗键依次输入汉字四区“形雏”的过程,而一个汉字往往只需输入它的1和2区“形雏”便可获得。因为理论测算,1和2区“形雏”都完全相同的两个汉字,其概率大大小于1/(28×8)2,即大大小于五万分之一;对于某些特殊的汉字,它在某一区未有以上表述的“形雏”,我们便只输入其特定外展形元与被隔形元或最相邻外展形元组合的“形苗”或只输入特定一外展形元,双击(同击两键意。三击、四击等与此类同)或单击对应的“形元”、“形苗”键后,然后击右侧下角“/”号键,表示这一区的形元组合输入完毕。
总的来讲,我们可每击一次键便输入汉字某一区的“形雏”。我们设定并采用以下击键输入方式1、当手指同击右边含有一相同形元的两“形苗”键输入1区“形雏”时,输入的面向上面最左边外展形元为共含有的那一相同形元(信息处理合二为一),相异的两形元为面向上面被隔的形元和最相邻外展形元,若被隔形元阿拉伯序号数大于最相邻外展形元,则同击两“形苗”键时亦同击空格键来予以表示,反之,若未一并同击空格键,则表示输入的两相异形元中,序号数大的为最相邻外展形元,小的为被隔形元。当手指同击右边共含有一相同形元的两“形苗”键输入2区“形雏”,输入的面向下面最右边外展形元为共含有的那一相同形元(信息处理合二为一),相异的两形元为面向下面被隔的最右边形元和最相邻处展形元,若被隔形元序号数大于最相邻外展形元,则同击两“形苗”键亦同击空格键来预以表示,若反之,则同击两“形苗”键即已表示。输入3-4区“形雏”以此类推。
2、当手指同击左边一形元键和右边一“形苗”键来输入1区“形雏”,左边形元键输入的是面向上面最左边外展形元,右边“形苗”键输入的是被隔形元和最相邻外展形元,若被隔形元序号数大于最相邻外展形元,亦同击空格键来予以表示,反之,则不同击空格键。当同击左边一“形元”键与右边一“形苗”键输入2区“形雏”,左边“形元”键输入的是面向下面最右边外展形元,右边“形苗”键输入的是被隔形元和最相邻外展形元,若被隔形元序号数大于最相邻外展形元,则亦同击空格键表示,反之,则不击空格键。输入3-4区“形雏”以此类排。
3、当仅同击左边三形元键输入1区“形雏”,并同击空格键,表示三形元中序号数居中的形元为面向上面最左边外展形元,其余为被隔形元和最相邻外展形元,不同击空格键,则为序号数大和小的两形元中之一为面向上面最左边外展形元,其余为被隔形元和最相邻外展形元。第2-4区“形雏”的输入以此类推。
4、同击左边一形元键与右侧“;”号键为输入相同的两个形元。当左边二形元键与右侧“;”号键同击输入1区“形雏”,并同击空格键,其输入的序号数小的形元既为面向上面最左边外展形元,并又是被隔形元,最相邻外展形元为序号数大的那一形元;反之,则不击空格键。当一“形苗”键与“;”号键同击,并同击空格键,输入的两形元中序号数小的为面向上面最左边外展形元,并又是最相邻外展形元,被隔形元是序号数大的那一形元,反之,则不击空格键。第2-4区“形雏”输入以此类推。
我们也可左、右手配合同击相应的多个形苗、形元键而一次输入两个区域的汉字形元的组合。
1、当左右手配合同击含有相同形元的两“形苗”键及左边三形元键输入1-2区“形雏”,右边两“形苗”键输入的是1区“形雏”(输入意含设计不变),左边三形元键输入的是2区“形雏”。第3-4区“形雏”的一次性输入以此类推。
2、当左右手配合同击含有相同形元的两“形苗”键及左边两“形元”键输入1-2区的形元组合时,右边两“形苗”键输入的是1区“形雏”(输入意含设计不变),左边两形元键输入的是2区面向下面最右边外展形元与被隔形元组合的“形苗”;并随后击右边下角的“/”号键来予以标示。第3-4区的一次性输入以此类推。
3、当同击共有相同形元的两“形苗”键与左边一“形元”键,输入1-2区形元组合时,与上面两个输入方式的略微区别在于左边一形元键输入的是2区面向下面最右边外展形元;也随后击“/”号键来标示,3-4区的一次输入以此类推。
4、当以右边一“形苗”键及左边两“形元”键同击输入1-2区形元组合,两“形元”键输入的是面向上面最左边外展形元和面向下面最右边外展形元,“形苗”键输入的是面向上面被隔挡形元和最相邻外展形元。若被隔形元序号数大于最相邻外展形元,则同击空格键予以标示,反之,则不同击空格键。同击后,随后击“/”号键来标示此次输入。3-4区的一次输入以此类推。
5、当仅需同击左边两形元键或单击右边“形苗”键输入某区隔与被隔组合“形苗”时,亦如上面可用同击空格键来区分隔与被隔形元。并随后击“/”号键来标来此次输入,仅需输某区单个形元击左边单形元键即可,并随后击“/”号键来标示此次输入。
.最后,我们设定在击键输入汉字某区的形元组合时,并同击右侧的“‘”号键,便指令输入的该汉字与上一字或下一字有某种词连关系。还设定当形元键若与键面上方的数字键双击或多击(限于四击)此时数字键转换为输入相对应的(依据形元的数字号)汉字某区面向某面的最相邻外展形元或与次相邻外展形元组的“形苗”(数字键间限于双击),形元键则为输入我们特定的外展形元或与被隔形元组合的“形苗”(形元键间限于双击)。
须说明的是,选取被隔“形元”时1、我们首先选取的是在同被直接隔挡形元中被外展“形元”以“面”的形式充分隔挡的“形元”,其次才选取被“形元”以端点的“点”形式未充分隔挡的“形元”。选取被隔形元顺序为“首看层(直接隔挡),次看隔形式,再看偏靠方向”。2、选取被隔“形元”时,仅要求被“隔挡”而不要求在某方向面上完全被“隔封”。3、某“形元”以整个“面”的形式外显于某面,仅两头端点与其它形元相交,不算被隔挡。
输字演示 输入“新”字。输1-2区左右手配合同击“形苗”(14)“V”键(34)“M”键及左边(1)(2)(3)形元键“A”“E”“W”输入
1-2区“形雏”。该字取键为VMAEW,音示可标示为 F方案。
F方案的键面布局与E方案完全相同,总体设计构想,“形元”、“形苗”的设计意含及汉字区位的划置、音示设计也E方案相同一级。区别仅在于1、在某区的“形雏”组合上,既有E方案的外展和最相邻及隔与被隔两种组合形式的“三形元”组合,又有形元间交替隔挡的“三形元”组合,并还可进一步扩展,在面向某面的形元间以从外到内交替隔挡及最相邻、次相邻两组合形式以及再和字的末笔划形元、虚拟转指形元、反面对角形元相组合的4-6个形元的组合,在面向某面交替隔挡的形元中,被特定外展形元所直接隔挡的形元称为第二层形元,被第二层形元直接隔挡的形元称为第三层形元(选取被隔挡形元的规则不变),与特定外展形元最相邻的外展形元称为最相邻外展形元,次相邻的外展形元称为次相邻外展形元。
下面介绍输入方式一般来讲,我们每一区以三形元组合的“形雏”为基数进行输入。
1、当同击右边一“形苗”键和左边一“形元”键输入1区“形雏”右边“形苗”键输入的是面向上面最左边外展形元与被其直接隔挡的最左边的形元,左边形元键输入的是最相邻外展形元;输入时同击空格键,则在右边“形苗”键输入的形元中,序号数字小的为最左边外展形元,反之,则不同击空格键;当以上述键同击输入2区“形雏”,右边“形苗”键输入的是面向下面最右边外展形元与被其直接隔挡的最右边形元,左边形元键输入的是最相邻外展形元;输入时同击空格键,则在形苗键输入的形元中,序号数小的为最右边外展形元,反之,则不同击空格键;3-4区“形雏”的输入以此类推。
2、当同击右边两共有一相同形元的“形苗”键输入1区形雏,共有的那一形元为面向上面最左边外展形元(信息处理合二为一),其余相异形元为面向上面被隔挡的第二层和第三层形元,输入中同击空格键,则序号数小的形元为第二层形元,反之,不同击空格键。当以上述两“形苗”键输入2区“形雏”,共有的那一形元为面向下面最右边外展形元(信息处理合二为一),其余相异形元为面向下面被隔挡的第二层和第三层形元,输入中第二、三层形元的区别方法同上。3-4区形雏的输入以此类推。
3、当同击左边三形元键输入1区形雏,若同击空格键,序号数居中的形元为面向上面最左边外展形元,其余为最左边被隔形元和最相邻外展形元,反之,不同击空格键,序号数未居中的两形元之一为最左边外展形元,其余为被隔形元和最相邻外展形元。2-4区“形雏”输入以此类推。
4、同击左边一形元键与右侧“;”号键为输入相同的两个形元。当左边二形元键与右侧“;”号键同击输入1区“形雏”,并同击空格键,其输入的序号数小的形元既为面向上面最左边外展形元,并又是被隔形元,最相邻外展形元为序号数大的那一形元;反之,则不击空格键。当一“形苗”键与“;”号键同击,并同击空格键,输入的两形元中序号数小的为面向上面最左边外展形元,并又是最相邻外展形元,被隔形元是序号数大的那一形元;反之,则不击空格键。第2-4区“形雏”输入以此类推。
我们还可将每区输入的“形雏”扩展为一次性输入4-5及6个形元组合的更大“形雏”1、当同击右边有一相同形元的两“形苗”键和左边一形元键以“四形元”组合输入1区“形雏”,右边两形苗键共有的那一形元为面向上面最左边外展形元(信息处理合二为一),其余为第二层形元和第三层被隔形元;当同击空格键,序号数小的为第二层形元,反之,则不同击空格键;左边一形元键输入的是最相邻外展形元。同击后,击右下角“/”号键标示此次输入。2-4区输入以此类推。
2、当同击右边一形苗键和左边两形元键以“四形元”组合输入1区“形雏”,右边形苗键输入的是面向上面最左边外展形元和被隔形元,左边两形元键输入的是最相邻外展形元和 形元,当同击空格键,隔与被隔形元中序号数小的为最左边外展形元,反之,则不击空格键。同击后,击右下角“/”号键标示此次输入。2-4区输入以此类推(需说明的一点区别在于2区对应1区的末笔形元为转指字体结构类别序号的虚拟形元,3区为相反面的对角形元,4区虚拟形元为转指字右面的外展形元数目;字体结构类别序号为1、独体;2、上下;3、左右;4、半包围;5、全包围;6、排列;7、重叠;8、穿插)3、当同击右边有一共同形元的两形苗键和左边两形元键以“5形元”组合输入1区形雏,右边两形苗键共有的那一形元为面向上面最左边外展形元,其余为被隔挡的第二层和第三层形元,左边两形元键输入的是最相邻外展形元和末笔划形元,若同击空格键,则序号数小的为末笔形元,另一为最相邻外展形元,反之,则不击空格键。同击后,击右下角“/”号键标示此次输入。2-4区输入以此类推(需说明的微小区别同上)4、当同击右边一形苗和左边三形元键以“5形元”组合输入1区“形雏”,右边形苗键输入的面向上面最左边外展形元和最左边被隔形元,左边三形元键输入的是外展最相邻形元、次相邻形元和末笔形元,若同击空格键,则左边三形元中序号数居中的为末笔形元,反之,则不同击空格键。同击后,击右下角“/”号键标示此次输入。2-4区输入以此类推(需说明的微小区别同上述)5、当同击右边有一共同形元的两“形苗”键和左边三形元键以“6形元”组合输入1区“形雏”,右边两形苗键共有的那一形元为面向上面最左边外展形元(信息处理合二为一),其余为被隔挡的第二层和第三层形元,左边三形元键输入的是最相邻外展形元、次相邻外展形元和末笔划形元,若同击空格键,右边三形元序号数居中的为末笔形元,反之,则不击空格键。同击后,击右下角“/”号键标示此次输入。2-4区输入以此类推(需说明的微小区别同上)对于一些特殊汉字,我们在某区可仅单击“形元”、“形苗”键或双击“形元”键输入,并可同击空格键来区别“形苗”两形元隔与被隔关系。击键后,击右下角的“点[.]”号键来予以确认。
最后,我们设定在击键输入汉字某区的形元组合时,并同击右侧的“‘”号键,便指令输入的该字与上一字或下一字有某种词连关系。
还设定当形元键若与键面上方的数字键双击或多击(限于四击)此时数字键转换为输入相对应的(依据形元的数字号)汉字某区面向某面的最相邻外展形元或与次相邻外展形元组成的“形苗”(数字键间限于双击),形元键则为输入我们特定的外展形元或与被隔形元组合的“形苗”(形元键间限于双击)。
输字演示输入“亮”字。输1区“形雏”右边“形苗”(14)键“V”(45)键“L”双击,并同击空格键,输入而向上面最左边外展形元及第二层和第三层被隔挡形元组合的“形锥”,击键英文标示VL□(□为空格键符号),音乐标示为 输2区“形雏”左边形元键(3)(5)(7)“W”“Z”“S”键三击输入面向下面最右边外展形元及被隔形元和最相邻外展形元组合的“形雏”,击键英文标示WZS,音乐标志 该字取键为VL□WZS,音乐标示 输入“搬”字。输1区“形雏”。同击“形苗”(12)键“R”和“形元”(3)(4)(7)键“W”“Q”“S”,并同击空格键,输入面向上面最左边外展形元,被隔形元,最相邻和次相邻形元及末笔形元组合的“形雏”。该字取键为RWQS□,音乐标示 G方案。
现在我们再介绍G方案。在G方案中,其总体的创意构想,“形元”“形苗”“形雏”的基本概念设计,汉字的区位划分及输入顺序等都与上E和F两个方案基本一致。区别在于在G方案中,我们把汉字8个基本形元再解析为更细的25个笔划与英文的25个字母键作如下对应(一C)、(丨N)、(丿X)、(丶B)、(\V)、(Z)、(G)、(F)、(D)、(S)、(A)、(T)、(R)、(E)、(W)、(Q)、(M)、(レ H)、(乚 J)、(K)、(L)、(Y)、(U)、(I)、(O)(附图5*为G方案的形码键安排示意图)由此,我们每次同时双击两笔划键,输的是汉字在某一方向面由外到内由这两笔划组成的特定隔与被隔“形苗”,我们还设定,当笔划字母键与键面上方的阿拉伯数字键双击时,此时双击中的阿拉伯数字键输入的是8个体现汉字笔划的外展形元,它们对应为1键(横)、2键(竖)、3键(斜)、4键(点)5键(横折)6键(竖折)7键(横折钩)8键(竖折钩),而双击中的笔划字母键与形元阿拉伯数字键输入的是在字的某方向上特定外展笔划与最相邻外展形元组成的外展“形苗”。(当多个笔划字母键与单个形元数字键多击时形元数字键的输入意义不变),三击一笔划字母键与两个阿拉伯数字键,输入的是在字的某方向面上特定外展笔划与最相邻外展形元以及字的末笔形元或以其序号数转指字体结构类别序号的虚拟形元或其相反面的对角形元以及转指字右面外展形元数的虚拟形元组合的“形雏”(当多个笔划字母键与此两形元数字键多击时,形元键的输入意不变)。
具体而言,当第一次击键时为输击1区的笔划和形元组合。
(1)若单击笔划字母键,输入的是某一汉字面向上面最左边的外展笔划,当两笔划字母键双击,输入的是面向上面最左边外展笔划与被其直接隔挡的最左边笔划组合的“形苗”,若两笔划字母键在同一横排上,某字外展笔划对应的字母键相比较在左边,或不在同一横排上,外展笔划对应的字母键相比较在上边,则不用同击空格键而自然区分输入,反之,则同击空格键而区分输入。
(2)当一笔划字母键与一形元数字键双击,输入的是面向上面最左边外展笔划和最相邻外展形元组合的“形苗”,笔划字母键输入的是最左边外展笔划。
(3)当两笔划字母键与一形元数字键三击,输入的是面向上面最左边外展笔划与被直接隔挡的最左边笔划及最相邻外展形元组合的“形雏”,形元数字键输入的是最相邻外展形元,两笔划字母键输入的区分方法不变。
(4)当两笔划或一笔划键与一形元或二形元数字键多击,输入的是面向上面最左边外展笔划或和被直接隔挡笔划组成的“形苗”与最相邻外展形元或加上末笔形元组合的“形雏”,笔划字母键输入的两笔划区分方法不变。
第二次击键为输入2区笔划和形元(1)单击笔划字母键输入的是面向下面最右边外展笔划。若两笔划字母键双击,输入的是面向下面最右边外展笔划与被其直接隔挡的最右边笔划组成的“形苗”。输入中,外展笔划与被隔挡笔划的区分方法同上。
(2)当一笔划字母键与一数字形元键双击,输入的是面向下面最右边外展笔划与最相邻外展形元组合的“形苗”,笔划字母键输入的是右边外展笔划。
(3)当两笔划字母键与一形元数字键三击,输入的是面向下面最右边隔与被隔笔划与最相邻外展形元组合的“形雏”,形元数字键输入的是最相邻外展形元,两笔划字母键输入的区分方法不变。
(4)当两笔划或一笔划键与一形元或二形元数字键多击,输入的是面向下面最右边外展笔划或和被直接隔挡笔划组成的“形苗”与最相邻外展形元或加上虚拟转指形元组合的“形雏”,笔划字母键输入的两笔划区分方法不变。
至于第三、四次击键输入3-4区笔划和形元,依据1-2区的输入方式而相对应类推(需说明的区别在于对应于1-2区输入的末笔、虚拟形元,3-4区分别输入的是相反面的对角形元和转指字右面外展形元数的虚拟形元。)最后,我们亦设定1、当一笔划字母键与右侧“;”号键双击,输入为在字某方向面上隔与被隔的两个相同笔划,当两笔划字母键与“;”号键三击,若同击空格键则表示相对在下或右边的该笔划键为输入某方向面上我们特定的隔与被隔的相同两笔划,另一为最相邻外展笔划;反之,则不同击空格键。当一笔划字母键和一数字形元键与“;”号键三击,若同击空格键则表示形元数字键输入为某方向面上两相同的最相邻和次相邻外展形元,不击空格键则表示笔划字母键输入为某方向面上我们特定的两相同笔划组成的隔与被隔“形苗”。而当一笔划字母键与右侧“‘”号键双击,输入的是在某方向面上两相同的我们特定的外展笔划和最相邻外展笔划组合的“形苗”;当两笔划字母键与“‘”号键三击,若同击空格键则表示相对在下或在右的笔划键为某方向面上我们特定的外展笔划,被隔笔划和最相邻外展笔划均是另一笔划键输入的同一笔划,反之,则不同击空格键。
2、当某次击键输入某区笔划形元时,若与“P”键同击,则设定输入的该字与上一字或下一字有某种词联关系。
3、至于音乐设定形元的音乐设定不变,笔划根据其所归属的形元而设定音乐。
输字演示输入“桃”字。输1区笔划和形元双击笔划“一”键“C”、“1”键“N”并同击空格键,输入面向上面最左边外展笔划和被隔笔划,击键标示为“CN□”(□表示空格键);输2区笔划和形元三击笔划“乚 ”“、”键“H”“B”及形元数字键“ 3”,输入面向下面最右边外展笔划、被隔笔划和最相邻外展形元。击键标示为HB3。该字取键为CN□HB3,音乐标示为“21 输入“谈”字。输1区笔划和形元三击笔划“、”“”键“B”“D”及形元数字键“4”并同击空格键,输入面向上面隔与被隔笔划及最相邻外展形元。击键标示BD4□,音乐标示 输2区笔划和形元三击“”“丿”键“V”“X”及“‘”号键并同击空格键,输入面向下面最右边外展笔划及两相同的被隔笔划、最相邻外展笔划。击键标示VX‘□,音乐标示 该字取键BD4□VX‘□,音乐标示 H方案。
方案在总体全面创意.构想和设计上和前面方案都基本一致,在此方案中,″形苗″键作如下安排E(12).R(13).T(14).Y(15).U(16).I(17).O(18).D(23).F(24).G(25).H(26).J(27).K(28).C(34).V(35).B(36)N(37).M(38)W(45).Q(46).S(47).A(48).X(56)Z(57)P(58).L(67).(附图6*为H和I方案的形码键安排示意图)击键设定(1)L键与同排右最相邻键同击,输入(68),与次相邻键同击,输入(78).
(2)26个字母″形苗″键各键若与左边换档键同击,输入的是其内含″形苗″中″形元″数号大的那形元自身两两组合成的″形苗″,与右边换档键同击,输入的是其内含″形苗″中″形元″数号小的那形元自身两两组合成的″形苗″.
(3)″形苗″键与右上边的″[.{″号键同击,输入的是其内含″形苗″中″形元″数号大的那单个形元,与右上边的″].}″号键同击,输入的是其内含″形苗″中″形元″数号小的那单个形元.
(4)第一次击键其键输入的是面向上面最左边外展形元与被其直接隔挡的最左边被隔形元组合的″形苗″,若所击的键是与空格键同击,则数号小的形元为外展形元,若所击的键未与空格键同击,则数号大的形元为外展形元.
第二次击键其键输入的是面向下面被最右外展形元直接隔挡的最右边被隔形元与末笔划形元(常就为面向下面最右外展形元)组合的″形苗″,若所击的键是与空格键同击,则数号小的形元为末笔划形元,若所击的键未与空格键同击,则数号大的形元为末笔划形元.
第三次击键其键输入的是面向左面最下边外展形元与面向下面被最右外层形元隔挡的第三层最右被隔形元组合的″形苗″,若所击的键是与空格键同击,则数号小的形元为面向左面最下边外展形元,若所击的键未与空格键同击,则数号大的形元为面向左面最下边外展形元.
第四次击键其键输入的是面向右面最上边外展形元与面向上面次左边外展形元组合的″形苗″,若所击的键是与空格键同击,则数号小的形元为面向右面最上边外展形元,若所击的键未与空格键同击,则数号大的形元为面向右面最上边外展形元.
(5)若两″形苗″键同击.
属第一次击键其键输入的是面向上面最左边外展形元与在此面上被直接或交替隔挡的二.三.四层最左边被隔形元组合的″形雏″.若两键处于同一横排上未与空格键同击,则相比在左的″形苗″键输入的是第一.二层形元,相比在右的″形苗″键输入的是第三.四层形元;与空格键同击,则其相反.若两键不是处于同一横排上未与空格键同击,则相比在上的″形苗″键输入的是第一.二层形元,相比在下的″形苗″键输入的是第三.四层形元;与空格键同击,则其相反.
属第二次击键其键输入的是面向下面最右边外展形元与在此面上被直接或交替隔挡的二.三.四层最右边被隔形元组合的″形雏″.若两键处于同一横排上未与空格键同击,则相比在左的″形苗″键输入的是第一.二层形元,相比在右的″形苗″键输入的是第三.四层形元;与空格键同击,则其相反.若两键不是处于同一横排上未与空格键同击,则相比在上的″形苗″键输入的是第一.二层形元,相比在下的″形苗″键输入的是第三.四层形元;与空格键同击,则其相反.
属第三次击键其键输入的是面向左面最下边外展形元与在此面上被直接或交替隔挡的二.三.四层最下边被隔形元组合的″形雏″.若两键处于同一横排上未与空格键同击,则相比在左的″形苗″键输入的是第一.二层形元,相比在右的″形苗″键输入的是第三.四层形元;与空格键同击,则其相反.若两键不是处于同一横排上未与空格键同击,则相比在上的″形苗″键输入的是第一.二层形元,相比在下的″形苗″键输入的是第三.四层形元;与空格键同击,则其相反.
属第四次击键其键输入的是面向右面最上边外展形元与在此面上被直接或交替隔挡的二.三.四层最上边被隔形元组合的″形雏″.若两键处于同一横排上未与空格键同击,则相比在左的″形苗″键输入的是第一.二层形元,相比在右的″形苗″键输入的是第三.四层形元;与空格键同击,则其相反.若两键不是处于同一横排上未与空格键同击,则相比在上的″形苗″键输入的是第一.二层形元,相比在下的″形苗″键输入的是第三.四层形元;与空格键同击,则其相反.
若形苗键与键面上方的数字键同击属第一次击键其键输入的是面向上面最左边外展形元与在此面上被直接或交替隔挡的二.三.层最左边被隔形元组合的″形雏″.″形苗″键输入的是第一.二层形元,数字键此时转为输入对应其数字的第三层形元.若所击的键是与空格键同击,则″形苗″键中数号小的形元为第一层形元,若所击的键未与空格键同击,则数号大的形元为第一层形元.
属第二次击键其键输入的是面向下面最右边外展形元与在此面上被直接或交替隔挡的二.三.层最右边被隔形元组合的″形雏″.″形苗″键输入的是第一.二层形元,数字键此时转为输入对应其数字的第三层形元.若所击的键是与空格键同击,则″形苗″键中数号小的形元为第一层形元,若所击的键未与空格键同击,则数号大的形元为第一层形元.
属第三次击键其键输入的是面向左面最下边外展形元与在此面上被直接或交替隔挡的二.三.层最下边被隔形元组合的″形雏″.″形苗″键输入的是第一.二层形元,数字键此时转为输入对应其数字的第三层形元.若所击的键是与空格键同击,则″形苗″键中数号小的形元为第一层形元,若所击的键未与空格键同击,则数号大的形元为第一层形元.
属第四次击键其键输入的是面向右面最上边外展形元与在此面上被直接或交替隔挡的二.三.层最上边被隔形元组合的″形雏″.″形苗″键输入的是第一.二层形元,数字键此时转为输入对应其数字的第三层形元.若所击的键是与空格键同击,则″形苗″键中数号小的形元为第一层形元,若所击的键未与空格键同击,则数号大的形元为第一层形元.
每一次击键,若没上述″形苗″条件只能是输入单个形元,则第一次是输入面向上面最左边外展形元,第二次是输入末笔划形元,第三次是输入面向左面最下边外展形元,第四次是输入面向右面最上边外展形元.如面向的每一面上只有单个的外展形元和特定层单个的被隔形元,对应于每一次的击键,我们可把它们看着是面向上面最左外展或被隔形元(第一次),面向下面最右外展或被隔形元(第二次),面向左面最下外展或被隔形元(第三次),面向右面最上外展或被隔形元(第四次),(6)除″L″键外,形码键与右端的″;.″号键同击,表示正输入的该字与上一字或下一字有词连关系,形码键与右端的″引号键”同击,表示正输入的该字与上一字或下一字有三字以上的词连关系(输入一字设定只有一次与空格键同击表达词联关系).若是在单击和同时双击上述的形码键时,连续地一并同击″;.″号键或″引号键″,则是连续地输入不同字形码的第一次击键的形码输入.
I方案I方案与H方案″形苗″键的安排相互一致.击键设定的(1).(2).(3)点也与H方案相同.有所区别在于(4)第一次击键其键输入的是面向上面最左边外展形元与被其直接隔挡的最左边被隔形元组合的″形苗″,若所击的键(除L和P键)是与同排右最相邻键同击,则数号小的形元为外展形元,若所击的键未与同排右最相邻键同击,则数号大的形元为外展形元.
第二次击键其键输入的是面向下面被最右外展形元直接隔挡的最右边被隔形元与末笔划形元(常就为面向下面最右外展形元)组合的″形苗″,若所击的键(除L和P键)是与同排右最相邻键同击,则数号小的形元为末笔划形元,若所击的键未与同排右最相邻键同击,则数号大的形元为末笔划形元.
第三次击键其键输入的是面向左面最下边外展形元与面向下面被最右外层形元隔挡的第三层最右被隔形元组合的″形苗″,若所击的键(除L和P键)是与同排右最相邻键同击,则数号小的形元为面向左面最下边外展形元,若所击的键未与同排右最相邻键同击,则数号大的形元为面向左面最下边外展形元.
第四次击键其键输入的是面向右面最上边外展形元与面向上面次左边外展形元组合的″形苗″,若所击的键(除L和P键)是与同排右最相邻键同击,则数号小的形元为面向右面最上边外展形元,若所击的键未与同排右最相邻键同击,则数号大的形元为面向右面最上边外展形元.
(5)若两″形苗″键同击(同排最相邻两″形苗″键在此需与左边Caps Lock键或右边“;”号键同击)属第一次击键其键输入的是面向上面最左边外展形元及被直接隔挡的最左二层形元与第三.四层最左边被隔形元组合的″形雏″.
属第二次击键其键输入的是面向下面最右边外展形元及被直接隔挡的最右二层形元与第三.四层最右边被隔形元组合的″形雏″.
属第三次击键其键输入的是面向左面最下边外展形元及被直接隔挡的最下二层形元与第三.四层最下边被隔形元组合的″形雏″.
属第四次击键其键输入的是面向右面最上边外展形元及被直接隔挡的最上二层形元与第三.四层最上边被隔形元组合的″形雏″.
若形苗键与键面上方的数字键同击属第一次击键其键输入的是面向上面最左边外展形元与在此面上被直接或交替隔挡的二.三.层最左边被隔形元组合的″形雏″.″形苗″键输入的是第一.二层形元,数字键此时转为输入对应其数字的第三层形元.
属第二次击键其键输入的是面向下面最右边外展形元与在此面上被直接或交替隔挡的二.三.层最右边被隔形元组合的″形雏″.″形苗″键输入的是第一.二层形元,数字键此时转为输入对应其数字的第三层形元.
属第三次击键其键输入的是面向左面最下边外展形元与在此面上被直接或交替隔挡的二.三.层最下边被隔形元组合的″形雏″.″形苗″键输入的是第一.二层形元,数字键此时转为输入对应其数字的第三层形元.
属第四次击键其键输入的是面向右面最上边外展形元与在此面上被直接或交替隔挡的二.三.层最上边被隔形元组合的″形雏″.″形苗″键输入的是第一.二层形元,数字键此时转为输入对应其数字的第三层形元.
同样,每一次击键,若没上述″形苗″条件只能是输入单个形元,则第一次是输入面向上面最左边外展形元,第二次是输入末笔划形元,第三次是输入面向左面最下边外展形元,第四次是输入面向右面最上边外展形元.如面向的每一面上只有单个的外展形元和特定层单个的被隔形元,对应于每一次的击键,我们可把它们看着是面向上面最左外展或被隔形元(第一次),面向下面最右外展或被隔形元(第二次),面向左面最下外展或被隔形元(第三次),面向右面最上外展或被隔形元(第四次).
(6)在单击和同时双击上述的形码键时,若一并同击空格键,则设定待输入的该字与上一字或下一字有词联关系(输入一字设定只有一次与空格键同击表达词联关系),.若是在单击和同时双击上述的形码键时,连续地一并同击空格键,则是连续地输入不同字形码的第一次击键的形码输入.
至于音乐的基本总体设计H和I方案与前面方案都是一致.
H和I方案继承了前面方案的基本创意和构想,并在“形苗码”的设计上有新的发展,并打开新的形码设计构创方法我们可依据这“树型汉字输入法”的原理,在汉字不同面向.方位.层面的特定形元间,我们都可根据需要组合多种多样的“形苗”,并组建″形雏″.
最后,对于如何算是同击的一次性击键,我们可以一个小于一秒间隔的时间参数来设定(这时间参数因人而异可作调节).在对应的音乐设计中,每次击键只是涉及单个形苗或形元键,其输入的相应音乐设计为纵向的旋律,其音响顺序一般为先外展某面最某一端的形元,后被隔形元或外展次相邻形元,每次击键若是涉及多个″形苗″.″形元″键间的同击,其输入的相应音乐设计为横向的和声.这样,我们就能从听音乐中去判定击键是否完成了正确的输入(尤其是判定是否为同时击键).
当击键后呈显出唯一的某一汉字时,设计一特殊的音响来予以提示.
我们也可以设定自动纠正手指击键的误差而判定是同击的一次性击键当有这样一击键的集合它们时间上紧密连续承接,并且其中任意时间上最近连续的两键,其时间间隔都小于间隔的时间参数(可设一定的比值),我们判定它们是同击的一次性击键.或者,这样的一击键集合,它们时间上紧密连续承接,其迟延于时间参数后的那些击键,若超过时间参数(不是大于)的时间间隔小于时间参数(可设一定的比值),我们将它们归入是同一次击键.
我们还可自动设定同击的一次性击键当有这样一时间上紧密连续承接的击键的集合它们任意时间上最近连续两击键时间间隔相互间的比值都不会大于1/2,且偏于一很短的时间间隔,我们设定这样的一击键集合为同击的一次性击键.
权利要求
1.A技术方案。其特征是通过将汉字字型看成象是一颗颗“树”向四面伸延自己“枝丫”的思想,根据汉字的五种基本笔划及多种附笔划形式而独创出具有独特意义的汉字在四个面上展示为笔划“形元”,以及外展“形元”与被隔“形元”两两组合成笔划“形苗”的概念,并设计编制出8个“形元”码(1)横、(2)竖、(3)斜、(4)点、(5)横折、(6)竖折、(7)横折钩、(8)竖折钩;28个“形苗”码横/竖(12)、横/斜(13)、横/点(14)、横/横折(15)、横/竖折(16)、横/横折钩(17)、横/竖折钩(18)、竖/斜(23)、竖/点(24)、竖/横折(25)、竖/竖折(26)、竖/横折钩(27)、竖/竖折钩(28)、斜/点(34)、斜/横折(35)、斜/竖折(36)、斜/横折钩(37)、斜/竖折钩(38)、点/横折(45)、点/竖折(46)、点/横折钩(47)、点/竖折钩(48)横折/竖折(56)、横折/横折钩(57)、横折/竖折钩(58)、竖折/横折钩(67)、竖折/竖折钩(68)、横折钩/竖折钩(78),除却(18)、(28)、(38)……(78)以及(47)、(57)、(67)这十个“形苗”以相应形元键“双击”手法表示外,我们将八个“形元”和其余的18个“形苗”与电脑、计算机26个英文字母键分别对应如下(1A)、(2E)、(3W)、(4Q)、(5Z)、(6X)、(7S)、(8C)、(12F)、(13G)、(14H)、(15J)、(16K)、(17L)、(18R)、(23T)、(24Y)、(25U)、(26I)、(27O)、(28P)、(34B)、(35N)、(36M)、(37V)、(38D),并还设计形元键与“D”键双击,为相同形元隔与被隔组合的“形苗”。受到音乐演奏,特别是钢琴等键盘乐器,左、右手指配合多重击键灵巧演奏音乐的启示,设置了多种左、右手指配合同时“双击”、“三击”、“四击”“形元”、“形苗”键的手法以及在每次击键中的独特输入意含,倒如“形苗”键与右边最相邻键或上一排左最相邻键双击,形苗键与单形元键双击或与双形元键“三击”,形苗键和同排右最相邻键与两形元键“四击”等,使每一次的击键最大程度地输入字体的多种笔划作为笔划形元的特定组合信息,以及特定的末笔形元、右面外展形元数目、字体结构类别、第2笔形元的组合信息,以及输入字与字的词连关系信息。并依据对应原理进行相应的音乐设计,使我们在键盘上击键输入汉字的过程亦是在打出这字的旋律和和声,亦是在进行一次灵巧轻快的音乐弹奏。并且,这一全新的、富有独创的编码及输入技术方案,能将其它方面的难度降到最低,使它在简便易学、快捷实用、准确精密、输字多、广方面达到最优化的标准。
2.B技术方案.B方案承继了A方案的创意和构想,在“形元”、“形苗”码的设计方案及输入意含,键面“形元”、“形苗”键的安排设定,一、二、三、四次击键输入单个形元或“形苗”的意含及转指意含,一“形苗”键与一形元键“双击”的意含,以及击键输入“词连关系”的设定、音乐的设计等方面都与A方案相同一致。区别仅是1、设定“形苗”键与右边特定键的一、二、四次“双击”,输入的是在字某面一、二层形元与第三层汉字的某笔划(按5种笔划分类)组成的“形雏”,第三次“双击”输入的是某字末笔形元与右面外展形元数目以及某字第2笔笔划。2、“形苗”键的此种“双击”若与左边形元键配合形成三击,在第一、二、四次击键中,输入的是在字某面的一、二、三、四层形元及笔划组合的“形雏”,此种“形雏”中,左边形元键输入的是第三层形元,而输入的笔划则是为第四层的笔划。在第三次击键中,此种三击输入的是某字末笔形元与外展右面的形元数目以及字体结构类别和第二书写笔划的组合,笔划输入的是某字第2笔笔划。3、“形苗”键若与左边两形元键配合三击,在第一、二、三、四次击键中均是输入的在字的某面一、二层形元与相反面由外到内一、二层形元组合的“形雏”,其中两“形元”键输入的是相反面一、二层形元;“形苗”键与右边特定键配合与左边两形元键“四击”,在第一、二、三、四次击键中均是输入的是在字的某面一、二、三层形元及笔划与相反面由外到内一、二、层形元组合的“形雏”,左边两形元键输入的为相反面的一、二层形元。B方案吸收了A方案的优势,并增添了输入笔划的设计,在一次击键中可输入五个形元及笔划构成的特定“形雏”,增设了一次击键中输入某面“形苗”、“形雏”与相反面“形苗”特定组合的新设计,使输入功能更为强大,手法更为灵活多样。
3.C技术方案.C方案的“形元”、“形苗”与“形雏”的意含设计,(除却未有形苗与笔划组合的“形雏”这一区别),一、二、三、四次击键的多样意含与设计、音乐设计等,都与B方案相同一致,也是在A方案基本构想与总体设计基础上的发展。区别在于1、键面设计的不同在26个英文字母键上设置了中、右、左,一、二、三组(1)至(8)的“形元”键。并通过在各次击键中这三组形元键的各种灵活多样的双击、三击、四击手法的独到设计及独特输入意含设计,最大程度的满足了输入各种组合“形苗”、“形雏”的需要,使输入功能更加强大并完备,手法也很灵活多变,通过“P”键的特设功能及击键设计,能输入二字及三字以上的词连关系。
4.D技术方案.D方案承继了前三个方案的基本构想、形元、形苗、形雏设计原理及一、二、三、四次击键的设计意含以及音乐意义等,并有所新创意1、将基本的形元数目紧缩为六个,它们分别为(1横)、(2竖)、(3斜)、(4点)、(5折)、(6折钩——从“折”分离),对应于左边特定的英文字母键,这六个形元每三个组合为一“形雏”,共组合有20个“形雏”,又恰好对应于其余的20个特定英文字母键。通过这6个“形元键”20个“形雏”键的特定键面安排与设计,以及形元键单击、两两双击、与“C”键双击,“形雏”键单击或与右边特定键双击的特定输入意含的设计,通过在一、二、三、四次击键中形元键与形雏键双击、三击、四击的独特击键及意含设计,以及“形雏”键与上一排左最相邻键双击输入“形雏”的同时指令与上字有词连关系的设计,亦能简洁、快捷、充分、准确地输入汉字,在一些击键中,能以最少的击键达到最大地输入形元组合的效果。
5.E技术方案.E方案其特征是通过将汉字字型看成象是一颗颗“树”向四面伸延自己“枝丫”的思想,根据汉字的五种基本笔划及多种附笔划形式而独创出具有独特意义的汉字在四个面上展示为笔划“形元”,以及外展“形元”与被隔“形元”、外展形元和最相邻形元两两组合成笔划“形苗”的概念,并设计编制出8个“形元”码(1)横、(2)竖、(3)斜、(4)点、(5)横折、(6)竖折、(7)横折钩、(8)竖折钩;28个“形苗”码横/竖(12)、横/斜(13)、横/点(14)、横/横折(15)、横/竖折(16)、横/横折钩(17)、横/竖折钩(18)、竖/斜(23)、竖/点(24)、竖/横折(25)、竖/竖折(26)、竖/横折钩(27)、竖/竖折钩(28)、斜/点(34)、斜/横折(35)、斜/竖折(36)、斜/横折钩(37)、斜/竖折钩(38)、点/横折(45)、点/竖折(46)、点/横折钩(47)、点/竖折钩(48)横折/竖折(56)、横折/横折钩(57)、横折/竖折钩(58)、竖折/横折钩(67)、竖折/竖折钩(68)、横折钩/竖折钩(78),除却(18)、(28)、(38)……(78)以及(56)、(57)、(67)这十个“形苗”以相应形元键“双击”手法表示外,我们将八个“形元”和其余的18个“形苗”与电脑、计算机26个英文字母键分别对应如下(1A)、(2E)、(3W)、(4Q)、(5Z)、(6X)、(7S)、(8C)、(12R)、(13F)、(14V)、(15T)、(16G)、(17B)、(23Y)、(24H)、(25N)、(26U)、(27J)、(34M)、(35I)、(36K)、(37O)、(45L)、(46P)、(47D),并还设计形元键与“;”号键双击,为相同形元隔与被隔组合的“形苗”,形元键若与键面上方的数字键双击或多击,此时相应的数字键对应为输入某区面向某面的最相邻外展形元或与次相邻外展形元组合的“形苗”,而形元键则为我们特定的外展形元或与被隔形元组合的形苗,输字击键时若与“‘”号键同击则设定输入的该字与上字有词连关系;以及将汉字的形元组合分为特定关键的四个区域,而分别依次输入特定形元组合即能输入汉字的方法。受到音乐演奏,特别是钢琴等键盘乐器,左、右手指配合多重击键灵巧演奏音乐的启示,设置了多种左、右手指配合同时“双击”、“三击”、“四击”至“五、六击”“形元”、“形苗”键的手法以及在每次击键中的独特输入意含,例如“形苗”键与形苗键双击,形苗键与单形元键双击或与双形元键“三击”,两形苗键两形元键“四击”等等,使每一次的击键最大程度地输入字体在四个特定重要区域的多种笔划作为笔划形元的特定组合信息。并依据对应原理进行相应的音乐设计,使我们在键盘上击键输入汉字的过程亦是在打出这字的旋律和和声,亦是在进行一次灵巧轻快的音乐弹奏。并且,这一全新的、富有独创的编码及输入技术方案,能将其它方面的难度降到最低,使它在简便易学、快捷实用、准确精密、输字多、广方面达到最优化的标准。
6.F方案.F方案承继了E方案的创意和构想,在“形元”、“形苗”码的设计方案及输入意含,键面“形元”、“形苗”键的安排设定,一、二、三、四次击键输入单个形元或“形苗”的意含,以及击键输入“词连关系”的设定、音乐的设计等方面,都与E方案相同一致。区别仅是1、在输入汉字四个特殊重要区域的“形雏”上既有A方案“三形元”基本组合模式的输入,又增添了另一基本“三形元”组合模式面向某面以交替隔挡形式的“三形元”组合而输入。2、在四个区域的“三形元”组合输入上,又进一步扩展为有更为丰富组合方式的4-6形元组合的“形雏”输入。3、在击键输入的设计上(1)两“形苗”键的某次双击,输入的是在字某区面向某面的第一、二、三层交替隔挡形元组成的“形雏”;(2)“形苗”键若与左边形元键配合形成多击,在为输入字某区的该次击键中,形苗键输入的是面向某面的第一、二或三层形元的组合,形元键输入的是最相邻外展形元或与次相邻外展形元、未笔形元、虚拟形元、对角形元等的组合,B方案吸收了A方案的优势,增设了输入汉字某区时形元组合“形雏”的更丰富方式,使输入的手法更为灵活多样。
7.G技术方案.G方案的总体创意构思,形元、“形苗”、“形雏”的基本概念设计,汉字区位划分及输入顺序等都与上两个方案基本一致。区别在于1、在G方案中,我们依据《GB13OOO.1字符集汉字字序(笔划序)规范》并结合输入实际把汉字的8个基本形元再解析为更细的25个笔划并对应于25个相应的英文字母键,而将“P”键设定为“词联关系”功能键,在与它键双击或多击时输入“词连关系”信息。同时我们亦保留输入“形元”的形式,把键面上方的数字功能键设定为在它与笔划字母键双击或多击时,根据其数字号对应转换为输入字某区的最相邻外展形元或与末笔形元或虚拟转指形元或对角形元组合的“形苗”。我们亦设定每次敲击单个笔划键的输入及意合,每次敲击双个笔划键的输入及意含及同击或不同击空格键的区分意义,以及每次笔划字母键与形元数字键结合双击或多击的输入及意含等。C方案在继承前两个方案的输入的灵活多样的基础上,使对汉字的每次击键输入达到更为精细。
8.H技术方案.H方案在总体全面创意.构想和设计上和前面方案都基本一致,在此方案中,最具特征的是″形苗″键作如下安排E(12).R(13).T(14).Y(15).U(16).I(17).O(18).D(23).F(24).G(25).H(26).J(27).K(28).C(34).V(35).B(36)N(37).M(38)W(45).Q(46).S(47).A(48).X(56)Z(57)P(58).L(67).(附图6)击键设定(1)L键与同排右最相邻键同击,输入(68),与次相邻键同击,输入(78).(2)26个字母″形苗″键各键若与左边换档键同击,输入的是其内含″形苗″中″形元″数号大的那形元自身两两组合成的″形苗″,与右边换档键同击,输入的是其内含″形苗″中″形元″数号小的那形元自身两两组合成的″形苗″.(3)″形苗″键与右上边的″[.{″号键同击,输入的是其内含″形苗″中″形元″数号大的那单个形元,与右上边的″].}″号键同击,输入的是其内含″形苗″中″形元″数号小的那单个形元.(4)第一次击键其键输入的是面向上面最左边外展形元与被其直接隔挡的最左边被隔形元组合的″形苗″,若所击的键是与空格键同击,则数号小的形元为外展形元,若所击的键未与空格键同击,则数号大的形元为外展形元.第二次击键其键输入的是面向下面被最右外展形元直接隔挡的最右边被隔形元与末笔划形元(常就为面向下面最右外展形元)组合的″形苗″,若所击的键是与空格键同击,则数号小的形元为末笔划形元,若所击的键未与空格键同击,则数号大的形元为末笔划形元.第三次击键其键输入的是面向左面最下边外展形元与面向下面被最右外层形元隔挡的第三层最右被隔形元组合的″形苗″,若所击的键是与空格键同击,则数号小的形元为面向左面最下边外展形元,若所击的键未与空格键同击,则数号大的形元为面向左面最下边外展形元.第四次击键其键输入的是面向右面最上边外展形元与面向上面次左边外展形元组合的″形苗″,若所击的键是与空格键同击,则数号小的形元为面向右面最上边外展形元,若所击的键未与空格键同击,则数号大的形元为面向右面最上边外展形元.并且,设计了不同次数的同时双击两形苗键输入四形元的独特方法,不同次数的同时双击一形苗键和一上方的数字键输入三形元的独特方法,设计了除″L″键外,形码键与右端的″;.″号键同击,表示正输入的该字与上一字或下一字有词连关系,形码键与右端的″引号键”同击,表示正输入的该字与上一字或下一字有三字以上的词连关系(输入一字设定只有一次与空格键同击表达词联关系).若是在单击和同时双击上述的形码键时,连续地一并同击″;.″号键或″引号键″,则是连续地输入不同字形码的第一次击键的形码输入。
9.I技术方案.I方案与H方案″形苗″键的安排相互一致.击键设定的前(1).(2).(3).(5)点也与H方案的(1).(2).(3).(5)点相同.有所区别在于第一次击键其键输入的是面向上面最左边外展形元与被其直接隔挡的最左边被隔形元组合的″形苗″,若所击的键(除L和P键)是与同排右最相邻键同击,则数号小的形元为外展形元,若所击的键未与同排右最相邻键同击,则数号大的形元为外展形元.第二次击键其键输入的是面向下面被最右外展形元直接隔挡的最右边被隔形元与末笔划形元(常就为面向下面最右外展形元)组合的″形苗″,若所击的键(除L和P键)是与同排右最相邻键同击,则数号小的形元为末笔划形元,若所击的键未与同排右最相邻键同击,则数号大的形元为末笔划形元.第三次击键其键输入的是面向左面最下边外展形元与面向下面被最右外层形元隔挡的第三层最右被隔形元组合的″形苗″,若所击的键(除L和P键)是与同排右最相邻键同击,则数号小的形元为面向左面最下边外展形元,若所击的键未与同排右最相邻键同击,则数号大的形元为面向左面最下边外展形元.第四次击键其键输入的是面向右面最上边外展形元与面向上面次左边外展形元组合的″形苗″,若所击的键(除L和P键)是与同排右最相邻键同击,则数号小的形元为面向右面最上边外展形元,若所击的键未与同排右最相邻键同击,则数号大的形元为面向右面最上边外展形元.在单击和同时双击上述的形码键时,若一并同击空格键,则设定待输入的该字与上一字或下一字有词联关系(输入一字设定只有一次与空格键同击表达词联关系),.若是在单击和同时双击上述的形码键时,连续地一并同击空格键,则是连续地输入不同字形码的第一次击键的形码输入。
10.(1)“树型”汉字、汉词、电脑、计算机“音乐”输入法A、B、C、D、方案中的“形元”、“形苗”、“形雏”以及笔划的独特“形码”设计以及独特意含设计;(2)方案中特殊定位的形元、笔划组合以及击键次数的独特意义设计和各种“单击”、“双击”、“三击”、“四击”等击键方法设计和独特输入意含设计;(3)方案中各“形码”在电脑.计算机的键面上具体分布的独特键面设计以及输入方式的设计;(4)方案中选取“形元”、“形苗”、“形雏”或“笔划”的方法与规则设计;(5)方案中设置音乐及标示的原理和方法设计。
11.(1)“树型”汉字、汉词、电脑、计算机“音乐”输入法E、F、G方案中的“形元”、“形苗”、“形雏”以及笔划的独特“形码”设计以及独特意含设计;(2)方案中特殊定位的形元、笔划组合以及击键次数的独特意义设计和各种“单击”、“双击”、“三击”、“四击”乃至“五、六”击键方法设计和独特输入意含设计;(3)方案中各“形码”在电脑.计算机的键面上具体分布的独特键面设计以及输入方式的设计;(4)方案中选取“形元”、“形苗”、“形雏”或“笔划”的方法与规则设计;(5)方案中设置音乐及标示的原理和方法设计。
12.(1)“树型”汉字、汉词、电脑、计算机“音乐”输入法H和I方案中的“形元”、“形苗”、“形雏”以及笔划的独特“形码”设计以及独特意含设计;(2)方案中的特殊定位的形元、笔划组合以及击键次数的独特意义设计和各种“单击”、“双击”、“三击”的方法设计和独特输入意含设计;(3)方案中各“形码”在电脑.计算机的键面上具体分布的独特键面设计以及输入方式的设计;(4)方案中选取“形元”、“形苗”、“形雏”或“笔划”的方法与规则设计以及对音乐的设计。
13.(1)对以上的多个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设置音乐的原理和方法及其意义和功能的设计;(2)对“形苗”码和构建“形雏”的更进一步的构想和设计(3);对如何设定是同击的一次性击键 以及如何自动识别纠正手指击键的误差而判别是否一次性同击的设计。
全文摘要
在汉字、汉词能最优通过电脑、计算机进行输入的符号和编码及输入方法设计的课题领域中,“树型”汉字、汉词电脑、计算机“音乐”输入法以全新的创意将汉字看作一棵棵“树”向四面展示伸延笔划的“枝丫”状态,崭新的输入理念和方法通过独特“形码”和意含设计及键面安排、击键次数意含设计及各种还能同时双击乃至多击“键码”的手法和意含设计、选取“形元”、“形苗”、“形雏”、“笔划”方法与规则的设计以及独创巧妙对应汉字输入音乐及它的功能意义设计等,来简明快捷全面精确输入汉字汉词。它输入汉字亦是在打出字的旋律与和声,如在灵动轻快音乐弹奏,并可从听音乐中去检验输入过程,大大降低用眼疲劳,它在简、快、精、广上达到更优标准,平均2.5次击键输字。
文档编号G06F3/023GK101082841SQ20061014616
公开日2007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6日
发明者邓建生 申请人:邓建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