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10773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显示装置,涉及利用框架等将其图像显示面板模块化的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对于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将后照光单元配置在其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利用上框架和下框架等将它们模块化的构成。
上框架使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部露出,构成被覆其周边的框架,并保持固定在下框架上(例如参照特开2001-33764号公报图2)。
此外,下框架通常构成后照光单元的一部分,在形成箱状的该框架内配备多个细线状的灯、以及使从这些灯来的光反射到液晶显示面板侧的反射板(例如,参照特开2002-55329号公报图1、图3)。
但是,这样构成的图像显示装置,在其上框架与另外的框架保持固定的情况下,由于在其中之一的保持固定部上形成孔,所以,在该孔的周围容易发生所谓的毛刺,这些毛刺脱落往往会对模块内的电子电路造成恶劣的影响。
此外,构成后照光单元的一部分的下框架,最好是形成强度高具有可靠性的形状,但有人指出,这样会出现不能加大从容纳于其内的灯发出的光向图像显示面板上的照射量的不当之处。
此外,有人指出,由于图像显示面板和将该图像显示面板进行定位兼作载置用的框架的热膨胀率不同,在图像显示面板的一部分上会发生应力集中,会对该图像显示面板产生恶劣的影响。
进而,有人指出,在载置于框架上、将带载方式的半导体器件装载在印刷电路基板之间的图像显示面板(模块)中,由于该图像显示面板与印刷电路基板的热膨胀率不同,该半导体器件会发生弯曲,由此有可能出现例如其与上框架抵接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上述事实,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上框架与其它框架的保持固定的情况下,不会发生所谓的框架的毛刺或碎屑的图像显示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灯的发光效率的同时,可以确保容纳该灯的框架的机械强度的图像显示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消除由图像显示面板与将该图像显示面板进行定位兼作载置的框架之间的热膨胀率之差造成的问题的图像显示装置。
进而,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载置于框架上、将带载方式的半导体器件装载在印刷电路基板之间的图像显示面板(模块)中,可以消除该图像显示面板于印刷电路基板的热膨胀率之差造成的问题的图像显示装置。
在本申请公开的发明中,如果对具有代表性的内容的概要进行简单的说明的话,如下面所述。
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显示面板模块、载置该图像显示面板模块的中框架、以及被覆前述图像显示面板模块的周边的上框架,前述中框架具有凸出部,该凸出部在前述中框架的侧面上,沿与前述图像显示面板模块侧相反侧的方向顺滑地隆起之后具有急剧的阶梯,前述上框架中,在与前述凸出部相向的部分上具有爪部,所述爪部具有与所述凸出部的阶梯相符合的圆弧状的曲面。
本发明技术方案2的图像显示装置,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前述上框架的爪部的圆弧状的曲面的曲率大于前述中框架的凸出部的隆起部处的曲率。
本发明技术方案3的图像显示装置,在技术方案1、2中任何一个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前述上框架的爪部由压力加工形成。
本发明技术方案4的图像显示装置,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具有内置有相对于前述中框架固定的后照光单元的下框架,在前述中框架的形成有凸出部的背面与前述下框架之间具有间隙。
本发明技术方案5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图像显示面板、以及内置有灯且配置在该图像显示面板的背面的下框架,前述下框架上形成有在与前述灯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各边上、向前述图像显示面板侧以大致90°的角度弯曲的弯曲部;以及在该下框架的弯曲部位的附近形成的多个掀起部,前述掀起部是将前述下框架的底面的一部分弯折至前述图像显示面板侧而形成的,该弯折角度小于前述下框架的前述弯曲部的角度。
本发明技术方案6的图像显示装置,在技术方案5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图像显示面板与前述下框架之间配置有反射板,前述反射板具有在与前述灯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各边上、向前述图像显示面板侧弯曲的弯曲部,该反射板的弯曲部被沿着前述掀起部的弯折面配置。
本发明技术方案7的图像显示装置,在技术方案5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前述掀起部上形成有使空气流通的孔。
本发明技术方案8的图像显示装置,在技术方案5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前述反射板的弯曲部具有多个用于空气流通的孔。
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在不超出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进行种种变更。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模块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卸下上框架时的平面图的图示。
图3是表示图1的圆框内的放大图的剖视图。
图4是从斜的方向观察图3(a)时的断开的透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效果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下框架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片状的反射板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片状的反射板的另外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9是表示将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中框架的液晶显示面板定位的凸起的一个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10是表示形成在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中框架上的凹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1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另外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圆框A、圆框B、圆框C、圆框D、圆框E内的放大图。
图13是图11中所示的圆框F、圆框G、圆框H、圆框I、圆框J内的放大图。
图14是图11所示的圆框K、圆框L、圆框M、圆框N、圆框O内的放大图。
图15是图11所示的圆框P、圆框Q、圆框R、圆框S、圆框T内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利用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实施例。
实施例1图1(a)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图示,是表示模块化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正视图。这里,所谓正面,是指观察者观察图像侧的面。此外,图1(b)是在图1(a)的b-b线处的剖面图,图1(c)是在图1(a)的c-c线处的剖面图。
在图1(a)中,例如,有用金属形成的上框架FFR,该上框架FFR,从形成于其上的开口部(窗)WN露出液晶显示面板PNL的液晶显示部AR。
换句话说,上框架FFR将除液晶显示面板PNL的前述液晶显示部AR之外的周边部覆盖的同时,被保持固定在载置该液晶显示面板PNL的后面描述的中框架MFR的侧面上。
在中框架MFR的背面配置箱形的下框架BFR,该下框架BFR,配置有在其内侧面上等间隔配置的多个例如冷阴极射线管BL,以及将从该冷阴极射线管来的光反射到该液晶显示面板PNL侧的反射板RFL,在周边处,固定到前述中框架MFR上。
即,将包含下框架BFR的冷阴极射线管BL和反射板RFL称之为所谓后照光,并且,构成在液晶显示面板PNL的背面侧并列设置冷阴极射线管BL等的所谓正下方型的后照光。
此外,在箱形的下框架BFR上,例如可以载置扩散板或其它光学片等,这些扩散板或其它光学片等,其周边被该下框架BFR和前述中框架MFR夹持。
图2是表示在图1(a)的平面图中,卸下前述上框架FFR时的图示,表示液晶显示面板PNL露出时的样子。
液晶显示面板PNL的结构为,以经由液晶相向配置的一对透明基板作为外围器件,向该液晶的扩展方向形成多个象素。这里,将用这些象素的集合划分的区域称之为前述液晶显示部AR。
同时,例如在图中左侧的边部配置向这些象素提供所谓扫描信号用的扫描信号驱动电路V,在图中上侧的边部配置提供图像信号用的图像信号驱动电路He。
扫描信号驱动电路V由所谓带载式形成的多个半导体器件TCP(V)构成,它们的一端侧连接到形成于液晶显示面板PNL的一个透明基板的表面上的门信号线的端子上,另一端连接到形成在与该液晶显示面板PNL邻接配置的印刷电路基板PCB(V)的表面上的配线层上。这里,半导体器件的结构为,半导体芯片装载在柔性基板上,在该基板面上具有连接到该半导体芯片的凸缘上的端子。
图像信号驱动电路He也同样,由以带载方式形成的多个半导体器件TCP(He)构成,它们的一端侧连接到形成于液晶显示面板PNL的一个透明基板的表面上的漏极信号线的端子上,另一端侧连接到形成在与该液晶显示面板PNL邻接配置的另一个印刷电路基板PCB(He)的表面上的配线层上。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将这种把前述半导体器件TCP(V)、TCP(He)以及印刷电路基板PCB(V)、PCB(He)连接到液晶显示面板PNL上模块化的制品有时称之为液晶显示面板模块。
图3(a)是表示图1(b)的圆框A的部分的放大图,图3(b)是表示图1(c)的圆框B的部分的放大图,是表示上框架FFR相对于中框架MFR的保持固定状态的图示。
这里,中框架MFR例如由树脂材料构成,形成在与液晶显示面板PNL的液晶显示部AR相向的部分设置开口的框体,其包括载置该液晶显示面板PNL的周边以及连接到该周边部的半导体器件TCP、进而载置连接到该半导体器件TCP上的印刷电路基板PCB的载置部分,以及与该部分成一整体、以部分覆盖下框架BFR的侧面的方式弯曲的侧面部。
前述下框架BFR,在其箱状的侧面部,载置配置于前述液晶显示面板PNL的下方的扩散板SPB及光学片等,同时,这些扩散板SPB及光学片等被前述中框架MFR的延长部压紧。
此外,上框架FFR包括被覆除前述液晶显示面板PNL的液晶显示部AR以外的周边及在该周边部连接的半导体器件TCP、进而被覆连接到该半导体器件TCP上的印刷电路基板PCB的部分,以及与该部分成一整体、以被覆前述中框架MFR的侧面的方式弯曲的侧面部。
在这种结构中,首先,在中框架MFR的侧面部的一部分上形成凸出部PRJ。该凸出部PRJ,以沿与液晶显示面板PNL的相反侧的方向顺滑地隆起之后、具有急剧的阶梯的形状形成。
另一方面,上框架FFR在前述中框架MFR的前述凸出部PRJ的急剧阶梯部,被压力加工成在沿该阶梯部的侧面弯曲(第一弯曲部)之后,具有以该第一弯曲部的附近为中心的圆弧状的曲面延伸的方式弯曲(第二弯曲部)的形状。即,上框架FFR的被压力加工的部分起着作为保持固定到形成于中框架MFR上的前述凸出部PRJ上的爪部NIL的作用。
形成于中框架MFR上的前述凸出部PRJ,如图4的断开的透视图所示,设置在该中框架部MFR的一部分上,例如在该中框架MFR的四边的每一个上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形成于上框架FFR上的前述爪部NIL设置在与之对应的位置上。
这样构成的、在要把上框架FFR从上方盖住中框架MFR时,上框架FFR的爪部NIL一面与中框架MFR的凸起部PRJ的表面接触,一面顺滑地、最终保持固定到该凸出部PRJ的急剧的阶梯上。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用金属构成的上框架FFR,在其爪部NIL具有弹性,利用其弹性,该爪部NIL可以很容易地越过前述凸出部PRJ。
这里,由于通过将从上框架FFR的爪部NIL的前述第二弯曲部延伸的圆弧边的曲率(图3(a)中用R2表示)形成得大于中框架MFR的凸出部PRJ的隆起部的曲率(图3(a)中用R1表示),一面与中框架MFR的凸出PRJ的表面接触一面滑动的上框架FFR的爪部NIL由前述曲率大的圆弧边构成,所以,不会刮削该凸出部PRJ的表面。因此,可以有效地避免从中框架MFR上产生碎屑。
此外,如图3(a)所示,在形成中框架MFR的前述凸出部PRJ的部分的内侧面上配置下框架BFR,但在该内侧面与下框架BFR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相互分离。
在图3(a)中,在与前述中框架MFR的形成前述凸出部PRJ的部分的内侧面的下端相向的下框架BFR的侧面上,设置凸起PRT,在该内侧面与前述凸起PRT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相互分离。这里,设置前述凸起PRT的理由是为了在该凸起PRT的下方侧(下框架BFR的底侧)形成比较大的空间。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在把上框架FFR保持固定到中框架MFR上之后,可以将该上框架FFR很容易地从中框架MFR上卸下。
即,如图5(a)所示,例如将螺丝刀DRV从向框架BFR的底侧配合至位于保持固定部的中框架MFR与上框架FFR的间隙内,然后,如图5(b)所示,利用该螺丝刀DRV强制地使中框架MFR向下框架BFR侧移动。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用树脂材料构成的中框架MFR,借助其弹性,可以比较容易地移动。同时,由于存在着设于前述凸起PRT的下方侧的前述空间部,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前述螺丝刀DRV的操作。进而,如图5(c)所示,由前述凸起PRT抑制中框架MFR的移动时,中框架MFR的凸出部PRJ相对于上框架FFR的爪部NIL的保持固定被解除,在这种状态,通过将上框架FFR拉向图中的上侧,可以使该上框架FFR从中框架MFR上分离。
实施例2图6是表示下框架BFR的透视图。
在将后面描述的片状的反射板载置于该下框架BFR上之后,图中未示出的灯(例如冷阴极射线管)向图中x方向延伸、沿y方向基本上等间隔地并列设置(例如8个)。
该下框架BFR,为了确保其机械强度,平行于图中x方向的各边向液晶显示面板模块侧弯曲90°,进而,为了使之形成平坦面,将其制成再弯曲90°的形状。中框架MFR将被载置于该平坦面上。
同时,由于有必要在该下框架BFR上配置片状的反射板,所以,在靠近平行于该下框架BFR的底面的图中x方向的各边的部分上,平行于该边并沿着各个边,基本上等间隔地设置多个并列设置的掀起部CTR。
即,各掀起部CTR,通过在该下框架BFR的底面上形成“コ”字形的切口并将该切口内部的边部掀起约60°而形成。
由此,各掀起部CTR的斜面指向下框架BFR的中央侧,通过被覆该掀起部CTR、在下框架BFR的上面配置片状反射板,该片状的反射板可以在与其x方向平行的边部形成约弯曲60°的面。图6(b)是表示在模块化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将片状反射板REF配置在其下框架BFR的上面时的剖面图,该片中的反射板REF被形成于下框架BFR上的掀起部CTR弯曲,其形状成为所谓的“倒梯形”。
图7是表示只取出被形成于下框架BFR上的掀起部CTR弯曲的片状的反射板REF的透视图。
利用该片状的反射板REF的约弯曲60°的面,将从灯BL来的光指向下框架BFR的中央侧、进而指向液晶显示面板PNL侧,可以更加有效地对光加以利用。
在这种情况下,在将下框架BFR本身在其与x方向平行的边部弯曲约60°时,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但会产生不能充分获得下框架BFR的机械强度的不适当之处。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示的下框架BFR在可以确保机械强度的同时,能够对光线进行有效地利用。
图8是表示上述结构的片状的反射板REF的另外的实施例的透视图,是与图7相对应的图示。
与图7的情况相比的不同的结构在于,在片状的反射板REF中,在由前述掀起部TCR支承的弯曲部上设置多个微小的孔PIT。即,在该部分上使之同时具有使光反射和使空气流通的功能。
由于热量容易滞留在配置灯BL的下框架BFR的内部,从而,存在着降低灯BL的发光效率的不适当之处,因此,通过形成于上述片状的反射板REF上的多个孔PIT以及形成前述掀起部时在下框架BFR形成的多个孔PIT2(参照图6),在该下框架BFR的内部容易产生空气的对流。
因此,没有必要在遍及片状的反射板REF的弯曲部的全部区域上形成前述孔PIT,至少在不与前述掀起部CTR直接接触的部分上形成即可。这是因为即使在与前述掀起部CTR接触的部分上设置孔,也不会起到使空气对流的空气流通孔的作用。
此外,前述掀起部CTR的竖起的角度大致为60°,不言而喻,只要比下框架BFR的对应边的弯曲部的角度小即可。进而,下框架BFR的该弯曲部角度也没有必要必须是90°,在机械强度允许的范围内,也可以在90°以下或以上。
实施例3图9是表示利用形成在载置于中框架MFR的上面的液晶显示面板模块PNLM的上面的凸起部PRJ1进行定位的状态的平面图。
前述凸起部PRJ1,以包围该液晶显示面板PNL的方式形成在该液晶显示面板PNL的整个外周上。这是因为利用该凸起部PRJ1具有防止灰尘从外部侵入的功能。
这里,由于该凸起部PRJ1包围的是液晶显示面板PNL,所以,连接到该液晶显示面板PNL上的半导体器件TCP及印刷电路基板PCB配置在该凸起部PRJ1上。
此外,该凸起部PRJ还具有支承上框架FFR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使之均匀地支承该上框架FFR,以防止该上框架FFR作用到液晶显示面板PNL的力的集中。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在液晶显示面板模块PNLM的各拐角部,比起除此之外的部分,以比较大的距离形成前述凸起部PRJ1。
前述凸起部PRJ1在常温下,不与液晶显示面板模块PNLM紧密接触,而保持一定距离。这是考虑到液晶显示面板模块PNLM与中加MFR的热膨胀率的不同的缘故。
但是,在液晶显示面板模块PNLM的各个拐角部,与中框架MFR的热膨胀率之差容易与凸起部PRJ1发生干扰,通过这种干扰的部分在该液晶显示面板模块PNLM上容易发生应力集中。
因此,如上所述,在常温下,使得到达在液晶显示面板模块PNLM的各拐角部的凸起部PRJ1的距离,比到达除此之外的部分的凸起部PRJ1的距离大。
借此,在可以避免由于热膨胀的不同引起的应力向液晶显示面板模块PNLM上的集中的同时,可以将液晶显示面板模块PLNM相对于中框架MFR进行正确地定位。
此外,图11是表示采用上述各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图示,图11(a)是平面图,图11(b)至(k)分别是图11的b-b线至k-k线的各个剖面图。
此外,图11(g)所示的圆框A,图11(h)所示的圆框B,图11(i)所示的圆框C,图11(j)所示的圆框D,图11(k)所示的圆框E内的放大图,分别示于图12(a)、(b)、(c)、(d)、(e)。
此外,图11(g)所示的圆框F,图11(h)所示的圆框G,图11(i)所示的圆框H,图11(j)所示的圆框I,图11(k)所示的圆框J内的放大图,分别示于图13(a)、(b)、(c)、(d)、(e)。
此外,图11(b)所示的圆框K,图11(c)所示的圆框L,图11(d)所示的圆框M,图11(e)所示的圆框N,图11(f)所示的圆O内的放大图,分别示于图14(a)、(b)、(c)、(d)、(e)。
进而,图11(b)所示的圆框P,图11(c)所示的圆框Q,图11(d)所示的圆框R,图11(e)所示的圆框S,图11(f)所示的圆T内的放大图,分别示于图15(a)、(b)、(c)、(d)、(e)。
实施例4图10(a)是表示载置于中框架MFR上的液晶显示面板模块PNLM的平面图。
同时,于配置在装载于该液晶显示面板模块PNLM上的图像信号驱动电路He的各半导体器件TCP(He)中的两端上的各半导体器件的下方的中框架MFR上,形成凹部DNT。
图10(b)是在图10(a)的b-b线处的剖面图,在与中框架MFR的与半导体器件TCP(He)相向的部分的一部分上形成凹部DNT。
这里,所谓凹部是指相对于其周边具有凹陷深度的部分。因此,这里所说的凹部,也包含形成于厚度比较薄的中框架上的孔。
在这种情况下,半导体器件TCP(He)的下方的中框架MFR的凹部DNT,没有必要遍及该半导体器件TCP(He)的整个区域形成,可以形成在其一部分上。这是因为中框架MFR还具有支承该半导体器件TCP(He)的功能。
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鉴于因液晶显示面板PNL与印刷电路基板PCB的热膨胀率不同,配置在并列设置的各半导体器件TCP(He)中两端的半导体器件TCP(He),容易产生大的弯曲,可以利用前述凹部DNT而回避该弯曲,可以防止半导体器件TCP(He)对例如上框架FFR的干扰,可以防止该半导体器件TCP(He)内的配线的断线。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配置于图像驱动信号电路He的各半导体器件TCP(He)中的两端的各半导体器件TCP(He)的下方的中框架MFR上形成凹部DNT,但不言而喻,只在其中之一上形成凹部DNT也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
进而,在本实施例中,在设置图像信号驱动电路He侧的中框架MFR上形成凹部DNT,但是,不言而喻,在设置扫描信号驱动电路V侧的中框架MFR上同样也可以形成凹部DNT。
上述各个实施例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起来使用。可以获得各个实施例的单独的效果或者获得复合效果。
此外,上述各实施例对液晶显示装置进行了说明,但不言而喻,本发明也例如适用于有机EL显示装置。
如从上面的说明中可以看出的,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在上框架与其它的框架保持固定的状态下,可以避免所谓的碎屑的发生。
此外,在提高灯的发光效率的同时,还可以确保容纳该灯的框架的机械强度。
此外,可以消除因液晶显示面板与载置该液晶显示面板兼作进行定位的框架之间的热膨胀之差引起的不适当之处。
进而,提供一种在载置于框架上、将带载方式的半导体器件装载于印刷电路基板之间的液晶显示面板(模块)中,可以消除该液晶显示面板于印刷道路基板的热膨胀之差引起的不适当的图像显示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图像显示面板、以及内置有灯且配置在该图像显示面板的背面的下框架,前述下框架上形成有在与前述灯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各边上、向前述图像显示面板侧以大致90°的角度弯曲的弯曲部;以及在该下框架的弯曲部位的附近形成的多个掀起部,前述掀起部是将前述下框架的底面的一部分弯折至前述图像显示面板侧而形成的,该弯折角度是前述下框架的前述弯曲部的角度以下的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图像显示面板与前述下框架之间配置有反射板,前述反射板在与前述灯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各边上,具有向前述图像显示面板侧弯曲的弯曲部,前述反射板的弯曲部被沿着前述掀起部的弯折面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掀起部上形成有使空气流通的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反射板的弯曲部具有多个用于空气流通的孔。
全文摘要
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具有图像显示面板、以及内置有灯且配置在该图像显示面板的背面的下框架,前述下框架上形成有在与前述灯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各边上、向前述图像显示面板侧以大致90°的角度弯曲的弯曲部;以及在该下框架的弯曲部位的附近形成的多个掀起部,前述掀起部是将前述下框架的底面的一部分弯折至前述图像显示面板侧而形成的,该弯折角度是小于前述下框架的前述弯曲部角度的角度。
文档编号G06F1/16GK101071204SQ20071012687
公开日2007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13日
发明者北田贵昭, 坪仓正树, 东祐士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